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法华经浅释,法华经全文,略论《法华经》譬说周——手机学佛网

法华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略论《法华经》譬说周  

  略论《法华经》譬说周

  果悟

  闽南佛学

  在大乘经典中,素有经中之王美称的《妙法莲华经》,乃是佛陀将入灭三个月前,于三会二处为众演说的唯有一佛乘真实大法。这不仅是佛陀一生说法的本怀,也是最上乘和开权显实之法。《法华经。譬喻品》里所说的主要是三车一车之喻,这在天台教学里列为三周说法之第二周。三周说法是对上中下三类弟子的说教,就是将同一之教理三种形式归入于法华一佛乘之妙法,也是除去对一切诸法之情执,使之入于一念三千实相之妙理。

  一、《譬喻品》在《法华经》的地位

  《楞严经》云:“诸有智者,以有比喻而得证悟。”释迦牟尼佛是擅讲比喻的,因此,《譬喻品》在本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陀第二譬说周中之正譬,目的是开三显一。所显的道理,即是开权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之执着,显一佛乘之实义。然三乘与一乘虽有区别,若荡尽三一之妄执,三乘所行之道,即为佛道。三乘之教理,亦即实相一乘之教理。为一佛乘而开三乘,故归于一乘。

  佛陀在《方便品》里虽已广明权实之教,但唯上根舍利弗了悟诸法实相妙理,理解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之法,故舍利弗蒙佛授记。奈因众生愚痴成性,不易明了,尤其是中下之钝根人,不像上根利智之菩萨闻法就悟。佛陀便起大悲,为使他们开悟,速得佛智,就以火宅喻来启迪心灵。

  火宅喻的故事是这样说的: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城市。此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才学超群。博通古今。其拥有很多的财宝,庄园舍宅,还有很多奴仆,前呼后拥。长者已是年迈高龄。银须白发,还有数十小儿。他的家是一个深宅大院,里边住了很多佣人,宅子四周围墙高而坚固。长者为了安全起见,只留有小门。随有时间的迁流,经历长年累月的风雨洗礼。已变得破烂不堪了。这真是“朽木招虫柱,梁顶掉朽渣。”屋顶飞檐已朽烂,风吹花花支落,柱子倾斜。墙壁出现一条裂缝,看上去整个宅子倾斜欲倒的样子。再往下看,墙壁溃烂,弯曲好象一条蛇。室内还佣进了无数的饿鬼饥兽,在弱肉强食,互相残害,尸体狼籍,另有粪便充满其地,腥臊臭气,令人窒息。

  突然朽宅四周硝烟弥漫,象四条火龙,从四方乘空而起。吞吐旧居的火烧得梁柱噼啪乱响,震耳欲聋。烧断櫞枳,掉满屋地,诸鸟虫鬼大声嚎叫呼儿唤女,形势万分危急。这时,长者从远地归来,遥见诸子于火宅中,玩耍嘻戏,丝毫不觉危情。长者本来具足十力,完全可以采用大箱等工具将孩子托出,但房门太窄。为了救出所有的孩子,需要种种畏怖之法,使他们心生怖畏自己从房中走出来。于是长者大声对孩子们说:“这个家已燃烧起来了,若不出来就会被烧死呀!”可是孩子们耽著游戏,不肯信受。长者转而一想,我们以种种方便诱脱诸子出离火宅。于是说:“你们过去想要的羊车、鹿车、牛车就在外面呢?快出来看啊!”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从狭窄的门口奔出,纷纷说:“爸爸将许多的车给我们呀!”这时长者想自己这么富有,这些都是我的亲生儿子,应该给他们大白牛车才对。于是长者高兴地给每个儿子一辆安稳漂亮的大白牛车。

  这就是《譬喻品》有名的三车一车喻。《法华经》说:“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如来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佛陀的目的是把众生从生死的“火宅”运载到解脱的彼岸,故说“三乘”。“三车”即比喻“三乘”。《法华经》谓:若有慧根的众生,信受佛法,努力求出“三界”。自求了脱生死,“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称为“声闻乘”。若有众生信受佛法,喜欢隐居僻静处,独善其身,自然悟解因缘之理,“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称为”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信受佛法,勤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悲悯救度一切众生,”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称为”菩萨乘“。以上所说的声闻乘、辟支佛和菩萨乘,即小、中、大”三乘“,羊、鹿、牛“三车。”声闻等“二乘”只求自度,相对于此“菩萨乘”而言,道行尚浅,故佛劝此二乘行者回小向大。《法华经》又说;”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在”火宅“中,诱出以”三车“,这就是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令众生出离火宅后。再赐以一大白牛车。大白牛车就是一佛乘,人人平等,个个得救,教大家靠此大车而至佛地。先说三车是以三乘之譬喻,在未识本来面目以前,只能以小车诱之,实为一大白车铺一条康庄大道,这说是会三归一。

  二、四大声闻的心声穷子喻

  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等四大声闻,听到佛陀举出火宅喻阐明佛理后,欢喜涌跃,将其领悟的境界表白出来。也就是因听佛陀的说法后,知道自己和佛陀同样具有一切种智,毫无欠缺,如循佛陀所说的途径去用功修行,最后总会证得佛果,他们此时已深信无疑。当时佛陀听到他们申述所理解的妙法后;也为之欣喜,故分别予以授记成佛。

  然而,为何四大声闻能开悟,而其他人不能开悟呢?因为在座的大众之机智参差不齐,有上、中、下之根机。而四大声闻是佛的上首弟子,他们凤植德本,智慧广大,内密菩萨行,外显罗汉相,。具足威德的人,也说是在大众中是第一的。下面分别来略述四大声闻的生平与特征。

  须菩提。解空第一。汉译善吉,其生之日,家中财富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占云,此是吉相。故名。又译善业,禀性慈善,不与物诤,尔后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又译空生,以其生时,家宅皆空,故名须菩提出生婆罗门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佛的弟子。他的境和胸襟豁达自大,为诸比丘所敬佩。由于他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诤。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让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馀光,故名。他出生于摩揭陀国王舍城郊摩诃婆罗陀婆罗门种姓家庭中,父名居拘庐陀揭波,是摩揭陀国著名富豪。八岁起,依波罗门教规定,从师学习祭祀、书画、算术、天文、气象等知识。由于聪明过人,所学知识,莫不精通。迦叶幼时与常儿不同,喜离群独居,厌恶情欲。在迦叶二十多岁时,双亲先后辞世,于是出家访师,诸师所说,都不能使他满意。当时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迦叶住在王舍城门外,常到竹林精舍听法。一天佛陀在王舍城北门一棵大树下静坐,迦叶看到佛陀肃静威严的相好,合十顶礼,要求佛陀接受他的归依。佛陀即为他剃度,并讲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剃度后第八天,迦叶即证得阿罗汉果,为佛陀最器重的上首弟子,是佛陀的接班人。故在法华会上舍利弗受记后,他即蒙佛授记。据说迦叶尊者承佛付嘱,现在鸡足上中入定待弥勒下生,传释尊金缕袈裟给弥勒。

  迦旃延,议论第一,姓迦旃延,名那罗陀,生于印度阿提国猕猴食村婆罗门家庭。父是国师,家中拥有田地万顷和众多的奴仆。当时从舅父阿私仙学习,精通《吠陀》、占相术,通达四禅五通。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观点鲜明。他说法的特点,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人们的思想上的具体疑难。予以开导,不作空泛无益的戏言,迦旃延在佛弟子当中称为议论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目犍连是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其母祷神得子,因以为名。传说目犍连在过去世中,是一个以捕鱼谋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佛在街上行走,威仪具足,举止安祥。生恭敬心,请到家中供养膳肴。饭后辟支佛跃身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心生欢喜,发愿来生,求得神通。因此今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迦叶等四人为酬佛恩,现身说法,因而迦叶说穷子喻。

  有一位长者的孩子年幼无知;离父远游。四方求食。其父寻子不得,迁居他城,遂致大富。而思子倍切。数十年后,穷子辗转经过父宅,并不识父,见其家财多势大。畏惧而走。父见其子喜甚。自念家财得以委付,遣仆追执而回,穷子转加惶怖,父知子迷,暂不相认,雇彼除粪。父又换垢衣,与穷子一起除粪,教彼识字,逾年,情好日笃,俨然一家。父更令穷子管理家财,穷子渐除下劣之心。父临终,当众与子相认,悉付家财,子大欢喜。

  以上譬喻说明,佛与众生无有差别,如世父子天性相关。穷子喻告诉人们:

  (一)父子相失,喻法华会上这些弟子原在大通智胜佛处所结下法缘。后因这些人退大向小。

  (二)父子相见,现今释迦佛出现说《华严》大教,比喻机熟之益。

  (三)父子追透比喻《阿含》、《方等》之诱引与弹诃。

  (四)领受家业,譬般若之淘汰。

  (五)正付家业,比喻《法华》之开三会一,解脱之益,穷子喻把三时五味之教说得始终次第,极尽精祥。

  穷子喻说明什么?佛陀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阿罗汉们离他而去如同穷子幼小离父。佛成道后三转四谛*轮,十二因缘,三乘之教,令二乘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证得涅槃。如同穷子在长者家多年除粪一样。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不同众生,无始劫的无明习气,都如穷子除粪一样。佛在临灭度前三个月讲《法华》,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又讲三车喻,都是说一法实相令三乘人回小向大,悟佛之知见。最后成佛,如同长者病重举行认子仪式。佛陀大慈大悲,也有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如来就是一切众生法身之父,通过迦叶这个故事,法华会上的二乘人都回小向大。趣向菩提大道,令人回味无穷。

  三、三车喻和穷子喻的影响及意义

  三车喻和穷子喻在中国佛教史上有极大的影响,被列入《佛学典故书》中,历来为人们所传扬和赞叹。特别是它对天台宗影响更大。天台宗所依的经典,就是《法华经》,自南岳慧思受法于北齐慧文而证入法华三昧。天台智者大师又以灵山同听法华的宿缘,受法于南岳慧思,复证入法华三昧,天台宗即由此建立。天台宗之判教就是智者大师根据法华譬喻周来建立的。

  天台之判教,是将释迦如来一代教法分为五时,定释迦一代就法之仪式与教法之浅深。五时者将佛成道后就法之经分为五阶段:

  (一)华严时,说《华严经》。为登地菩萨讲的。

  (二)鹿宛时,说四阿含,为小乘人讲,

  (三)方等时,说诸方等大乘经。为二乘人回小向大。如《维摩》、《思益》、《楞伽》、《密严》、《金光明》、《胜鬘经》等。

  (四)般若时,《般若经》。淘汰二乘人的情执,趣向无上菩提。

  (五)法华涅槃时,说《法华经》与《涅槃经》。为法华经不悟者,说明如来设权教之原委。

  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为化仪四教,化仪者,说法教化众生之方式,如世药方。藏、通、别、圆为化法四教。化法者,说法教化众生所说之经,辨其说之方式,不外顿、渐、秘密、不定。最后八年间,二处三会,说《法华经》,正明圆教,畅出世本怀。开方便显真实,会三乘归一佛乘,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授记作佛,收一化之始终。

  佛陀在法华会上,才把真实宝藏之门打开,把埋在心底的五十年之话,全槃托出,畅所欲言地告诉人们,过去讲三乘的目的是为一佛乘。要大家成佛,可不是要你们到城里去久歇,要到宝所才是目的。佛虽讲声闻法、缘觉法,但不是为声闻、缘觉而讲声闻、缘觉。如长者虽讲给诸子三车,却实际给的是大白牛车,如对一年小学生只讲一、二、三,不能讲研究生的高深道理是一样的。虽声闻等也属佛法的一部分,但不是究竟法。佛陀的家业是诸法实相,即看事物生灭相,又要看到事物寂灭相,这样才不会落于两边,平等地对待一切,《法华经》是以诸法实相为体,就是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实相。佛陀一生说法皆以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化导三乘,最后在法华会上才显示诸法实相,如长者对穷子,先以饮食滋生之具,令他除粪;然后让他掌握家业,认其为子;最后临终时财富全部交付穷子一样。所谓开权显实,是开除三乘之执,显示一乘真实。

  结 语

  佛陀一生说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说种种譬喻,普化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入佛智。故佛陀说的开权显实,是对不悟的中根者讲的,便作三车一车之说。三车是权,后赐一大牛车显实。使之了悟一乘之理,开佛之知见,皆成佛道,畅佛之本愿。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