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09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0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一九页:

  疏【称理,则自性万善同归,是同会一处义。】

  什么叫做自性万善同归,《演义》有注解:

  演【万善同归者,恒沙性德不离真如,是性善同归也。】

  这一句解释得简单明确,解释得非常之好。『性』是讲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法里面常说「自性」,自性就是自体,「性」也当作体讲,禅家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说的自性,把父母未生之前我们本来是什么。「性」是我们本人,性是真我,佛法里面讲「无我」,无我是讲这身不是我,性才是真我。性是真正的我,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那是真我。自性本来具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所以用『恒沙』两个字来作比喻,恒沙是讲恒河沙数。佛当年在世的时候,经常讲经弘法都在恒河流域。恒河是印度一条很大的河,像中国长江、黄河一样,有几千里长,而且宽度也很大。恒河的沙非常细,几乎像面粉一样,比我们一般看到的沙细很多,你说那一条恒河里有多少沙!所以佛讲数量多,就用恒河沙来作比喻。我们本性本有的德能就像恒河沙那么多,这样多智慧、能力、才艺没有离开本性,真如就是本性,没离开本性。所以本性起用,还归本性,还归就是同归的意思,『万善同归』。

  演【从性起修,全修即性,则修善亦同归矣。】

  这两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因为你没见性。没有见性是你的心不明,禅家讲「明心见性」,我们这个心不明。心为什么不明?心有染污,有染污就不明了。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镜子上有染污,照就照不见了。哪些染污?有无明的染污,有尘沙的染污,有见思的染污,而且这个染污可以说是非常的严重。我们怎能从性起修?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佛法不仅是禅宗要求明心见性,任何一个宗派他的目的统统是明心见性,要不是明心见性,那就不是佛法,就不叫佛教。只是明心见性修行的手段不相同,目标决定是一致的。在禅家讲「明心见性」,在教下讲「大开圆解」,讲的名词不一样,其实还是一桩事情。诸位想想看,要不明心见性,怎能大开圆解?「恒沙性德不离真如」,这才大开圆解,在净土宗里面讲是「理一心不乱」,这就是说法不相同,名称不相同,修行的方法不相同,其实是一桩事情。

  由此可知,见性很重要,不但学佛要讲求见性,在从前念孔子书也讲求见性,小朋友上学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是讲真性,真性相近,真性是相同的;习性就相远,习性就是染污,你染污有厚薄不一样,所以它就不相同了。诸位要知道,「习」就是染污,这个才愈去愈远。如何把习性舍掉恢复到本性,儒家也讲这个道理,用什么方法?说老实话,儒家用的方法跟佛门净土宗用的方法是大同小异,先修清净心,就是不要有妄想,妄想是习性,习性太久就熟了;学佛没有别的,把生处换成熟处,熟处再变成生处,就成功了。天天打妄想,熟了;念佛,念念就断了,就忘了,为什么?太生疏了。如何把生疏的变熟,把熟的变成生疏,你就成功了。

  所以儒家教学生,小学生上学,先用什么方法?先教你背书,背了还不算,背了还要背、还要念。实在讲,背书对小朋友来讲不困难,老师给他上一课书,他念三、五遍就会背了。所以会背,在现代应付考试就很简单。老师督促,会背之后还要念一百遍、二百遍,而且还要念出声;念不出声,他在那里打妄想。念出声,老师就听到,他在那里念书,不打妄想。所以叫他一天念几个钟点,几个钟点不打妄想,训练这个。这样训练五、六年,真的,他妄想少了,心慢慢清净了。从前我们的学校,有小学,小学上面就是大学,没有中学,小学念完就可以念大学。小学学什么?小学就是修清净心,他不学别的,他的课程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这就可以接受大法。所以到太学(就是现在的大学),老师给他讲解,所讲解的就是他小学所念的,小学念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只念不讲。到大学的时候,他心清净,这一说他就懂,他能领会,他能开悟。现在我们大学研究所念古文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他的心从来没有清净过一天。绝对不是现在人没有古人聪明,现在人没有古人福报大,我绝不承认,现在人所以不及古人是方法错了。

  从这个地方诸位就晓得,你要想真正在佛法里面有一点悟处,不修清净心没用处,听讲不能开悟,你只能听到一点佛学常识而已。如果你真的去念三年佛,把心念定了,不要说我给你讲一部经,可能给你讲一、二个钟点,你就恍然大悟,就开悟了,为什么?与你的心相应。否则的话,讲这么多年,我讲了三十年,没看到一个开悟的。看看古时候这些高僧大德,他们讲经说法没讲几年,底下开悟的学生就有好多个,就不少了。由此可知,教学顺序决定不能差错。我们今天是把顺序颠倒,现在讲真的,大家不相信,不肯接受;骗你,你高兴得很,欢喜得很。现在人是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现在人可怜,没有福报。有些地区的人真正想学,条件不足,机缘不成熟!想学没有环境,没有好老师指导。我们这里是条件够,机缘有,自己不相信,这就是自己没有善根、福德,虽有因缘也不能成就;必须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这才能成就。

  见性之后,见性我们把它的标准降低一点,心清净之后,那个修行就不一样,完全不相同,虽然不是真正「从性起修,全修即性」,多少与这个有少分的相应,不是真的也是相似的。天台家讲六即佛,分证佛、相似即佛,他也能做到相似即,距离真实就不远,可见得清净心重要。诸位要知道,修行就是修清净心,除清净心之外全是假的,为什么?妄心是变六道轮回的,你就是在那里造六道轮回、变六道轮回,自作自受。清净心与净业相应、与净土相应。真正一个修行人,他哪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六祖在《坛经》里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真修道人哪有功夫去打妄想,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想前想后,这都是不老实的人。

  不老实的人就不可能住在一个真正和合的僧团里面,一个真正和合的僧团,里面的成员决定没有妄想,念佛道场二六时中心里面只有一个阿弥陀佛,还有其他东西夹杂在这里面,这就不和合了。禅宗道场,每天不是参话头就是观心,这叫会用功,这叫功夫得力。今天这个世间,我学佛将近四十年,国内国外我走了许多地方,没有见到一个道场,这实在是很遗憾,场是有,没道!纵使有,心不在道,道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就没有道。因此,「修善亦同归矣」,统统归到真如本性。

  演【不达此理,舍此恶聚,趋彼善聚,可谓弃真逐妄,东西驰走也。】

  这个话讲得好!如果你不了解事实真相,「理」就是事实真相,你讲娑婆不好,我们舍娑婆,极乐好,我们再去极乐,极乐是善聚,娑婆是恶聚,恶人多,我们赶快离开此地到那里去,那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舍此地到那里,这是「弃真逐妄」。你不晓得此土、彼土都是自性变现的,哪有彼此!彼此界限到底在哪里?确实没有界限。可是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舍此趋彼,能不能往生?能!品位下,凡圣同居土往生。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还求往生?还求往生,为什么?理不废事,事不碍理。所以,不懂这个道理的人能往生,执著事相念佛能往生;懂得这个道理,他就不念佛了,不求往生,那就大错特错,这个理还是不通,执著这一边,那一边没有了,他不知道理事圆融。等觉菩萨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莲池大师都懂得,难道等觉菩萨不懂吗?等觉菩萨还是念佛求生净土。莲池大师懂得,他也念佛求生净土,他不是不念佛,莲池大师也是一天十万声佛号。我告诉诸位,他老人家不念经也不念咒,他就是佛号,而且只念四个字,一天到晚就是一声佛号,这是莲池大师修行的方法。

  你看他的传记,他的道场在杭州云栖寺,他一生从来自己没有想盖一个庙,云栖是个山,他走到那个地方,看到这个山风景很好,环境很清幽,就自己在那里搭一个茅篷进修。以后被人发现,看看这个法师谈吐,向他请教的时候,说得很有道理。这样法师的声名逐渐远播,有些人就想来亲近他,反正地很多,你在这里搭茅篷,他在那里搭茅篷,他是茅篷起家的,没有意思想盖庙。到以后人多了,就有施主,在家居士有钱、有势力的对大师非常景仰,想替大师盖个庙。所以云栖法师一生没有化过缘,没有伸手向人家要过一分钱。人家想来盖,他老人家点点头,好,这个地方,你在这里盖个大殿,那里盖个什么殿,反正是有人来想盖,你们尽管盖好了,他这个庙是这样成功的。所以是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你真有道,所谓龙天护持。道场自己不操一点心,操心,心就不清净了。建道场,居士你们盖,与我有什么相干。你盖好了,我到这里来讲经说法,我到这里来跟大家一起共修念佛。盖什么样子?你爱盖什么样子就盖什么样子。如果我要求这要这么盖法,那要那么盖法,这心又不清净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掺著这个盖法、那个盖法,不就糟糕了吗?真念佛人,「阿弥陀佛」不能掺杂一点点东西在里头,这就如法。这是真正修道人,这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学佛,那是标准,应当要这样修学才会有成就。

  所以一心一意只缘西方,环境,哪个环境不好?什么环境都好,所以不必东西驰走。你说环境不好,说老实话,是自己妄想太多,看到这个不好,看到那个不好;心清净,什么场合都是道场。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没有福报的人,怎么样去选择环境,选来选去到最后还是要受罪,还是一无所得,何必浪费这些精神与时间?道场在哪里?道场在心地里,不在外面。维摩居士讲直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道场在心地里,哪里在外面!

  钞【百川会於一海,众景会於一空,诸上善人,不会此之一处,而将奚会。】

  这个完全是称性而说,他这两句话就是「从性起修,全修即性」。『百川』是讲水,中国在太平洋西方,所有河川都是往东流向东海,大小河流统统流到大海。把大海比作真如本性,把百川比作『诸上善人』,统统会到大海。这就说明一切上善都是你自性所流出来的,还归自性,就是这个意思。『众景』,景是景物,离不开虚空,把虚空比作真性,把众景比作诸上善人,离不开虚空。『诸上善人,不会此之一处,而将奚会』,到哪里去俱会?诸上善人俱会在哪里?俱会在一个真心里面。所以,你只要心真了,自然就众善俱会;你心不真,那是邪恶俱会。求真心先求清净心,心清净了,进一步修平等心,再进一步,那就是朗然大觉,那就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二起行】

  前面这一大段是劝我们发愿,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最殊胜的好处就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我们不能不去的。现在要问,我想去,怎么去法?这要给我们讲方法了,所以底下这一段是这部经最重要的一段。

  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世尊把往生的条件给我们说出来,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这三样东西少一样都不能往生。我们同修们想不想往生西方世界?如果真想往生西方世界,这一段就特别留意,能不能去,有没有把握去,都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莲池大师解释得很详细:

  疏【承上言凡群易就,善聚难亲,何况最上善人之会。】

  这是说明凡夫的聚会容易,善聚就难了。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读《阿弥陀经》,研究莲池大师的注解,你看有几个人参加?电影院、跳舞场,你看看那多少人?『凡群易就,善聚难亲』。搞假的东西,人多!讲真的东西,没有人听。台湾还算不错,每次讲经还有这么多人来听。到外国讲经,绝大多数的道场,十分之八,来听经的有二十个人就不错了,相当多了,五十个人那就太希有,盛况空前了,三、四个人来都很正常的。『何况最上善人之会』,这到哪里去找?不容易。

  我跟诸位同修说,我过去在台中求学,台中李老师的法缘非常殊胜,莲社的莲友,名册上有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的,差不多有二十五万人。李老师在那里开班教学,培养讲经的同修,希望大家踊跃来报名,鼓足勇气来的只有二十多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敢来。我在台中十年,我们自己还有个小班,这个小班把李老师所讲所教的东西,我们反覆在一起研究讨论,深入的体会。我们这个班上多少人?七个人。我们十年如一日,七个人在一起共修十年,现在在台中的徐醒民、周家麟都在这七人小班里。实实在在是难!我希望将来我们也有个小团体,有十个人真正发心弘法利生,一生不作住持、当家,不管世出世间的闲事,就是读经、研究经教、讲经说法,希望有十个人我们能常常在一起。哪个地方请讲经,我们就去讲,讲完就回来。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吃得饱、穿得暖,足了,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所以,「最上善人之会」的确是难遇。

  疏【岂可以少善少福而得生也。】

  善根、福德少了,不行。

  疏【於中。】

  现在要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

  疏【灵芝以善根为正行,属之持名,以福德为助行,属之净业三福。】

  这是讲古大德他们的解释,『灵芝』是宋朝时候人,他对戒律很有研究,所以有人称他为灵芝律师。他认为『善根』是正行,什么是善根?『持名』是善根。『福德』是助行,福德是什么?『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他老人家认为这个是助行。

  疏【海东,则总以多善多福为正行,云是发菩提心;以少善少福为助行,云是执持名号。】

  这两个人见解完全不相同,海东法师他认为多善根、多福德,这是『发菩提心』;少善根、少福德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反而变成少善根、少福德。这两位都是净土宗的大德,他们两个人见解不一样。下面是莲池大师的意思:

  疏【二义相违。】

  他们两个人讲的完全相违背。莲池大师也很圆融,他也不说哪个对,也不说哪个不对,他把两个融合起来。

  疏【今双为和会。】

  他把它和会起来。

  疏【谓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正所是谓发菩提心,而为生彼国之大因缘也。】

  他把它一和会起来,『发菩提心』是正行,『持名』也是正行,发菩提心是助行,持名也是助行,正助都一样,统统是「发菩提心,执持名号」。莲池大师这样一和会,我们的疑虑就没有了。下面《钞》再详细说明这个事情:

  钞【相违者。】

  解释二义相违。

  钞【一以持名属正。】

  灵芝这一派所说的。

  钞【一以持名属助。】

  海东这一派主张的。

  钞【二说矛盾。而此经大旨,正重持名。】

  我们从经本来观察,《弥陀经》劝我们执持名号,《无量寿经》也劝我们执持名号,可见得净宗正行确实是执持名号。

  钞【若持名为助行,则下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义云何通。】

  你把执持名号作为助行,这讲不通的。

  钞【助行持名,断无此理。】

  这是决定讲不通的,没这个道理。

  钞【又灵芝以观经三福配此福德,则第三福发菩提心乃成助行,与海东菩提心为正行,二亦矛盾。】

  他们两个讲正行、讲助行统统都不一样。

  钞【而观经以三福为净业正因,则助行菩提,亦无此理。】

  如果讲三福之「发菩提心」是助行,也讲不通。《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面,讲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他老人家是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与莲池大师这个意思完全吻合。「发菩提心」是正行,「一向专念」是正行,他这个和会会得好。

  钞【今双为和会者,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则双取两家,而和会其义也。】

  这个大意明了之后,底下《演义》一段要细细跟诸位讲解:

  演【观经三福,为净业正因者,文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三条一共十一句,就好比十一层大楼,后面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后面,就好像大楼第二层一定包括第一层,第一层不见得包括第二层,因为第二层不盖可以。你就晓得第一是根本的根本,这一条做不到,后面统统都没有。发菩提心是在第八层,前面七层都没有,哪来的菩提心?菩提心没有了,念阿弥陀佛也不见得能往生,为什么?往生的正因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那个正修行只有一半,缺了一半,往生靠不住。想到这个地方,我们的确是不寒而栗,才真正明了,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从前李老师讲过,一万个人念佛,天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正往生也不过是二、三个,不成比例。原因在哪里?他一天到晚念佛只念了一半,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个明白心,觉悟的心。他心还是糊里糊涂的,还是颠倒妄想的,这样念佛怎能往生?菩提是觉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心,觉而不迷。他虽然念佛还是迷而不觉,所以不能往生。怎样他才觉?底下那七层没有修就是不觉。因为觉了,下面七层圆满,第八层盖好了,下面七层当然盖好了,这一定的道理。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不知道什么叫觉心,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就明了。

  第一个「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这句话非常不简单。我们对於父母在生活物质上一切奉养都能做到,算得上孝养吗?你看看《论语》孔老夫子讲的话,如果这个叫孝养,畜生也可以做得到。所以一个明理的人,一个读书人要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你能不辜负,这叫孝顺。可是我们话又说回来,今天做父母对儿女有什么期望?真的是有问题。在古礼,小孩的命名,名字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希望你将来长大名符其实。所以古人给儿女起名字,不是随便起的。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给儿女起的名字有起成外国名字,我们一看就奇怪,他的父母希望他儿女都变成外国人。这实在是对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毫无所知,才会犯这种毛病。

  佛家讲「孝」,如果父母来生还搞六道轮回,那就是大不孝。真正孝子怎么能够忍心叫父母来生还要堕六道。由此可知,佛子的大孝是要度父母出离三界。第一孝行是要劝父母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孝。父母不肯念,父母不能接受,你要找出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父母就乐意接受,才晓得这个好处。父母疼爱子女,尤其年老了,儿女哪里会骗父母?不过现在儿女骗父母的太多,搞得父母也不相信了。从前骗别人有之,骗父母的那是大逆不道,罪过滔天!所以很少会骗父母的。劝父母亲念佛,这是大孝,没有比这个更究竟的。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孝一定讲「顺」,顺亲心,兄弟不和,父母很痛心,这就不孝,妯娌不和,这也不孝。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父母心里愉快。儿女都能修养品德,从事正当的行业,不犯法、不违规,这是孝顺父母,你的邻里乡党对你尊重,对你父母就更尊重,这是孝亲。所以「孝顺」两个字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你要不做,换句话说,你就不想出三界,来生还想搞六道轮回。真正想出三界,真正不再搞轮回,你要从这里做起。家人兄弟妯娌他不懂,我怎么办?忍让。所以中国人讲孝,一定讲舜,拿舜做一个榜样。你们看看舜王的传记,一家人对他的态度那样的蛮横恶劣,他只是一个真诚恭敬对家里任何一个人,积年累月,十几年全家都被他感动,一家和睦了,这才叫做孝养父母。孝养父母,大舜做到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所以念佛念了几十年,连个往生的消息都没有,你说这怎么得了,这多可怕;我们错,错在哪里找不到,这多可怜。实在讲,不读经之过,经上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也念了,念了就滑口念过去,真正的意思不懂,怎样重要不晓得,怎么做法那更不必说了,这个不得了。

  第二句「奉事师长」,这一句话,难!不能孝亲就不能敬师,所以这是第二层楼。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尊师重道,为什么?因为不尊师就是不孝父母。现在师在哪里?现在没有了。我这个年岁还看到一点点边缘,我在家乡小时候念书,念私塾念了四个月,一个老师带了二十几个学生。我父亲送我到那里去拜老师,带了礼物,穿得整整齐齐的,长袍马褂。先在孔老夫子牌位面前三跪九叩首,然后再请老师坐在当中,给老师三跪九叩首,家长拜老师,这是把小孩付托给老师,求老师认真教诲。老师接受家长的礼物,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礼节,他要不认真教这个小孩,怎么对得起家长,对不起!所以现在师道看不到了。

  我们学了佛,到台中去拜老师还是用古礼来拜。台中李老师有一年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请了六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一个,李老师请我们做老师,他代表学生家长,把我们这六个人请了上座,李老师在下面恭恭敬敬的拜三拜,我们也得要受著,受得很不自然,礼不可以失,叫那些学生跟在他后面。你想想看,我们教学能不认真吗?现在学校不行了,老师对学生严格一点,就要按铃告状,老师还要受处分,这麻烦了。所以,老师乐得不要教。师道没有了,奉事师长不容易做到。

  「奉事师长」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依教奉行,到哪里去找一个依教奉行的学生?找不到。我过去一个人在外面讲经很孤单,也很辛苦。我每次回到台中见李老师,我都会劝他老人家多教几个学生,把我们这个担子分一分。这句话我讲过十几遍,最初讲,李老师点头,是。到最后那一次,大概他听烦了,他跟我说:你替我找学生。我以后再不说了,为什么?找不到。到哪里去找一个百分之百服从老师的学生?没有了,找不到了。李老师讲,师资道合不容易,一个学生想求老师,这是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求到一个真正善知识。真正好老师要找一个学生,他跟我讲比学生求老师还难,这是我深深体会到。哪里去找一个那么老实的学生?

  现在的学生程度愈高愈不听话,为什么?他的妄想愈多,成见愈深,愈不好教。所以演培法师选学生,他只要选老实,呆呆的,不要很聪明,初中毕业就可以。在香港他提出这个条件,很多人都奇怪,别人要徒弟都要大学毕业,得博士学位的。他说:我就是这个程度。几个人懂得?程度愈高愈不听话,阳奉阴违,表面上跟你点头,背过头来他搞他的,不能成就。程度愈低,他愈谦虚,为什么?他有自卑感,他总觉得处处不如人,他能发愤向上,他能接受老师指导。书念得愈多,见识愈广,贡高我慢,那个不能成就。你就想想看,现在老师找学生找不到,学生找老师也找不到,往生希望很渺茫。这两句是根本的根本,实在是不容易。

  亲近一个善知识,真正遇到老师了,如果同学当中有摩擦、有意见,这不是奉事师长,为什么?叫师长操心,等於不孝顺师长,一个意思。家里面兄弟相聚,人数还不多,同学们相聚往往超过家里兄弟的人数,如何能和睦相处?在佛法僧团里面「六和敬」,六和敬做不到就不能叫做奉事师长。我们想一想,我们哪个人做到六和敬?从这个地方认真来细细思维,才知道往生不容易。可是你真正要想超越三界,了生死,这一生圆成佛道,你不走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再跟诸位说明,这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管你学哪一宗,不管你学哪个法门,这十一条是大根大本。到什么时候才分?到「发菩提心」以后才分宗分派,发菩提心以前这八句是不分的,是任何一宗、任何一个法门共同修学的科目。

  当然现在一说到这些问题,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对家庭不满意,一肚子苦水,没地方申诉;道场里面也是一肚子苦闷、委屈,这个事情我都很清楚明了,谁也瞒不过我。你去找去,去选择去,当然,家庭没有法子,因为你投胎的时候你就选错了,不好改变,但是你出家这个道场限制没那么严格,这个道场不如意,你去别的道场,去选择,你去找!难,实实在在是难。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总而言之,前生福德、因缘修得少,恶念、恶行造得多,所以今生在家、出家样样都不如意。应当回过头来诚心忏悔,处处能够回过头来责备自己,不要求别人,这就是真正修行,这才能补偿过失。还要起心动念都看到别人过失,这人就没救了。

  所以大乘佛法里面,不修普贤十愿不能圆成佛道,净土宗对於普贤十愿特别重视,纵然此地现在现前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修,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统统修普贤十愿的。普贤十愿是建立在平等法的基础上,平等心的基础上,心地真正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才能修。诸位想想,这两句你就想到多难,难怎么样?一定要做。不能说难,我就不做了,马虎一点了,那你后面统统没有了。

  今天许许多多家庭反对儿女学佛,为什么?学佛之后不孝顺。我就见过,还来跟我说,还自己觉得很得意,他做得很对,「家里父母今天又杀鱼了,明天又杀鸡了,你们造杀业,将来都要受恶报」。父亲、母亲说:这小孩子还来教训我,还咒我,说我受恶报,都是庙里把他教坏了。所以父母起一种反抗的心理,唯恐自己小孩都上庙里,一上庙就学坏了,回家来样样批评。这话也听不进去了,看到家人就像仇人一样,怎么看也不顺眼。看到自己同修比亲娘还亲热,家里人看到多嫉妒,「我养你这么大,你看看你对我这个样子,那人跟你什么关系,怎么能对他那么亲?」我看到很多,所以我常常教人,你们把对同修道友那一份亲情带回家去对你父母,父母就高兴了。你在寺庙里面看到法师会顶礼,怎么对你父母都不会顶礼!诸位好好从这些地方反省检讨,就晓得你家人为什么不主张你学佛,有原因的。说老实话,这两条我们真的没做到!真正做到了,哪个父母不欢喜儿女孝顺,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有这么好的德行,家里头巴不得所有亲戚朋友统统都学佛去。我们自己做错了,让家庭误会,让社会误会,让政府对佛教也误会,这是大不孝!真是把佛祖的脸丢尽,我们还自以为得意,自以为是佛教徒,在佛教里做了多少功德、多少好事了,丢尽了人,自己不知道。

  经文常念,这里头含义无尽的深广。能够孝亲,能够尊师,当然才能够不杀,对於一切众生生起慈悲之心、仁慈之心,不杀一切众生。「修十善业」,十善业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准则,我们要怎么做人,怎么处事,依这十个条目。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造作都能符合这个标准,这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说的话很难听;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意里面是不贪、不瞋、不痴。我们自己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真假、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这叫不痴;没有能力辨别就是愚痴。要想做到不痴,要读书,要明理,你才会不愚痴。

  你不读圣贤书不明理,往往把是非就颠倒了。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积非若是,大家都错了,我们认为这很对,很难辨别,实在不容易!如果你真正有能力辨别,那要去念圣贤书,简单的四书五经,复杂一点儒家的《十三经》、《二十五史》、《诸子百家》,要念几十年才能搞清楚,才有这个能力,时间来不及了。来不及也有方法补救,补救是救急,是救一时。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他给我们三样东西救急,特效药,使我们能够治愚痴的病。这三样东西,第一个是《了凡四训》;第二个是《感应篇汇编》;第三个是《安士全书》,这三本书是特效药,可以救急,真管用。然后再以儒佛慢慢的滋补,你才能把身体恢复,这三样东西救命,叫你不死,不死还很乐。要用大乘佛法,儒家的这些经论慢慢的再去学。

  不读圣贤书,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真正的教育。现在中国没有教育,家庭没有教育,你的家庭儿女没有前途;国家没有教育,这个国家决定会亡国。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不愚痴,就是对於是非、真妄、邪正有能力辨别,这是教育。换句话说,培养你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行为。「正」的标准是什么?与你真如本性相应,佛是这个标准,儒家也是这个标准,这是教育。所以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现在人把佛教变成宗教,这是我们佛弟子莫大的耻辱,它怎么会变成宗教?佛弟子没有尽到宣扬的责任,社会、政府误会了,认为这是宗教。我们看看,现在佛教是不是宗教?真的是宗教。它本来是教育,现在把它变成宗教了,宗教是什么?宗教是对天、对鬼神的,天天跟鬼神打交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乃至一千年之后佛教传到中国,佛教没有跟死人打过交道,没有给死人念过经,道场里也没有供牌位,没有。教育的机关,教学!大殿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像,就像你们现在学校礼堂挂国父遗像、总统像一样的意思,是纪念的意思,不是把他当神来看待,现在几个人晓得?所以,实在讲是已经把它变成宗教了,这我们都有罪过,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我们还想将来有成就,太难了。

  「三福」,今天跟诸位讲了一条,因为这是我们修学的根本的根本,不得不细说。因为三世诸佛,我们将来要成佛,未来佛,都是这个正因,不修这个就决定不能成就,所以这三条要跟诸位细细的说。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