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维摩诘经浅释,维摩诘经全文,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观如来——手机学佛网

维摩诘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观如来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本品有三章 以何等法观如来 维摩诘以神通示现阿閦佛妙喜世界 愿生于妙喜佛土者当生彼国

  第四十七章 以何等法观如来

  原文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

  (肇曰:向命文殊共来见佛,虽复举目顺俗,而致观不同,如来逆睹其情,将显其来观之旨,以明佛事不可思议,故知而故问也。)

  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其道虚玄,固已妙绝常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测。同万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处言数之内,而止无言之乡。非有而不可为无,非无而不可为有。寂寞虚曠,物莫能测。不知所以名,故强而谓之觉。其为至也,亦以极矣。何则?夫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是以,则真者同真,伪者同伪。如来灵照冥谐,一彼实相。实相之相,即如来相。故经曰:见实相法,为见佛也。净名自观身实相以为观如来相,义存于是。)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

  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

  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

  (肇曰:法身超绝三界,非阴界入所摄,故不可以生住去来而睹,不可以五阴如性而观也。)

  非四大起,同于虚空。

  (肇曰:法身如空,非四大所起造也。)

  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

  (肇曰:法身过六情,故六入无所积。)

  白话解

  这时,世尊问维摩诘:当你要见如来的时候,你怎样观想便能见如来呢?

  维摩诘说:即是观照自身的实相,我观佛也是这样观的。

  我观如来,断除三际,前际已经灭了,不会再来;后际还未到来,还不能去;今际时刻不住。

  不观眼前是什么色,不观这色如什么样,不观这色有什么性。

  同样,我不观受、想、行、识,乃至不观这识如什么识,不观这识有什么性。

  如来法身不是四大所成,同虚空一样。

  没有六入法尘积聚,超越眼、耳、鼻、舌、身、心内六界。

  原文

  不在三界,三垢已离。

  (肇曰:既越三界,安得三界之垢?)

  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

  (肇曰:法身无相,体顺三脱。虽有三明,而不异无明也。)

  不一相,不异相。

  (肇曰:无像不像,故不可为一。像而不像,故不可为异。)

  不自相,不他相。

  (肇曰:不自而同自,不他而同他,故他而不他。无相之身,岂可以一异自他而观其体耶?)

  白话解

  不在三界内,已离三界一切污垢。

  得顺三解脱门功德,具足宿命、天眼、漏尽三明,而与无明不二。

  不执着一相,不执着异相。

  不执着自相,不执着他相。

  原文

  非无相,非取相。

  (肇曰:既非无物之相,又非可取之相。)

  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

  (肇曰:顺三脱门,则到彼岸矣。若有到,则有不到也。无到不到,然后为到耳。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中流者,结使也。)

  而教化众生。

  (肇曰:欲言此岸,寂同涅槃。欲言彼岸,生死是安。又非中流而教化众生,此盖道之极也。此岸生死,彼岸涅槃,中流贤圣也。)

  观于寂灭,而不永灭。

  (肇曰:观于寂灭,观即寂灭。灭而不灭,岂可形名?)

  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

  (肇曰:不此而同此,故此而不此。不彼而同彼,故彼而不彼。岂复以此而同此,以彼而同彼乎?此明圣心无彼此,有以而同也。)

  白话解

  不执着无相,亦不是取相。

  不说在此岸,不说在彼岸,也不说在中流。

  以此中道义而化度众生。

  为化众生而观众生寂灭,而众生实不永灭。

  如阳光普照,对众生不分彼此,彼此一如。

  原文

  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肇曰:夫智识之生,生于相内。法身无相,故非智识之所及。)

  无晦无明。

  (肇曰:明越三光,谁谓之暗?暗踰冥室,谁谓之明?然则,在暗而暗,在明而明,能暗能明者,岂明暗之所能?故曰无暗无明也。)

  无名无相。

  (肇曰:不可以名名,不可以相相。)

  无强无弱。

  (肇曰:至柔无逆,谁谓之强?刚无不伏,谁谓之弱?)

  非净非秽。

  (肇曰:在净而净。谁谓之秽?在秽而秽,谁谓之净?然则,强弱净秽者,果非强弱净秽之所为也?)

  不在方,不离方。

  (肇曰:法身无在而无不在,无在故不在方,无不在故不离方。)

  非有为,非无为。

  (肇曰:欲言有耶?无相无名。欲言无耶?备应万形。)

  无示无说。

  (肇曰:非六情所及,岂可说以示人?)

  白话解

  世间智不可以知,世间识不可以识。

  随缘能晦能明,无所谓晦,无所谓明。

  大道无可名,法相无实相。

  至柔无能逆,无论弱与强。

  即秽成净土,无所谓净秽。

  无在无不在,不离方与圆。

  不是有为法,亦不是无为。

  不可以示人,不可以言说。

  原文

  不施不悭,不戒不犯。

  不忍不恚,不进不怠。

  不定不乱,不智不愚。

  不诚不欺。

  (肇曰:不可以善善,不可以恶恶。)

  不来不去,不出不入。

  (肇曰:寂尔而往,泊尔而来。出幽入冥,孰识其动?)

  一切言语道断。

  (肇曰:体绝言径。)

  白话解

  布施不执着施相,而财施法施不悭吝。持戒不执着戒相,而不犯一切戒。

  修行忍辱,行似不忍而实不嗔恚;修行精进,行似不进而实不懈怠。

  法相不定而一心不乱,无智无得、似愚非愚而得无上正等正觉。

  有诚相非真诚,无诚相而诚者是大诚,行大诚者于一切众生无欺。

  幻聚时称为来,影散时称为去,其实不来亦不去。下地升进称为入,上地退下称为出,其实并无出入之处。

  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述。

  原文

  非福田,非不福田。

  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

  (肇曰:无相之体,莫睹其畔。孰知田与非田、应与不应乎?)

  非取非舍。

  (肇曰:取之则失真,舍之则乖道。)

  非有相,非无相。

  (肇曰:寂寞无形,非有相也。相三十二,非无相也。)

  同真际,等法性。

  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

  (肇曰:无相之体,同真际,等法性。言所不能及,意所不能思。越图度之境,过称量之域。)

  非大非小。

  (肇曰:大包天地,不可为小。细入无间,不可为大。能大能小者,其唯无大小乎?)

  非见非闻,非觉非知。

  (肇曰:非色故非见,非声故非闻,非香味触故非三情所觉也,非法,故非意所知也。)

  白话解

  菩萨不求福,不种福田,一心济度群生,即是大福田。

  不求福则不求应供养,成就大福田,则非不应供养。

  取得必有失,真舍违背大道,所以不说是取,亦不说是舍。

  心不动所以非有相,幻相不断所以非无相。

  同于真实的本来面目,符合佛法真如之性。

  不可称,不可量,无法以世间俗数衡量。

  有形而变幻无穷,大包天地,小入无间,不能以大小衡量。

  有形有声而不起见闻分别,有触有像而不生觉知之意。

  原文

  离众结缚。

  (肇曰:无漏之体,绝结缚。)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

  (肇曰:等实相之智,同众生之性,浑然无际,岂与法有别乎?)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

  (肇曰:无得故无失,无清故无浊。事外之体,何可恼哉?)

  无作无起,无生无灭。

  (肇曰:法身无为,绝于施造,孰能作之令起,使之生灭乎?)

  无畏,无忧,无喜,无厌。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

  (肇曰:法身无寄,绝三世之有,三灾不能为其患,始终无以化其体。恬淡寂泊,无为无数,岂容忧畏喜厌于其间哉?。)

  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

  (肇曰:穷言尽智,莫能显示。来观之旨,若是者也。)

  以斯观者,称为正观。若他观者,称为邪观。

  白话解

  既无见闻觉知分别,成无漏之体,则离一切结缚。

  不以己智异于众智,凡夫等于圣贤,菩萨同于众生,于诸法都不作分别。烦恼即是菩提,于生灭中证涅槃。

  因菩萨无所得,无得则无失,所以一切无失。既无得失,则无浊无恼。

  心不作意,则诸法无从起,因而无所生,无生亦无所灭。

  既无生灭,则无怖畏,亦无忧虑;更无喜生厌死之情。

  不存在已经有,不存在将会有,不存在今时有。

  不可以用任何言说一一显示。

  世尊!如来身只能这样描述,应当如此观。

  照这样观,就叫做正观。如果不这样观,就叫做邪观。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