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九二页:
疏【称理,则自性不可凑泊,是难信法义。】
钞【当知自性,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
这四句就是解释『凑泊』的意思。『自性』,佛在大乘经上常用「法尔自然」来形容它,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形容的,佛是在无法形容之中,不得已取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方便法,为我们指引。这是佛法,特别是大乘法,难信之处。因为自性不但言语达不到,言语是有范围、有界限的,思惟想像也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这个界限,用唯识家的说法就很容易、很清楚的辨别出来,就是阿赖耶识,那就是它的界限。阿赖耶识里面讲的三细六粗,如果超越这个界限,那就没有法子,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大乘了义都是讲真如本性,都是超越阿赖耶的界限。《弥陀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当然难信。虽然经上讲的都是事相,事是依理而说的,理甚深莫测,於是这些事都超越一般人的常识之外,不但六道凡夫没有方法测度,就是二乘权教菩萨也不容易相信,为什么?他没有见性。这个法门,普贤菩萨在华藏世界宣扬就容易,为什么?因为华藏世界那些菩萨们统统都是明心见性,他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难!诸佛菩萨在十方世界六道里面为众生说这个法,那真正叫难信之法。
这四句解释得非常之好,『不可以有心求』,有心,那个心是妄念、是妄想;也不能用『无心』,无心得不到的,无心是无明。你起心动念是妄想,不起心动念是无明,这个时候请问你怎么办?我们确确实实没有法子。要晓得,净宗念佛的方法是妙绝了的法门,我们至诚恭敬念这句阿弥陀佛,你说是有心还是无心?今天念佛的人很多,我们在座的同修个个都念佛,大概念了不少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再说浅一点,为什么不得受用?那是因为你念佛不得法,你不会用心。你用有心念,你不会得念佛三昧,你用无心念,你也得不到念佛三昧,关键就在此地。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无明,用妄想、无明去求念佛三昧是决定求不到的,求一心不乱也求不到的。可是诸位要晓得,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有心去求可以求得到,这就是这个法门的方便。有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土不行,实报土要符合这个标准,不可以有心,也不可以无心,那是实报土。我们有心求,决定得生;无心求,决定不生。诸位要晓得,你不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净宗跟其他宗派难易之分就在此地,就是我们用有心求可以往生;其他宗派用有心不能证果,用无心也不能证果。才知道其他法门比我们这个法门难得太多了,我们这个法门难信易行。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发愿就是有心,愿意往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我们念这句佛号,诚诚恳恳的念、老老实实的念,不要夹杂妄想。有些人念佛,念佛里头还有一个念头「我求一心不乱」,那是个妄想,你不可能得一心不乱的。念佛里头夹杂妄想,怎么会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我的愿望,我有这个愿,不能有心。心跟愿要把它分清楚,我有愿,我要求得一心,但是我在念佛里头不能有这妄心,不可以有求得一心的念头,这个念头夹杂在里面,我们这个佛号就不纯,里面有夹杂。念到功夫纯熟,自然一心就现前。功夫到了,自然现前;功夫不到,打妄想只有害事,不能成事。所以老实念、诚恳的念、恭敬的念,就对了。心里有这句佛号,其他一切杂念、分别执著都没有了,以一念除一切妄念杂想,这个方法很妙,能叫妄念不生。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四个字也好、念六个字也好,清清楚楚,不堕无明。所以它也不是无心,它也不是有心。里头有杂念、有妄想,就是有心;这四个字、六个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它不是无心。这就是大乘菩萨所讲的中道第一义。念佛得会念!这种功夫用纯熟了,渐渐的就融会到我们生活上,我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也不是有心,也不是无心,都在中道上,那就相应了,这完全是功夫、是境界。这两句是讲用心。
底下两句是讲用功。『不可以语言造』,无法用语言来说清楚、说明白。言语文字都有范围、都有界限,大乘、一乘圆满的义趣,它在言语文字之外,言语文字不能废弃,但是意在言外,这就是说你要会听。如果你只听言语、只看文字,那就错了,那就是死在句下,你不会开悟的。会开悟的人,要懂得弦外之音,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才有悟处。所以离开语言文字不行,执著语言文字也不行。这句是讲教下,是用语言、文字,文字是经典,讲经说法是语言,死在句下,死在教下,不能明心见性。『不可以寂默通』,是专对禅宗讲的,禅宗完全是由禅定下手,不要语言、文字,行不行?不行!定功纵然达到四禅八定,也不能见性,再往上提升一级,到九次第定,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还是不能见性,为什么不能见性?因为他还执著有个禅定,只要有一丝毫的妄想执著,都是心性的障碍。所以大乘法门里面,它所用的方法,说穿了只是破执著而已。
钞【离四句,绝百非。】
佛为我们说四句、百非,四句、百非是总括一切妄想执著。佛举一个例子,「空」是一句,「有」是一句,「亦有亦空」是一句,「非有非空」是一句,这叫「四句」,从这四句再推演、变化就成一百句,佛举这一个例子,这一个例子涵盖一切众生的妄想执著,总不外乎这个原则。四句、百非统统离开了,你的妄想执著就断尽,心性自然就显现,哪里要求?不须要求,自然就显现了。可是我们听了佛讲的这个道理,说得好像是满简单的,事实上我们没法子做到,原因就是我们这四句、百非从无始劫以来就养成牢不可破的习惯,想离离不开,想断断不了,起心动念都落在四句、百非里面,能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的,那就相当不容易,能够真正离开断掉的,谈何容易!大乘法里面能够真正离开断掉,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断烦恼、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是「离四句,绝百非」;只要四句、百非在,你就没有方法破无明,就没有办法证得真性。
钞【空里栽华,波心踏月,无汝措手足处。】
这是比喻。『空里栽华』,花要栽在地上,或者栽在花盆里,虚空当中怎么栽花?『波心踏月』,夜晚在水面上有月亮的影子,你在波心踏月。这都是说难,都是说不容易做到的。『无汝措手足处』,这是比喻心性难以理解、难以证得。
钞【是故灵山上德,终成败北之愆;汉地金刚,始有灭南之想。】
这是举两段故事来证明。『灵山上德』,这是法华会,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
演【灵山上德,终成败北者,灵山会上五千退席。】
这些跟释迦牟尼佛很多年的小乘学者,听到佛讲《妙法莲华经》,他听了不能理解,认为佛说法反常,「五千退席」,五千人退席不听了。
演【及华严会上不见舍那之辈。】
这就比喻作「败北」,为什么?不能见性。佛讲《法华经》,是对跟他的这批学生,根性逐渐成熟了,是为他们说的;没有成熟的,就不能接受,不肯相信,退席不听。这就好比打仗,这些人打败仗,退出了。
演【汉地金刚,始欲灭南者,德山号周金刚,不信南宗单传直指之说,作青龙钞,径往南方,欲灭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单传直指」,禅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惠能在黄梅(江南)弘法,叫做南宗。德山禅师,号称周金刚,他俗家姓周,德山是他的法名。德山是《金刚经》的专家,一生专攻《金刚经》,他对於禅宗承传很不满意,他作《金刚经》的注解,叫《青龙钞》。那时候经跟注解都是手写的,他注得很详细,分量篇幅很大,所以走路的时候挑一个担子,一头是行李,一头就是他的著作,准备拿这注解去找禅宗这些大德辩论。走在路上,肚子饿了,刚好遇到卖点心的老太婆,距离禅宗道场已经不远了。他就跟她买点心,老太婆问他,担著什么东西?他说:《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钞》。老太婆听了之后,她说:我有一个疑问,《金刚经》上的,你要能答得出来,我的点心供养你;答不出来,你有钱我也不卖给你。他说:好!我是《金刚经》专家,你提出来。她就问:《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请问法师,你是点哪一个心?他说不出口,就把他问倒了。他一想,南宗的法师了不起,连个老太婆我都对付不了,我还敢去吗?就不敢去了,把他的《青龙钞》统统烧掉,作学生参学去了。「汉地金刚」,因为他是中国人、是汉人,周金刚他是有灭南之想。
钞【能信是法,岂不难哉。】
能够相信,实实在在不容易!这是说明「难信」,从称性这个观点来看,确确实实是难,这个难真有它的道理。
◎三、总结难事
经【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的,这是《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这个说法,古来的大德从来没有说过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的。蕅益大师说这个话是第一个人,他凭什么说的?就凭这句经文说的。这是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讲的,他自己说的。『行此难事』是念佛,信愿持名,这是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成佛。蕅益大师不为我们指出来,我们天天念《弥陀经》,就这么含糊笼统打马虎眼过去了,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两句经文这么重要!释迦牟尼佛念佛成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最后成佛都是念佛这个法门成就的。明白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我们才晓得华严会上为什么文殊、普贤也要求愿往生净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最后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蕅益大师不说,我们的确很难发现,经过明眼人一指点,仔细一看,没错,是有道理。
经【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这个难信之法就是念佛成佛之法。
经【是为甚难。】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二难,自己成佛难,为众生说成佛之法难。我们看注解:
疏【述诸佛语,重为申明。见此二难,古佛不虚为赞辞,今佛非滥膺美誉,实语实行,两相符合,万代众生,当谛信而勿疑,感恩而无已者也,可谓反覆叮咛,婆心大切矣。】
莲池大师这几句话说得非常恳切。『古佛』,在本经前面所看到六方佛对释迦牟尼佛的称赞,是真实不虚。『今佛』是指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他可以承当一切诸佛的赞美,当之无愧。诸佛如来赞叹的是真实语,释迦牟尼佛自行化他是真实行,『实语实行,两相符合』。下面是莲池大师劝勉我们,『万代众生』,不止当时!这个法门传之於后代,希望后代的同修有缘遇到了,千万不要怀疑,一定要真正的相信,要感佛之恩。感诸佛之恩,当然我们也感激莲池大师的恩德。因为这部经,说实在话,没有莲池、蕅益大师为我们指引,我们怎样去念,也没有办法了解经中深奥的义理。我们看不出来,这是这两位祖师大德指引我们。『反覆叮咛,婆心大切』,婆心就是慈悲心。人到老了,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所以对於后辈的爱护那是出自於真心,跟年轻的时候不同!年轻的时候有虚情假意,年老的时候,我这一生快要过去了,快要离开这个世间,所以对於底下一辈年轻人的爱护出自於真诚。往往我们形容真实的慈悲都叫做「婆心」,老太婆的心真实慈悲,这是比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
钞【得道之难,其难有二。】
二难,一个是得,就是成佛的难,一个是说法难。成佛难有二:
钞【一谓善世得道,未足为难,今於恶世。】
这就难了。我们今天学佛,能够放下万缘,得生净土,给诸位说,我们今天摆在面前是两种状况:一种是往生,一种虽念佛而不能往生。这都是事实,就像从前李炳老所说的,现在念佛人,一万个念佛人能往生的大概是三、五个而已,绝大多数不能往生,原因在什么地方?『恶世』,你在这恶世里自己不能独立做主,你会随著境界转,这样念佛就不能往生。那能往生的,给诸位说,你的功夫成就比过去那些往生人都高,为什么?过去那些人环境多好,没有这么多的恶缘,那些人要生在今天照样不能往生,这个一点都不假。在这种环境里面,我们能往生,我们的功夫就超过古人,这都是事实。就像前面所讲的,如何在五浊恶世能够自立自强,不被外境干扰,一心向道,这个道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道,这是真实功夫。这是第一个难处。今天念佛人不能往生,我们不能怪他,外面的环境的确障碍太大,确实不是一般泛泛之流能够抵得住的。内有烦恼习气,外有恶缘,这个恶缘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五欲六尘的诱惑;人事环境,你所交往的亲戚朋友,他们不学佛,他们贪图名闻利养,把你拉下去。你想学佛,他不让你成就;你想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他偏偏要把你往三恶道拉,要叫你享受这花花世界,他那一番美意,后果是不堪设想。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不好,不利於修行,在这里头成就不容易。
钞【二谓恶世得道,而得小果,犹未为难;今得无上菩提,是以难也。】
小果,小善来生得人天善报,这个有。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心地很善良的人,尽心尽力来做这些慈善事业帮助社会,救济贫苦,这是人天小果,我们常常能看见。要再往上提升,也不是个容易事情,能够严持戒律,身心清净,断见思烦恼,断个几品而已,断不干净!断干净了,那他就证果。在末法时期,已经见不到证果之人。换句话说,烦恼可以断几品,断不干净,他寿命就到了,这非常不容易成就。我们这个法门,往生不退圆满成佛,确实难之难矣。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一切大小乘佛法虽然没学过,自然就通达。你要问,为什么通达?我们讲,我们是凡圣同居土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没有明心见性,为什么也通达?这里头第一个原因,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在《无量寿经》念四十八愿知道了。第二个,我这一生虽然没学过,我前生学过,前生还有前生,过去无量劫所学的东西,现在统统都记起来了、都会了。佛力加持,无量劫所修行的东西统统可以现前,现在都得受用,这么一个原因。
钞【说法之难,其难亦二。】
说法之难也有两种。
钞【一谓善世说法,未足为难,今於恶世。】
这一点,我们现在的体会很深。古时候那个社会,纵然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他也接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诲、社会的风俗习惯,从小养成他一个伦常道德的观念。虽然没有念书,不认识字,他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友爱兄弟,处事待人接物他都懂得分寸。今天在表面上看,我们的教育普及,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过教育,伦常的观念没有了,天下大乱,原因何在?从前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今天的教育不教你怎么做人,是教你技术,在社会上怎样去赚钱,是功利的教育。中国人从前那个教育叫圣贤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你做圣人、做贤人。不像现在,现在的教育目标不是叫你去做圣贤,这个不一样!圣贤是从做人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从前人知道孝亲尊师。现在学生批评老师,老师难当!这样的心态,老师还能教学生吗?还愿意教学生吗?师道没有了,换句话说,怎样做一个人,不知道了,没人教了,这个社会要想不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社会里面,讲成佛、成菩萨这个法门,太难了!谁肯相信?一般人要眼前的利益,稍稍远一点,几个月以后,一、二年之后,他不要了。他要立刻得到利益,所以不能接受、不能相信。
钞【二谓恶世说法,而说其易信者,犹未为难;今说难信之法,是以难也。】
什么叫易信?他思惟想像能达得到的,还勉强可以接受,想想不错,还有这个道理。像这种法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他怎么会相信?这要他接受就太难了。
下面莲池大师为我们举四个比喻,用浅显的比喻让我们体会释迦牟尼佛自行化他这两种难处。
钞【略为四喻,第一喻者,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复乘破舟,复遇逆风,复冲巨浪,复值罗刹鱼王毒龙,危在顷刻。】
有人乘破船航行於海上,遇到大风大浪,遇到罗刹、大鱼、毒龙,非常危险。
钞【而能於中,安稳得渡,是之谓难。】
这个破船在这样海难之中能平安渡过,这个难!这是形容自渡难。
钞【不但自渡,并渡诸人,置之彼岸,是难中难。】
不但自己能渡过,看到其他船上遇难的人,他还要去帮助别人。这就比喻说法难。
钞【大海、破舟、逆风、巨浪,及罗刹等,此喻五浊。】
比喻五浊。
钞【自渡,喻得道。】
成佛。
钞【渡人,喻说法也。】
我们想想这个状况,多么困难的事情!
钞【第二喻者,譬如有人,身罹重病,复处风露,复乏饮食,复遭跌扑,复值庸医,误进药饵,危在顷刻。】
已经得重病,又躺在露天之处饱受风寒,又没有饮食在那里挨饿,又跌了一跤,又遇到医生把他的病诊断错误,又吃错了药,病危,很快就要死掉了。
钞【而能於中,调理痊安,是之谓难。】
在这种状况,居然他能好转,他能恢复,这个不容易,难!
钞【不但自疗,并余病者,皆使平复,是难中难。】
重病、风露、乏饮食、跌扑、庸医、误进药饵,比喻五浊恶世;自己调理,比喻成佛;帮助别人,比喻说法,确实不容易!
钞【第三喻者,譬如有人,身在囹圄,复膺楚挞,复系枷杻,复染疾疫,复被监押,将临诛戮,危在顷刻。】
有人被关在牢狱,不得自由,楚挞是鞭打,枷杻是脚镣手铐,身上还染病,又被判死刑,命危在旦夕。
钞【而能於中,忽然解脱,是之谓难。】
在性命交关的时候,遇到大赦,他能脱离监狱,这个难!很不容易。
钞【不但自脱,并诸罪人,悉得免离,是难中难。】
这就比喻说法。
钞【第四喻者,譬如有人,身堕井中,复遇毒蛇,复困荆棘,复淹寒水,复值恶人抛掷土石,危在顷刻。】
这个人落在井里,井底有毒蛇,又有带刺的植物,井水冰冷,又遇到恶人丢石头到井里面。
钞【而能於中,腾跃而出,是之谓难。】
在这种状况之下,这个人能从井里出来,这个难!毒蛇等是比喻五浊恶世。『腾跃而出』,比喻自己成佛难。
钞【不但自出,并余同堕,俱时上升,是难中难。】
这是比喻说法难。
钞【五浊等喻,义说同上。】
后面三段,五浊这个意思跟第一段所讲的完全相同,我们读了自然想像得到,所以就省略。
钞【此之四喻。】
上面讲的这四种比喻。
钞【略喻释迦二种难事,明浅易晓。】
从比喻当中,我们能想像到那个难的状况。世尊在五浊恶世里面示现成佛,为一切众生说净土往生的法门,就像前面比喻的困难。说实在的,只有超过,没有不及的。
钞【使知如来不惮劬劳,备历艰苦,为我等故,行难中难,一至於此。】
唯有我们真的了解、真的明白,对佛才会感恩戴德,佛对我们恩德之重,确实超过父母。这些艰难困苦,我们父母做不到,佛菩萨能做到。
钞【闻斯难者,皆应喜悲交集。】
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一定会有这个态度出现。『喜』是欢喜,欢喜我们这一生有缘读到这部经典,有缘听到这个法门。『悲』的范围就广,一个是感激佛祖受尽千辛万苦,成佛道、说经典,这是为了我们;历代祖师大德代代相传,也是为了度我们;第三是悲自己过去生中没有智慧,曾经听过这个法门,不能信、不能发愿、不能修行,以至於空过;再悲悯一切众生,像我过去情形一样,今天这个法门普遍宣扬,他听了不相信,信了不发愿,愿了不肯念佛。
钞【感极呼号,声震三千大千世界,勇猛精进,思报佛恩。】
真正懂了、真正明白了,他表现出来自然是这样。如果没有这种感情的流露,换句话说,他对这个经典还是没有明了、没有透彻,为什么?依旧麻木不仁。真正明白、了解,『悲喜交集,勇猛精进』,他一定是这个态度,不需要人劝勉叮咛。怎样报佛恩?怎样报祖师恩?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一句非常的重要。我们许多为佛弟子,今天知道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得一点好处,都想来报佛恩,不知道怎么报法。
钞【欲报佛恩,不越二事:一者自利,二者利人。】
你记住这个原则就对了,真正报佛恩,要自利利他。我们现在实在没有智慧。什么叫自利,什么叫利他,搞不清楚!把自害当作自利,把害他当作利他,这就是愚痴。
钞【自利者,於此恶世,力行此道,因得往生,亦云为难。】
什么是自利?『力行此道』,努力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佛在这经上讲的三个条件:信、愿、持名,我们要深信,要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专注这一句佛号,那你就决定得生。难!难在哪里?难在把世间一切法、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不肯放下,难!你就不能成就。放下,诸位不能错会意思,不是讲事上放下,事固然有障碍,障碍不大,心上要放下,这个重要。很多人剃头出了家,事上放下了,出了家之后比在家事更多更烦,哪有放下?佛教我们放下是在心上放下,决定不沾染,这就对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之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叫做自利,这叫做专念。所以,专念不在口上。口上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还有名闻利养、还有牵肠挂肚,那个念佛不能往生,古德常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心上真有,他不念也能往生,因为那个念是心念,他不是口念,他心上真有。
有一个居士问我:念佛要怎样才能得力?他念了好几年,觉得功夫不得力。我就跟他讲:放下,不放下,功夫怎么会得力?不放下,念佛就有夹杂。他说:师父,我什么都可以放下,我的孙子放不下!我说:那就没办法了。我告诉他:把你牵挂孙子那个心换成阿弥陀佛,你就一定往生。你们想想看,他「孙子孙子」不会挂在口上,不会一天到晚念的,他没有念,他心上真有。口里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心上没有,没用!心上有,口上没有,管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念佛就是心上真正有阿弥陀佛,念经是心上真正有《无量寿经》,不是口里有《无量寿经》,那个没有用处,要心里有才管用。这是讲怎样自利,怎样能往生。世间这些事随缘,好事看到,点点头很欢喜;坏事看到,点点头也欢喜,绝不牵挂在心上。当然佛弟子有责任规过劝善,遇到人做坏事,劝他几句,他听,很好,不听,算了,不要再计较,不能把这个事情挂在心上,这就对了。心上一定要牵挂阿弥陀佛。《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观经》上讲一心系念,可见得心上有佛那叫真正的念佛。
钞【利人者,於此恶世,复劝诸人,共行此道,同得往生,是则亦云难中难也。】
怎样利他?利益众生,诸位要知道,其他的法门利益小,只能在阿赖耶识种一个佛法种子而已。这一生当中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要想不退成佛,说实实在在话,只有念佛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这叫门余大道。除这一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你要找第二个法门能成就,那你就错了。我们今天要想帮助别人、利益别人,我一定把第一法门介绍给你,这个法门决定有效。如果我告诉你其他法门,那个法门决定不可能成就,我怎么对得起人?怎么对得起佛菩萨?佛菩萨对我们这样的恩德,我们打几个折扣来对人,这与佛的心愿就不相应。还有人故意来找麻烦、来刁难,有人说:你们只提倡念佛法门,只提倡《阿弥陀经》,佛法在你们手上不统统都灭尽?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其实这叫偏见。这个法门,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人,换句话说,这个法门是度成佛的人。你那个样子还不像成佛的人,这个法门对你只有种个善根,不能成就。你这一生当中确实有资格成佛,这个法门对你起作用了。所以我们晓得,一切法门都是为众生培养善根福德的,这个法门是一切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人一生决定得度,所以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第一法门。我们用这个法门劝人,人家善根成熟,这个缘给他,太好了!他就成就。纵然他不能接受,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把西方世界殊胜的缘在他八识田中种下去,这是无量功德,他来生或者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种子一定会成熟,他一定是以这个种子而得度,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比喻里面,大师为我们说明世尊成道、说法难,我们报恩,唯有自利利他,这才真正是报恩。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