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刘余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鬻子》。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过恶却不能够改正,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生命。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人生大忌。人有过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而人不能改过,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
《周易》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大学》上告诉我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名声、地位全都是枝叶花果,根本在於一个人积累了深厚的德行。所以,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名於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当我们看到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突然锒铛入狱的时候,大家都会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即「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但是,小人认为做小的善事没有什么益处,就不屑於去做;做一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结果罪恶日积月累,以致达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可见,灭家亡身都是因为有过失而不能改所导致的,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曾子》上把为善分为三个境界:「君子之於不善也,身勿为,可能也;色勿为,不可能也;心勿为,不可能也。」君子对於不好的事,自己不去做,身体没有去造作,这是能够做到的。譬如我们有嫉妒之心,嫉妒之心起来了,突然觉得,我们都学圣贤教诲了,《太上感应篇》讲:「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我怎么还有这样的心呢?所以,这个嫉妒之心就打住了。也没有因为这个心,再去障碍别人、中伤别人。这是「身勿为」,是可以做到的。「色勿为,不可能也」,神色上也能不表现出嫉妒之心,对於君子来说就不太可能了。因为君子在修道的过程中,还没有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有时听到老师表扬别的同学,心里可能有点嫉妒之心,在神色上也表现出来了。「心勿为,不可能也」,听到表扬别人,心上都为他赞叹、为他高兴,对於君子来说,更难做到了。「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也。」为善最高的境界是喜欢做善事;其次是安於做善事,做善事使自己心安;最下是能够勉强做善事。
从去恶的角度,或者说从改过的角度看,人的修养也是有几个境界的。「太上不生恶,其次生而能夙绝之,其下复而能改,复而不改,陨身覆家,大者倾社稷」。最高的境界是不发生恶的行为;其次是做了恶的行为,能早早的去除;其下是恶行复发之后能够及时改正;恶行反反覆覆的做了之后还不知悔改,会亡身败家,更有甚者,会使国家倾覆。他接著说:「是故君子出言愕愕,行身战战,亦殆免於罪矣。」因此君子言语正直,行动戒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才能免於犯过失。
「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唯恐不能乂也。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唯恐失损之也。大夫日旦思其官,战战唯恐不能胜也。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唯恐刑罚之至也。」从前的天子日日考虑天下之事,谨慎小心,唯恐天下不能安定。诸侯日日考虑国内之事,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唯恐自己的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大夫日日考虑自己的职责,谨慎小心,唯恐不能胜任。平民百姓日日考虑自己的职事,谨慎小心,唯恐触犯刑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故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所以,面对各种事情都能够谨慎小心、战战兢兢,便很少会犯过失、很少有不成功的。
二、志向不坚定,改过的愿望不迫切。
立志就是发愿。苏轼在研究古人之所以有成就的原因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首先立志。志就像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才不会受诱惑。就像我们登山,山顶是目标,我们就不会在山路的行走过程中,看到鲜花很好看,就停下来去欣赏,被这些东西诱惑。
那么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清朝思想家唐甄曾说:「其为志也,以至於尧孔而不少让。」要立像尧帝、孔子这样的圣贤之志,也就是说要把成圣成贤做为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改过的关键就在於是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
我们知道自己本具纯净纯善的本性,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明明德,所以要把所有与明明德不相关的东西都放下,与这个不相应的东西都改正。譬如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等等。不放下这些东西,受损失最大的是自己,实在是辜负了此生人之为人的机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勇於改过。
《了凡四训》上说:「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於禽兽而不自知矣。」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譬如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一提到他们还非常的尊敬,愿意向他们学习,而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瓦裂是指破碎了的器皿,譬如说杯子、碗等,一旦破碎了,就一文不值。过分的放纵感官的欲望,偷偷的做著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将要堕落为禽兽,还不知不觉,相反还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里也告诉了我们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何在?圣贤人不是天生就是圣贤,不是天生就一个错误不犯,圣贤人也都是一点一点修出来的。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在於他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能够改正自己的过失,所以才能够成圣成贤。中国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比改过更大的善行了。
曾国藩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导家人和后世子孙要铭记迁善改过的重要性。他在年轻的时候,「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自己才华横溢,自己了不起,就看不起他人,经常挑剔他人的过失。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语行为。到晚上的时候,回忆这一天,我的言语哪一点说得过分了,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了,然后加以反省、自责,并且公开自己的日记,让身边的好友来监督自己。
《了凡四训》上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假如「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为什么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他们的德行却不能够修养,善业没有更加的增长?原因就在「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因循就是不能够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勇猛心。所以,袁了凡先生以身作则,厉行改过迁善,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晚年写了四篇家训,简称《了凡四训》,留给后人。这部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每一天要提醒自己,平时能不能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过失能否改正,这可以说是成圣成贤必修的课程。如果一个人成圣成贤的志向不够坚定,他改过的愿望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三、身边缺少好的榜样。
我们放眼整个社会,圣贤人少,甚至连善人、君子都很少。而社会的污染又十分严重,可以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事物,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很多都是让我们退堕的缘分,而不是让我们成圣成贤的缘分。因为我们看不到好榜样,身边的人大多是在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并且习以为常。我们也习惯成自然,自己有过失不仅看不到,也不愿意去改正。所以,古人说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对自己的修行特别重要。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草虽然很软,但是麻都是往上长的。如果蓬草生在麻中,没有人扶它,也会向上生长,长得很直。古人是「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基本上人人读圣贤书,当时社会的文艺作品,譬如戏剧、小说、相声、快板等等,全都是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容。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三日不读书还面目可憎。而我们现在的环境比古人不知差了多少倍,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是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在这种社会染污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懂得亲师择友,即亲近贤德的老师,选择善友,这比什么都重要。《孙卿子》上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这个人虽然禀性质朴、美善,心智非常聪慧,但必须求贤师学习,选择贤友交往。「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如果遇到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你每天所听到的都是尧、舜、禹、汤这些古圣先王的大道。「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如果得到善良的朋友并且与他交往,你所见到的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身日进於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每天进修仁义不断进步,却不知不觉,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YIN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於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如果现在结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听的都是欺骗、巧诈、虚伪的言行,所看的都是邪污卑下、放荡邪曲、贪图利益的行为,则将会使自己遭受刑罚杀戮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古人还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和那些善良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打湿不了衣服,但是时时能够蒙受他们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的自己也薰成了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对於好的老师、善友,好的修学环境要特别的珍惜,这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四、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是不能改过的根本原因。
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这个孝敬之心也是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经过调查发现,最容易成为高考状元的都是那些家庭条件非常贫寒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供他上学历尽千辛万苦,甚至都要去卖血筹学费。这个孩子不忍心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拼命读书,非常勤奋,最后成为高考状元了。关於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我在上初二的时候,从县级中学转到一个市级中学去读书。这个学校学习进度很快,我也不是很聪慧的人,第一次参加数学考试,满分一百二十分就得了五十八分,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不仅不及格,还少得可怜。看到这样的分数,自己很受不了,伤心的落泪。到初三毕业考试的时候,一百二十分的卷子,我得了一百二十分;还有一个一百分的卷子,我得了九十八分。一年的时间提升这么快,原因就是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因为母亲供我们读书历尽了千辛万苦,用自己一个人的退休工资,供我们三个孩子读书。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我就非常刻苦,结果在一年之后,成绩大幅度的提升,最后考上了我们市也是我们省的重点高中。所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於他有多聪明、多智慧,天生的资质有多好,而是在於他有没有一颗孝心,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戒酒、戒毒、戒色,弃恶从善,吃苦耐劳,就是因为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把孝心提起来了。不希望父母再为自己担忧,所以把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气,在一般人看来不可克服的问题,全都克服了。戒毒所的人说,用现代所谓科学的戒毒方式,能够真正戒掉毒瘾的人,只有百分之二而已,少得可怜。但是那些吸毒人员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孝心提起来了,责任感、感恩之心提起来了,戒毒成功的比例就大大的提升。
在佛门中还有一句话:「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脱离苦海,做儿女的孝道才真正圆满成就。想一想,自己四十多岁了,四十多岁除了有一个虚名,以及因为这一个虚名所带来的浮华与傲慢之外,在道德学问上一无所成,没有让父母离尘垢,也没有让那些关心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人有所获益,我们还敢悠悠放任,浪费时间、浑浑噩噩吗?想一想,那么多如父母般的众生,都等待著我们早日成就,去救度他们於苦海之中,我们还敢不精进用功吗?所以,一个人有孝心,学习才有动力,不用别人去催促,他也知道用功。
我们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已经年近九旬,每天还坚持讲经四个小时,最近才改成了两个小时。因为护法实在是看到师父上人年事太高,每天讲四个小时,真是太辛苦。每一天还要接待那么多来访的客人,几乎都没有闲著的时候,从早到晚不疲不厌的教导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还在念念想著化解冲突、团结宗教、促进世界和平,为此坚持每天讲经说法两个小时不中断。因老法师讲经太多,每一次讲经之前,嗓子都感觉不舒服,还要用喉珠来滋润喉咙。看到了这些,做为学生的如果再不起来承担,那真的是对不起师父的谆谆教诲。
老法师以他的真实智慧看到,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国的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而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现在都面临著衰落、甚至灭绝的危险。如果再没有人来承传,我们确实对不起祖宗,我们也将是历史的罪人了。在这种情况下,老法师念念希望圣教有人承传,能够通过讲解和力行孔孟儒学、大乘佛法,使众生离苦得乐,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安定和平。我们如果真正有孝敬之心的话,还敢悠悠放任、懈怠懒散吗?所以,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是人不能改过的根本原因。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不能觉,不能改,是真有过。如果大家明白这句话可以悟到:能够改过,就能够恢复本来面目。人虽「过恶猬集」,但是「众罪如霜雪,慧日破诸暗」。智慧一现前,就像慧日一样,把霜雪全都融化了。「慧日」在佛教净土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各种念头刚要生起的时候,马上转成念「阿弥陀佛」,这可谓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的改过方法。
以上是惭愧弟子刘余莉恭敬汇报的《群书治要》学习心得报告,用於「岁次丙申年清明祭祖专刊」,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刘余莉顶礼敬呈。
老法师:刘老师的这一篇报告,是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警觉到。她带个头,首先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反省。谁没有过失?真能反省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不成就的。凡是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往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原因就是不肯改过。这个话题,这几天有不少朋友来访问,也都谈到。
儒跟佛。儒家如果只著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功夫做得再好,成为社会上高级知识分子,获得名闻利养,但是他所学的圣贤之道没有落实,算不算成就?不算成就。他一生所学所修,所获得的利益就是名闻利养,就是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死了以后怎么办?人不能回避这桩事情,有生必有死,世间人,不管他是有神论是无神论都免不了。有神论的,对於那个神是真信是假信?真信有好处,如果不是真信,半信半疑,它对你不起作用。换句话说,所学的东西没错,不能落实就错了,所以要笃行。最贵的就是笃行,我知道多少,我就做到多少,落实在生活,修心养性,身心健康,自在幸福。
儒家的标准,它不是没有标准,它有标准,这个标准都要从学问当中去体现。《大学》里面说得很好,修身,甚至於告诉我们,在古时候,上从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什么?你到人世间来,你要做个人,人身没有修,这个人要用左丘明的话来说,他不承认你是个人。《左传》上说得很好,「人弃常则妖兴」。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个人,你把五常丢掉了,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你这一生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这是什么人?这不是人,这叫妖魔鬼怪。我们到人间来是愿意做妖魔鬼怪,还是愿意做一个圣贤君子?要做圣贤君子就要修身。身怎么修?身要从心正修,心要正。这就有讲求了,心里面没有邪思、没有邪念。心怎么正?心要真诚。所以我们常常劝同学们,这一生处事待人接物,包括自己的生活行为,用真诚心。真诚心是什么心?是菩提心。《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三心:第一个真诚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回向发愿心,求生净土。《起信论》里面说直心,直心就是真诚心、至诚心,深心相同,后面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我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成佛?就是为了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菩萨。所以修身是有标准的,诚意正心。
意怎么样才能诚?《大学》上讲,你要想诚意,你先要致知。致知是什么?理智,在佛法讲的是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不是邪知邪见,是佛知佛见,是圣贤的标准。如何才能致知,让我们觉悟过来、明白过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放下物欲。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七情五欲,你的智才会现前。这个智不是从外学的,是自性上本自具足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无量智慧,不但具足智慧,还具足德能、相好。大乘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内明,佛留下来的这些经典称为内典。我们学了之后,有没有真的学明白、学通了?真的明白就做到了。佛家讲的是信解行证,如果你有信、你有解,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依旧是凡夫。你讲得天花乱坠,你的信徒再多、你的地位再高都没用,为什么?死了以后,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去。如果造作一些罪孽的话,三途苦报你逃不过。常常想到三途苦报,常常想到像印光大师那个好榜样,印光大师闭关的关房,我去参观过。那个小佛堂很简单,我看到一张方桌,供一尊佛像、一个香炉、两支蜡台,很简单,一个引磬,一个小木鱼。这老和尚,佛像后面墙壁上写了一个「死」,天天面对这个「死」,这是提醒自己,死了怎么办?死了以后,到哪里去?
一个人,六十岁以后就应当常常想著这桩事,八十岁以后就要想到天天都可能死亡,不要以为还能活多久,错了,不定明天就走了,今天要老实念佛。天天都可能走,所以每一天都要老实念佛,什么都不想,万缘都放下。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经就读《无量寿经》,行就靠一句阿弥陀佛。我真信,我真愿,我愿意早到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像经典上所说的,绝不是骗人的,全兑现了。那是个什么境界?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四十八愿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的人,品位是有高下,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待遇是一律平等。这十方世界没有。从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土上上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待遇是谁?阿惟越致的待遇,阿惟越致是什么待遇?就是法身菩萨的待遇。还得了!所以难信之法。我们还在这里留恋什么?还在这个地方想什么?什么都别想了,都不要问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大事、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全都改过了,为什么?这心里没别的念头了,只有阿弥陀佛。如果这句佛号里头还夹杂著杂念、夹杂著妄想,这功夫就失掉了。这样念佛不能往生,跟经教上所说的不相应。念佛的时候,必须把所有念头统放下,让你的心,从早到晚永无间断,就是一个清净心、就是一个平等心、就是一个觉悟的心,清净平等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得失,真把这个世间放下了。不但这个世间要放下,《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舍掉行吗?行,为什么行?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你这句佛号全包了,不但包括一切法门,包括一切经教、包括一切宗派,这句佛号里头有禅、有密、有教,有显、有密,不但世尊一生所说的,而且还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都在其中。你要不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这个搞清楚、搞明白叫看破,儒家叫致知,就这个意思。然后你才老老实实的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往生才有把握,才是真正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你改过是真改了。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怕的是真正想求改过也改不了。为什么我说这个话?我看得不少,九十岁了,看九十年了,前面十年小,算是不懂事,十岁开始懂事了,也看了八十年了,看到什么?毛病习气难改。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真难改!只有这个方法可以救命,信愿持名。蕅益大师把这个法门归纳成四个字,简单容易,成就圆满。
这报告里面说的都是事实真相。有几个人知道犯过造恶的严重危害?六十年前,二战结束不久,那个时候还有,很少了。二战时候,不少,知道自己造恶修善果报的人很多;二战之后,少了,一年比一年少。现在人造作罪业的太多,最严重的罪业,我听说是邪YIN、堕胎。严重到什么程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这大概是十年前了,不是现在,每年堕胎的人数,全世界,是医院里头有档案的,超过五千万,也就是平均每一天有十五万人,这还得了!这个杀生不是杀别人,杀自己的子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子的缘分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是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将仇报,变成仇人;如果是仇人,你把他杀掉了,这仇上又加上仇恨,怎么得了?欠债的,本来是还债的,你把他杀掉,他不必还债了,债变成仇,麻烦可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怎么办?
佛菩萨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到这个人间来干什么?到这个人间来修行,修行为什么?化解怨结。别人毁谤我,别人侮辱我,别人陷害我,没有瞋恚,欢欢喜喜,还感恩他,为什么?过去我们的业消了。我如果有怨恨、有报复,那好了,来生我要对付你,再来生你又对付我,这就玩这个把戏,错了。善缘顺境不生贪恋,我们要求生净土;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冤孽都化解了,来干这个的,这是正确的。所以学了佛,这一生明白了,一生不跟人对立。对立虽然是很小的矛盾,会演变成大的灾难。不对立,你跟我对立,我不跟你对立,他就对不起来;他跟我对立,我也跟他对立,就对起来了。一方面不对立,这两方面就化解了,好事。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不是造业的,是来消业的。到这个世间来,不跟人作对、不抱怨,是来化解怨结的,这就对了。
样样都要舍得,为什么?没有一样是真的。《般若经》上说得很好,要记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假的,都是在高频率之下意念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刹那生灭。生灭的频率多快?我们只可以用无法想像,弥勒菩萨说了,我们把它计算出来,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不是万、不是亿,是兆,一秒钟。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的画面,我们知道它是动画,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一百次,就是电视的画面是百分之一秒。我们现实的环境,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么高的频率,让我们连概念都不能产生,这是事实真相。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致知。致知,你一定要放下,放下就是格物,格是格斗、打仗,跟谁打仗?跟自己的欲望打仗。你能战胜物欲,你的智慧现前,意就诚了,心就正了,身就修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太平。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我就说出儒释道的代表,这个代表什么?概论,这一部书能够包括圆满的儒佛,或者是道。儒家的,我们选择四书;佛法,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佛法的代表确实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太大了,古人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我们就采取这个好,容易学习;道家的《老子》就够了,《老子》五千言,够了,不够再加上《庄子.内篇》,行了,这是儒释道三个根,根本的教科书。我们除了修根之根,那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帮助我们回归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让我们在行上回归,我们真的能做到。教上做到就这三本书,这三本书必读,不管你学佛学儒统统要读,三种都读。中国古圣先贤里面出家在家,统统都是这样做法的,他们读的比我们说的还多,我们这是不可能再少。要通达儒释道,儒要读佛经、要读《老子》;道要读佛经、要读四书;佛要读四书、要读《老子》,然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实在生活上,管用,就是《论语》上第一句话。为什么你要学?如果要问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头一句话就是回答你这个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要学?快乐!我学到的,我把它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快乐无比。佛,为什么佛叫我们学?佛会答覆你,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跟孔老夫子的答覆完全相同。你说孔老夫子是什么人?佛陀再来,要不然说话怎么是那么巧、那么一致,这个我们要晓得。
这篇东西提醒我们,每天常常想自己的过失。常常想自己的过失,看别人,自己的过失很难看到,看别人。看到别人过失,马上回过头来,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怎么改、怎么加勉?一句阿弥陀佛不要间断,问题全解决了。我们再看下面还有一篇。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主题:学佛问题讨论之二。
今天继续为大家报告「学佛问题讨论之二」。上一次总共向大家报告了四个问题,这次从问题五开始。
【问题五】请问三时系念的举行时间可否提早? 原因是:有些信众十分著急要回家,或者回酒店,所以每当第三时完结后,可能不待恭送主法和尚回寮房,也不按义工的指示依次序出班,便即刻自行离席。更有些信众走出了会场后,不顾安全冲出马路,跑到对面的酒店,使到义工乃至博览馆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的担心,故此提出了以上的提议。
【答】这位信众的提议,是问我们三时系念的举行时间可否提早?首先我们回答他的第一个问题。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每年举行三次「三时系念超荐法会」,并同时举行「祭祖大典」;而且每一次都是提前数月公告於众,不仅仅是此方世界的一切众生,而且全法界的众生实际都可以收到我们的公示。
众所周知,我们三时系念法会依据的本子是元朝中峰国师所编写的《三时系念法事》。在这个本子里面,中峰国师已经明确的指出了第三时结束的时间。我们手上都有这个本子,在第一百页有这样一句话,「今宵三时系念佛事将圆」。诸位听到这一句中有「今宵」二字,「今宵」就是对第三时的时间要求,也就是中峰禅师给我们明确了第三时该什么时候结束,就是依据这个「宵」字。「宵」它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本义指的是「入寝」,也就是你要睡觉的时间;它的转义,更引申一层的意思指的是「入夜」,入夜的时段转换成我们现在的时间,就是在晚饭后,八、九点钟,该上床睡觉的时间。我们现在法会的结束时间大概通常都是在八点半、九点之前,这是如理如法的。这就等於说,我们已经向此方世界,乃至於全法界的一切众生宣布了,我们三时结束的时间是每天晚上的八、九点钟。
假如我们轻易的迁就少数的信众想要早休息的这样一种愿望,而置全法界的众生於不顾,我们就等於失信於全法界的众生,失信於诸佛菩萨以及龙天护法。假如仅仅有一次这样的行为,我们下一次举办法会的时候,会不会还得到加持?很难想像。这个因果谁来背负?所以我们一切都依照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按照经中教导我们的,我们不能搞个人的、感情上的、盲样的一种判断。所以「三时」结束的时间,我们依据的是中峰禅师的本子,这个时间是不能够提前的。
并且冥界的众生,我们要知道三时系念法会主要超荐的是他们,他们喜欢的时间尤其是在晚上。过去的祖师大德,做三时系念宁可晚,也不要早。如果我们提早结束的话,是对不起冥界众生的。从理上来讲:如果我们没有尊重他们,怎么能够得到他们的感应呢?所以这个时间是绝对不能提前的。假如有人想提前,那也许你依据的不是我们这个三时系念的本子,不是祖师大德的教导,搞的是自己那一套,是妄想中的事情,是一种执著。
这个问题里面还有问道:「说信众不待恭送主法和尚回寮,也不按义工的指示依次序出班,便即刻自行离席……」。大家注意到这一句话,主法和尚对於我们三时系念法会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我们做为参加三时系念的信众,要怎么来看待主法和尚的作用和地位呢?看到我们的主法和尚出场,应该看作是中峰国师化身在现场,这是其一;其二、事师如事佛,我们要将主法和尚看作是阿弥陀佛亲临现场,为我们主持这样殊胜的三时系念法会。因此,我们想像一下,假如面前真的是中峰国师,甚至阿弥陀佛在现场,好不好意思法师还没有离场,国师还没有离场,阿弥陀佛还没有离场,我们就擅自的离场呢?我想大家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所以如果没有极特殊的原因,譬如真的是身体上有所不适,或者是家里确实离得特别远,那是极特殊的因缘,我们可以开缘;通常情况下,应该坚持下来。整个一天都已经坚持下来了,不要最后的这一刻,因为自己小小的执著,这个习气当中这种很难改掉的一种坚固的执著,而影响了自己整个一天的功德,这一点是希望诸位参加法会的同修们能够引起注意的。
三时系念法会究竟做的是什么,也就是其目的何在?我们在中峰禅师的这个本子当中找到这样一句话:「作三时系念佛事,所集胜因,专为亡灵决生净土。」这一句话就是我们三天三时系念的目的。我们这三天当中所有的,以及生生世世积累的这些福德、功德,我们统统做为胜因,专为这些亡灵回向,让他们「决生净土」。这个「决」字是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诸佛的加持力,阿弥陀佛以及莲池海会的一切圣众,十方三世诸佛的一切加持力,来加持我们这个三时系念法会,让他们决定往生净土。这个「决」字,他的往生时间有可能是在当下;还有一种可能,我们集了这种胜因,所有来参加我们法会的这些亡灵,即使这一次不能够往生,他这个因缘已经是非常之殊胜了。所谓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即便这一次不能走,他积了这么殊胜的善根、福德和因缘,说不定下一次他再来(参加法会)的时候,他的因缘就成熟了,也是决生净土;这个是我们要知道的。「所集胜因」,这个「胜」字,首先从浅显的来讲,它是殊胜的胜;更深一层的讲,这个「胜」就是「胜义谛」。我们一切依据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真实之际。这个里面是排除了一切众生的情计,你自己的思想、感情、计较。因此,我们所有这些自己小小的毛病习气,我想早离场,我不愿意恭送主法和尚,我不欢喜遵守大会的一些秩序、条条框框……,你所积的都不是胜因。可以说,你来参加法会,只是形式上的来参加,能不能得到利益?得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我们来是做哪一桩事情的。
三时系念法会,它的每一时作用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它虽然是三时,其实又是一。是一不是三,它是从理上来讲的,不是从事相上来讲的。理体,我们依据的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这三个字,也就是依据的是弥陀四十八愿的本愿海,这是真实之际。因为我们全在阿弥陀佛的心想当中,所以我们依据这样的一种本愿,真实的功德,才能够专为亡灵回向,使得他们「决生净土」。但是因为我们众生都是有分别的,因此每一时的作用又有微妙的差别。
我们也利用简短的时间,向大家简要的报告三时当中每一时的作用是什么。诚意发出来了,我们才能有真实的功德。
在经本当中,首先有讲:「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尘寰。」这个指的是戒定真香,是性德里面的香,不仅仅是我们香炉当中供的这个香。但是当我们看到在台上已经插了这炷香的时候,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普通的、尘世间的这个香,而要看成是戒定真香、是性德当中的心香。这个心香有什么作用?它超越时间和空间。「根蟠劫外」,它指的是时间。所以能超度一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枝播尘寰」,也就是一切的法界全都包括在内了,因为它是性德真香,它可以普薰一切的世界。
「不经天地以生成,岂属阴阳而造化」。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世间这种物质上的东西。这个性德心香,我们在做三时的时候,主法和尚首先诵念的这些经文,我们要做一个怎么样的观想?决生净土的这些亡灵,真正生到净土,他就得到了性德的心香。所以这一炷香,它是常、圆,它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到最后第三时结束,真能往生的,他就得到了性德心香的妙用和威德。而我们与会大众,若要燃起这戒定真香,就要靠决意往生这清净的一念心;这一念清净心就可以令十法界普遍蒙薰。
在经本的第三十五页有这样一句话,也就是在第一时,即将要念《普贤行愿品》的忏悔文之前,有这样几句经文,说「仰劳法众,异口同音,敬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仰劳法众」,也就是我们在座的一切的大众。为什么加上「法」?这个「法」,这是世出世间最圆满的法。我们来到这里,三、四天的时间,真的是要把自己的一些毛病习气放下,是来做法事、结法缘的,不能搞世间的这一些情缘、情执。而且「异口同音」,这个「音」是什么?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祖师大德是礼请诸位,「敬为亡灵」,也就是恭敬的请诸位法众,为亡灵「至心忏悔」。为什么用「敬」字?因为如果用真心来念佛回向给亡灵,诸位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所以用这一个「敬」字。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不要感觉我是一个凡夫、肉体凡夫,我有什么功德?用这个「敬」字就表示在座的几千位法众都是像阿弥陀佛一样,发了无上菩提心;都是大心凡夫。所以中峰国师才用一个「敬」字,礼请几千位化身在此地的一生补处菩萨,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
在经本的第四十页有这样的一句话说,「信行愿,原是自己本来具有」,就是指信愿行的三资粮。这个话是说给我们诸位法众,也是说给堂上的一切亡灵,以及虚空法界的一切众生。信愿行是你自性当中本来就有的。信愿行是什么?具足了信愿行,你决定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去干什么?去作阿弥陀佛,因为你本来是佛。也就是第一时结束的时候告诉你这样一桩事情——诸位法众本来是阿弥陀佛,堂上一切亡灵本来是阿弥陀佛。告诉你,你是心是佛,所以你才能够是心作佛;你是心在作佛,也就是真心在念佛,你也决定能够成佛。以「信」之一念,决定回归自性清净佛土,入大乘正定之聚。我们摘取简短的几句经文,跟诸位分享第一时的作用,也就是「授记作佛」。
第二时的时间通常是比较短,也曾听过其他的同修分享他们参加第二时的感受:好像很多人执著於第一时和第三时的感应比较殊胜,第二时因为时间略短,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其实这都是我们把第二时的作用看轻了。第二时对於第一时和第三时来说,它起著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一时已经给你授记作佛了,授记作佛之后,可是我们是凡夫,包括这些亡灵,无量劫以来在六道当中轮转,在三恶道当中受苦,他这个垢障是非常深的,你怎么能让他的善根增长?你要「洗濯垢污」,他的清白才能够显明。所以第二时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想像,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有这种法雨的功德,像下雨一样,可以把我们身上一切脏的东西,包括亡灵身上一切脏的东西都洗刷干净。所以第二时尽管时间非常短,这一场法雨的作用,是洗脱我们一切众生身上的这种垢障。在经本第七十三页说,「洗除业垢」,你这个垢是哪来的?你有业;业是哪来的?你有妄想。所以我们在念佛,就用这一句佛号不让我们的妄想起来,就能够洗除我们的业垢,增长我们的善根。善根一增长,这就不得了啦!它就能够发出真实的信愿,同时得到佛的大悲心照触念佛行者的这种心光;念佛人得到这种心光的照护,就能够发起真实的修行,决定往生到极乐世界。
第七十四页又有这样几句经文,说:「业海茫茫,罪山岌岌。」这个业海看不到边际,这个罪山极高,高得快要倒下来一般。我们的一切业,它都是妄心当中变现出来的。但是怎么能消除它?「忏摩已往,发愿当来,再劳法众,至心忏悔发愿」。我们忏悔过去所犯下的一切错误。大家都知道,如果业真有一个实体,虚空都装不下。忏悔得完吗?是忏悔不完的。所以这个消除,你是用「发愿当来」来消除。发愿什么?发愿我现在也好、未来也好,我要决定成佛,你才能够带业往生。中峰禅师又用了「再劳法众」。这个业障的消除是不容易的,所以再次的烦请诸位阿弥陀佛化身在此地的一切法众,请大家至心忏悔发愿。这种决意成佛、往生净土的菩提心,是建立在「深信」的牢固基础上的。这种一念深信,没有二心的深信,使得一切众生能转三世之重恶,尽为菩提之善。「一念净信」——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净土,信自己本来是佛,信念佛必定成佛,就是忏悔业障最好的方法
在经本的七十六页,讲的是非常关键的一句话:「若不发愿往生,纵有功行,亦成虚设。」你世出世间做的一切的善,如果不能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所做的这一切的善法,都是形同虚设,起不上任何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万善是同归弥陀本愿海的,也就是世间的一切善法,出世间的一切善法,要想真正得到究竟圆满,它必须回归到阿弥陀佛本愿心海当中。你这一生要求生极乐,才能圆满这些善法。不然这个善,都只是好像说一条路你只走了一半,你没有走到最究竟处。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走到一半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而十方诸佛称赞念佛行者是人中芬陀利花,就是因为念佛行者将所修一切善法,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回归弥陀大宝愿海,这样的信愿行,是最为宝贵的。所以第二时,「洗濯垢污」是它的作用;而且告诉你,你要明白你的方向,「指方立相」,万善同归到极乐世界弥陀的本愿心海当中。确立了明确的方向,距离成功也就很近了。
所以参加第二时的,无论是忏悔代表,还是义工的代表,以及诸位在座的法众,我们都不能轻视第二时,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第二时承前启后,第一时虽然给你授记作佛,你不知道怎么作佛;有了第二时的修习,你知道要洗濯你的污垢。没有第二时,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一切善都将归向何处?譬如今天早上来了,我们见面,跟每一位有缘的众生问一声好,称念一声佛号,哪怕这点滴的善,在第二时统统回向,回向到弥陀的本愿心海当中。你庄严的是极乐世界的净土,也庄严了这个道场,而且庄严了我们此方世界(娑婆世界)的国土。同时也是利乐有情,也就是对我们娑婆世界,地球上的一切众生,你都能帮他们洗濯污垢——让灾难减轻。我们修习第二时,极乐世界因此更加庄严,也就是感动十方更多的众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所以第二时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能够参加第二时,因缘很殊胜;绝对不能小看它的作用。
第三时,在经本的第九十六页有这样一句话:「现前众等,同声相应一句。」「相应」哪一句?「现前众等」,不仅指的是在座的一切法众,冥界众生,同时也包括了我们在后场要一直工作的义工同修们。所以,义工同修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来此地,不仅仅是护持这个道场的,同时也是修行者。「法众」当中,不仅仅是包含著参加法会的大众,同时包括了我们的义工;所以无论你在做什么工作,你都是包含在这个法众的范围当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是必定见佛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义工在回答法众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口里称念佛号,但是你的脑海当中、你的心田当中,你可以想像我们的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敬供的阿弥陀佛佛像的相好庄严,这也是忆佛。一切时候不能离开忆佛和念佛。
「一从佛向舌根念」。「向舌根念」是什么意思?一句话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个口,也不再讲废话了;除了回答必要的问题,这三天,乃至於最后一天祭祖也是一样的。祭祖的当天,并不是说前三天念佛完了,我们就可以放轻松了;任何时候都要切切记住:向舌根念。「都摄六根」:一个根摄住了,六根你就摄住了!从密宗来讲,三密相应,身口意,这个舌根指的你的口。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过,「一密相应,三密相应」。你同时修三密特别难,但是口,如果这个一密相应了,这个密指的是诸佛他用这种方法也是在修,也是十地菩萨不离念佛。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一直净念相继,系念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上。系念,其实也包含了你在想佛、想极乐世界;想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宝网、楼阁、楼观……想这种庄严的依报,不能念佛的时候也要观想这个境界。而且屏幕上播放出这些经文的时候,我们要随文入观。它讲什么,你随著这个文字你要观想。观想起到什么作用?你现前这个境界就转变成经文里描述的样子,转变成不可思议境界。
所有的经文里面,劝我们的都是断恶修善。这个善不是世间的小善,是真正关闭了一切恶道的门,不仅仅关闭了恶道的门、三界的门,直接开启的是当生成佛的门。所以,这个观想,也就是观想我们极乐世界的一切依报正报的庄严,就出现在我们的会场。一个法会怎么样才能圆满功德?离不开主法和尚,离不开一切法众的这种至诚心,在称念佛号、在想佛、在忆佛。我们能随文入观,极乐世界的一切庄严就出现在我们的会场。它其实本来也就在此地,因为我们有垢障,我们看不到,感受不到。但是不要紧,你按照经文当中所说的去观想,它就在。它在,一切的亡灵,不仅仅是我们堂上的,法界的一切众生,他就会有感应。善根成熟的,当下就往生了。不一定是到你诵忏悔文的时候,他随时随地可以往生,因为没有时间的概念,三际一如了。你都不在妄想上,你念佛忆佛,一切都是在清净平等觉上,所以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了。任何时候,这个堂上的亡灵都有可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所以,与会一切法众要打起万分的精神来。
这样念有什么效果?「不觉华随足底生」。不知不觉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花」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你的时候,手上捧著的莲花;莲花上写著我们每一位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的阿惟越致菩萨的名字,从你的足底就生出来了。我们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当我们真心去念的时候,哪怕我们十句当中有一句住在真心上,这个自性莲花就生出来了。那不仅仅代表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我们已经真正的种下了;同时显明,你所代表的被超荐的亡灵(诸位都有写牌位,自己的历代祖先、冤亲债主……)他们也随著你这一个真心,你足底生的这个莲花,他们也足底生莲花了,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心量有多大,你回向的这个众生,他们就能得到多大的利益。你代表的是你家族当中的,或者过去生当中的这些亡灵,你真心念佛了,他们就得到这个莲花。如果你代表的是这一个省、市、地区,或者是国家,甚至全天下,你所代表的这些众生也都能得到足底生莲花的佛果,授记他现在或未来必定成佛。
第三时,经本的第九十九页有非常重要的一段开示,目的就是增强我们信心。第一时授记作佛,第二时给我们洗除了垢障,并且劝我们,一切我们的善法都回向极乐世界之后,第三时不断的在加强我们的信心。因为三时系念快要结束了,「信」就决定能成就,你没有「信」就发不起这个愿,所以第三时就像给我们打强心针一样,不断的加强我们的信心。
这段经文曰:「古人道,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的这个净念相当於这颗清珠,投到浊水中(浊水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念)。我们想一想世间好像没有这种好事,投进去了这个浊水就能清吗?虽说是浊水,其实它是代表了我们的心池,本来具足和七宝池当中的八功德水是一样的性德和妙用;因为我们执著在这个妄念上,我们不知道它本来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具足一切智慧、无量功德的。而这一颗清珠是信心成就的,没有二心的决定信,成就了这一颗清珠。所谓「得信珠,则心池净」,信水能澄净疑念产生的垢污。
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澄湛」。这个自寸至尺,乃至於到底了,指的是什么?你念佛净念相继的时候,你的一念,打个比方,相当於一寸这么长,你其中有几念功夫成片,相当於一尺或几尺的长度,你有这么五分钟到十分钟功夫成片,这就了不得。打个比方,像这个清珠见了底、到了底,整个的浊水就全部是澄清的了。这个「澄清」,不是别人把这个污浊的水换掉了,而是因为你本来就有纯净至善的心池,你看到了那个真心,这个妄心自然也就没有了;澄清亦表示,你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对自己本来是佛,对念佛成佛这几桩事情不再有任何怀疑了;同时,澄清还意味著:所发一切净妙之愿皆能实现。所以这几句经文是在加强我们的信念。不要小看自己每一声的佛号,每一句对著屏幕上的经文恭敬读诵的功德,这种随文入观的修行,这样的一种功德,你的作用是什么?自寸至尺,乃至於见底,都能让你的妄心,让这个妄念息灭。堂上的亡灵当然也就得真实利益,如果我们的法众真的能够做到,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在经本的第一百页,这个信心就是给我们加持到绝妙处了,它这样讲说:「捷迳之词,何劳挂齿。」我们所修学的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都选择来成佛的法门。就像《阿弥陀经》当中,世尊自己讲出来,他怎么成佛的——他能够证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来修难信易行之法,也就是称念佛号,求生净土。捷迳之词都不需要再说了,说多了都不如念这一句佛。因为念这一句佛,这条一切诸佛成佛的捷径之路你等於就登上来了。
「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这个「神」字,不是我们世间的这一些所谓的神通,它指的是带业往生这个方法。我们有执著、分别,肯定就会造业。但是你依靠这个修行的捷径,你不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今生就能够往生到净土去作佛。虽然到了凡圣同居土,还是凡夫身,但是你已经不再轮回了,而且证三不退转,这个就是决定是成佛的。由於仰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因此以「神」字喻此法门不可思议。「超方便之正途」,「正途」指的是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正途。但是这个法门是方便法门,是因为一切诸佛都这样修,所以我们也要依据这个来修,就得到了一切诸佛的加持,你决定作佛,这个了不得。多少菩萨因为不知道这个方法,不相信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他无量劫以来还在苦苦的求索,也就是他会退转,其他的方法都会退转。我们来参加三时系念,真正用这个「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方法,不仅我们不会退转,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一切亡灵,他也不再退转了。「破死生蛰户之雷霆」,「雷霆万钧」是我们常常打的一个比喻,形容声威极大的疾雷;此雷不仅疾速,而且响震九天;「蛰户」是说动物冬眠,潜藏的洞穴;这一声佛号,如同疾雷一般,响彻法界,震醒在死生中迷惑、昏睡的众生。这些比喻说明,念佛法门打破一切众生情计,你难以去想像的,但是你只要做了,就能够得到真实的佛果。
在这第一百页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紧接著就有「今宵三时系念佛事将圆」,这是信心提到极处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发大愿了,因为如果不发大愿的话,我们修的一切善法都不能够圆满。你不能圆满还是要轮回,轮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可以说末法时期的众生,大部分造的都是三途的业,地狱的业特别多。所以要抓住第三时这样的一个机会,发大心。
在第一百零六页又讲了,「更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这个「更」字说到绝处了。我们有一句古诗当中说「更上一层楼」,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你这个大愿是世出世间第一大愿,是自己成佛来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愿,是回向给一切有缘众生,以及法界的一切众生,让他们当生成佛的愿,所以这个「更」,表示没有比它更高的了。第三天的第三时,听到这一句经文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意念要集中,就想著阿弥陀佛和一切圣众来到我们法会的现场,手捧莲花接引我们堂上的一切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亡灵。
所以第三时在第一时授记作佛的基础上,在第二时洗濯污垢,劝往极乐世界这个方向,万善同归的基础上,把信心给法众提到极处,告诉你世出世间的一切愿,没有比这个更高、更圆满的。到这个时候,决定的信心就要生起来。这是三时的作用。也是绝对不能够变它的次序,更不可能再用我们人为的想像,要去把它的时间提前等等。
我们来参加法会的很多信众,有一些是某个地方小团体组织来的;也有一些念佛的信众,大家集合在一起,大概有老修行来带头给大家组织起来,来到此地参加法会。组织者在参加法会的这个过程中,是肩负著很艰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我们要知道,如果你带的这个团队有人不能如理如法的参加法会,这其中可能有我们主办方没有事先讲清楚的责任;如果是这样,因果是在主办方。但是如果组织者,没有事先把这些道理跟大众讲清楚,造成了团队里面的一些信众对整个磁场一些不良的影响,你也是要背因果的。所以,不是说我有能力,我组织很多人来,来了就完事了,把一切包袱都丢给主办方,不是这样的。来之前就要跟大众讲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很多法众,明明知道已经门票没有了,他依旧固执的说,反正我就是要来,来了以后你拿我没办法。
从古人教导我们说,「为君者,要用仁心」,君指的是领导,是管理者。我们来承办这个法会,我们是管理者,我们当然要宅心仁厚来对待每一位到现场的信众。可是「为臣者,要以敬」,要修敬,恭敬!你来到这里的,你要不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一定要!仁心是管理者该有的,但是如果你不恭敬,你这个因果不是世间小小的因果。一定要来到现场才能够有这样殊胜的、回向的这样一种功德吗?上一次跟诸位报告过了,不在於时间和这个空间,在於你当下的这个念头。所以组织者不能把包袱丢给承办者,你既然组织了大众来,你就有义务提前讲给大众这里面每一个细节负有什么因果,不能够来扰乱道场。并不是说我组织愈多的人来,我的功德就愈大。什么功德大?来的人真正能如理如法的来做,「所集胜因,专为亡灵决生净土」。你来专门做这一桩事情的,不是来挑三拣四的,所以这个仁心也是每一位法众该有的。因为大家不仅仅是来参与这个法会,你也是来护持正法的,不但义工是护法,每一位法众对於净土法门来讲都是护法,你也要起到护法的作用。两者兼有的,你既是来弘法的,来传承这个净土法门的,你也是来护持这个道场的。日后的法会中,每一个主办方都可以让地方的团体组织者发挥其应有的力量。办法会不仅是办一场盛大的佛事活动,它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教育活动;如何能做到每一个步骤中,都能令主办、法众双方都修清净口业,澄渟意业,端正身业,是一桩严肃又值得思考的事情。
以上是学生上官浅显的心得报告。此回答不是做为答案,仅仅是个人心得的陈述而已。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和诸位大德给予斧正。阿弥陀佛!
老法师:上官这一次的报告,主要的把三时系念这个佛事解释清楚。这段报告很重要,希望以后我们做三时系念之前,把这份东西也要向大家做个报告。用有声书的方法,大众坐下来先听听,先明了,这个法事才如法,法事的功德才真的不可思议。如果对於这次的法会完全没有明了,跟著大家念念唱唱,自己心没有开,是很难得到利益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上官这两次报告都非常难得。这是不是放在我们祭祖纪念的刊物上?(上一篇是。)上一篇是,这篇呢?(这一篇,听师父安排。)她这篇是二,还是上,她还有下?(对,还有下。)好,非常难得,我们非常感谢上官同学。她的报告很有价值,非常值得赞叹,值得大家学习。特别是不常参加三时系念这种活动的,一定要先把它看清楚、看明白,参加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好,谢谢大家,今天时间正好。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