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楞伽经浅释,楞伽经全文,第二卷 楞伽大义今释(上)——手机学佛网

楞伽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第二卷 楞伽大义今释(上)  

  第二卷 楞伽大义今释(上)

  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

  如来藏有定相和实体吗

  当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您一向说:如来藏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既然一转而变为各类的色相,便和合于一切众生的身中,就好像一个无价之宝,被包在灰尘厚积的破衣里;但如来藏的自性,仍然是常住不变的。所以一切佛都说:一切众生被五阴(身心的暗昧景象)、十八界(内外境和心细之间。注见前二十四)、十二入(身心内外的根尘。注见前二十五)等等尘垢的外衣所缠缚。被贪欲、瞋恨、愚痴等等的妄想尘劳所染污,不得解脱。这种说法和外道们所说的另外有一个真我的存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您说有一个自性的如来藏。外道们也说,另有一个真我是经常存在,能造作一切的,而且是不依靠一切的缘而周遍不灭的。但是您却又批评说执着另一个我的存在,那是错误的观念,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人相续阴 缘与微尘 胜自在作 心量妄想

  佛说:“大慧啊!我所说的如来藏,是和外道们所说的真我不同。有时候说:空、无相、无愿。有的候说: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或者说: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等的名词和理念。其实都是借用若干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真如的究竟实相。至于为什么说有—个如来藏呢?那是因为证到了性自性,证得无上正觉后,为了破除愚痴凡夫们恐惧无我的心理,所以才提出如来藏以断除人们的疑惑。因此才说远离妄想,达到无所有的境界,才能进入如来藏自性的堂奥。现在和未来有真知灼见的大乘菩萨们,不应该执著于如来藏,认为它是我的真体。正如做陶器的,用一堆泥土,和水木轮绳等器具加以人工,才能和合造作了各种陶器。如来说法也是如此,用各种方法随缘开示,使人们明白最后的实相。他在远离一切妄想的无我境界中,用种种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或说如来藏自性,或说无我。所以我说的如来藏,是和外道们所说的真我不同。如果懂得这个道理,这才算是真正了解如来藏。这都是为了开示引导一般外道们,为了使他们不执著另有一个真我的存在,使他们舍离不实在的我见和妄想,进入三解脱门(注二十六)的境界,希望他们迅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向他们演说如来藏。所以唯有已得到正觉的人,才能作如此的说法。否则,如果以为真有一个实在的如来藏存在,就完全和外道们的见解相同了。大慧啊!所以说:为了远离外道们的知见,应当相信法无我的如来藏。”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人相续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

  (这是说:人我身心的现象,都是由五阴——物色、感受、思想、本能活动、心识的业力等,相续流注不断,因缘和合,互为因果,才形成一个物理世界和人生。有些人却认为这些宇宙万有的现象,都是胜自在天的天主所作,或者说是另有一个主宰所创造出来的。其实,都是自心分别的妄想所生,都不是真理。)

  (注二十六)三解脱门:解脱即自在之义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三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三解脱门者:一曰空,二曰无相,三曰无作:又为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解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唯愿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为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善观外性非性,是名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得意生身。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随所忆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如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舍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当如是学。

  大乘道的修行方法

  这时,大慧大土又请佛说大乘的修行方法。佛回答说:“大乘菩萨们,要完成四法,才能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哪四法呢?①善于分别万法,都是自心所现。就是说能观察三界的差别万象,都是唯心所现。既无所谓有我的主体,也无所谓有我的附属,一切形形色色的流变来去等现象,虽然表面上似有它的作用,但推寻它的究竟,却是根本上没有动摇来去的,都不过由无始以来受虚妄习气熏习的观念所形成。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因为被三界里的种种物色的活动所系缚,被生命所赖以维系的物质世界所支配粘着,所以心理上就发生种种妄想。如果把这些道理观察透彻,就是大乘道的‘善分别自心现’了。②善于观察外物外境的性能,都无自性。就是说能观察万物的存在,随时随地都是变动不居,都是暂时偶然的显现。如梦幻似地出现,如光影似地消散,一切外境万物的性能,都没有固定的自性长存。所有心理上的事物阴影,都是无始以来的虚伪妄想熏习而生,并没有一物是真的存在。如果把这个道理观察清楚,就是大乘道的‘善现外性非性’。③善离生住灭见。就是看透内外身心的一切境界,都在梦幻境界中似的。所谓一切外物,和自他之间的自性,根本都是缘起的,虽有而无生。一切那是自心境界的错综分别,由此就能确证外物外境,都无自性。而一切现识作用,也没有存在,虽然因缘和合,形成万象,但这只是时间、空间互相积聚的现象,并不能长存不变。一切妄想,也都由于因缘而生起,三界内外的一切事物,确实没有一自性的可得。这个能见万法如梦似幻的自性,虽然暂时生起可见的作用,但立刻就跟着消灭了。难有确实了知诸法如梦幻的自性,了无形相可得,才能证入无生法忍(注二十七)。得到了无生忍以后,远离了生住灭的妄见,于是妄想不生,智慧朗照,这就是大乘道的‘善离生住灭见’。④得自觉圣智的善乐。就是得无生法忍了,住第八菩萨地,了解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的实相,由此而得到了意生身。”

  意生身的境界

  大慧又插嘴问道:“什么是意生身呢?”佛接着说:“所谓意生身者,譬如人们心意识的作用,当它产生幻想时,立刻可以生起,自在无碍,所以名为意生。当它变化时,自由去来,不为石壁所阻,不为地域所限。但人们的意识,为什么能够如此自由呢?因为以前的经验,变成了记忆,这一记忆在心中,就相续流注不绝,可以生起幻想。意识本来是无形无质,不为身体的形相所囿,而为一身主宰的源泉。大慧啊!菩萨得到意生身的境界,也是如此,在弹指之间,就可以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所谓如幻三昧之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境变化等身,也都同时俱生。犹如人们的意识作用,外界一切都不能障碍它。所以得了意生身的菩萨们,可以随着自己本来愿力所忆念的境界,而普度成就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道的‘得自觉圣智善乐’。大慧啊!修菩萨道的人,能得到这种无生法忍,住第八菩萨地,转而舍离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相的境界,得到了意生身,达到‘得自觉圣智善乐’。这才是菩萨修行大方便的四法,你们应当努力求学。”

  (修行得意生身者,是八地菩萨的境界。修持到此,亲证无生,见道坚固而不退转,所以名为第八不动地,或名不退转地。意生身的境界,本经佛亲口所说,已讲得相当明白。不过必须了解意生之身,并不是具有肉质实质之身,但是也不是没有色相可见的。必须要彻底了解本经心识真际的道理,切实做到离心、意、识的境界,亲自证得无生法忍,然后才转识成智,得意生身的神通妙用。再进一步来说: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大千世界里的万有万象等,乃至我们的父母所生的肉体,彻底说来,没有一样不是意所生身。意识根源于如来藏识(阿赖耶),在没有转识成智以前,意识和如来藏识所生起的种子功能,都是业力的现象,虽生还是无生,大千世界,人我众生,一切都如梦幻。转识成智以后,梦幻似的大千世界和人我众生,无非都是意生身和如来藏识的全体大机大用。但是如来藏识的种子功能,是非断非常的,转识成智以后,虽然种子的熏习染污转变了,种子的功能还依然如故。而且生生不巳,也犹如人们在愚痴凡夫的境界中,可以随缘和合而生。不过转识以后的菩萨们是随愿力而生,虽然它的功能用处不同,转处不同,但自性还是不变的。所以菩萨得意生身的境界,也犹如凡夫人们在梦境中,和中阴境中的意识身一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物、身体等限制,一切自由自在。不过再提醒一句,这种境界,必须信佛所说的:要达到离心意识,进入第八不动地,得到无生法忍,才能生起,并不是妄想意识所能生起的。例如人们意识想要飞升,此身还是不离地上。意识可穿透山石和金刚,而此身仍为障碍。一般世间修学佛法或外道的人们,在静定境中,偶然也有发生神意出窍的境界,可以得到部分类似的神通,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意生身,那实在是妄想无知,实在是可怕的邪见。这种境界,在有些道家,也认为它是阴神,是旁门左道的境界。修行的人们,可以参读《楞严经》第九第十两卷中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或者参阅拙著《楞严大义今释》第七章的所述,就可以明白它的要点了。还有一种修持密宗的方法,根据唯识的理论,不一定要修离心意识和空、无相、无愿的途径,只要直接观想成就,也就可以得到意生身境界,也可能进入金刚道的菩萨不动地了。但这看法也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偏差,所以西藏密宗黄教初祖宗喀巴大师,便极力主张先须深入般若、唯识和中观的见地,有所证悟,然后再专心致力于观想等法,或其他的修法,才是菩提的正道。否则,就和阴神境界的邪见,几乎是依稀伯仲之间,而难以分别了。著者为了这个修证问题,也曾经间关跋涉,远走西陲,潜心学习过藏传红、白、花、黄等密宗法派的修持。觉得他们的长处果然很多,可是弊漏难免,害处也实在不少。希望有志修证佛法的大士们,如果能够坚决守定华严、圆觉、楞伽和楞严,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等几部佛说大经大论,依教奉行。或者自认为要把稳修行,只要依据阿弥陀经和人乘起信论修持,这是绝对不会误入邪途的。现在我以洒过血汗心力的亲自经验,贡献给未来的发心大士们,希望得到正知见的修证方法。并不是对显教、密教或者其他宗派,有评判优劣的成见。只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但作诚意的贡献而已。著者只是一个学佛法和文字禅也未有成就的人,岁月匆匆,不觉发白形衰,对于实际修持,实在惭惭没有一得可证。不过译笔写到这里,凭这—片浅见的忠诚,附写这些管窥的论见罢了。修行的人们!如果得证无生法忍后,对意生身的转身一路,必须要亲近最殊胜的善知识,诚敬学习,自然会得到他的悲心垂照,授予方便法门的。)

  (注二十七)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后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而个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唯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我相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着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都无生 亦无因缘灭 于彼生灭中 而起因缘想

  非遮灭复生 相续因缘起 唯为断凡愚 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 是悉无有生 习气所迷转 从是三有现

  真实无生缘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犹如虚空华

  摄受及所摄 舍离惑乱见 非已生当生 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 斯皆是言说

  心理状态的分析

  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讲解诸法的缘和因的现象。佛回答说:“诸法有二种缘相,就是外缘及内缘。所谓外缘:例如,做陶器的人,用泥团、柱子、轮子、绳子、水、木等工具和人工,加上种种动作等缘,才制造出瓶子。依此类推,草席和丝织品等物,以及其他的植物种子的生长,和乳类加工生酪,酪又生酥,再制成醍醐,大儿物质的东两,都是诸如此类。这些现象,都名为外缘,前物又生后物,心且是辗转相生的。所谓内缘:就是无明、爱、业力等等。由这些境象产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作用,所以才有缘起的因缘聚集所生的理论。如果一定执著这些事物,是有它的若干差别不同的关系存在,这便是凡夫愚痴的妄想观念了。综合这些现象,便名为内缘。所谓因呢?共有六种,就是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等。①当有因者:面对当前的内外境界,互相自作为因果。②相续因者:不断的作攀缘内外诸法之因,造作五阴身心等的种子之果。③相因者:自能维持内外各种现象,不断地作相生相续之果。④作因者:在因果中,又造作增上的因果,犹如具有大威德的转轮圣王,可以随意增益自在。⑤显示因者:对事物等发生妄想以后,明白照了,显出境界,犹如明灯的照见色相,所以又名为显示因。⑥待因者:前事灭了后,妄想的的念已经断了,正当这虚妄心念相续未生时的情况。大慧啊!这些都是通常人们的心理妄想的形态。它们之间,并不按照一定的次序而个别地逐渐发生,也不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如果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能作与所作作因果关系,就无法思辨分别了。如果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发生的,它的每个成因,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究竟哪个是从哪一个生出的呢?譬如没有儿于的诞生,又哪里有父母的称呼呢?可见并非先有呼父母的因,才有生子的果啊!大慧啊!心理妄想状态的内因和外界的外缘等,或有认为是循着次序而逐渐地个别连续发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妄想;只是因为有攀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等的作用关系而发生的。因此认为是有次序地逐渐发生的心理状态,根本没有一个必然性的作用存在,只是由妄想自性的推测,主观地执著自身的认识而已。但无论是渐次生,或一起发生,这两种观念都是没有必然性的,也都是自心妄想所显现的身心感受。所以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群众外缘的心理现象,那是没有必然性的。除了自己心识不知不觉中,显现妄想的现象外,还有什么呢?所以为了了解因缘等心理行为的学说起见,必须抛弃所谓渐次发生或同时发生的观念。”这时,佛就归纳他的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这是说:真如自性,是本来虽生而无生的,所以亦无所谓有生有灭了。但人们在心理妄想的生灭现象当中,却执普生灭的作用,而生起因缘等的渐生和同时俱生等的错误观念。)

  非遮灭复生。相续团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这是说:妄想的生灭作用,并非前念灭了,印象遮没以后,才生起后念的绝对性作用,事实上,妄心生灭的作用,是相续流注不断,互为因缘互作因果的。现在为了断除凡夫愚痴的妄想因缘,对于那些说因缘有无等法,指出它们本自无生的道理。而这些凡夫观念之所由生,都是因为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迷转了,所以才有三界中的欲、色、无色的出现。)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

  (这是说:真如的本体,虽生而无生,所以根本上亦无可灭。观察一切有形的万象,都如花的乍开乍谢,实际上也只是一种幻相而已。)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这是说:有形的万象,都如梦幻空花,其中既没有一个能摄受的主体,也没行一个被摄受的对象。因此也没有已生的过去种种,和当生的未来种种。也就无所谓有因和外缘的真实可得了。总之,这些观念和一切事实,从本以来,都是一无所有,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理论文字而已。)

  (上述心理形态的分析,和现代心理的理论,有小同大异之处,可以名为佛法的心理学观。它的精辟独到之处,别成一格,自有它一成不变的宗旨。现代的心理学,自成一科,它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心理状态,而作经验的分析,然后归纳成为一个有体系学说。现在学者还在不断的研究中,以期于将来的大成。但是它的宗旨,只是为了研究心理。至于心理与物理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心物形而上的体用道理,他们却留给哲学来说明。换言之,在现代科学中心理学是心理学,哲学是哲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各自独立分科,各有各的范用,不能整个混为一谈,这就是所谓科学的精神。但这种观念的是与非,却是科学与哲学的问题,又是另一命题,不在此相提并论。如果站在现代心理学与逻辑学立场来看上面佛所说的论述,它是先有了一个肯定的的提,一切都以空无自性为归趋。根据理论,认为他是先以一个主观的观念,再作客观的论证,以此而范围一切的,也许不足以服人。仅从论理学的理则来说,这种批判,也并没有错。不过心理学是否最后应该归入哲学?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是的,哲学的最高趋向,必须要归到形而上的探讨,那末,佛所说的这些理论,就大有思辨参考的必要了。在我的想象中,未来世界的学术,终有一天会走到这条路上去的。此外,更需要附带地说一句:上面佛所作心理形态的分析,是释伽文佛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时代说的,千万不要站在现代的学术立场,看到他的理论有某些地方不合于现代的逻辑思想,或他所说的名词涵义,和现代的定义有异同出入,便认为他的思想不深刻,不完备,这样未免诬蔑了古人。其次,佛法的心理观,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如果纯粹以治学术的批判态度,更不需要反身而诚去求证,当然可以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反心自究,追求佛说的自证,就要仔细谛观它的道理,不可忽视之了。)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言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及余菩萨摩诃萨,若善知言说妄想相心经。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言说所说二种趣,净一切众生。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四种言说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着言说,无始妄想言说。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着生。梦言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已,境界无性生。过妄想计着言说者,先怨所作业随忆念生。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着过,自种习气生。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以此义劝请世尊:唯愿更说言说妄想,所现境界。世尊,何处何故,云何何因,众生妄想言说生。佛告大慧:头胸喉鼻,唇舌龂齿,和合出音声。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说妄想,为异为不异。佛告大慧: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若不异者,语不显义。而有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为言说即是第一义,为所说者是第一义。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是故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言说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大慧,自他相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性无自性 亦复无言说 甚深空空义 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 言说法如影 自觉圣智子 实际我所说

  言语理论的真实性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愿佛说出心理妄想的境界。如果我们知道了妄想的心境,就能明白言语理论的真义,和言语所表示的作用,不仅可以迅速达到正觉,同时也可以净化众生的妄念。”佛便回答说:“有四种言语的妄想境界:那就是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始妄想言说。①相言说者:是由妄想执著色相分别心生。②梦言说者:内于从前经验的境界,随睡眠时的忆念所生,等到梦境觉醒时,方知都无自性。③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忆念执著从前的怨仇等等,由先时所作的业力而生。④无始妄想言说者:从无始时来,执著种种戏论和烦恼种子等的熏习而生。这就名为四种言语的妄想境界。”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再加以详细的说明。佛又说:“言语是由于人们借着头、胸、喉、鼻、唇、舌、龂、齿等生理机能的和合,才发出了声音。”大慧大士又问:“言语和妄想的作用,究竟是相同的,或是不同的呢”佛说:“言语和妄想,既非相同,又非不同。因为言语是由妄想所生而说的,如果言语和妄想是不相同的,那么言辞便不应该是思想的产物了。如果是相同的,但言语却不能完全地表情达意,只不过加以比较的说明而已。所以说言语和妄想.既非相同,又非不同。”大慧大士又问:“言语本身就是第一义(至高无上的形而上真理)呢?或是所说的是第一义呢?”佛说:“言语本身不是第一义。所说的也不是第一义。为什么呢?所谓第一义的圣乐境界,是由于言语所要指示的境界,并非言语就是第一义。所谓第一义,是进入了内圣的大智自觉境界才能了解的,并非只是口说的名词,和妄想的境界。所以说:言语妄想,不能明显地表示第一义。因为言语本身,是有生灭,变易动摇,辗转互为因缘的。如果是由于因缘互相辗转而生起的,它就不是明显地表达第一义。又因言语本身和妄想,根本上就没有自己的固定性,所以言语哪里能够明显地表示第一义呢?其次,大慧啊!一切现象,都是由于自心的现量境所生起,外界种种现象的性能,根本就都没有自己的固定性,所以言语和妄想.并不能明显地表示第一义。因此,应当弃言语和一切妄想才能证得第一义。”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其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圣智子。实际我所说。

  (这是说:一切事理自身都没有绝对固定自性的实体,所以用言语所表示的有或无,都是一种假设的说法。至于究竟的空和空不空的道理,它的意思极为深奥,不是愚痴无智的凡夫们所能够了解的。一切事理的性能,既然没有绝对固定的自性,所有表示事物的言语和理论,也只是一种影像而巳。内圣大智的正觉第一义之道。是必须由心性自觉而得,这才是我所说的身心自性的实际。)

  (上节佛的论说,是指出言语文字都是妄想所生,并无实性。佛法重在求证自觉圣智善乐的第一义,不可斤斤计较言语理论和文字,不然,就成为口头禅了。而且徒逞口舌之利,往往弄得是非纷然,对于真正佛法的证悟境界,却是了不相干的。何况所有的言语文字,并不能完全表示人们内在的真情实意呢!我佛早在二千多年前,已经说出语意学的最高原理,可作为研究语意学者的启示。)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之义。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地相。无开发本愿。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一切众生。一切安乐,具足充满。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如是之义。多所安乐,多所饶益。哀愍一切诸天世人。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因,计著妄想。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三毒烧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如揵闼婆城。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计著想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气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不能了知自心现量。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已忆念。大慧,于意云何。如是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梦,自心现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譬如画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来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余离有无,无生之论,亦说言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胜求者,当远离去。作如是说。彼堕自他俱见,有无妄想已,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如是外道,妄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诽谤正法,自陷陷他。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切性生。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著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已,得圣智自觉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著。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自心现摄所摄,诸妄想断。如来地自觉圣智修行者,不于彼作性非性想。若复修行者,如是境界,性非性摄取相生者。彼即取长养,及取我人。大慧,若说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说,非法佛说。又诸言说,悉由愚夫希望见生。不为别建立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分别显示。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形。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恶见。自心像现妄想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炎川流,洪浪云涌。彼非性非非性。贪无贪故。如是愚夫,无始虚伪习气所熏,妄想计著。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缘自住事门,亦复如彼热焰波浪。譬如有人,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毗舍阇鬼,方便合成,动摇云为。凡愚妄想计着往来。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戏论计著,不实建立。大慧,是故欲得自觉圣智事,当离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幻梦水树影 垂发热时焰 如是观三有 究竟得解脱

  譬如鹿渴想 动转迷乱心 鹿想谓为水 而实无水事

  如是识种子 动转见境界 愚夫妄想生 如为翳所翳

  于无始生死 计著摄受性 如逆楔出楔 舍离贪摄受

  如幻咒机发 浮云梦电光 观是得解脱 永断三相续

  于彼无有作 犹如焰虚空 如是知诸法 则为无所知

  言教唯假名 彼亦无有相 于彼起妄想 阴行如垂发

  如画垂发幻 梦揵闼婆城 火轮热时焰 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 俱不俱亦然 无始过相续 愚夫痴妄想

  明镜水净眼 摩尼妙宝珠 于中现众色 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 如画热时焰 种种众色现 如梦无所有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非性,非自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焰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 同异、真假、虚实、有无、存在和不存在的辩正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希望佛再为我们说明如何才能不去执著同和异,同时俱生和不惧生,以及有和无,非有和非无,乃至常性和无常的道理呢?”佛回答说:“凡是不知道性自性心量的愚痴无智的凡夫们,才只想追求内心外境的一切事物,在这些观念理论里打圈子。其实,都是因性自性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染污,而执著这些妄想以为真实。譬如一大群的鹿,为口渴所苦,看见春天旷野里的阳光反映,误以为是一流清水,拼命地奔走追求。殊不知那只是自己错觉所生的幻像。同样的,一般无智的凡夫,被无始以来的虚伪妄想所熏习,被贪欲、瞋恚、愚痴等三毒所薰染,而乐于执著尘色世间的各种物象。看见世界上有生(生起)、住(存在)、灭(消逝)的现象,就要想把捉内心外境的各种性能,于是堕在同和异,俱生和不俱生,有和无,非有和非无,常和无常等的妄想妄见之中。事实上,尘色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如海市蜃楼,只因凡夫愚痴无智,所以误认为是真实的景物。这都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熏染,使他们执着各种现象而显现的。例如海市蜃楼,那并非是真有城楼,可是也不能说空无所有。一般外道学者们,被自己无始以来的虚妄习气执著所迷惑,就产生那些互相对立、矛盾的见解和理论,这那是由于不能了知自心的现量所致。又譬如有人在梦中,看见了许多的男女、象马、车骑、城邑、园林、山川、池沼等等美丽的世界,觉得自己身在其中。等到醒了以后,还尽力回想追求梦中的情景,试问这个人信梦为真,究竟是聪明?还是愚昧呢?同样的,人们被习气所吞没,所以有一般无智的外道学者们,非但不知道尘色世间虚幻如梦,而且还要探究它的同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的法则呢?又譬如一幅画像,只是一张平面的纸,本来就没有高下远近的存在,人们涂上了线条和颜色,看起来就有高下远近的感觉了。同样的,未来世界上的外道学者们,更充满了许多恶见的习气,在这些互相对立的矛盾观点上,各自建立一套理论,误己误人。还有的认为有无都是无生的;换言之,乃是根本上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他们诽谤因缘果报之说是无稽之谈,他们破坏善根的道德,自毁清净的正果。凡是想要证得殊胜无上正道的人,便应当远离这种观念和理论,以免自招恶果。又譬如有眼病的人,看见虚空里有象垂发似的毛轮,而且还特别指给别人看。事实上,这只是一幻境的错觉,没有眼病的人,虽然要看也看不见的。可是他们却以病态似的偏见,依据各种矛盾的理论,就来诽谤正法,自误误人。又譬如一点火光,用很快的速度来旋转它,看起来就像一个火轮圈。事实上,只是一点火光而已,但无智的愚夫们,却把它当作火轮。而且以自己的幻觉和错觉,再加上互相对立的各种矛盾理论,又说出一套法则。再譬如水土上的泡沫,看起来像一颗如意宝珠。无智的愚夫与小儿们,却把它当作是真的珠宝加以追求。事实上,这种水泡,当然不是如意宝珠,但也不能说是没有宝珠的形象,只是要看人们的心里是否贪取与不贪取。可是他们被恶见的习气熏习惯了,没有的,硬说成为有。而真实的,又强说成没有。再者,有的外道,利用先贤所创的三种量——现量、比量、非量和五分论——亲、因、喻、合、结。他们建立了这种辩证理则,来范围思想,自认为已经得到圣智的自觉境界,可以否定互相对立的矛盾理论,自信已经得到事物绝对性的理则,他们就以这种方法为真理的最高境界。其实,这也只是执著妄想的遍计所执的作用。大慧啊!如果能够修持得到,使心意识所生的身心都转变了,使自心所显现的,能摄受和所摄受的一切妄想都断除了,由此到达如来境界的自觉圣智,就不再会对一切事物,存着性有或性无的观念了。倘使还有有无之争,而且著相不舍,那他仍然在人我寿者相的执著里。再说:凡是主张事物的性,是共通的,或各自独立的等等理论,这些都是化身佛(方便应化)对众生界的方便游戏言论,并非是法身佛(自性清净)所说。而且一切化佛所说的言语理论,都是顺应愚夫们各自的希望和自己的各别观念而产生,并不是为了显示自性,要想证得圣智自觉三昧境界的寂乐之果。这些等等,比如水中反映的树影,说它是影也可以,说它不是影也可以。说它是树形也有理,说它不是树形也有理。他们都由于观念的习惯性,妄想熏习而生执著,才来讨论同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思想。却不知这些都是自心的现量境界。又譬如明镜,随缘呈观一切色像,而镜子本身并无妄想。那镜中的各种色像,可以说不是色像,也并非不是色像。而且你看见镜中的色像,并不就是那原来的色像。只因愚夫们自己生起色像的妄想观念,为恶见吞没,自心却生起色像的空想执着,所以才有许多互相对立矛盾理论的成立。又譬如风吹空谷或流水等,和合而发出声音的。这种声响并无固定性,也并非没有声音。可是他们却以习惯性的妄想恶见,根据互相对立,矛盾理论各自建立观念。又譬如沙漠地带的尘土,受太阳光热的反射,现出川流浪涌,云起波兴的境象。那种景象当然不是真实的。但是也并非没有。只看你自己是否有贪求迷恋的心理。同样的,无智的愚夫,却执著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又根据生(生起)、住(存在)、灭(消逝)以及同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的观念去推论它,于自心寂静境中,反而兴起热焰洪波之想。又譬如有人用咒语密方等魔术,发动木头人或死尸去做事。这只是一种幻术的配合,以引起动作,可是愚昧凡夫,却执著为真有一神秘往来存在的观念,于是根据互相对立的矛盾理论,去探讨它的究竟。这些都是观念理论的游戏,并无根据。所以要求得自觉圣智的境界,应当放下这些种种妄想恶见才对。”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焰。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

  (这是说:世间事物,虽然似有,实在皆如梦幻。垂发是指有眼病的人,看见目前虚空中,就有毛发下垂等景象。一切众生对世间事物的观念,也都是眼病似的幻觉,并非事物的真相。三界的生死死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够观察清楚,就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脱了。)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

  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思夫妄想生。

  (这是说:一切众生,对世间事物的执迷不悟,犹如炎热中的渴鹿,把热气的光影,当作清水去追逐。同样的,人们平静无波的心田(如来藏),对境依他而起,被尘劳所染污。业力的种子,就因此迷妄乱动,辗转不休。这那是由于凡夫愚痴无智,从妄想而生。)

  如为翳所翳。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如逆楔出楔。

  舍离贪摄受。

  (这是说:如来藏既然兴起业识的作用,于本来平静无波的心田,犹如病眼被翳所障相似,对于世间的事物,就无法看透它的真相了。所以从无始以来,流浪在生死海中,执著虚幻现象,偏偏认为它是实有的,而且牢牢的摄受在心中,所以就叫做遍计所执。佛所说的法,犹如用楔出楔,是要凡夫们,舍离贪欲等等的执著。换言之,佛所说的法,也只是过河的筏子,只是为了使众生解脱三界,度过生死苦海的方便法门,同样的不可执著。也就是所谓‘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

  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

  (这是说:人们的身心作为,都如魔术师们的机器人,他的开关,只在中心一念罢了,此念一动,就生起一切的有为。然有为法都如浮云梦幻、石火电光,随时随地地消散,始终无法把捉。但如果能够仔细地反省观察,体会其中的道理,也就可以得到解脱,永远断除了业力的相续流注,摆脱三有的系缚了。)

  于彼无有作。犹如焰虚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这是说:宇宙万有现象,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自性存在,犹如虚空中的光影,都是暂时偶然地存在,如果能这样观察诸法,便不为幻象所惑。也不执著于诸法了。)

  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

  如画垂发幻。梦揵闼婆城。火轮热时焰。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

  (这是说:一切言语教化等等,也都是假立的名相而已。归根结底,又哪里有一个实际的真相可得呢?所谓言教,正如以指指月,只是表示真义的言诠。言教自身,并非就是真月。如果把言语理论,认为实法,便是一种妄想。这样。就等于凡夫,执著五阴为身心之相,犹如病眼者看见虚空里都是毛轮,和看画时的立体感,及误认海市蜃楼为实境,或把旷野的焰影当作清流去追逐一样,都是迷真逐妄,都是凡夫们从无中生有的妄见而已。何况还有些自囿于形而上的常存和不常存,本体的一元和多元,同俱或独立等等的探讨呢?这些见解,都是无始以来的习气相续流注的错误所生,只是愚痴凡夫们的大妄想而已。)

  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于中观众色。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如同热时焰。种种众色相。如梦无所有。

  (这是说:宇宙间的万法,无非都是藏识的显现,虽有暂时偶然的万象存在,只是如梦似幻地显现,毕竟无有实体。如果离了心、意、识、转识成智,证入不可思议的真实自性的如如境界;那末,便如明镜照物,水净沙明,法眼便豁然洁净了。也好像如意宝珠、自身清净无色,但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随缘现出各种差别不同的色像,事实上,却毕竟没有固定不变的色像,就此可以了解世间万象的发生,都如沙漠旷野里的光影,如梦似地空无所有。)

  “大慧啊!如来演说毕竟了义之法,都是离了这些互相对立矛盾的(四句)理论。那四句就是所谓一(一元)异(多元),俱(同时具在的调和论)不俱(独立),有和无,非有(似乎没有)非无(似乎不是没有),常(不变永存)无常(交易生灭)等等;为了要远离这些是非有无的诤谤,才来一一作精详的分析辨别,所以才有这许多次的演讲和佛法的结集。这无非是为了要指出真谛的实际,析明万象的存在都由于缘起而空无自性,以远离生灭的妄心妄想,而证得解脱的道果。佛的说法,是依如来究竟的境界为主,并不是说另有一个超然存在的自性,更不是说宇宙万有,都是自在天主所造。也不是说万物是无因自然而生的,尤其不是说是物质微尘所结合的。不是说时间才是一切的主因,而且也不是说自性是连绵相续不绝的。那么究竟为了什么呢?而是为了净除人们烦恼障的人我执,和所知障的法执和智执,才有种种方便说法。犹如资本家,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和希求,因此广设各种行市和货品,以满足人们的欲求。终使各取所需,归家稳坐。佛的说法,也是如此,所以在本经开宗明义,首称提出一百零八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表示所有问题的自身,无论是心和物,或事和理等等观念,若要穷原探本,毕竟都是空无自性。唯有证得自觉的如来究竟境界,才能直探第一义,善于分别一切法,了然大小诸乘的次第,以及菩萨诸地的情状。”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鏁无常,苦,不净相,计著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相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凡夫所行禅 观察相义禅 攀缘如实禅 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 钵头摩深崄 如虚空火尽 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 外道道通禅 亦复堕声闻 及缘觉境界

  舍离彼一切 则是无所有 一切刹诸佛 以不思议手

  一时摩其顶 随顺入如相

  禅的类别

  佛又说:“大慧啊!有四种禅的类别,你应当了解。①愚夫所行禅。②观察义禅。③攀缘如禅。④如来禅。什么是思夫所行禅呢?例如声闻觉以及外道的修行者,他们仔细谛观,了知人无我的道理,无论自己和大众,此身不过是肌骨联系组合所成,只是一具空洞的骨肉架子,其中藏有不净的腑脏等物而已。无奈愚夫无智,心为形役,所以有累者,为吾有身,此身原来无常,是苦痛烦恼的渊薮。可是凡夫们却执著这些不净之相,自相缠缚,所以他们观察自身空相,以解脱形骸之累为务,即此坚定不移,以为修行的目的,由如此观察和定力的修持,渐渐地逐步上进,得到灭尽定的境界,而执著定境界的相,以为究竟,这就是思夫所行禅。什么是观察义禅呢?就是由上面所讲的禅境界,了知自己与他人,以及外道们的修法,都没有真实的自性。而且观察一切法(事与理),也本来没有固定的自我存在,由此渐渐地逐步上进,这就是观察义禅。什么是攀缘如禅呢?(又译为观真如禅,或缘真如禅。)就是推想人和法(事与理),根本都无固定的自我存在,只是人们的妄想所生而已。由此精思入寂,好像达到不生妄想,一念不起,以及心无分别,寂静安宁的境界,这就是攀缘如禅。什么是如来禅呢?那就是真实证入如来境地,得到自觉圣智的三种乐定(注二十八)。所谓转识成智,大智慧自在。同时又能够为一切众生,造作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是如来禅。”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凡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线觉境界。

  (这是说:禅有四种,就是愚夫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内容已如上文所说。修持这些禅定的境界,有些人会在定中现出如日月光明,或红莲华,或现碧海晴空,深险无际。或一片虚空,有的如火烬烟灭。例如这些种种境界的形相,大抵都是堕在内外道共通的心外有法的境界中。即使稍具高明的,也大多仍在声闻或缘觉乘的境界之个而已。)

  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

  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这是说:要远离这些禅的境界,放下了还要放下,那就归于了无所得,一无所有。所谓不依心,不依身,不依亦不依。那么一切十方刹土中的诸佛,自然都会用不可思议的手;并非有相的手,也非无相的手,同时之间来摩其顶.他也会自然地进入如来禅的境界了。)

  (佛已经在本经上说了禅的四种类别,就是达摩祖师东来此土,教授传佛心印的禅宗,也明明白白说明以楞伽印心。为什么后世禅宗之徒,又说在如来禅外,另有一种祖师禅呢?甚之,还高推祖师禅,好像高过如来禅似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其实,所谓祖师禅,又何尝离开过佛所说的如来禅呢?只因一落言诠,就如立竿见影,于是见影忘竿者,便滔滔都是。所以为求解脱,却反而法缚重重。后世禅师,乃高张手眼,在无义理的言句上,或者在当事人的一机一境上,用杀活手段,立地指出全体大用。然后乃知‘青青翠竹,悉皆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船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了。什么是祖师禅?什么是如来禅?到此就一律成为多余的了。但必须实在到达这种境界,才可以横说竖说都对。否则,误人误己,不可胜数。总之,佛说:‘良马见鞭影而驰。’如果是条跛驴,就打死它吧!仍然还是绕着磨盘慢慢地转,莫说如来禅或祖师禅,要想达到愚夫禅也不容易呢!倘使但依言教,而不求心证,或虽少有所得,少有所证,而又不能彻头彻尾解脱干净,那也只如唼空吠响的韩卢,对于自己分上,有什么用处呢?假如真是一个过量的人,视吾佛所说一大藏教,也只是自己的注脚而已。不可说,不可说,又何足道哉!毕竟如何呢?年来早晚市价不同,笔墨大涨,努力用功参究去!)

  (注二十八)三种乐定:一天乐、修十善者、生于天上、受种种之妙乐也。二禅乐、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洁净、万虑俱止、得寂静之悦乐也。三涅槃乐,离生死之苦而证涅槃,究竟得无为安稳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何等法谓为涅槃。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性。云何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云何非断?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大慧,涅槃不坏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复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名涅槃。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习近境界。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槃觉。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著,事自性相计著。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虚伪习气计著生。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分齐生。

  什么是涅槃的真义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什么叫做涅槃?如何才能证人涅槃呢?”佛说:“一切自性业识所生的习气,及无始以来,熏习如来藏识(阿赖耶)和意识的妄见,都彻底转了,就名为涅槃。诸佛和我证得的涅槃,就是自性诸法性空的境界。大慧啊!所谓涅槃,就是圣智自觉的境界,它是远离断见和常见等二边对立的妄想观念,也无所谓是有,也无所谓是无。为什么它不是常见呢?因为它是远离自相(自我的存在)和共相(物我同体)等妄想,所以不是常见。为什么又说它不是断见呢?因为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圣贤,的确能自觉内证涅槃的境界,所以也不是断见。再说,涅槃是无生死、不灭坏的,如果涅槃的境界是灭尽一切的话,那么,也就是说灭了生死,然后涅槃才生。但生与灭是相对法,所谓入涅槃者,仍然是为另一种生灭法所缚了。如果涅槃的境界是坏灭的话,应该还在于有为的范围,因为有所坏灭,仍然是有为法的—种。所以涅槃是远离生死和坏灭等作用和现象,是一切正觉修行者之所归依的。再说,涅槃境界,虽然没有一法可得。但也没有一法可舍。既非断灭见,也非恒常见。既非有处,也非彼岸。又不是清净,或圆寂等等所可以概括,也不是其中含有若干种义理和内容,这才名为涅槃。其次,声闻缘觉等二乘的涅槃境界,只是觉悟自我和舍离贪著外境等的爱染,因此便舍离习气,再不敢生起颠倒乱动妄想等的谬见,他们只是把这种修持,作为涅槃的境界罢了。”

  佛又说:“大慧啊!还有两种自性相。①就是言说自性相的执著。与②事自性相的执著。所谓言说自性相的执著,部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言语理论等的习性,累积而来,因此产生虚伪的执著习气,所以就固执成见和形成先入为主的主观观念等等。所谓事自性的执著,都是由于不觉自心妄想所现的各种差别境界,反认为这些都是事实。”

  (这一段所谓的言说自性相,和事自性相两种;其所以没有和上面已经讲过的言说问题相提并论,并无其他特别意义。佛说涅槃境界以后,又跟着再说出言说和事的自性相,是为了教人勿被入涅槃等名词和观念所困惑,然后才能亲证涅槃,因此才在此处再讲解言说自性相和事自性相的原因)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摩诃萨顶礼诸佛,听受问义。云何二种神力建立?谓三昧正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及手灌顶神力。大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习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薝卜,日月光明。诸最胜子从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坐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及天帝释太子灌顶。是名菩萨手灌顶神力。大慧,是名菩萨摩诃萨二种神力。若菩萨摩诃萨住二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安众生。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神力人中尊 大愿悉清净 三摩提灌顶 初地及十地

  如来神力和正修行菩萨道的关系

  佛又说:“如来以两种神力,才使一切大菩萨们的疑问得到真解。是哪两种神力呢?第一,是使众生入于三昧正受的住持之力,而显现各种形象、言语等的神力。第二,是如来法身手摩其顶,使其得自悟自证的遍身法乐,得到灌顶的住持之力。大慧啊!当大菩萨们开始证入菩萨的初地(欢喜地)的时候,就是如来的神力所住持,那时,就入于菩萨境界的大乘照明三昧。在这种三昧的境界中,十方世界的一切如来,都以神通能力,为他显现各种形象说法。例如金刚藏大菩萨们,都是如此成就各种功德的,这也就是修行菩萨们历劫累积善根所得的结果。依此上进,渐渐地逐步了解菩萨各地修法的偏差和对治法门,以及所要对治的现象。到了究竟通达,一直到菩萨第十地的法云地时,就得到种种殊胜难得,不是世间习惯知识所能了解的神变境界。那时,就可以证得如来神力灌顶的境界了,大菩萨们得到这两种神力,才能见到诸佛如来。其次,大菩萨们,对于各种三昧和神通等的境界,凡是有所分别发扬,也都是如来的两种神力所住持。如果菩萨们,根本不需要如来的神力加持而能够辩说发扬,那么,一切凡夫,也就应该能没无上精义了,须知山石树木等无知之物,遇如来神力加持时,自然都会发出声音,何况有心的人类呢?如果他们真见如来,如有聋盲喑哑等苦,当下就可以得到解脱了,所以说如来是具有这样无量的神力。可以使一切众生安乐。”大慧大士又问:“为什么当大菩萨们住在三昧正受的时候,以及达到灌顶地时,如来就要以神力来加持他们呢?”佛回答说:“为保护他们,使他们远离魔业烦恼障的散乱心,使他们不堕在声闻等禅定中,而得到内证如来地的正觉,所以用神力来加持他们。”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

  (这个偈语,原文文字的意义,已经说得很明白,不需要再说了。不过在讲解证入涅槃正智之后,就跟着说出如来的神力,是极有意义的。须知佛和如来的名词,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佛和如来,是指法界的法身自性,借用现代语来说,是指宇宙万有形而上的本体。大菩萨们的修证自性,也就是内证这个形而上的本体。所以菩萨们的修持境界中,自然都是如来神力的加持。一切众生们,也都是法界自性法身如来的神变所生,所以众生从本以来,都在如来的神力之中,也可说都是如来神力的所化。用这个道理,归到狭义的某一佛和某—如来加持其人,自然也就可以相通了。所以说:‘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所谓心佛众生,性相平等,就是同体之慈,无缘之悲。依体言用,哪里有时间的三世可得,和空间的人我之分呢?因此所谓聋盲喑哑者,若能见自性法身的如来之体,就当下一念清净,领受自性如来神力的滋润了。借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如来神力也就是本体功能之力,它可以发生宇宙万有。其中道理,既不能作神秘主宰的神变来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这种神秘的力量。唯有自证知者,然后才了解平凡处即为不可思议的神变。不可思议的神变,原来是最平凡的。所谓‘镜里魔军。空花佛事。’到此言说文字,皆无用处了。参!参!)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缘起,即是说因缘,不自说道。世尊,外道亦说因缘,谓胜自在时微尘生,如是诸性生。然世尊所谓因缘生诸性言说,有间悉檀,无间悉檀。世尊,外道亦说有无有生。世尊亦说无有生,生已灭。如世尊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无因说,非有因说。世尊建立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渐生。观外道说胜,非如来也。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说观因有事,观事有因。如是因缘杂乱,如是展转无穷。佛告大慧:我非无因说,及因缘杂乱说。此有故彼有者,摄所摄非性,觉自心现量。大慧,若摄所摄计著,不觉自心现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过,非我说缘起。我常说言,因缘和合而生诸法,非无因生。大慧复白佛言:世尊,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无性者,言说不生。是故言说有性,有一切性。佛告大慧:无性而作言说,谓兔角龟毛等,世间现言说。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说耳。如汝所说,言说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论则坏。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是故非言说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如虚空兔角 及与槃大子 无而有言说 如是性妄想

  因缘和合法 凡愚起妄想 不能如实知 轮回三有宅

  缘起性空的理论实际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您所说的世间事物,都是缘起的,所谓都是因缘所生,那当然不是在说自心体相的道理。但是,外道学者们,也说世间事物,是由因缘而生。例如他们有的说是由一至高无上的自在天主所造,或时间为万有的主因,也有的说都是从微尘物质所生,这些等等,也那是强调另有一个能生之性;那么,您所谓因缘生法,诸法又无自性,是另有深义存在?或是没有义理作根据呢?并且外道学者们也说:有无相生,然后才有世间事物,您也说:本来就是无生,即使生起,当生起也已灭了;例如您所说:无明为因,所以无明缘行(活动)→行缘识→识缘名色(名相和实质)→名色缘六入(六根)→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就以这个道理来说:也是主张无因的理论?您的意思是说:有了这个,所以才有那个。假使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同时成立,不是逐渐地互相对待而生,那因缘的道理,就不能成立了。例如外道学者们的说法,他们认为另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胜因,当然这与佛的说法不同。因为外道们说:最初的因,并不是从缘而生,而是另有所生之处。你却说:果是和因相对待的,观因就有了事的果。但因又有因,果又有果,这样说来,因缘就杂乱无定,辗转无穷,彼此就互为因果了。那么,所谓有了这个,才有那个,就根本是无因的理论了啊!”佛回答说:“大慧啊!我不是说万法是无因而生的,也不是因缘杂乱的。所谓有了这个,才有那个,也只是根据自心而来。反观自心的能取和所取的作用,就根本没有绝对的自性。所谓因缘生法,也无非是自心的现识境界而已。如果执著能取和所取的作用,而不觉得都是根据于自心的现识境界而来,相反的却向外探求,追究外物是有自性的呢?或无自性的呢?这就是他们所犯的错误。与我所说的缘起道理绝不相同,我虽常说世间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并非说是无因而生的!”

  理论言语是根据什么

  大慧又问:“那么,言语和理论,都是空谈了;难道言语和理论的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性能,也不能表示万法本有性的性吗?如果根本没有自性,那言语理论的本身,也不会产生作用。但是,言语理论确实有它的性能,因此一切万法,也有它的自性啊!”佛回答说:“如果根本没有自性,就没有言语和理论的产生,但是,世间上的事物,确有许多虽无事实,却有它的抽象名词存在啊!那些抽象的名词和语句,根本就没有它绝对性的,却有它不同的理论。当然喽!如果一定要彻底探究它的本身,也无非都是徒有空言而已。你说言语和理论,一定有它的确实自性,但依据上述所说,你的理论,就没有根据了。

  一切言语理论的原始

  大慧啊!并非一切刹土世界都有言语的。所谓言语,只是人们造作出来的。在另外有些佛国的世界里,只要互相看了一眼,彼此就知道意思,并不一定需要言语。而是有的世界里,只用动作来表示,也就可以彼此互通意思了。例如人们有时只需扬眉瞬目,或微笑一下,或欠伸一下,乃至咳嗽一声,都会彼此了解意思。甚之,彼此心灵也可以互相感通,彼此身体,也可以互相感应。再说:香积世界(注二十九)普贤如来的国土里,只需要瞻视佛身,就可以使菩萨们得无生法忍,以及一切难得的殊胜三昧。试问难道不靠言语理论,就不能了解真义吗?所以我说:不能以为言语和理论,是有它的绝对性,更不要以为必须靠言语,才能了解自性。大慧啊!你当然看得见这个世界上,有蚊、虫、蚁等,它们虽然没有像人一样的言语,但是它们也可以互相传达心意,彼此分工合作啊!”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如虚空兔角。及与槃大子(注三十)。无而有言说。如是性妄想。

  (这是说:人们的意念当中,可以产生抽象的事物。例如:兔子有角,石女生儿,明明没有的东西,却可用言语来描述它,但这无非都是人们自心的妄想所生而已。)

  因缘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实知。轮回三有宅。

  (这是说:世间事物,那是因缘和合,才生起万有的道理。但它们虽然缘起却无自性。只因凡夫们,不自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要想把握不能把捉的现实,所以轮回在三界的火宅之中,而受痛苦的煎熬了。)

  (上面这些话是从演说如来的法身神力而来,到此又引起因缘生法和言语理论的真实可靠性的辨别。殊不知法身自性虽然体空,却具无量神力,这正说明形而上本体的功能,是具足万法的。至于物质世间的生起,就是本体功能的显现,但却依因缘和合而生,生已还灭。如果以物质世间因缘的法则,来推求形而上的本体自性,那便是大大的错误了。所以佛又提出自心现量的重点。无非提醒我们用物质世界的言语理论法则,是不能推求形而上的本体自性的。这里所说的心,也就是万法唯心的如来藏性的另一名称,不能只当作这个妄想心来看。如果一定要坚执言语理论的法则,是有绝对性的,是可以推求形而上的本体自性的,那就是一种偏差和错觉了。所以才在言语之外,提出许多不借言语而可以通有无的事实等等。到此明白指出自性体空的功能,并非言语文字可以了解,但也不是不能自觉自悟证得的。这正是通贯四种禅后,指出涅槃自性,和如来神力的总结论。归之于‘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不易定则,平凡处为最奇特,奇特就是基于平凡。其中各点,如果推而广之,就可以触类旁通了,在这里也不须多废言辞,唯在学者们自己占领悟。)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