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九四页:
疏【又寿命光明者,约而言之,少摄多故。二部名题,止曰无量寿者;约之又约,体摄用故;若具说者,依报正报,悉皆无量。】
钞【约言者。】
约略言之。
钞【佛具万德,今止举寿命光明者。如华严八地,言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等。则知举二事者,以少摄多也。】
弥陀名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四字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名号「无量」,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在无限深广之中,佛只说两桩事情:一个是『寿命』,一个是『光明』,无量寿、无量光。这是约言的意思,就是最简单、最扼要。古德讲,一切无量里面,以寿命为第一。我们想想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纵然是无量,我们得不到受用,享受不到,所以寿命是第一重要。可以说是一切无量是以寿命无量为体,其他的都是它的德用。在一切德用当中,当然是以「智慧光明」为第一。为什么?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了。为什么烦恼多?就是没有智慧。迷了才有烦恼,悟了就没有烦恼。所以在一切受用里面,智慧是第一。没有智慧,纵然有福报,俗话常说「富而不乐」,他很富有,不快乐;「贵而不乐」,贵是在社会上有地位,很高的地位,作皇帝、作总统,一生不快乐,这是没有智慧。果然有智慧,即使贫贱,他贫而乐,他还是非常快乐。由此可知,智慧在一切德用里面非常的重要。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的无量,不举其他的例子,只举这两种:一个举寿命,一个举光明。
大师在此地以《华严经》做一个例子来给我们说明,说明佛举出光寿这两样是省略的意思,实际上是说之不尽的。举出华严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华严是圆教,圆教八地就是净宗所说的阿鞞跋致,那我们晓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就跟八地菩萨一样。李老师在经的注解是「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就是八地,这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菩萨,真正不退转了。七地是远行地,八地才是不动地。
称赞八地菩萨『身相无量』,这句话很难懂,身相怎么无量法?即使大,也还有个限量。像赞佛偈所讲的,佛身量之大,「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五须弥、四大海,还是有个限量。八地菩萨何以说身相无量?实在讲,八地菩萨分别执著真正断掉了。七地以前是伏断,不是灭断,是他的定慧力量伏住,不起现行,不起作用,八地菩萨这是灭断。我们今天讲有量,这个有量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执著当中来的,如果妄想执著没有了,那就跟禅宗开悟的境界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你们想想,这身相是有量还是无量?这个境界必须分别执著真正断干净才能见到。从理上讲,实在说也不难体会,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如本性、就是一个真心。
学佛的人学什么?恢复自己的真心而已。凡夫是用妄心,一天到晚都是用妄心,妄心在佛法里面讲就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把本来是无量的就变成有量,有分别、有执著,与一切法都对立,这一对立就有界限。所以本来是无量的,现在变成有量。妄想执著愈重,这界限就愈来愈小;妄想执著轻一点,界限就比较大一点。总而言之,脱离不了这个界限。所以无量的心体,就是本性真心,我们不能证得。虚空法界都是真如本性变现之物,换句话说,自性的相分是无量的,我们也不能够证得。如果证得,那叫清净法身。
法身,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法是一切万法,以万法为自身!不是以这个身体为自身,身体是万法之一,当然也不例外,也不能说这个身不是自己。真正入到这个境界,他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他是以万法为自身,因为是一个真如本性变现的。就好像作梦一样,迷的时候在梦中,梦中当然有自己,执著自己是我,外面境界不是我。如果在梦中一下觉悟,我现在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心变现的,那么梦中哪一样不是自己?样样都是自己,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一觉悟,整个梦境原来统统是自己,这就叫法身。所以法身不是指自己一个身,是以万法为身。《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两句话就是佛法讲的清净法身。这就说明身相无量。
心性遍虚空法界,身相也是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怎么知道?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怎么会晓得!说实在话,权教菩萨、二乘圣者、六道凡夫都不知道。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佛经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证得实相,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别教是初地以上,因为这些菩萨们是智慧无量。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来的。我们今天一心一意要求智慧,求智慧,心不清净,智慧从哪来!智慧绝对不是从记问当中来,连儒家都晓得,「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不从记问当中来!所以佛法修学重视修定,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你就晓得定学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是离开禅定就不是佛法。我们念佛人所修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定中的境界无量无边,这心定了,他就不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就没有界限。
念佛的功夫跟参禅,实在讲只有在方法上不同,境界上是一样的。禅家讲观照的功夫,就是净土宗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是功夫刚刚得力,所谓功夫得力。怎么成片法?二六时中心里面都有阿弥陀佛,所谓净念相继,这就成片。功夫一成片,你的妄想执著虽然有,但是它不起作用,因为你心里一句阿弥陀佛念念不间断,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间断、不夹杂,这就成一片。间断没有成一片,夹杂也不能成一片,所以真正要功夫得力决定不能间断、夹杂,这很重要。
修行为什么重视结期念佛,俗话叫打佛七,打佛七就是求功夫成片,佛七要练习,像我们一般人念七天恐怕都受不了,因为那个不间断是日夜都不间断,晚上一睡眠,睡眠就间断了,睡一个小时就断一个小时,睡两个小时就断两个小时,是日夜都不睡的。开始学,最好是一天,念二十四小时,慢慢再把时间延长,这个做法对我们来讲比较适当。像现在一般道场那个佛七是佛七法会,那个可以参加,为什么?它里头是有间断、也有夹杂,它的目的不过是大家在那里热热闹闹的闹七天而已,并不是求功夫成片。
真正的佛七是求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这是最起码的成就,算及格了。高的成就是得事一心不乱,最高的成就是得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相当禅宗讲的「照住」,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心经》讲的「照见」,那到最高的境界。照见就是无明破掉,至少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入这个境界。心体无量,心相无量,心的作用无量,这个时候你都证得,那是圆教初住的境界,这是学佛真正的目标。入了这个境界,给诸位说,生死就没有了,真正是了生死、超三界,即身成佛!即身成佛不仅是密宗,哪一个宗派都是如此,不过是其他宗派没有这样标榜就是,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在净土宗来讲,它最胜方便之处就是你念到功夫成片,就是不可思议的成就,换句话说,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即身成佛。所以同修们要真正向这个目标方向去努力。
学佛绝非儿戏,真正努力就必须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碍。会放下的人,从根本放下,这是会修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佛给我们讲的妄想执著,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他不能证得,就是因为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能把妄想执著放下,那枝枝叶叶统统都放下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对人对事,心才起一个念头,就想到我又执著、我又打妄想了;再说得具体一点,我又起业障了,妄想执著就是业障,就是罪障,罪障现前了。为什么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不起妄想执著?为什么我起妄想执著?这个地方要生惭愧心。惭愧心一起,自顾不暇了,哪有时间还去顾别人!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为什么?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别人。
真正要功夫得力,说老实话,一定要学善财。善财童子是表法的,并不是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善」是说善根,「财」是说福德,代表福德,这个人有大善根、大福德,这个人叫做善财。所以男女老少都可以称「善财」这个名称,谁有善根福德,这个人就是善财。有善根福德的人,他修学的态度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学生只有我一个,除我之外,都是善知识、都是佛菩萨,菩提道上并无同学!善财五十三参,一个人参访,没有同学!为什么没有同学?有了同学,他一生就不能成就,为什么?同学,你跟我差不多,妄想执著又起来了;没有同学,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菩萨,人人都没有过失,过失完全自己一个人承担。一切时一切处,他在那里改过自新,改到后来所有过失都没有了,他成佛了,圆成佛道!所以不可有一个同学。
这是佛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个样子,告诉我们:一生成佛。善财童子是一生成佛,肉身成佛,他没经过第二生,他怎么修的?如果照善财那样修,哪一个不是肉身成佛?个个都是!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就是六祖对神会所说的,他说:我亦见亦不见。我亦见,是见自己过;我不见,是不见别人过。可见得这六祖一生的行持就是标准的善财童子,六祖不见众生过,只见自己过。人人都是善财,这个团体就是六和敬的僧团。佛法实在讲比世间法高明太多,世间法订个章程一定要大家遵守,佛法不是的,佛法说出章程是叫每个人自己遵守,不叫别人遵守。我自己遵守,别人他成了佛,他是菩萨,他还要守什么?他不要遵守。我是一个初学的人,我要遵守。人人都能回光返照,这团体是佛菩萨的团体,所以六和敬是这么修的。所以佛法讲的戒律跟世间法律规矩不相同,它是自律而不律人,所以他不见别人过。
见到别人过失,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是别人有过失,是自己业障又现前,外面的现象把自己业障引出来了。要想方法消自己的业障,不要去理会外面的境界。顺境,起欢喜心,欢喜心也是业障;不欢喜的,起瞋恚心,瞋恚心也是业障。总而言之,清净心里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讲本来无一物,哪有贪瞋痴慢?哪有五欲七情?七情五欲一动就是罪障现前。我们能常常在这个地方反省,在这个地方用功,你的功夫怎么不得力?修行从哪里修?就从这里修。果然在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一切环境里面我们都能保持清净心,都能保持平等心,业障就消除了,没有业障了。
什么境界看起来都顺眼,心都清净,绝对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自性本定成就了。你看外面境界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无量智慧现前。这个智慧是清净慧,为什么?慧里头没有分别,不会分别这个事是好、那个事是坏,没有这个分别。一起分别就会连带起执著,那就错了,那就是凡夫知见,不是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心像明镜一样,所以心是大圆镜智。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镜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虽然照得很清楚,镜子本身干干净净,它一尘都不染。我们今天一照,照了心就染,就落印象。如何叫我们这个心照外面境界不落印象,不但境界离开不落印象,境界现前的时候也不落印象,这叫真不落印象!唯有不落印象,你的心才清净才平等。佛法里无论哪一宗、哪一个法门,所修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心净则佛土净!清净佛土是这样修成的。无量的智慧,就是从清净心里面现起的。
『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音声无量』,这三句是菩萨利他的。前面是讲菩萨自利,自己证得的。证得之后,菩萨一定会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有无量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应该用什么方法他就用什么方法,他没有定法,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三十二是讲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又可分为无量无边。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现什么样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方法,这是说「方便无量」。
「光明无量」,这是讲智慧的作用;前面智慧无量是讲根本智,光明无量是讲后得智,后得智是在事上的应用。根本智就是无知,般若无知!应用是无所不知,应用是对众生来说的,换句话说,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受用心里永远清净,是无知。自受用是无知,他受用是无所不知。诸位要求真智慧,真智慧是无知,唯有无知,应用才会无所不知。无知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会学佛的人要求这个。你拼命天天在求知,这是错了,清净心里头无有一物,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佛给我们讲的这些经全是后得智,不是根本智。佛为什么能说出这么多经典,说出无量义,就是因为他无知。我们今天在他这个后得智上用功夫,那就大错特错,你永远不如他,永远不能跟他相等,不能超越他。要怎么样才能跟他相等,才能超越他?你要求无知。这个事实,希望大家好好的去念《坛经》,六祖大师可以给我们作证明,给我们后学的人一个很大的启示,然后我们自己才会发现原来我们用功用错了,我们的方法态度统统错了,都在有知那个地方下手,不晓得走无知这条道路。
这三句话,要是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化众生的例子来看,那就很清楚了。佛给我们讲无量的法门,就是方便无量;佛显示教化众生种种的智慧,这是光明无量;佛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经典,是清净音声无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以音声作佛事。《华严经》上赞叹八地菩萨,也只举这么几句,这也是省略,细说说不尽。『则知举二事者,以少摄多也』,在《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解释无量只举两个,无量寿、无量光。我们晓得『以少摄多』,这是举个例子而已。底下讲「约之又约,体摄用故」:
钞【体摄用者,或难,既光寿双举,云何大本及观经题,皆止云无量寿,不言光者,复是何义。】
难是问难,有人向大师提出问难:既然『光寿双举』,举这两个意思,为什么《无量寿经》经题没有说「无量寿无量光经」,《观无量寿佛经》经题也没有说「观无量寿无量光佛经」,都只言无量寿,没有说无量光?我们看大师的解释:
钞【良以一真如心。】
『一真如』,「一」就是真心,真心也叫做真如,也叫做一心。二心就不真。心没动念,就是一心,动一个念就是二心。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这个很难,相当不容易。一切凡夫总是会起心动念,所以虽然有真心,真心不能现前,虽有真心,真心不起作用,这叫凡夫。
可是在一切法门里面,唯独净宗方便,为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心。阿弥陀佛也是一念,这一念算不算妄念?如果诸位只有这一念,这一念不算妄念,这一念就是正念现前,因为正念是非有念非无念。果然一切都无念,那就变成无想定,那也错了。你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非无念,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确实心里没有第二个念头,这个境界就是非有念非无念。念到能所双忘,能所双忘就是分别执著没有了,离一切分别执著,这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字字分明、清清楚楚,这里头没有能念也没有所念,能所双忘,这叫理一心不乱,这就是正念。
在一切修学法门当中,用念佛这个方法达到正念比较容易。开始我们现在念是妄念,积妄念念到最后就变成正念。什么时候把妄念念成正念?能所念掉就是正念。到能所念掉,那是理一心不乱;能所还没有离开,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我们称为「念佛三昧」,往生是有把握了,决定不成问题。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凡圣同居土往生。这个事情重要!经上一再给我们提醒,《弥陀经》上教给我们「一心不乱」,《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一向专念」,这个重要。一真如心现前:
钞【无去无来,亘古亘今,其寿无量,其光亦尔。】
怎么没有来没有去?你们想想,来去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性德,不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性德就是佛法,性德里面没有相对的;去来是相对的、古今是相对的,这些东西都是从妄想里面生出来的,不是事实。我们凡夫好像有那个事实,实在讲那是错觉。这桩事大科学家都发现了,像爱因斯坦知道相对的不是事实。甚至近代科学的发现,连物质都不是事实;从前以为物质存在,现在晓得物质不存在,不是事实。物质是什么东西?现在科学家发现是波动的现象,是光波震动的现象,不是事实。这些发现,接近佛经所说的。佛经里面讲「性相同源」,唯识所说的见分、相分同一个自证分。自证分是本体,见分、相分都是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见分就是心法,相分就是色法,色心是一不是二。心法跟色法是一法不是二法,科学家所讲的进步太多了,唯有佛法能给他作证明。物质不是真的,你把这些物质、色相统统当作真的,岂不叫冤枉!谁冤枉?自己冤枉,自己在这里面生烦恼,生起虚妄的分别执著,自己在这里搞六道轮回,自己在受,叫自作自受。这是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种是真正可怜可悯,不知道事实的真相。
事实真相唯有一真,所以佛教我们要求真实的,求一真。一真从哪里求?从心地上求。一心,你见到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没有十法界?有十法界,绝对不是没有。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十法界是一真法界。譬如你在天堂,七宝池八功德水,七宝宫殿,你在那里面没有乐受,你心地清净平等;你到地狱去参观,去爬刀山,再入油鼎,你没有苦受,你是平等的,那就叫做一真法界。悟的时候清净平等,迷的时候不平等不清净。苦乐从哪里来的?苦乐从妄想执著来的。离开妄想执著,苦乐了不可得!没有苦乐,才叫做真乐,叫极乐。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极乐。所以一真非常重要,一真就是要求一心。一心里面没有一法是对立的,没有去来,没有古今,那么寿当然就无量。实在讲,连寿也说不上,这是不得已,凡夫还有寿的观念,好,就用这个观念来说,那就是无量寿。『寿无量』,寿是体,光是作用。体既然无量,当然用也无量,『其光亦尔』。下面举个比喻,体用不二:
钞【金体金光,不相离故。】
黄金,金是体,黄金放出来的光很好看,金的光没有离开金体,金的体没有离开金光,是一个!把寿比作体,把光比作相,『不相离』。
钞【起信云: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周遍法界。】
『起信』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的。马鸣菩萨是一位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他所说的话跟佛没有两样,就是佛所说的。『大智慧光明,周遍法界』,是我们所向往的,我们非常羡慕,也想得到。这是性德,实在讲是我们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性德现前?前面这句话重要,『心性不起』。在一切境缘当中,你真正是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再多说两句,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你的性德就流露出来,性德的起用就是「大智慧光明」,它确确实实「周遍法界」。
我们想想,我们的业障是真重,业障就是起心动念。大家天天在求消业障,怎么消法?拜《梁皇忏》、拜《水忏》,念几部《地藏经》,业障就消掉了,你好好的修修看,修完之后自己还起不起心动念?还是起心动念,那业障还在,没消掉!多少人觉得自己有业障,罪业很深,但是不知道什么叫业障,都含糊笼统,这怎么行!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修完之后这个心真的得到清净,妄念少、烦恼少了,这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当然不可能一下就消除干净,逐渐慢慢的减少,这就是好现象。
由此可知,消业障最有效果的方法是专修,不管哪个法门,只要是专,他心就清净。参禅能消业障,他得定;学教能消业障,他能够随文入观,观就是止观;念佛能消业障,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切妄想杂念。如果我们修学,哪怕再用功,妄想执著还是在,还是不断,这就是功夫不得力,功夫没有效果,那就很可惜。功夫没有效果,修到最后得福报,把功德都变成福德了,人天福报。人天福报很苦!这世间大富大贵之人要叫我去做,我不干!我嫌太麻烦,太苦了。今天作官要竞选,多辛苦,这事情不能干!不竞选,请我去做我也不愿意做,为什么?开会太多,应酬太多,不要说别的,天天跟人家拉手都拉不习惯,都累死人!最幸福的还是每天游山玩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人是第一有福。凡是勉强的、不愿意做的,不得不做,这个很苦恼,这个事情干不得。这个地方要真正觉悟,所以不修世福,我们要修积功德,功德就是心地清净。
钞【不起,寿也。】
因为他不起心动念,没有长短、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是无量寿。我们凡夫概念当中的寿量,他完全突破了,超越寿量,这是真正无量寿。
钞【智慧,光也。言寿则光在其中,故单举也。】
经题上只要说个「无量寿」就可以,不但光含摄在其中,像前面讲的,身相无量、智慧无量、方便无量、清净音声无量,甚至依正庄严,样样都是无量,统统在无量寿里面包含了。所有一切无量,无量寿是本体;离开无量寿,其余一切无量都失掉意义。所以才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量同佛,佛无量寿,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量的庄严统统都受用到了。我们何必在这个世间还去分一部分的时间精神去学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没有意义!不但世法不相干,佛法也不相干!你真正觉悟了,我们学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行了,其他的都不要了。我常说,这一生当中只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上上根人。还要搞净土五经,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中等根人。五经还不够,还要去搞净土古大德的语录,像《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那是下根之人。还要再搞别的东西,这一生不能往生,下根也谈不上,下根还可以往生。我们想一想,有几个上上根人?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检点的。
钞【依正无量者。】
这是解释《疏》里面「依报正报,悉皆无量」。正报是指身体,除身体之外,统统叫依报,依报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一切人都是属於自己的依报,我们要依赖大众,才能生活在这个世间;同样的,我们要依赖大众,我们的道业才能成就。善财童子要是不用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依赖大众,他的道业就不能成就。所以他要依赖大众,在环境里面历事炼心,每一样事情他经历,炼什么心?炼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炼这个。
在境界里面,把心意识,就是把八识转变成四智。转八识成四智是在境界里面转,不是离开境界关起门来转的,那是没用处的,转不了的。不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不执著,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不落印象,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他在境界里头转!所以在一切境界里他不起烦恼,只长智慧。惠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了很羡慕,我们跟他一比较恰相反,我们是常生烦恼,人家是常生智慧。他为什么生智慧?他能够在境缘当中转识成智,智慧就是四智菩提。一般人修行用功,不晓得怎么修,不知道功要怎么用,那就是盲修瞎练,不晓得怎么修?不知道从哪下手?哪里知道用功就在穿衣吃饭、就是待人接物,就在这里用功夫,就在这个地方不知不觉成佛,业障消了,佛道圆满成就。我们看依正无量:
钞【自佛一身所有功德,及如下文声闻菩萨,乃至前之栏网行树等,种种庄严,悉无量故。】
『无量』不单是指事,体相德用是一个整体,心性无量,所以声闻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如来,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统统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无量,诸佛菩萨、声闻也无量,乃至十方世界无量,一切世界众生也是无量,全是心性变现出来的。正报如是,依报也不例外,像前面所讲的栏楯、罗网行树、宝池德水,一一统统是无量。『种种庄严』,种种就全都包括,这两个字是省略之词,说不尽的,『悉无量故』。种种无量无边的庄严,诸位要记住,如果没有无量寿,全都落空,那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可见得无量寿重要!佛在经题上一切无量当中单提无量寿,道理就在此地。所有一切无量里头,无量寿是第一。
下面末后一段,这是莲池大师会归自性之言,也就是读经心得。他在这段经文里面所体会的,佛法里面常讲的「会归自性」,这段经文如何会归自性,这才真正得到受用。
疏【称理。】
这是从真如本性上说,『理』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会归到自性。
疏【则自性常照,是光明义。】
自性本来具有照的德能,在凡夫这照的德能也并没有失掉。照是什么?照就是觉。我们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这都是自性觉,这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自性的本能永远不会失去的。迷的时候,觉照的功能受到一点妨碍,范围比较小一点;悟了之后,障碍没有了,觉照的功能无量无边。功能的障碍是什么?就是心在动,就是那妄心,心动了。心动的幅度愈大,障碍就愈大;动的幅度愈小,障碍就小。实在讲,十法界就是心动的幅度差别而建立的。佛是完全不动,菩萨还微微有一点动,缘觉动就比菩萨大一点,声闻就更大一点,愈往下动的幅度愈大,地狱简直就是大风大浪!就是这么差别,十法界的差别。
心妄想执著动的幅度愈大,我们障碍就愈大,就是你的本能有了障碍。虽有障碍,它还是起作用,不是说不起作用。譬如阴天,云层遮住太阳,这是障碍;虽遮住,它还是有光明,不过光明减弱,没有晴天那样明亮,阴天这个光明还是太阳光。我们今天虽然在凡夫,心妄想执著这种风浪很大,可是还是有知觉,眼还是会见、耳还是能听,本能还是在起作用,这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六根根性。佛祖常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就是自己本人,是自己本来面目,只要不要把心意识给加上去就行了。我们今天迷什么?就是把心意识带上去了。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落印象,我们就坏在这里。果然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就转心意识成四智菩提,就转过来了。
古德教我们,「听教要在会归自性」,那是真实受用,不要去记语言文字,体会里面的意思,会归到自性,就是帮助你觉悟。「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识成智,简单的告诉诸位,就是在一切境界里面,我学著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叫修行。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八万四千法门,目的就是一个:如何恢复自性清净心。『自性常照』,照就是觉,常觉,『是光明义』,这是真正智慧光明。
疏【自性常寂,是寿命义。】
『寂』是寂然不动。六祖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不动的。我们今天讲起心动念,妄心在动,真心不动。真心是本有的,妄心是本无的,本无当然可以离开,本有当然可以证得。不动就是『寿命义』,不动就是恒久,没有古今去来,这是真正的长寿,真正的永生,不生不灭。
疏【自性寂照不二,是阿弥陀义。】
为什么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妄念?从这里得到证明。念别的都是妄想、都是妄念,唯独念阿弥陀佛不是妄念,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寂照不二』。念这句阿弥陀佛何以见得是自性寂照不二?下面《钞》里面要详细给我们说明,但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只能讲到此地,下一次我们再讨论「自性寂照不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意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