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25--华严经解分17十回向品之十(前半部分)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十回向品之十的前半部分,请大家先看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我们只是从中选择一点内容来学习,请大家先看选出的内容: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所得智慧终无有量;如法界无边,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见一切佛,无有其边;如法界无限,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诣诸佛刹无有齐限;如法界无际,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修菩萨行无有涯际;如法界无断,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断绝;如法界一性,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与一切众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如法界随顺,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悉皆随顺普贤行愿;如法界庄严,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以普贤行而为庄严;如法界不可失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诸菩萨永不失坏诸清净行。’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讲到了法界的特点,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法界的名相意义。 关于“法界”。佛教术语。法泛指宇宙万有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间法,通常释为“轨持”,即一切不同的万事万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并按自身的轨则,能让人们理解是什么事物。界,含有种族、分齐的意思,即分门别类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法界一词,在佛学中,一般指心意识所缘的一切境,即十八界中之法界。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义,约四圣六凡各自的意境,说十法界: 1、佛法界。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 2、菩萨法界。为得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的境界; 3、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的境界; 4、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声教修四谛观法的境界; 5、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乐的境界; 6、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的境界; 7、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的非入境界; 8、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的境界; 9、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敢杀戮苦:的境界; 10、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的最下境界。 上面是佛学词典中对于法界的一些解释。现在,我来作一个古今融合式的说明。先给法界下一个定义。所谓法界,是指在所有一切时空当中,实际存在的所有一切对象法,以及所有一切实在对象法的总和。在这样的定义之下,这个法界分为两类,包括物质法界和心性法界。物质法界和心性法界,是两种不同特质性的实在,他们虽然共同存在于同一个法界之中,但是他们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他们虽然彼此融合在一起,但是永远各自保持自身的存在,永远各自保持自己的特性,心性就是心性,物质就是物质,心性不是物质,物质不是心性,心性不能转变为物质,物质不能转变为心性。佛法上说,心性可以显现身心法相,可以显现物质法相,但是这仅仅只是心性的“功能性显现作用”而已,虽然心性可以显现物质,但并不是心性可以转化为物质,也不是心性可以“创造”物质。同样的,物质虽然被心性所显现,但并不是物质可以转化为心性,也不是物质可以“创造”心性。说心性和物质之间互相转化,或者说心性和物质之间互相创造,都是错误的说法。 一心万法,万法一心,所有一切万法,不离于心,心是万法之本源,只要明白了心性,就明白了一切万法。为了理解本品中所说法界的意义,现在,我们就以心性为学习对象,专门来解说她。在所有的佛经当中,楞严经不但是破迷开悟的理法宝典,也是囊括含容一切修行方法的事法宝典,同时也是破邪法显正法的尚方宝剑。我们就依照楞严经经文的前后顺序,选取一些内容来认识心性。 楞严经卷第一中的经文: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是佛说明众生轮转在生死六道中的原因。 楞严经卷第一中其后的经文: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 佛在其中讲说的第一个根本,就是无始生死根本,“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这个攀缘心,就是前一次所说的由无明所缘起的妄想执着之心。这个攀缘心,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不好理解,我打个比方来说明。就象一棵大树子上垂挂下来一根藤蔓,有个猴子在地上,用手脚抓住这一根藤蔓,顺着这一根藤蔓攀爬上树去,这就是攀缘。 其中讲说的第二个的根本,就是前一次所说的由无明所缘起的妄想染污之心,由此妄想染污之心遮障“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个“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就是指的我们天然存在的清净无垢的觉悟光明的自性真心。这就象一个镜子,先前是清净光明的,能够照人照物,把人像物像照现出来。但是后来镜子的上面铺满了灰尘,就遮蔽住了镜子本身的光明,就照不出人像物像来了。 楞严经卷第一中其后的经文: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这是佛在开示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开示我们的真心自性这个性体是实际存在着的。如果这个自性真心的自我本体不存在的话,我们的修证就没有基础性的东西。 楞严经卷第二中的经文: 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这是佛在开示心体性能不生不灭,并开示心性永远都不会断灭消失,永远都存在。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佛在这里开示一切万法唯心所现,我们的身心是心性显现的,身外的山河、虚空、大地等等一切,都是心性显现的,我们的身心内外所有一切法相,无一不是心性显现出来的。我们的自性真心,如同整个大海一样,我们眼睛所见到的这些一个一个事物,不过是在这个心性大海当中显现的一个小小的泡沫而已。其中,又开示了我们的自性真心,怎么样发生颠倒,怎么样由真起妄,由清净的真空虚妄显发幻有的假相出来,相续不断,缘起身心正报世界,缘起山河大地虚空等依报器世界。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这是佛在开示,佛在悟界,安住真心,心能转物,故而能够“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而众生在迷界,安住迷心,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识心虚妄狭隘,所以产生一切局限性的相对分别认识之相。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这是佛在开示,众生的见闻觉知主观性能认识之相,及其所认识的色相虚空等等客观性法相,都是依于自性真心的真实觉明发生颠倒,产生妄想识心,再由此妄想识心分别一切事物。同时开示指出,我们的真心自性,即不是主观见闻能识之心,也不是客观事物所识之物,这个真心自性,是超脱于能所相对的一真绝对性的东西。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这是佛在开示自性真心清净实相,这个真心自性,不是客观之所见,不是主观之能见,也不能被这种主观能见之所见及,这种主观能见是见不到自性真心清净实相的。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这是佛在开示,众生的主观见闻觉知,及其所见的客观法相,都是由于被蒙蔽后的自性真心,由于妄动业性的影响,所产生的一切病态妄见。并揭示出,如果能够远离这一切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就可以灭除所有生死根因,从而“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楞严经卷第二中其后的经文: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是佛在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所有一切虚妄的法相,都是从我们的自性真心当中显现出来的。这个自性真心虽然显现这一切法相出来,可是这所显的一切法相,只是虚妄幻有的存在,他们并没有常恒不变的独立自在的自我实体。依据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自性真心,由于他的性能本来是真空的,所以虽然显现一切相,但是所显的这一切相都是虚假幻有的,虽然显现这一切相,而不滞于这一切相,他依然永远保持自己的真空性能不变。所以在这个真实常恒的自性真心的体性当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等等一切,都是了无所得,都是了不可得之物。这就象我们在梦中见物,虽然看见这些物是有,但是这不过是幻有的假相而已,所以梦醒之后,这些物相随之不见,要想把梦中之物抓出来,是永远不可得的。由于自性真心的性能是真空,由这种真空性能所显的一切是幻有心相,由于这一切幻有心相不可捉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是在如流水一样相续进行,如同电影电视当中连续不断显现的幻影,所以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要随顺清净真空随缘显相之性,而心无所住,不滞一切法,不住一切相。 楞严经卷第三中的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佛在这里,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开示一真实相。这里,佛把地大由粗析细,由细析为邻虚,由邻虚而最终析有入空,得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相,是怎么来的?是由空中出生的,由真空而生出了有相出来。这里谈到了如来藏,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他的意义。 关于“如来藏”。 (一)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心中,所隐藏之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性能。这个如来藏性能虽然覆藏于烦恼中,却不为烦恼所染污,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之本性。又一切染污与清净之现象,都是依于如来藏性能而缘起之法,称为如来藏缘起。经论中常以该思想阐明人之迷、悟对立意义。胜鬘经法身章中说:‘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二)指佛所说之一切经藏。增一阿含经卷一:‘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 明白了如来藏的意思,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其中的这个内容:“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这个如来藏,有什么意义呢?从以上的解说中,就可以知道对他的说明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在楞严经中,可以知道他是一身三任的,第一个是担任潜伏在假空幻有生灭法相之下的基底本体,第二个是担任真如法和生灭法同时并存的二合一本体,第三个是担任真空妙有真如实相的一真本体。下面我们来分别解说。 如来藏的第一个意义,是指担任潜伏在假空幻有生灭法相之下的基底本体。我们迷界的凡夫众生,无始以来迷失自性真心,如果不是佛为我们开发,指出我们还有这个自性真心的话,恐怕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宝贝。我们的生,只知道是由于父母的结合,由父亲的这个东西和母亲的那个东西结合在一起,然后母亲十月怀胎,就把我们生出来了,把这个血肉的肉砣砣,当成就是我自己,除了这个肉身以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死,埋在地下,过不了多久,这个肉体就烂掉了,或者拉到殡仪馆去烧,烧了之后只剩骨灰,因此这个我就永远这么完蛋了,所谓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佛法却说其实不然,除了这个身心肉体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我们的自性真心。可是对于我们迷界的凡夫众生来说,都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以为这个眼睛看得见的就是有,自以为没有看见的就是无,我只是看见我的血肉身体,除了这个血肉身体,就没有看见其他什么东西存在啊,你说除了我这个血肉身体,还有其他东西存在,既然他存在,为什么我又看不见他在哪里呢?被无明业障给障住了,视而不见,就是这么糊涂。佛法为我们说出,在我们眼睛所见的法相之下,还潜伏着一个虽然不为我们所知但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这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基底本体,这个基底本体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的第二个意义,是指担任真如法和生灭法同时并存的二合一本体。大乘起信论中说:“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其中所说的不生不灭,就是指的真如法;其中所说的生灭,就是指的生灭法。真如法与生灭法互相和合,不生不灭与生灭互相和合,形成的这个东西,就名叫阿黎耶识。真如法是清净的真法,生灭法是染污的妄法,所以阿黎耶识是真实的清净法和虚妄的染污法的二合一本体。这个阿黎耶识,是担任真如法和生灭法同时并存的二合一本体,如来藏的第二个意义,就是指的阿黎耶识。 如来藏的第三个意义,是指担任真空妙有真如实相的一真本体。我们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逐步深化的。当我们了解了如来藏的第一个意义,然后再进一步领会了如来藏的第二个意义,最后就要来明悟如来藏的第三个意义。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补说一点知识。佛法中有个名相,叫做转识成智,他是指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前色声香味触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黎耶识为大圆镜智。这是个顺序的说法。其实,前面的所有七识,都是含藏在第八阿黎耶识之内的,这个阿黎耶识就象一块大田一样,这前面的七识就象这个大田里种的七种不同的庄稼一样,这七种庄稼都是在这同一块大田里面。所以这个第八阿黎耶识中的妄识,就包含了前面所有的七识在内。因此,前面所说的转识成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转阿黎耶识中的妄识。这个阿黎耶识,是不生不灭的真智与生灭的妄识和合在一起的,通过实际修行,把阿黎耶识中的妄识全部转为真智,这种结果,就是回归自性真心的天真本然状态,因此就达到了如来藏的第三个意义,显现出了担任真空妙有真如实相的一真本体,即是显现出了如来平等法身。在楞严经卷四中的经文说: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这如来藏的第三个意义,就是指的在果位中七种名------“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他们的意义和所指是相同的。把如来藏的第二个意义的第八阿黎耶识中的妄识全部转为真智,就名为第九庵摩罗识,这个庵摩罗识就是如来藏的第三个意义。 明白了如来藏的意义,现在我们来说说如来藏的特点。 如来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如来藏的天然实在性。这个如来藏,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不是佛讲说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这个如来藏,他是真实具有自己的实在自我体性的,虽然我们对之视若无睹、视而不见,可是没有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不可说就是不存在,不可说就是虚无。这只是我们囿于自己的狭隘知见,不能如实了知而已,这只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性,没有能力认识而已。举例子来说,就象在我们自己背上,有一个黑斑,虽然我们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它,可是这个黑斑是分明存在着的,虽然我们看不见,却不能说它是无,别人的眼睛分明能够看见它确实存在。人类的认识,总是极其有限的,人类科学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远远没有超出虚空的范围。可是佛法上说,我们所见的这个虚空,不过是我们自性真心如来藏大海之中,所显现的一点渺小的泡沫之相而已。所以,我们不能依据自己的狭隘的虚妄的见解认识,盲目性地否定自性如来藏的实在性,我们只有依据佛法,相信这个自性如来藏是天然性地真实存在的,这才是正确的。 如来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如来藏内因当中,本自具足一切性能,本自具足一切妙相,本自具足一切力用。这个如来藏的性能,就象植物的种子一样。大家看看,一棵树木,有根,有茎,有枝,有叶,有花,有果,它全全性地具足这些东西。可是这些所有的一切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由一颗小小的植物种子发生发展来的。这就说明,在这个植物种子的内因当中,本自具足这一切东西,然后它才能随缘把这些东西开发显示出来。如果这个植物种子的内因当中,本身不具足这一切东西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把这一切开发显示出来。这个如来藏,也和植物种子的道理一样,在如来藏的内因之中,本自具足一切性能,本自具足一切妙相,本自具足一切力用。 如来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如来藏的内因性能,同时并存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真空,一方面是妙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真空和妙有,只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立,而其实质内容上是没有对立因而是完全统一的。佛法为了开示各种道理,也建立了各种相对的名相,以之来说明问题,也存在着矛盾的说法。但是佛法上所说的矛盾,其矛盾的对立性只是形式上的方便说法,但其根本内容是圆融无碍的,从其究竟的了义方面来说是统一的。真空和妙有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如此。这个道理,前面我们用摩尼宝珠打比方来说明过,这里就不再重复。在这里的经文里,表述的就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在如来藏的内因性能当中,他的性空这个本质是永恒不变的,但是他会随顺外缘而缘起一切现象诸法。佛法上说如来藏的性能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其中的不变,是指如来藏的内因性能永远保守自己的空性不变,其中的随缘,是说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会随顺一切外缘,而产生随顺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随顺外缘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相用”上的“幻变”,是一种现象上的假有性的变化,而不是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我们谈到法界,包括心性法界和物质法界。如来藏,就是指的心性法界。假设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的话,那么他就会一次变化一点,这一次变化成物质一点,下一次变化成物质一点,再下一次又变化成物质一点,如此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一次一点的“变化本质性”地变化成物质,那么这个如来藏的内因性能,就会因此而越变越少,最终全部变化成物质,就导致了如来藏的断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这种认为和说法是错误的。 那么,佛法上所说的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他不变而随缘,随顺物质的外缘发生变化,这种随缘变化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这种随缘变化的实质,就是“虚伪应变”,是一种虚伪应变性的效应性效力性作用,他只是随顺外缘而产生虚伪性的效应性的相之变,只是随顺外缘而产生虚伪性的效力性的用之变。这个道理很难理解,现在打比方开说明。比如这个水,他会随缘赋形,把他装在方形器物里,他就随缘变为方形,把他装在圆形器物里,他就随缘变为圆形,再把他倒在凸凹不平的泥土地上,他就会随顺一切缘,而赋予相应的形状。但是,无论这个水放在什么器物里处在什么地方,虽然他随顺一切外缘,随缘赋形而作出了一切变化,但这只是他的相状发生了改变而已,并不是改变了水的自我性本质,并不是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随顺物质外缘产生的变化,也是如此。 诸佛如来依靠自己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于不变中而随缘起用,他们可以运起力量来刺激物质使之发生变化,这只是一种“激变”物质的能力作用,而不是“创造”物质出来。这种作用,只是改变物质的存在形式,只是改变了物质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使物质的自我本质发生了变化。比如这个水,常温下就保持液态水的状态。当我们把它拿到冰柜里,在低温的环境中,它就会结成固态的冰。我们又把这个水,放进锅里去,给它加热,它就会变成汽态的水蒸汽。无论这个水,是液态,是固态,还是汽态,它只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显出的相应的状态而已,而不是水的自我性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现在物理学有一条定律,叫做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他的内容是:能量是物质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能量不可以创生,也不可以消灭,他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他在整个转化过程当中,其能量是永远保持守恒的。这只是法相形式的变化,而不是法性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当然,现在的物理学家只认识到了物质,只是表述了物质上的守恒和转化,他们没有认识到心性的存在,因此也不可能表述心性是怎么样的。这条守恒定律,对于心性的能力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万法,不离自心;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对于物质所作的一切认识和分别,不过都是自以为是在分别物质,而其实只是在自心分别自心而已。 如来藏内因的真空性能,是产生发起一切所有的根本来源,如来藏就象水库一样,是水之源,如来藏就象树根一样,是一切茎干枝叶花果之本。如来藏内因的真空能力源,随顺一切外缘,而缘起一切所有诸法,一切诸法,唯依如来藏内因的真空能力源而得发起和显现。 如来藏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如来藏天然地具足光明的觉性。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体,就是大日如来,如同天空中的太阳,原本具足圆满的光明觉性而无欠缺,佛性光明圆满普照天下,一无所遗。这种佛性光明,三世常恒,十方普在,永远法尔如是,永远保持本来面目,永远不增,亦复不减。 如来藏的第五个特点,就是如来藏对圣对凡,都是平等的,不但彼此各自平等拥有,而且在圣虽悟而不增,在凡虽迷而不减。 如来藏的第六个特点,就是如来藏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性,如同净水,纯洁无垢,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性,于本然清净之中而常现无尽轮回之相,于无尽轮回相中常守清净,虽常处轮回相中而不滞于任何一个轮回之相,于无尽转变相中不断轮回而不住于一相不住于二相不住于三相乃至不住于一切相。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体精元,遍布身内,遍布身外,遍布中间,无内无外,遍满法界,弥天普盖,如因陀罗网。虽远大于天空而其是有,虽远小于微尘而其不无。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体精元,犹如摩尼宝珠,颗颗皆圆,玲珑剔透,妙德莹然,彼此通透相联如大幻化网。我们的自性如来藏心体精元,光光相照,如百千灯同时光照一室,乃至百灯千灯万灯无量无数灯,同时光照一室十室百室千万亿室乃至无量无数尽虚空遍法界室,无一有缺,法界一体,通明无碍,寻一纤毫暗点而不可得。 如来藏的第七个特点,就是如来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如来藏性能随顺众生一切心想,应变成一切法,应和其所知的一切法量。这就是说,如来藏性能会随着众生的一切心想而应而随而变,众生心中只要一动,如来藏性能就会一应,这就象夫唱妇随一样,夫只要一唱,妇就立即一和,就这样彼此一唱一和,而且夫唱什么妇就相应地和什么,彼此之间一一相应而丝毫都不错乱。什么叫循业发现呢?这个循,就是依循,因循的意思。如来藏性能会循着众生的心动造业而发生显现相应的东西出来。比如我们用手去拉着蚕子吐出的蚕丝,一直不停地拉,那么就会从蚕子的嘴里不停地拉出蚕丝来,这拉出来的只是蚕丝,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如果在一个线筐子里,我们去拉布线的头子,也是不停地拉,那么从中拉出来的只是这个布线,而不会是蚕丝。这就是我们的内心自作自受,心中想什么就是作什么如来藏性能就应什么于是就得什么,这就是因果相应的道理。又比如,我们用两根铁棍,互相敲击,就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我们听到的也是这个金属的响声。而我们用木棍,敲击木鱼所发出的声音,就只是重浊的木质声音,我们听到的也只是这个木质的响声。所以在我们的心想中造的什么业因,所得的就是与此业因相应的结果,如来藏性能也对此作出相应的回应。就象我们在一个山谷里,大声地喊叫,我们的口里叫的是阿弥陀佛,山谷里回应的声音也是阿弥陀佛,口里叫的是观世音菩萨,山谷里回应的也是观世音菩萨。 如来藏的第八个特点,就是如来藏的本体实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超绝一切相对法相,独立常恒,自处一真绝对性实相境界而不可言说不可思虑。这段经文最后说:“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凡人的认识,认为一切法,不是自然所有的,就是因缘所生的,总是建立自然性和因缘性这两个彼此相对的法则。而世间凡人所建立的这个相对法则,只是依靠妄想分别识心建造起来的,以妄想分别识心为基础建造起来的上层建筑------即是这个自然和因缘的相对法则,当然也是虚伪幻有的存在之物,它们如同没有实在基础的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一样。所以对于这个因缘及自然性,佛说它们“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即言的表达形式------不管是因缘性还是自然性,都是妄想之心所生的幻化之物,这种幻化之物不能契入真实的如来藏理性实相境界,所以我们实际上的事相修证,只有远离这个即言的表达形式,远离这所有一切的想心化相,才能真正契入离言的自性如来藏的真如实相境界。 如来藏的第九个特点,就是如来藏的永恒的遍法界的无条件的独立自在性。这个法界当中,包括如来藏心性法界,包括物质法界,虽然心性法界和物质法界共同常处于同一个法界之中,可是心性法界永远是心性法界,他永恒地都是他自身,他永远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他的这种永恒独立的性质不会受到物质法界的丝毫影响。即使是处在迷界当中的众生,虽然心随物转,但这只是幻有的无明妄想之心随物而转,而如来藏的自性真心,却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从人间的武器这个小的方面上来说,一切武器哪怕是原子弹核武器激光枪,都伤害不了如来藏心体的一丝一毫。从大的方面来说,地球的毁灭,太阳系的爆炸,宇宙的灭亡,整个物质法界的成住坏空,同样伤害不了如来藏心体的一丝一毫。 现在我们来看,楞严经卷第三中其后的经文: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这个内容里面的偈颂,隐藏着一个至高无上的重大秘密,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即是“首楞严王”!!!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尊”,不但是在明赞释迦牟尼是已成佛的“首楞严王”,而且也是在暗示一切众生的金刚常凝的心性本体------如来藏“首楞严王”。 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尊”,即是“妙湛总持不动的如来藏”,即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的基础实体,即是本性净涅磐的自性真心。这个“妙湛总持不动”,就是如来藏本性净涅磐的真如实相。遍布整个法界的如来平等法身,他的一真如如实相,就是“妙湛总持不动”。自性如来藏心体精元,妙湛法界而总持不动,即是真如,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如果不与此相应,即生无明,由此无明而生颠倒,从而缘起一切虚妄生灭法相。 楞严经卷第四中的经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这是佛在开示如来藏清净本然的心性精元,如何因无明而令真觉产生颠倒,由真觉而起妄觉,从而缘起一切生灭差别妄法的过程。这个道理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甚难解知!甚难解知!这里只是提说一下,今后专门讲楞严经时再来细说。 楞严经卷第四中其后的经文: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在这里问的意思,就是众生通过修行,圆满灭除一切无明迷惑,得入诸佛无上觉悟菩提涅磐,成佛之时圆灭无明,那么成佛之后又何时再生起无明之迷来呢?佛就回答他说:灭无明之迷,成菩提之觉,觉了之后就再也不会再生无明之迷出来。这个问题,在圆觉经中同样有,再录其文如下: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楞严经卷第四中其后的经文: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这是佛在讲说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之相。而佛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圣心凡心对举比较,以明真理。 楞严经卷第四中其后的经文: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YIN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YIN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这是佛在批评阿难不重实修,唯重多闻学习的不良毛病,这个批评,亦是深合我们不重实修的毛病的。 楞严经卷第五中的经文: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佛在这里开示一法不存的无上了义清净佛法,明白了这里的道理,一切显密道理全部融会贯通。即显法而达究竟,即揭密而无所有密。 楞严经卷第五中其后的经文: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佛在这里开示实际修行的程序,第一步,“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破除人我执;第二步,“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破除法我执;第三步,“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无明染污灭尽,一道清净。其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是破无明所生的执着;其中的第三步,是破无明所生的染污。如是无明灭尽,“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证入一真法界。这个修行三大步,是显密共同的实证程序,无论显法还是密法,都不出其外。凡夫众生,总是执自我为实有,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依我为基点,从而由近及远衍生一切,于是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这是对于众生世界而言的;于是有我,有非我,有与人我相对立的物质事物,即是有一切法,这是对于物质器世界而言的。所以在迷界凡夫众生的知见当中,一切都是“依我而缘起”的,是“依我起性”。依我起性建立起来,进一步发展,遍法界迷,满法界生,并且执之为实有,于是乎“依法起性”又建立起来了。这个依我起性和依法起性,又是依于什么所缘起的呢?这都是依于无明知见为缘而产生出来的。在本经卷五中(见紧接之上)有这样一句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以前有一个人,把这句话分句读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是有人就把这个人称为“破楞严”,真是有意思极了!上面所说的实证第一步,破除人我执,故而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破除对一切众生世界的执着。实证第二步,破除法我执,故而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破除对一切物质器世界的执着。实证第三步,破除对无明知见(无明知见,即是无明染污法,这两个说法虽然语言不同,而其意义是相同的。)的执着,故而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故而无色见,无声见,无香见,无味见,无触见,无法见。也就是说,实证第一步,是解脱众生世界的人我执;第二步,是解脱物质世界的法我执;第三步,是解脱无明世界的知见执。佛法中的一实相印,就是“诸法空相”,可是其中所说的这个空,依然还是知见上的空,所以这个知见上的空,亦复要空除之,名为解脱知见的“空空”。第三步的解脱知见的空空,就是佛在这里所说的“俱空不生”。这三大步圆满地达到了,心中就达到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于一切法,不生法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成了“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终成佛”,从而大事毕矣。这三大步,是一切实证佛法的共同程序,是不论显法或密法都要遵循的共同纲纪。 虽然我没有深入性地学习过密宗的密法,但是认为密法也同样不能违背上面所说的三大步。我据此而推定密法的几大步,第一步外密,就是解脱众生世界的人我执;第二步内密,就是解脱物质世界的法我执;第三步无上密,就是解脱无明世界的知见执。如果藏密的密法,他的说法与此相合,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与此相背离的话,一定就是邪法而无疑。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顺着生来,是“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所以逆着灭去,是“从毕竟有,回毕竟无”,如果由粗及细,由细及无,由解脱宏观世界,再到解脱微观世界,最后再解脱无明知见世界,这样表述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第三步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是一样的,就是最后那一步,必定是无明知见的解脱,只有解脱了无明知见,才到达了终极的顶峰,才究竟成佛,这一点,即使释迦牟尼佛本人再来,也绝不可能改变这个说法。 在这三大步实证的过程中,许多东西都是“不期然而然”出现的,比如密宗所说的气脉明点,以及更加高级一点的反应,还有种种神通,念佛法门修得好,这些东西同样会在修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只是修行过程中的附产物而已,而并不是象宣传藏密的某些法师所说的那样,这些反应现象只有修密宗的密法才会出现,这是说的不真实的话。念佛法门修得好,同样可以达到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至于究竟能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只是自己的实际修行功德达到与否。所谓过在自己,不在法门。如果以深切的至诚心修念佛法门,进展速度也是非常快,见效也是非常大的,最最关键的是问一问自己这样实际去做到没有。如果修念佛法门的人,也象修密宗的人一样,发大决心勇猛精进的话,所得的功效至少丝毫不会逊色于修行密法。所谓修行密宗的密法速度快如坐飞机,修行净土念佛法速度慢如同步行,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胡编乱造,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诳骗之语。 转识成智,到了转第八阿赖耶识中的妄识之时,这个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无明习气如暴流,一旦把他引发出来,就象引爆了一个炸药库那样凶猛,无明习气显发出来犹如天上人间万马奔腾,那个气势汹汹、排山倒海般的景象,是我们想都想象不出的。这个狂风巨浪般的高潮过去之后,无明习气由多到少,由浓重到薄淡,心性法界和物质法界之间的业力感应悬悬欲绝,心性和物质之间的粘合力量将断而未断,到了藕断丝连的地步,这个时候的知见是最最细微最最深密的。到了最后,无明习气一切皆尽,解脱一切无明知见,心性法界终于与物质法界完全脱粘开来,心性法界终于摆脱物质法界的束缚而超然独立,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如净琉璃内含宝月,通体透明而光照整个法界。在阿赖耶识无明习气的暴流中,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福慧二德作为牢固基础而支撑着,这个习气爆发出来,必定是支持不住忍受不了的。所以对于福慧微薄、业障深重的末法众生来说,扛得住忍得住这个习气爆发的,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得到一个。这个深沉的境界,一是难以达到和进入,二是即便是进入了,也是危险万分。如果进入了这个境界,没有实际的深厚福慧功德支撑着,没有相当大的定力相当大的忍力,致疯发狂也并不是难事一桩。修行密宗的密法,就有这样可能的危险性存在。现在学佛的很多人,不知至理不识好歹,把苦口婆心地劝告其修净土法门的话当耳边风,不把自己的根性和能力认识清楚,自以为是地去盲信盲从盲修,去乱搞乱炼瞎整一通,结果连自身的安全性到头来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因此再用印光法师的说法列举如下: 净土法门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也。以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种种法门,皆须修持功深,亲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若惑业未尽,则生死轮回决定莫出,纵有修持,只得世福,及作未来得度之缘种而已。此系仗自力以了生死者之难也。净土法门,则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故于临命终时,即得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也。固无论惑业之有无,功夫之浅深,但具真信切愿,虽罪业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莲,况戒善齐修,定慧均等者乎。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陈慧新居士书)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 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印光法师文钞续编,致广慧和尚书) 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续编,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 )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复习怀辛居士书) 这个净土法门,是所有一切法门当中最最安全最最保险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许许多多的祖师大德,以大慈悲心,都殷勤深切地劝说众生修行净土法门,我们学佛的弟子应当深体其心,信受奉行,不妄违背。 好了,今天对楞严经的串连式的选择介绍就到这里了,下一次我们接着介绍后面的五卷经文。 我们在上面介绍的知识,也可以从大体上了解法界的意义了。愿一切众生之善根回向,如同法界一切性质;愿一切众生善根回向,皆回向于佛,常得见佛,忆佛念佛,常在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之前,得平等住,得安乐住。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其他的内容,请大家自己去看,去思考,去理会。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法施为首,发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殊胜愿力究竟坚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识,心无谄诳,思惟观察一切智门无边境界。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愿得修习、成就、增长广大无碍一切境界;愿得于佛正教之中,乃至听闻一句、一偈受持演说;愿得忆念与法界等无量无边一切世界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既忆念已,修菩萨行。又愿以此念佛善根,为一众生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如于一世界,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为尽未来劫大誓庄严,终无离佛善知识想,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有一佛出兴于世不得亲近。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赞所说清净梵行,誓愿修行,悉令圆满,所谓: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杂梵行、无玷梵行、无失梵行、无能蔽梵行、佛所赞梵行、无所依梵行、无所得梵行、增益菩萨清净梵行、三世诸佛所行梵行、无碍梵行、无著梵行、无诤梵行、无灭梵行、安住梵行、无比梵行、无动梵行、无乱梵行、无恚梵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为己修行如是清净梵行,则能普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令一切众生皆得开晓;令一切众生皆得成就;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垢;令一切众生皆得照明;令一切众生离诸尘染;令一切众生无诸障翳;令一切众生离诸热恼;令一切众生离诸缠缚;令一切众生永离诸恶;令一切众生无诸恼害,毕竟清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自于梵行不能清净,不能令他而得清净;自于梵行而有退转,不能令他无有退转;自于梵行而有失坏,不能令他无有失坏;自于梵行而有远离,不能令他常不远离;自于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于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于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于梵行而不证入,不能令他心得证入;自于梵行而有放舍,不能令他恒不放舍;自于梵行而有散动,不能令他心不散动。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无倒行,说无倒法,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净身、口、意,离诸杂染,住无碍行,灭一切障。菩萨摩诃萨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疑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我获得一切诸佛无尽法门,普为众生分别解说,皆令欢喜,心得满足,摧灭一切外道异论。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诸佛法海,于一一法生起、一一法义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说、一一法显示、一一法门户、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观察、一一法分位,悉得无边无尽法藏,获无所畏,具四辩才,广为众生分别解说,穷未来际而无有尽。为欲令一切众生立胜志愿,出生无碍、无谬失辩;为欲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净法光明,随其类音,演说无断;为欲令一切众生深信欢喜,住一切智,辨了诸法,俾无迷惑,作是念言:我当普于一切世界,为诸众生精勤修习,得遍法界无量自在身,得遍法界无量广大心,具等法界无量清净音声,现等法界无量众会道场,修等法界无量菩萨业,得等法界无量菩萨住,证等法界无量菩萨平等,学等法界无量菩萨法,住等法界无量菩萨行,入等法界无量菩萨回向。’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为令众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为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住持等法界无量佛刹,证等法界无量菩萨智,获等法界无量无所畏,成等法界无量诸菩萨陀罗尼,得等法界无量诸菩萨不思议住,具等法界无量功德,满等法界无量利益众生善根;又愿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无畏平等、清净平等、自在平等、正觉平等、说法平等、义平等、决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圆满。如我所得,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如我无异。’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所得智慧终无有量;如法界无边,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见一切佛,无有其边;如法界无限,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诣诸佛刹无有齐限;如法界无际,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修菩萨行无有涯际;如法界无断,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断绝;如法界一性,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与一切众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如法界随顺,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悉皆随顺普贤行愿;如法界庄严,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以普贤行而为庄严;如法界不可失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诸菩萨永不失坏诸清净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诸佛菩萨皆令欢喜;愿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愿以此善根,遍一切处,修一切智;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往觐一切诸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能作佛事;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恒得见佛,不于佛事生怠慢心;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喜清净,无有退转;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解了;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不生执著;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了达无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成普贤行;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时暂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出生菩萨无量诸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于一切法永不忘失。’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起性回向、如法界根本性回向、如法界自体性回向、如法界无依性回向、如法界无忘失性回向、如法界空无性回向、如法界寂静性回向、如法界无处所性回向、如法界无迁动性回向、如法界无差别性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有宣示、所有开悟及因此起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成菩萨法师,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愿一切众生作无上法师,方便安立一切众生于一切智;愿一切众生作无屈法师,一切问难莫能穷尽;愿一切众生作无碍法师,得一切法无碍光明;愿一切众生作智藏法师,能善巧说一切佛法;愿一切众生成诸如来自在法师,善能分别如来智慧;愿一切众生作如眼法师,说如实法,不由他教;愿一切众生作忆持一切佛法法师,如理演说,不违句义;愿一切众生作修行无相道法师,以诸妙相而自庄严,放无量光,善入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大身法师,其身普遍一切国土,兴大法云,雨诸佛法;愿一切众生作护法藏法师,建无胜幢,护诸佛法,令正法海无所缺减;愿一切众生作一切法日法师,得佛辩才,巧说诸法;愿一切众生作妙音方便法师,善说无边法界之藏;愿一切众生作到法彼岸法师,以智神通开正法藏;愿一切众生作安住正法法师,演说如来究竟智慧;愿一切众生作了达诸法法师,能说无量无尽功德;愿一切众生作不诳世间法师,能以方便令入实际;愿一切众生作破诸魔众法师,善能觉知一切魔业;愿一切众生作诸佛所摄受法师,离我、我所摄受之心;愿一切众生作安隐一切世间法师,成就菩萨说法愿力。’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以取著业故回向,不以取著报故回向,不以取著心故回向,不以取著法故回向,不以取著事故回向,不以取著因故回向,不以取著语言音声故回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回向,不以取著回向故回向,不以取著利益众生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不为耽著色境界故回向,不为耽著声、香、味、触、法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生天故回向,不为求欲乐故回向,不为著欲境界故回向,不为求眷属故回向,不为求自在故回向,不为求生死乐故回向,不为著生死故回向,不为乐诸有故回向,不为求和合乐故回向,不为求可乐著处故回向,不为怀毒害心故回向,不坏善根故回向,不依三界故回向,不著诸禅解脱三昧故回向,不住声闻、辟支佛乘故回向。但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回向;但为成满一切智智故回向;但为得无碍智故回向;但为得无障碍清净善根故回向;但为令一切众生超出生死证大智慧故回向;但为令大菩提心如金刚不可坏故回向;但为成就究竟不死法故回向;但为以无量庄严庄严佛种性,示现一切智自在故回向;但为求菩萨一切法明大神通智故回向;但为于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佛刹,行普贤行圆满不退,被坚固大愿铠,令一切众生住普贤地故回向;但为尽未来劫度脱众生常无休息,示现一切智地无碍光明恒不断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彼善根回向时,以如是心回向,所谓:‘以本性平等心回向,以法性平等心回向,以一切众生无量平等心回向,以无诤平等心回向,以自性无所起平等心回向,以知诸法无乱心回向,以入三世平等心回向,以出生三世诸佛种性心回向,以得不退失神通心回向,以生成一切智行心回向。又为令一切众生永离一切地狱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入畜生趣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不往阎罗王处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除灭一切障道法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一切善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能应时转法轮,令一切欢喜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入十力轮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满足菩萨无边清净法愿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随顺一切善知识教,菩提心器得满足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受持修行甚深佛法,得一切佛智光明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菩萨无障碍行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其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清净法光明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无畏大菩提心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菩萨不思议智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普救护众生,令清净大悲心常现前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以不可说不可说胜妙庄严具庄严一切诸佛刹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摧灭一切众魔斗诤罗网业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佛刹皆无所依修菩萨行故回向;为令一切众生发一切种智心,入一切佛法广大门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此善根,正念清净回向;智慧决定回向;尽知一切佛法方便回向;为成就无量无碍智故回向;为欲满足清净殊胜心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慈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悲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喜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住大舍故回向;为永离二著住胜善根故回向;为思惟观察分别演说一切缘起法故回向;为立大勇猛幢心故回向;为立无能胜幢藏故回向;为破诸魔众故回向;为得一切法清净无碍心故回向;为修一切菩萨行不退转故回向;为得乐求第一胜法心故回向;为得乐求诸功德法自在清净一切智智心故回向;为满一切愿,除一切诤,得佛自在无碍清净法,为一切众生转不退法轮故回向;为得如来最上殊胜法智慧日,百千光明之所庄严,普照一切法界众生故回向;为欲调伏一切众生,随其所乐常令满足,不舍本愿,尽未来际,听闻正法,修习大行,得净智慧离垢光明,断除一切憍慢,消灭一切烦恼,裂爱欲网,破愚痴暗,具足无垢无障碍法故回向;为一切众生,于阿僧祇劫常勤修习一切智行无有退转,一一令得无碍妙慧,示现诸佛自在神通无有休息故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时,不应贪著三有、五欲境界。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应以无贪善根回向,应以无瞋善根回向,应以无痴善根回向,应以不害善根回向,应以离慢善根回向,应以不谄善根回向,应以质直善根回向,应以精勤善根回向,应以修习善根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净信心,于菩萨行欢喜忍受,修习清净大菩萨道;具佛种性,得佛智慧;舍一切恶,离众魔业;亲近善友,成己大愿;请诸众生,设大施会。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令一切众生,得净妙音,得柔软音,得天鼓音,得无量无数不思议音,得可爱乐音,得清净音,得周遍一切佛刹音,得百千那由他不可说功德庄严音,得高远音,得广大音,得灭一切散乱音,得充满法界音,得摄取一切众生语言音;得一切众生无边音声智,得一切清净语言音声智,得无量语言音声智,得最自在音入一切音声智;得一切清净庄严音,得一切世间无厌足音,得究竟不系属一切世间音,得欢喜音,得佛清净语言音,得说一切佛法远离痴翳名称普闻音,得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法陀罗尼庄严音,得说一切无量种法音,得普至法界无量众会道场音,得普摄持不可思议法金刚句音,得开示一切法音,得能说不可说字句差别智藏音,得演说一切法无所著不断音,得一切法光明照耀音,得能令一切世间清净究竟至于一切智音,得普摄一切法句义音,得神力护持自在无碍音,得到一切世间彼岸智音。又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得不下劣音,得无怖畏音,得无染著音,得一切众会道场欢喜音,得随顺美妙音,得善说一切佛法音,得断一切众生疑念皆令觉悟音,得具足辩才音,得普觉悟一切众生长夜睡眠音。’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法身,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净妙功德,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妙相,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业果,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一切智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无量清净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了知诸根清净方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信解,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勤修无碍行愿,愿一切众生得离众过恶清净正念、智慧辩才。’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诸善根,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愿得种种清净妙身,所谓:光明身、离浊身、无染身、清净身、极清净身、离尘身、极离尘身、离垢身、可爱乐身、无障碍身。于一切世界现诸业像,于一切世间现言说像,于一切宫殿现安立像。如净明镜,种种色像自然显现,示诸众生大菩提行,示诸众生甚深妙法,示诸众生种种功德,示诸众生修行之道,示诸众生成就之行,示诸众生菩萨行愿,示诸众生于一世界、一切世界佛兴于世,示诸众生一切诸佛神通变化,示诸众生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威力,示诸众生成满普贤菩萨行愿一切智性。’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微妙净身,方便摄取一切众生,悉令成就清净功德一切智身。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愿身随住一切世界修菩萨行,众生见者皆悉不虚,发菩提心永无退转,顺真实义不可倾动;于一切世界,尽未来劫,住菩萨道而无疲厌;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众生根,应时说法,常不休息;于善知识,心常正念,乃至不舍一刹那顷;一切诸佛常现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暂懈,修诸善根无有虚伪;置诸众生于一切智,令不退转;具足一切佛法光明,持大法云,受大法雨,修菩萨行;入一切众生,入一切佛刹,入一切诸法,入一切三世,入一切众生业报智,入一切菩萨善巧方便智,入一切菩萨出生智,入一切菩萨清净境界智,入一切佛自在神通,入一切无边法界,于此安住,修菩萨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诸佛菩萨皆令欢喜;愿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愿以此善根,遍一切处,修一切智;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往觐一切诸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能作佛事;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恒得见佛,不于佛事生怠慢心;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喜清净,无有退转;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解了;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不生执著;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了达无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成普贤行;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时暂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出生菩萨无量诸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于一切法永不忘失。’
“佛子,菩萨摩诃萨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起性回向、如法界根本性回向、如法界自体性回向、如法界无依性回向、如法界无忘失性回向、如法界空无性回向、如法界寂静性回向、如法界无处所性回向、如法界无迁动性回向、如法界无差别性回向。’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
“不也,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华;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下.近代往生传序)
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以是特别法门故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思归集发刊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