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6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6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五八页:

  钞【起信真如者,论云: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这是又举《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的开示。《起信论》也是劝导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大乘法里面很重要的一部论典。

  演【若观彼佛真如法身者,能观即是一心三观,所观即是三谛一境,谓之观彼佛者,是托彼果佛圆明之体,显我众生性德之佛也。】

  这两句很重要,就是说明为什么要观阿弥陀佛,「彼佛」就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要观他的法身。我们在《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明白了,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三身是一体的,举一即三,无论是化身、报身统统是法身,三身就是一身。

  观,能观与所观是采取天台大师的讲法,《论》里只说观。古德法师用天台止观的方法来解释。「一心三观」拣别不是次第三观,是圆融的,「真假中」这是三观,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叫一心三观,没有次第的。所观的境界也是一心三谛,「三谛一境」。由此可知,教下修观,随文入观是教下用功的方法。随文入观跟禅很接近,止观也是禅;千万不能误会随著经文打妄想,那就错了,那就不是教下修持的方法。教下修持方法,特别是一心三观,真的很容易开悟,教下所讲大开圆解,可见得都是要真正用功夫,不用功夫不行。

  功夫重心在什么地方?天台大师讲得很明白,关键就在「一心」。一心三观怎么修法?一心自然就具足三观,三观就是一心的作用。你要是没有达到一心,三观就没有。没有达到一心,怎么修法?天台家有方便,叫次第三观,三观不能同时、不能圆融,同时圆融一定要到一心。由此可知,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个时候我们的心起作用,就是天台大师所谓一心三观。一心真的非常不容易,我们起心动念就落二、三;二是二意,末那识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是三心,就是阿赖耶识、末那识、第六意识。我们常讲三心二意,这个名词出自佛经。三心二意就不是一心。关键在一心,我们如何修一心?三观我们暂时可以不问,单讲一心,因为你得一心了,自然三观就现前,你所观的境界自然是三谛一境,一境是什么?就是《华严》讲的一真法界。

  我们用三心二意,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那个佛是不是住一真法界?不是的。那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没有见性,他不是一真法界,他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哪一种佛才是一真法界?别教佛、圆教佛是一真法界的。藏佛、通佛都是十法界的佛,不是究竟的,不是圆满的,因为他还是用三心二意。人家用得纯、用得正,我们也用三心二意,我们用错了。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他用得正,没有用错;我们是错用了心,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遵照佛的教诲,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就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所修的。今天这个法门殊胜,超越四圣,入一真法界,你才晓得一心之可贵。

  本经教给我们的方法实在是奇妙之极,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托彼果佛圆明之体」,阿弥陀佛是圆教的佛,是究竟圆满佛,他不是藏教、不是通教、不是别教。这句名号具足如来果地上所证的圆满功德,果德圆满,当然因地所修的修德自自然然也含摄在其中,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能看轻了,这句「阿弥陀佛」三岁小孩都会念,关键在用什么心念。我们用什么心念?我们念,真的有时候不如三岁小孩,为什么?三岁小孩念阿弥陀佛,他会见到阿弥陀佛,他会见到观音菩萨;我们念这么多年,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都没见到,用心不同。小孩的心单纯,妄想杂念少,有明显的感应;我们的心思太复杂,妄想杂念太多。我们念阿弥陀佛有没有感应?有!这个感应叫冥加,不是显加。显是叫你看见,叫你听到;冥加是冥冥当中加持,你见不到也听不到,你觉察不到,但是阿弥陀佛确实加持你,只要诚心念就好,渐渐就能念到一心。要以真诚心念、恭敬心念,才能念到一心。

  《弥陀经》上教给我们这个原则,信愿持名,我们读《疏钞》、《要解》,才知道「信、愿」是修学的关键。我们有没有信?不能说没有信,没有信,你为什么会念,也不能说有信,为什么?真有信,你念的应该有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你念到现在没有成就,心还是散乱的。我们这个信心叫露水道心,或有或无,这样的心念佛,就难!也就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今天不但夹杂,而且还怀疑,有的时候信,有的时候又有疑,疑根没断,还想读大乘经,还想学密宗的咒,这就是有疑。如果信心坚定,真正相信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果,像阿弥陀佛一样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就是一句佛号。这是大势至菩萨与五十二同伦,我们要有他那样的信心。五十二同伦是谁?十信位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五十二个,妙觉就是佛。我们在不在这五十二位之一?给诸位说,你要是真正肯定了,不但世缘放下,一切佛法也放下了,我这一生就老老实实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五十二同伦里的一分子。如果你还怀疑,还要学这个、学那个,那你不是五十二个人之内的,这五十二个人之内的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

  往生什么条件?有人给我讲:吃肉不吃素的人不能往生。我没听说过,经上没有这一条。有人说不能盘腿坐的人不能往生,我也没听说这一条。净宗五经一论,你去查,有没有说不吃素的人不能往生,不能盘腿的人不能往生?没有!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疏》讲得很清楚,往生要具备哪些条件。素食是菩萨行,在一般中国习惯上,受菩萨戒一定吃素,为什么?菩萨要养大慈悲心。受三皈五戒没有限定你吃素;限定吃素,大家都不来!从前李老师在台中一生三十八年,他教导我们也是这样的,他说我们劝人学佛,不劝人吃素,不劝人受戒,为什么?劝人吃素,一听学佛都要吃素,他不学了,你把人家学佛的因打断,这个不可以。不劝人受戒!有很多人怕受戒,戒律拘束自己,这障碍他发心,障碍他入佛门。他入佛门修行一个阶段,他自然会吃素,自然发心受戒,那是他个人的事情。没受戒的人,往生的有!没有吃素的人,念佛往生的也有!我们看过去《往生传》跟现代往生的人,可见得佛跟祖师所说的话是正确的。

  素食是培养大慈悲心,尤其现在,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浊恶到极处,灾难重重!你看全世界,真的是无缘无故一堆人就这样死了,这是过去少有的。现在灾难频繁,这就是浊恶之极。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如何能挽救这个劫难、化解这个劫难?一定要大慈悲心才能消除恶业,他老人家提出六个字:吃素、戒杀、念佛。人人都能这样做,吃素、戒杀能消除现业,现前的恶业能够消;念佛求生净土,永脱生死轮回,这就对了。所以,吃素好。有很多人一生都没有闻到佛法,一生都在吃肉,临命终时才闻到佛法,他信愿持名也能往生;不能说你这一生都没有吃素,你不能往生。临命终时闻到佛法,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真有!古时候有,现在也有。理一定要明白。我们不是劝大家不要吃素,而是说明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信愿持名。我们要有清净的信心,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素食的好处,不但佛法提倡,是基於慈悲心而提倡的,现在世间人,很多美国人都吃素,他不信佛,为什么吃素?身体健康,知道素食对於中年以上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外国人吃素的很多。

  信愿非常重要!而信愿真正能够到清净、坚定,实在讲,如果不是他自己多生多劫善根发现,一定对於净宗理论有相当的了解,对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信心才能奠定。这就是净宗典籍有详细说明的必要,真的帮助我们建立信心,使我们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能有正确的认识。

  依这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显我众生性德之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自得心开」,「自」是自自然然的,不需要依靠任何法门的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问题在你信不信?你真信,就真的有这个效果。为什么有效果?一心,道理在此地。你要是学几种法门,一定落在三心二意里,你成就就困难!所以,决定一心。善导大师劝我们「一切真实心中作」,他老人家讲的「真实心中作」就是一心。

  『常勤修习,毕竟得生』,「毕竟」是决定,决定得生。「常勤修习」就是相继,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常勤,勤是精进。我们生在现代这个社会,怎样来修才有真正的效果?我们综合经论、祖师大德的教诲,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忆佛念佛」不能间断,我们才能成就。要达到这个目的,实在是相当的艰难。过去慈云灌顶法师教我们「十念法」,许多祖师大德也肯定。十念法是早晚课,我们一生当中受持,一次不缺,符合《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有,过去祖师大德们承认的,能往生。最近我教导同修们的十念,十句,一天修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钟,这个效果比慈云灌顶法师十念法更有效,为什么?时间很短,每隔一个时间你就想到阿弥陀佛。修的时间很短,但是那个心很真诚,确实是净念相继,一天次数多,时间短,很有效,诸位不妨试试看。用这个方法来修,「显我众生性德之佛」,大概三个月到六个月就有消息,你就会有明显的感觉。

  演【毕竟得生住正定者,往生之人,约有三位。】

  「三位」是《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第一个是下辈往生:

  演【一如莲花未开时,信行未满,未名不退,但以处无退缘,故称不退。】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讲,不但是证三不退,而且是圆证三不退。我们在经论、祖师的语录当中见到很多,确实是圆证三不退。何况经上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这是佛说的,还能错得了?皆是阿鞞跋致,并没有说下下品往生不是阿鞞跋致,没有这个说法,「皆是」就包括上上品到下下品。阿鞞跋致是什么意思?古德注解讲,阿鞞跋致菩萨是七地以上,那个地位就高!七地以上在《仁王经》是无生忍位的菩萨,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无生忍,九地是上品无生忍。往上是寂灭忍,那是最高的,十地是下品寂灭忍,等觉是中品,佛是上品。下下品往生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他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他确实跟七地、八地菩萨一样,但是那是阿弥陀佛保佑他的,不是他自己证得的。当然他要在西方世界努力修行,修到一段时期,自己确实证得这个地位,佛加不加持没有什么大关系了。你没有证得的时候,佛力统统加持,所以那个世界平等世界。我们把阿鞞跋致解释到七地、八地,实在讲,都不是真相,事实真相要依四十八愿为准,净土经四十八愿是最标准的。四十八愿里面讲完全平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紫磨真金色身」,四十八愿里并没有说下辈往生除外;换句话说,下下品往生也是紫磨真金色身。下下品往生到那里,面貌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经典上说得很明白的。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求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人民跟佛都一样?是他的本愿。他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面貌不相同,面貌美的就骄傲,面貌丑陋的就有自卑感,这个不平等,这个制造烦恼!他老人家的世界是大家面貌都一样,没有人骄傲,也没有人自卑,这是他本愿功德的成就。「花未开时」,这是下辈往生的,到那里莲花没有开。花开见佛悟无生,无生法忍是自己证得的;花没有开也得无生法忍,那是佛加持的。西方世界没有退缘,他进步快!我们个世间,成佛为什么要三大阿僧只劫?进得少、退得多,这是很大的一个障碍。

  演【二、信位满足以去,花开见佛,入十住位,得少分见法身,住正定位也。】

  这个地位是中辈往生的,是我们可以争取得到,而且是不难争取到。三辈,善导大师讲得清楚,我们一定要依善导大师。中国历史所记载,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的,我们要相信。大师告诉我们九品往生,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的是大乘心,他是凡夫,不是圣人,这意思就是说明我们都有分,你能不能发大心?什么是大心?发度一切众生的心,发一个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的心,这就是大心。发大心,上三品往生;中辈往生,是持戒的善良的众生;下三品往生的是造作恶业的众生。我们在《观经》九品里面看得很清楚,下下品是造五逆十恶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决定堕阿鼻地狱。造极重罪业的,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生到西方世界下下品。下下品也是阿鞞跋致,不可思议!所以九品都是凡夫。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九品是怎么来的?是我们「遇缘不同」而有九品,这个话说得太好,是我们遇的缘不一样。如果我们遇的缘殊胜,上辈往生没有问题。什么样的缘?遇到善知识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没有疑惑了,坚定信愿,这个缘殊胜!又遇到好的同参道友互相砥砺,切磋琢磨,这缘殊胜,他品位就高。遇到缘要是差一点,有善知识叫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而不能够介绍得很明白、清楚,虽然念,心里还有一点怀疑不能断除。是这个缘故,才有九品的差别。

  如果我们真正能像大势至菩萨那个坚定不疑,一句佛号他就入信位,就是五十二同伦之一。我们可以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来说,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开示那个录音带,我相信很多同修都听过,他给我们说谛闲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做锅漏匠的,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四十多岁找到谛闲法师要求要跟他出家。我们现在四十岁看起来很年轻,在那个时代四十岁就是老人。谛闲法师拗不过他,就给他剃头了,嘱咐他不必去受戒,也不必住在寺庙。在寺庙住不下去,不要说别的,出家了,早晚殿总要上,早晚殿他就学不会,人很笨、很愚痴!所以送到乡下找一个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那边,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跟他讲:你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就教他这个法子。他对於老师有信心,接受这个法门,他就入了信位。换句话说,大势至菩萨五十二同伦就有他一分,他就加入了。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人家预知时至,不生病,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那时候交通不便,他住在乡下,他往生了,附近的护法才到观宗寺报信,那时候没有车,走路来回三天,他在那里站三天,谛老很赞叹!人家能入信位,我们不行,我们怀疑!他那个成就,给诸位说,决定是上三品,上辈往生,决定不是中下。

  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入十住位」,花开见佛就是明心见性,统统讲的圆教。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的成就多么快速!他破无明见法身了。「住正定位」就是大经所讲的正定聚,他心是定的,是正定。在此地这个正定,一心一意定在阿弥陀佛,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个名号的人很多,知道名号功德的人不多;真正知道,决定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到底。

  演【三、三贤位满入初地以去。】

  这都是圆教,都是讲自己所证得的,不是佛力加持。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修满了,在西方世界这三十个位次的修学是非常快速,为什么?不退转。很快就完成这三十个位次,登圆教初地。圆初地的菩萨已经破三十一品无明,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掉三十一品。

  演【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

  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来去自由,可以分身无量无边,同时入一切诸佛的境界。圆初住的菩萨有这个能力,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有这个能力,那是佛力加持的。我们如果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证得圆初住,那就是自己有这个能力了。自己没有恢复这个能力之前,世尊帮助我们,就是阿弥陀佛帮助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这是西方世界真实的利益,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其他佛土里面必须自己证得圆教初地,你才有这个能力;没有证得是决定没有这个能力。西方世界的好处,生到那个地方,阿弥陀佛加持我们,我们就有这个能力,所以可以遍法界去供佛,供佛当然闻佛说法,这是一定的道理。

  演【如佛记龙树菩萨等,住初地生净土等也。】

  龙树菩萨出现在印度,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这位菩萨弘扬大乘,大乘八个宗都是他传的,他是八宗共祖。不仅是禅宗,密宗也是他传的。龙树菩萨在南天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把密法传给他,金刚萨埵是密宗初祖,龙树是二祖。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佛在经上授记(就是预言),六百年之后龙树把佛教复兴起来。龙树是初地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往生传》上有龙树菩萨。

  演【此中毕竟等,是后二位。】

  《起信论》讲毕竟得生,是指后面这二位,就是已经入信位,入正定聚。《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入正定聚,包括下下品往生。到底以哪个为准?当然是以《无量寿经》为准。这个地方虽然是指后面二位,前面一位「但以处无退缘,故称不退」,不退就是正定聚,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太好!决定没有退堕的机缘。这是阿弥陀佛教导得法,到那边人人都是精进不退。从广义上来讲,都是正定聚,没有邪定聚,也没有不定聚。

  钞【又摩诃般若经云:菩萨念佛,不以色念,乃至不以四智、十八不共法念,何以故?是诸法自性空故。自性空,则无所念;无所念,是为念佛。】

  莲池大师所举的这些经论里面所说的,全都属於理一心,境界有这么高,统统讲的理一心不乱。《摩诃般若经》的注解就是《大智度论》;这部经有三十卷,《大智度论》有一百卷。经上说,『菩萨念佛,不以色念』。《金刚经》、《心经》是《般若经》的精华,能明了这两经的义理,对於般若多少有一个概念。

  演【不以色念,是不念相好之色。】

  为什么?不但佛,菩萨都没有相。没有相,才能随类现相。我们为什么不能随类现相?我们著相,我们有相,这个相就是我,除了这个相,这不是我,这就坚固的执著,所以就不能随类变相。《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与菩萨都是这样的,众生喜欢佛是什么样子,佛就现那个样子。美没有标准,中国人喜欢的面孔,外国人不见得喜欢;外国人喜欢的面孔,中国人看不顺眼。佛现的相就是现众生心目当中觉得最完美的那个相,古印度人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完美的相,一点缺陷都没有,佛就现这个相。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有人问: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你喜欢他是男的,他就现男生相;你喜欢她是女的,她就现女生相。他没有相!他能随众生心现相。所以不可以念相好,念相好就著了相。著相念佛能不能成就?也能往生,品位比较低一点,品位是随你的心量、修行的功夫。

  演【不以四智十八法念,是不念功德之心。】

  不但色相不念,佛的功德也不念,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今天初学,说老实话,一定要著相。著相,我们都还念不成了;要是不著相,那就更糟,我们的心没有依靠。什么时候才到理一心境界?等你念到理一心,自然就入这个境界;不要著急、不要强求、不要好高骛远,「我要这样学」,那就坏了,这个不能学的。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就行了。知道有这回事情,将来自己功夫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这个境界突然现前,没错!佛在经上讲过,印证我们这个路子没走错,这一点重要。

  我们现在念佛要念色相,我们要常常想佛,这就是念佛的色相,念佛的功德。我们读《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证果,以至在十方世界接引众生,他的智慧德能,我们都能忆持不忘,他的成就,西方世界种种庄严,我们要常常忆念,为什么?念这个就会把妄想打掉了。我们不念这些,就打妄想,就会自自然然的念是非人我、念五欲六尘,将来果报是六道轮回;常念贪瞋痴,那就堕三恶道。不如念佛的色相、念佛的功德,虽然不能达到理一心,事一心就很难得。何况无论是理念、事念,我们明了善导大师的教诲,就是著相念也能上上品往生,这叫遇缘不同。

  这个地方讲理,不著色相,不著功德,为什么?『诸法自性空故』。真入这个境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六祖大师要是念佛,他是理念,他是实相念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智慧是什么?觉正净。他接触外面境界确实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人家到这个境界!我们六根接触境界,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唯有著相念佛才有救,不著相没救!这一大段文字帮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也要认清楚自己现在的境界,应当用什么方法来修学才能成就,不至於落空。

  演【诸法自性空者,以佛无别色心功德,唯有如如理及如如智独存故。】

  「如如理」跟「如如智」完全是性德的作用,这是真如本性。体是理,作用是智,作用是无所不知。理是法身,智是报身;应化身是从理智里面流出来的,是为他受用,为了度化众生。应化身无量无边,《楞严经》上说「随心应量」,十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随心应量,变化无穷,那是他的作用,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虽然变化无穷,做种种佛事,讲一切经法,有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是这样的境界,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我们很难懂,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都是有思有议。这里面有真正的道理,真正的道理就是「一心称念」,不要去胡思乱想。我们一心称念就与理智相应,二心就不相应。一心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真的就是讲这回事情。我们讲这句佛号与信愿相应,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与理智相应,就是与自性相应。所以,这个法门确实能够明心见性,能够见性成佛。

  『自性空,则无所念』。『无所念』,这是真念。

  演【无所念是为念佛者。华严云:性空即是佛。金刚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华严经》上讲的「佛」跟《金刚经》上讲的「如来」是一个意思;《金刚经》上讲的佛跟讲的如来是两个意思。讲佛、讲如来,有的时候是一桩事情,有的时候是两桩事情。十大愿王里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佛跟如来是两个事情,不是一个。「性空即是佛」,跟《金刚经》上讲的如来是一个意思。佛是什么?佛是觉。如来就是本性、真心的别名。十大愿王,「礼敬诸佛」,诸佛是色相上说的;「称赞如来」,如来是从性德上说的。一个从相上讲的,一个从性上讲的,不一样。「性空即是佛」,这个佛是性,这个佛不是讲色相,是讲如如智,觉是智,性空就是如如智。

  「若见诸相非相」,不著相,见到性了。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性?著相!古人有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作佛像,用黄金作茶碗,用黄金作蜡台,这统统都是金。著相的人要黄金,没有黄金,那是佛像、那是蜡台、那是杯子,金忘掉了,著了相。离了相,你要金,哪一样不是金?统统都是。不著相了,性在哪里?禅宗里面,明心见性的人,问他真如本性在哪里?他随便在地上掐一枝草或拈一块石头比一比,这就是!一点没错。离了相,哪一法不是自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法法皆是,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自己的真性?那叫真的见性。道在哪里?头头是道!没有见性,怎么找也找不到。一定要自己亲证,入这个境界,那就得大自在。刚刚契入的时候,生大欢喜,初地菩萨是欢喜地,那真叫法喜充满,无量劫来到今天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

  演【佛以无境为境,则念以无念为念也。】

  这是真念。这统统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我们念佛,功夫是渐进,第一个阶段所求的是功夫成片,经里没有「功夫成片」这句话,功夫成片就是事一心的第一个阶段;事一心也有九品,功夫成片是下三品。下三品的事一心,我们叫功夫成片,决定得生。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心里一天到晚所记挂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里,心里一片阿弥陀佛,这叫成片,这是事一心的第一个阶段。见思烦恼没有断,虽然没有断,不起作用,为什么?他起作用都是一片阿弥陀佛,净念相继,把烦恼伏住了,烦恼确实没有断。如果烦恼断了,那是事一心上品的功夫。功夫成片是伏烦恼,真的得法喜,往生有把握。预知时至还是次一等,不高明,高明的是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里多住几年,不碍事,我们通常讲生死自在。生死自在,要什么样的功夫?我们把功夫成片分作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就生死自在;这就说明,伏烦恼的高段功夫就可以做到,不必断烦恼。断烦恼更不必说了,还用得著说!伏烦恼的上乘功夫就可以做到生死自在,来去自如!那不是预知时至,是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其他法门要达到这个功夫非常不容易。禅宗一定要到明心见性才可以达到,明心见性在我们这地方讲是理一心的境界,不是事一心;我们这地方,事一心初段功夫好的就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这个法门,我们应当重视,应当认真修学,这一生才不至於空过。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