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圆觉经浅释,圆觉经全文,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二十——手机学佛网

圆觉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二十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

  (第九章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章)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辩音菩萨之后,本经的第九位菩萨,净诸业障菩萨,观察到咱末法时代的众生,难以开悟净圆觉心,所以,也无法实修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其中原因何在呢?哎,这是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呀,咱仔细聆听菩萨的请法,以及世尊的解答。

  于是啊,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礼拜佛陀的双足,表示最尊贵的敬礼;起身之后,围绕着佛陀,绕行三圈,又回到了拜佛的地方,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大家,详尽地讲说了这二十五种不可思议的修行方法,这些呢,也就是一切如来在因地修行时的状况,所以呀,让我们大家得以闻所未闻。”

  “您的讲说,仿佛让我们大家,亲眼目睹了调御丈夫(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们,历经了恒河沙劫数,勤苦修行的境界,以及其中的一切功德妙用,而且,好像就在一念之间。”

  “我和诸位菩萨们,从内心当中,深深地感到庆幸和安慰。”

  ——哎,经过净诸业障菩萨这样一说呀,咱哪,也感同身受了,仿佛,已然来到了法会的现场一般,在世尊的循循开示当中,用当下的心,明见了诸佛菩萨无量劫的勤苦修行,无量劫的广度众生。

  咱哪,听闻如此妙法,明白了该如何实修圆觉大总持法门,明白了该如何自他两利、行菩萨道,明白了该如何圆满无上正觉,咋能不感到深自庆慰呢!

  接着,净诸业障菩萨,在感慨与赞叹之后,正式替咱向佛请法: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世尊啊!如果这个诸佛菩萨,与众生共有的圆觉妙心,它的本性就是清净的,那么,它又是因为什么而污染的呢?以至于,使一切众生都对它迷惑不觉,难以契入呢?”

  ——哎,前一章当中,在讲说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之前,世尊为咱重新开示圆满觉性时,说道:“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接着这个开示,所以有了净诸业障菩萨的这个问题。

  这呢,也是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哎,为啥咱就无法悟净圆觉呢?关于世尊的解答,咱哪,期待后文。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提问之后呢,净诸业障菩萨,继续陈述请法的心意,以及此问题的重要性:

  “但愿如来您哪,能够为我们大家,详尽开示如何悟入圆满法性,您的解答,能够为与会的大众,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作为将来指导修行解脱之智慧眼。”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样请法之后,净诸业障菩萨,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表示谢法。像这样的请法仪轨,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啊,在净诸业障菩萨虔诚地祈请以后,法缘已经具备,可以应缘说法了。于是,世尊告诉净诸业障菩萨说: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能够替在座的大众,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向如来请问如此甚深的方便法门。”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时啊,得到了世尊的鼓励赞叹,以及即将说法的允诺之后,净诸业障菩萨心生欢喜,与在座的大众一起,默然无声,静静地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于是,世尊轻舒圆音,开门见山地解答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

  “各位善男子!一切众生啊,从无始以来,以妄想心执着于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寿命相,把这四种颠倒认知,当做了所谓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别人、真实的众生、真实的寿命,等等。”

  “因此啊,就为了自我利益,而产生了憎恨和贪爱两种境界,对于那个妄想出来的虚假的我相之体,又多了一重虚妄执着。”

  “就这样,虚妄的我相,和由此而产生的虚妄的我执,这两个虚妄心相互依存,就产生了虚妄的业和随业所现的六道。”

  “普通凡夫由于有虚妄业的缘故,就见到了虚妄的生死流转;厌倦了生死流转的人,比如二乘人,他们完全舍弃了虚妄业的造作,而见到了虚妄的涅槃。”

  哎,针对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毫无疑问,咱大家的妙圆觉心本来就是清净的,那么,咱大家为啥而迷惑了呢?

  ——对此,世尊开门见山地回答,因为呀,包括咱在内的一切众生,都由于妄想执着,而陷入到了虚妄的四相当中,所谓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所以才迷失了本来呀。

  其中的“寿命相”,在《金刚经》里叫做“寿者相”,名字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哎,关于四相的具体含义,《金刚经》上,佛陀并没有解说,咱这部《圆觉经》就不同了,世尊啊,给咱进行了极为深细的开解,详见后文。

  就普通含义来说呢,所谓的“我相”,就是本经第一章当中,世尊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哎,所以呀,咱这个我相,也就是自相,咱把虚妄的四大色身当做了是“自我的身相”,把虚妄的六尘缘影之心呢?当做了是“自我的心相”,这俩合起来,就是凡夫的“我相”。

  啥叫“人相”呢?嘿嘿,就是别人呀!除了我之外的,那些与我相关的其他人呀。咱既然把“我相”认作了实有,同时也就会把,咱的四大色身和六识幻心之外的,其它那些色身与幻心,认为是“我相”之外的实有,哎,于是就有了别人,有了“人相”。

  啥叫“众生相”呢?嘿嘿,“我相”是自我认知,“人相”是自我之外的相关认知,哎,所谓的别人,都是和咱有关的人,那才叫做“人相”。除此之外呢?嘿嘿,还有数不清的色身与幻心,和咱自己也许八竿子都打不着,可是呢?咱以为它们都是实有的,合在一起,就叫做芸芸众生,这就是“众生相”了。

  啥叫“寿命相”呢?嘿,一旦有了自我存在的执着,同时也就有了自我的持续过程,哎,这个持续过程就是寿命。对于此持续过程的认知,就叫做“寿命相”。当然,我有我的“寿命相”,别人有别人的“寿命相”,乃至于一切芸芸众生,都有其“寿命相”啊。

  ——这些呢,是咱凡夫的“四相”,也是对于四相比较粗浅的理解。其中,“我相”是四相的根本,正因为有了自我认知,才会有与我相关的他人的认知,乃至于似乎比较疏远的芸芸众生的认知,最后,这个认知的持续过程,随着念念相续,而显现为寿命的认知。

  ——在菩萨修行的过程当中呢,“四相”的内容随着修行的深入,会显现得极为精细与微妙,哎,到了最后,乃至于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那也是“我相”呀!一会儿,咱再跟随着世尊仔细学习。

  正因为有了“四相”的虚妄认知,咱和一切众生啊,就围绕着四相,而产生了爱恨分别,于是,就会发起虚妄的业力造作,服务于内心那些爱恨的情绪,所以呢,随着虚妄业而显现出了六道轮回。

  ——哎,就这样,在本无生灭的圆满觉性当中,咱哪,用自己的妄想执着,嘿嘿,就把六道轮回给“创造”出来了。

  有些人呢,他们认识到了生死轮回之苦,哎,对于生死流转极为厌倦,所以呀,他们就通过修行,毅然断除了爱恨造作。于是呢?生死轮回消亡了,哎,不生不灭的法性境界显现了——哦,原来这就是涅槃啊!好吧,俺就在这儿休息吧!它就是我,我就是它,终于到地方了。

  ——这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的修行境界,他们到达了不生不灭的“涅槃”。嘿嘿,不过,世尊说啊,这呀,还是他们的“妄见”而已,他们用自己的“厌离心”,创造并见到了虚妄的“涅槃”境界,所以说“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这呢?其实还是“我相”,二乘人极其细微的“法我相”呀。相应于这个“涅槃”我相,其它三相,也都会发生。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哎,正因为有了四相,所以呀,无论是凡夫,还是二乘圣者,都无法回入清净觉性,其原因呢?世尊说道:

  “一切凡夫和二乘人,由于这些妄见的缘故,而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并不是清净觉性拒绝他们悟入,而是呢,如果还有一个能入的‘我相\’的话,那就不是悟入清净觉性的正确方法了。”

  “因此啊,无论是凡夫的妄念造作,还是二乘圣者的息念无为,都没有办法悟入清净觉性,都还沉浸在迷惑苦闷当中。”

  哎,所谓的“动念”,指的是咱一般凡夫妄想纷飞,不停地分别造作;所谓的“息念”,指的是二乘圣者到达了无作涅槃,停留在清静无为当中。凡夫以四大色身和六识妄心为“我相”,相应的执着心便是“人我执”;二乘圣者呢,以无为涅槃为“我相”,相应的执着心便是“法我执”。正是在这些“我相”和“我执”的纠缠下,所以,于法于人就会不自在,不通达,而“皆归迷闷”了。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凡夫也好,二乘圣者也好,到底为啥会“皆归迷闷”呢?为啥会有“我相”呢?世尊解答道:

  “为什么呢?因为呀,无论是凡夫,还是二乘圣者,从无始以来,由最初的那一念不觉,也就是生相无明,而迷失了本来无我的法身,被无明所主宰的缘故。”

  哎,关于“无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当中,这样说道:“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相无明”,也就是最初的无明妄动,连等觉菩萨都还没有勘破,唯有大觉世尊朗然独照。

  因为呀,所谓的无明,其实就是最细微的我相,在无我的圆满觉性当中,由最初的那一点点“认知”而发起,所以叫做生相无明。它所认知的境界呢?哎,就是在本来的妙觉当中,认知出了一个“觉相”,揽“觉相”为我相呀。后面呢,世尊会为咱大家详加解说的,咱继续耐心学习。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哎,在无始无明的主宰下,包括咱在内的一切众生,是啥情况呢?世尊如此说道:

  “一切芸芸众生啊,生来就没有智慧眼目,他们的身体和心念等等一切习性,都是无明。”

  “就好比呀,一般说来,人们都不肯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就知道啊,有一个东西,它在维护着自我,它就是无明。”

  “而且呢,它总是要求境界顺从于自我,对于那些不顺从于自我的境界,就会产生憎恨和埋怨。”

  “一切众生,由于他们憎爱之心的存在,又会返过来滋养无明的缘故,使得无明越来越坚固,所以,不论他们怎样求学佛道,总是无法获得成就。”

  ——哎,原来呀,咱和一切众生,种种的身心习性,都是无明。咱哪,生来就缺少智慧眼呀。

  所以,咱不能自以为是,而必须要“常随佛学”,佛陀虽然涅槃了,咱还可以“常随法学”呀!即便是亲近善知识,咱呢,凭啥观察善知识呢?嘿嘿,还是得依据佛陀的教导啊!所以呀,在末法时代学佛修行,离不开对于“法”的依止,离不开对于“法”的闻、思、修呀。

  所谓的“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这是世尊以人之常情作为例子,来告诉咱大家无明的所在,哎,它在哪里呢?嘿嘿,就在咱的那个“贪爱自我的心境里”呀。

  这个“爱我者”就是无明心,也就是我执,对于咱凡夫来说,所谓的无明,首先表现为我执,它是第七识当中微细的相续念,念念不停,奔流不息。其中的每一个念头呢?都是在观察,看看周边的境界,是否符合“自我利益”。

  哎,这个无明心呀,它是想要求所有的境界,都顺着自己的妄想需求,来满足所谓的自我利益。可是,现实状况呢?嘿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呀!

  于是,一旦逆境现前,咱这个无明心就会大发无明火,要么憎恨,乃至于愤世嫉俗;要么埋怨,乃至于郁郁寡欢。再严重点儿,嘿嘿,或者精神崩溃,或者抑郁失眠,哎,跳楼自杀的也大有人在呀。哎,以这样的心境来修行,不肯放下憎爱之心,无明心就会得到憎爱情绪的滋养,而越来越坚固。像这样修行,咋可能获得成就呢!

  下面,世尊为咱大家开示“四相”的具体内容: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首先是我相,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我相呢?就是指一切众生内心深处所自证的境界。”

  哎,这里所说的我相,是修行当中最根本的我相,就好像树根一样;而本经前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的那个我相呢?它是生活当中的我相,就好比树的枝叶一样,它们是互为表里的。

  ——各位兄弟姐妹,这儿,咱要留意了,从相貌来看,一棵树的枝叶,和它的树根,样子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枝叶很容易被观察到,可树根呢?嘿嘿,深埋在地下,不容易见到呀。

  所以呢?四大色身和六识心之我相,还比较好理解;而这个“众生心所证者”之我相呢?咱就需要在世尊的引导下,仔细反复地观察,才能够有所明了啊。

  这里的“众生心”,指的是咱大家内心深处的第七识,也就是所谓的“俱生我执”,哎,与生俱来的相续思量心呀。这个相续思量心,在极为缜密的念念生灭当中,把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的“相分”,揽为己有,当成了自己所实证的境界,也就是“所证者”,这呀,就是我相了。

  显然,这个我相,很难被观察到。因为,它太微细了,而咱大家呢?咱的第六意识妄想心,又太粗心了。用咱大家这张粗大网眼的渔网,去捞水里的小小鱼,嘿嘿,结果呢?大家都说,哎,水里根本就没有鱼呀。

  ——因此呀,这个根本的我相,很难被观察到。

  不过,只要水里有鱼,哪怕是小鱼,它也总有露头的时候,哎,偶尔,它还会跳出水面呢!

  哎,咱的这个微细我相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呢,总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啥时候呢?请仔细聆听世尊的解说: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有人,当他身体调养得很好,日子过得很舒泰的时候,倏忽之间呢,不觉时光流逝,甚至,忘记了自我,也忘记了色身。”

  “一旦呀,由于饮食等等调养不当的缘故,他出现了四肢或急或缓的各种症状,于是,就需要治疗。当医师轻轻地为他针灸或者艾灸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痛、痒、麻、热等等,于是就知道了,还有个自我,它会感受。”

  “因此呀,只有在有所证,有所取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我相之体。”

  哎,这里的“忽忘我身”,就是所谓的忘我境界,不仅仅是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一些艺术家和科学家,当他们沉浸在创作或科研当中的时候,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也会有忘我的现象发生。

  人们在生活顺利,身体健康的时候,也是如此,哎,美好的日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悄然流逝,浑然忘我呀。

  ——嘿嘿,不过,好景往往不长啊!咱大家在这人世间,吃的是五谷杂粮,外带农药、化肥加转基因;穿的是“美丽冻人”,哎,现在的人都爱美呀!都想装扮成帅哥美女,所以呢,大冬天的,女士穿裙子,男士穿单衣,嗨,这才有线条嘛!

  美则美矣,它有违于养生保健呀!所以呢,吃的不合适,穿的不合适,这就叫做“摄养乖方”,哎,那就该生病了。生的啥病呢?按脉象来说,无非就是急症和缓症,“弦”就是急的意思,也是一种中医脉象。

  既然生病了,咱就得去就医,在古时候呀,咱中医,常常用针灸和艾灸的疗法,所以说:“微加针艾”。哎,有人马上就会发问了:在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时候,难道就有这些疗法吗?

  ——嘿嘿,俺不知道。而且呀,这也不重要。也许有,那么,就是如实翻译;也许没有,那么,就是顺应于咱中土习俗的方便翻译。总之呢,就是看病就医,进行治疗的意思呀。

  哎,只要进行治疗,不管是针灸,用细细长长的银针扎穴位;还是艾灸,用燃烧的艾条烤穴位;或者是其它方法等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嘿嘿,那就是呀,肯定会有痛、痒、麻、热,等等明显感觉。

  一旦有了身体感觉,哎,这位享着清福,过着太平日子,浑然忘我的大爷呢?忽然之间明白了,原来,咱还有一个我,正是它,感受到了痛、痒、麻、热呀。哎,所以说:“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只有在咱那个我,对于境界有所证,有所取,也就是有所感受的时候,它才会显现出来呀!

  ——其实,咱的那个“我体”呀,它从来就在那儿,就在咱第七识念念相续的思量心当中潜藏着,被微细念头维系着,不曾失去,也不曾被放弃。人们所谓的忘我呢?只不过是第六意识心,它太粗心了,暂时把自己的“我体”忘记了而已呀。

  这个所谓的“我体”呢,也就是咱第八识的“相分”,在无明还没有被彻底摧破之前,它就不会消失。在生相无明被摧破以后,咱就圆满了正觉佛果,咱的第八识,就转变成为了如来藏,第八识的“相分”,也就是咱原来的那个“我体”呢?就成为了咱的清净法身。

  哎,所以说呀,凡圣一体。即使是所谓的转变呢,也终究没啥好转的,只不过,当咱勘破了无明幻觉以后,我执与我相就随之消融了,于是,方便地叫做转凡成圣了。

  但是,如果有人以为,自己已经实证了清净法身,已经实证了如来境界,那么,世尊说呀,他还在我相当中,这呢,是指修行当中最根本的我相。咱来认真学习: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各位善男子!修行人的心中,乃至于自以为证得了如来境界,自以为已经究竟了知了清净涅槃,这些呀,都是我相。”

  ——哎,那就是说呀,如来,并不会把自己当做是如来,也不会以为自己通达了清净涅槃。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如来消融了狭隘的自己,早已超越了我相呀。

  《金刚经》说得很清楚:“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如来呢。有我就是众生,就在幻化的我相当中;无我呢?就是菩萨,乃至于大觉世尊,超越了一切对立差别,唯一广大圆满觉性,幻化一切,圆融一切。其中,没有丝毫我相可以树立呀。

  为啥呢?嘿嘿,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当中,世尊说得很清楚:“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说到底呀,所谓的我相呢,就是一种自我的虚妄认知,乃至于有人自以为实证了如来的境界,自以为通达了清净涅槃,都还在自我的虚妄认知当中,所以,都是我相。

  哎,一旦有了我,有了我相,就有了局限性;而无我,无我相呢,就没有了局限性。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之后,就会被我相所束缚,就陷入了虚妄的无明烦恼当中,而不得自在,那就是一切众生;没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以后呢?本性也不会死亡,它超越了一切束缚,不曾陷入任何虚妄认知当中,所以,本来自在解脱,这就是一切如来呀。

  因此呀,所谓的生死轮回,我相就是其根本。而无明呢?它和我相是同一个鼻孔出气的,因为无明而有了我相;反过来,无明心,又时时刻刻地为了维护我相而造作着,这时呢,无明,就表现成为了我执。

  在我相的基础上,在咱的自证境界之外,还有诸多境界,可以明了地观察到,于是,就有了人相和众生相,乃至于寿命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关于人相,世尊如此解说道: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人相呢?就是指一切众生内心深处的自证境界之外,其余的所悟境界。”

  哎,人相的这个“心悟证者”,和前面我相的那个“心所证者”,有啥差别呢?

  ——嘿嘿,这个地方相当微妙啊,我相的“所证”呢,是指自我所拥有的境界,所以叫做我相;而人相的“悟证”呢,是指啊,在自我拥有的境界之外,还是会有许多的悟境,既然前面已经确认过自我了,这些额外的悟境呢,显然就不是自我了,所以,给它个新名字,就叫做人相,也就好像是自我之外的别人一样呀!

  就着这个道理,所以世尊补充解说道: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各位善男子!在众生的我相当中,已经把内心深处所自证的境界,当做了自我,所以,对于其它的境界,就不会再确认为自我了。”

  “而在众生内心所自证的境界之外呢,还是会有许多其它的悟境,它们不是自我,但同样会被觉悟观察到。”

  “像这些,众生所觉悟到的,超过了一切自证境界范围之外的悟境,都叫做人相。”

  哎,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说呀,咱必须要知道,每个人的悟境都是无量无边的。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法界无量无边,所以,咱的觉悟与观察呢?自然也就无量无边了,不可能有尽头呀。

  可是,一切众生当中的任何人,都不会把整个法界确认为是自证境界,当做是自我。而是呢?只会把其中一部分最密切的证悟境界,确认为是自我,那就是我相了。

  ——而除此之外的那些悟境呢?嘿嘿,就是人相呀。

  就好比在生活当中,咱把自己的这个色身当做是自我,这就是生活里的我相;而周围的人们,父母兄弟,师长亲友,领导同事,等等,和咱关系很密切,但是,咱不会把他们当做是自我,而只能当做是别人,自我之外的别人,这就是生活里的人相了。

  可是,除此之外,咱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各类生命们,它们呢?那就是生活里的众生相了。哎,关于修行当中的众生相,后面咱再细说。

  紧接着,对于修行当中的我相和人相,世尊做了如下小结: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各位善男子!修行人的心呀,乃至于自以为圆满觉悟了究竟涅槃,那都是我相;”

  “心里面只要还存有一点点悟境,乃至于以为,已经完全穷尽了涅槃妙理,都叫做人相。”

  哎,“俱是我者”当中的“我者”,也就是我相。那为啥不直接译为“我相”呢?

  ——嘿嘿,这是行文的需要,哎,古人学问大,非常注重文采,在上下句当中,结尾都用同一个字,是不太好的,念起来呢,会有一点儿拗口。而且,上下句之间,在文言文当中,往往讲究对仗,您看:上句“俱是我者”,下句“皆名人相”,哎,这就是一副对联,虽然不算工整,词性做到了大体相同,平仄没有完全做到相反,但读起来呢,还是非常有韵味的。

  依据对联的常识,上下句之间,同样的位置,不能用同一个字。所以,译经大师在这里充分照应到了文言文的文采,下句用“人相”,上句就用“我者”来代替“我相”了。

  简短的两句话,世尊就把我相和人相进行了小结,哎,“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就告诉咱大家,对于修行人来说,乃至于自以为圆满觉悟了大般涅槃,那都是我相;而“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呢,就告诉咱,咱自以为圆满觉悟大般涅槃以后,其中所含的那些妙理,就是修行当中的人相。

  简而言之,对于修行人来说,所觉悟的涅槃是我相;而涅槃当中所蕴含的妙法和妙理,就是人相呀。所以,我相是人相的基础,也是众生相和寿命相的基础,在四相当中,我相是根本。我相若存,四相都在;我相若无,四相皆亡。

  好,接下来解读修行当中的众生相,世尊说道: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众生相呢?就是指一切修行的众生,他们的心,自证、自悟所到达不了的那些境界。”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必须要知道,修行人一旦有了我相和人相,就有了局限性,其中,自证的涅槃境界是我相,自悟的涅槃妙理是人相。除此之外呢?难道啥都没有了吗?

  嘿嘿,哪儿能呢!芸芸法界,境界多了去啦!

  ——所以呀,对于那些咱的自证所到达不了的境界,咱的自悟所到达不了的妙理,就给它们一个名字,叫做“众生相”。

  可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没有什么境界,不在他的自证境界范围之内;没有什么妙理,不在他的自悟妙理范围之内呢?

  ——嘿嘿,有啊,那就是大觉世尊呀!

  哎,世尊遍证一切境界,所以叫做“正等正觉”;遍悟一切妙理,所以叫做“正遍知”啊。

  这么说来,难道世尊也有我相和人相了吗?

  ——嘿嘿,世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命相,同时,又不妨具足“常、乐、我、净”四相妙功德呀!不落“有”,也不落“无”,那才叫做大觉世尊哪!

  紧接着,世尊结合生活当中的众生相,来形象地解读修行当中的众生相。哎,它们本来就不是两个啊!咱呢,在看到枝繁叶茂的同时,就应该明白,下面,就藏着它的树根呀。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呀,有的人会这样说:‘我是众生\’。于是,就应当知道,他所说的众生,既不等同于自我,也不等同于别人。”

  “为什么说不等同于自我呢?‘我是众生\’就说明了,众生不仅仅是指自我,它的范围比自我更加宽广。”

  “为什么说也不等同于别人呢?‘我是众生\’就说明了,众生超越了自我和别人的范畴啊。”

  哎,这段话不算难懂,但是,却不好表达,不容易讲解,咱来看下其中的关键之处:

  首先,“我是众生”当中的“众生”,是指生活当中的“众生相”;其次,“非我非彼”当中,“我”是指生活当中的“我相”,“彼”则指生活当中的“人相”。

  当咱大家说:“我是众生”的时候,哎,这是很常见的一句话。这就意味着呢,咱已经提前确认了一个“我相”;后来又发现啊,在自我之外,还有许多别人,不同于自我,于是,便又确认了“人相”;再后来呢?发现在自我和别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们,以及数不清的生命们,其范围呀,远远超越了自我和别人的范畴,于是呢,又确认了“众生相”。同时,也认识到,所谓的“我相”和“人相”,都可以包含在“众生相”当中。

  ——以上,是生活当中三相之间的关系,把它运用到修行当中呢,道理也是一样的。

  因此,前文当中,世尊说:“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哎,修行人的自证境界,被认作了“我相”;自悟妙理,被认作了“人相”。除此之外呢?还有数不清的无量境界和妙理,可以被修行人所观察到,同时,又是“我相”和“人相”所无法企及的,那就是“众生相”了。

  下面,世尊对于修行当中的三相做一个小结: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各位善男子!只要是一切众生内心所明了而自证的境界,都是我相;所明了而自悟的妙理,都是人相;而除此之外,在我相和人相所涉及不到的地方,仍然有很多可以明了的境界和道理,就叫做众生相。”

  哎,比如说吧,咱呢,自以为证得了涅槃,这就是我相;也自以为充分觉悟了涅槃妙理,这就是人相;除此之外呢?嘿嘿,咱还观察到了生死轮回,世间百态,等等,那些咱以为不是涅槃的种种境界,以及许多不够妙的世间道理,这些呢?就叫做众生相了。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嘿嘿,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咱哪,并没有真正证得涅槃,而是把某种境界,当做了涅槃呀。

  为啥呢?因为呀,咱还有无明,以及无明所产生的爱恨之心。倘若咱通过如幻修行,消融了如幻的无明和爱恨之心以后,那么,咱才会到达真正的涅槃。

  不过,到了那时,咱不会自以为到达了涅槃,也实在找不到一个涅槃境界,更没有什么妙理可以觉悟。那里,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因为,没有什么东西需要确认,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舍弃,更没有一个到达涅槃的人,或者尚未到达涅槃的芸芸众生,等等。

  没有了一切知见,而自然明了,那个地方,本来不生不灭,不妨方便地叫做涅槃。

  关于四相当中的寿命相,世尊如此解说道: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寿命相呢?就是指一切众生,他们以为自己证得了涅槃,证得了清净觉性,所以,用他们的心,观照清净觉性时所明了的那个相续境界。”

  “一切有作用的智慧心,都不能够自己见到自己,因此,当一切众生用自己的心,观照到清净觉性的时候,恰恰说明,他们并没有实证清净觉性。他们的智慧心,还只不过是一种微细妄念的相续罢了,就好像人们的命根一样,潜藏在身心之内,难以觉察。”

  哎,这段经文不容易理解,因为,太简略了。或许,每一位法师,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实际上,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自以为见到了清净觉性的时候,清净觉性只是咱“所见到的境界”而已;而咱“能见的那个心”呢?就是世尊所说的“一切业智”,也就是咱的那个有观照作用的智慧心。

  ——哎,依据常识,咱的心,没法直接见到心本身;就好像眼睛,不能够直接见到眼睛本身一样。所以呢?当咱见到清净觉性的时候,恰恰说明呀,咱的心还不是清净觉性,咱,还没有到达涅槃呀!

  那咱的心是啥呢?嘿嘿,它既然不是清净觉性,那就只能是微细的相续分别心啦!哎,这也就是咱的“寿命相”了。咱这个微细的相续分别心,它念念不停地观照清净觉性,就有了类似于寿命的,一种流逝的感觉,所以叫做寿命相。它潜藏在咱的修行当中,维系着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它本身,难以觉察;就如同,人们的命根,潜藏在身心当中,维持着人们的生命一样啊。

  这其中的微细法义,咱继续听世尊的讲解: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修行人的心,觉照到了一切觉悟境界的话,那么,他们觉照的心,和所觉照到的觉悟境界,恰恰都是幻化尘垢啊。”

  “为什么呢?因为呀,还存有觉照,和所觉照之间的对立差别,就无法离开幻化尘垢的缘故。”

  “就好比呀,当热水把冰融化了以后,就不会再有额外的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否则呢?就说明冰还没有全部融化。”

  “修行人还存有一个觉照之心,来觉照那个觉悟境界,道理也是一样的。其中,那个觉悟境界,就是我相;而觉照之心,就是我的寿命相;所以,还是自我在觉照自我。”

  ——哎,这里面的法义极为精妙。您看,热水把冰全部融化成水以后,就不会再有一块冰,知道自己被融化了,而全是水了。其中呢,冰,比喻咱的无明幻化之心;热水,比喻咱的如幻修行;最后的水呢,则比喻清净觉性,或者说觉悟和涅槃等等。

  于是,当咱通过如幻的修行,把幻化的无明心灭尽了以后,这两个就都消融了,都圆融为清净觉性,都显现为涅槃。这时,不可能还有一个心,能够再去觉照到清净觉性,或者实证到涅槃,等等,否则呢?就说明无明心还在,我相还在。

  其实呀,所谓的四相,都是一个我,表现在了四个方面而已。哎,您看,当咱以为自己证得了涅槃,或者成就了清净法身,等等,这个涅槃或者清净法身,就叫做咱的“心所证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我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的同时,咱也就觉悟了涅槃当中的妙法和妙理,等等,哎,这个妙法和妙理,就叫做咱的“心悟证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人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咱哪,在自证的涅槃境界之外,在自悟的涅槃妙理之外,还是会有所明了的,比如那些咱认为不属于涅槃的境界,和不属于涅槃的道理,等等,哎,这些就是咱的“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众生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咱呢,是用啥证得了涅槃,是用啥觉悟了涅槃妙理呢?嘿嘿,毫无疑问,咱的心实证了涅槃,咱的心觉悟了涅槃妙理呀。而所谓的涅槃妙理呢,正是清净觉性,所以呀,在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咱的心觉照到了清净觉性,这个觉照的心及其觉照过程呢,也就是咱“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寿命相”。

  ——哎,各位兄弟姐妹,为了方便理解,咱再来把四相简要地小结一下:

  啥叫“我相”呢?就是咱的心所实证的涅槃境界;

  啥叫“人相”呢?就是咱的心所觉悟的涅槃妙理;

  啥叫“众生相”呢?就是咱的心,在涅槃境界和涅槃妙理之外,所明了的其它境界和道理;

  啥叫“寿命相”呢?就是咱的觉照之心呀!它能够觉照涅槃,揽涅槃为我相,潜藏在咱的修行当中,念念生灭,维系着生死幻相,难以觉察。

  所以呀,四相当中,我相为根本。因此,世尊在后文当中,只提了一次四相,其它,都用我相来代替了,比如说“认一切我为涅槃故”,“犹未能尽我相根本”,“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以及“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等等。

  ——不过呀,以上这些只是本人,对于经文当中“四相”的一种解读,而且是非主流解读。

  那么,啥是主流解读呢?嘿嘿,那来自于唐代的圭峰宗密禅师,他老人家是解读《圆觉经》的权威人士,包括憨山大师等等,历代高僧大德在内,基本上都是继承他老人家的《圆觉经疏》和《圆觉经略疏》,再加以解说而已。

  据《佛学大辞典》记载,《圆觉经略疏》下卷,关于四相,总结为“境智四相”,以区别于通常的“人我四相”,宗密大师是这样阐述的:

  一、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取其所证,心执着而不忘,认之为我,是名我相;

  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证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人相;

  三、众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证了悟之相,是名众生相;

  四、寿命相:比前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证悟之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之命根,潜续于内,是名寿命相。

  其中的含义,颇为精深,四相法义层层递进,是宗密大师对于本经当中,世尊所开示之四相的一种解读。不过,由于大师的《圆觉经略疏》等,文字比较古,较难理解,这也是当时的文风所致,所以,嘿嘿,作为一个懒人,俺就不去啃啦。

  至于诸位兄弟姐妹,如何取舍,或者是别出心裁,能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解读,那也未尝不可呀!这学佛,也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随缘而入,法无定法呀。

  这样,在详细讲解了四相之后,对于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世尊呢,解答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也就是解答为四相。

  哎,因为咱和一切众生,执着于四相的缘故,所以才没有办法如实证悟清净觉性呀。下面,世尊对于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进行小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各位善男子!由于末法时代的众生们,不了解什么是四相,也就无法了结四相执着;所以呀,他们就算是经过了很多劫数的,勤奋而艰苦的修行,只能叫做有为法,终究不能够成就一切出世无为的圣果。”

  “因此呀,虽然还有经教正法住世,却叫做末法时代。”

  哎,所谓的“不了四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了解四相的法义,二是不能够了结四相的执着。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咱如今的人们,心思太粗乱了,虽然还有正法住世,哎,大乘佛教的正法,都记载在各部大乘经典当中,目前呢?基本都还健在。但是,能够认真学习,认真进行闻思修的人,太罕见了。

  大家都在干啥呢?嘿嘿,不少学佛人都在寻找窍门,寻找修行的捷径,他们想啊,哎,修行太苦了,学习佛经太慢了,所以呀,找个近道儿,哎,咱一下子就开悟,一下子就无我,一下子就见性成佛,这多好啊!

  ——嘿嘿,您做梦吧!就算是咱大汉民族最利根的人——六祖惠能大师,咋样呢?自己不识字,还需要听到别人念《金刚经》才能够开悟呢!还需要半夜三更地,偷偷地听五祖大师为他讲解《金刚经》,才能够大彻大悟呀!您凭啥,不老老实实地学习佛经,就能够明心见性呢?

  OK,就算您很修行,您禅修,您参话头,您止观,您得了禅定,了不起啊!但是,您要是不仔细学习佛经,连自己的我执和我相,到底是啥样子都不知道,咋能够断除呢?不断除我执和我相,咋能够开悟自性呢?就算是自以为开悟了,嘿嘿,还不就是落入世尊所说的,这四相当中去了嘛。

  哎,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本来修行人就不多,再加上不肯认真学习了义佛经,不能够了解并破除四相,因此,真正开悟或证果的人,非常罕见。所以叫做“正法末世”,就是说,如来正法还健在,了义教典还健在,只是人世间的众生们衰没了而已呀!哎,人心衰没了,就叫做末法时代啊。

  ——为啥会这样呢?末法时代修行人的问题和病根在哪里呢?咱继续听世尊的解说: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为什么呢?为什么不了四相就无法成就圣果呢?因为呀,不了四相,就会错认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错把它们当做了清净涅槃的缘故;错把有所证,有所悟叫做了成就的缘故啊!”

  “这就好比呢,如果有人认贼为子,错认盗贼做儿子的话,他们家的财宝,终究是保不住的。”

  ——啥叫做“一切我”呢?

  嘿嘿,就是指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啊!因为,总体上是一个无明之我,表现为了四相差别而已呀。

  哎,世尊用了“认贼为子”这个巧妙的比喻,告诉咱大家,如果不明了四相执着在哪里,不破除它们,那么,无论怎样修行,都是徒劳的,都还在无明错认当中,是不可能成就任何出世圣果的。

  到底为啥呢?嘿嘿,咱听世尊的解说: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憎(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为什么呢?为什么‘认一切我为涅槃\’就无法成就圣果呢?因为呀,错认我相为涅槃以后,就被我相所主宰了,同时呢,也就有了相应的爱我之心,它就是无明心。”

  “这个爱我的无明心,它完全服务于自我的需求,因为修行众生的自我需求,是想成就涅槃,所以,无明心爱我的缘故,它也就会贪爱涅槃。于是,它就潜藏在修行人的心里,把无明爱根进行美化,装扮成涅槃的样子,让修行人满足到达涅槃的需求。”

  “反过来,有的修行人,他们认识到了我相的过失,就不再贪爱自我,转而憎恨自我。这个憎恨自我的心,还是无明心,它在憎恨自我的同时,也会憎恨生死轮回。”

  “他们不知道啊,爱憎之心就是真正的生死轮回。放下对于自我的贪爱没错,不过,又发起了一个憎恨生死轮回的心,恰恰再次陷入了生死轮回,所以,这就叫做不解脱呀。”

  ——哎,“有我爱者”,在其它版本上,也印做“有爱我者”,意思相近,前者更准确些,里面有省略,意思就是说:有我,就有爱我者。

  关于“不知爱憎(者)真生死故”这句经文,也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我个人倾向于“不知爱憎真生死故”,这样最契合文意,前后一致而贯通。

  关于怎样才知道一个修行人,所修的境界叫做不解脱,世尊如此提问: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好,如果说修行人,还有一个憎恨生死轮回的心,就叫做不解脱的话;那么,怎样才知道一个修行人,他所修行的法门和境界,确实是没有解脱呢?”

  世尊自问自答到: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各位善男子!那些末法时代修习菩提道的众生,往往把自己那一点儿微小的证悟,当做是自性本来的清净;其实呢,他们还没有能够除尽根本的我相。”

  ——各位兄弟姐妹,如今呀,有很多人自以为有了不错的悟境,或者是证量,但是呢?咱应该多聆听世尊的教诲,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一丁点儿微小的悟境,当做了大彻大悟呢?常常反观自省一下,对照着经文法义,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除尽了最根本的我相呢?

  哎,世尊这段话,是教咱大家,来反省自身的修行,咱千万不要总是拿它去衡量别人,去挑别人的毛病,那呀,就与修行背道而驰了。

  至于,该怎样观察自己是否还有我相呢?哎,要在生活当中来观察,世尊这样开示咱: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这些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如果有人前来赞叹他的修行和法门,他就会心生欢喜,于是呀,就想利益和度化对方;如果另外有人,前来诽谤、贬低他的修行成就的话,他就会产生嗔恨心。”

  “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我相还很坚固,还被第七识当中的相续思量,执着地维持着;这个我相潜伏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随时都游荡在六根当中,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呀。”

  哎,“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句经文,其中的“执持”,是指第七识的基本作用,也就是维系我相,所以,第七识也被称为“俱生我执”。

  其中的“藏识”,也叫做“含藏识”,就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咱大家在生死轮回当中,投胎转世的种子,这时呢,它也叫做“神识”。

  哎,当咱大家的身体死亡的时候,咱的“神识”不会消灭,它会超越身体,带着咱自己无量劫以来的习气种子,走向生命的下一站。通常,它会随着业力而显现为中阴身,然后,以神通力,寻找可以前往投胎的父母。

  和佛陀的如来藏相比较,咱的阿赖耶识,里面啥都不缺少,只是呢?多了一些虚妄的无明种子而已。哎,只要咱通过修学,彻底斩断虚妄的无明之后,咱的第八识,就将会转变成为如来藏,显现出大圆镜智,这就是所谓的“转识成智”。

  通过生活当中的观察,咱呢,就知道了,自己还没有做到毁誉不动,就说明呀,咱的我相还在,它藏在第八识里面,随时游荡在六根当中,从来没有间断过。

  所以呢,咱这样修行,就无法“悟净圆觉”,其后的种种实修呢?就更谈不上啦。因此,世尊说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各位善男子!这些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因为没有除去我相的缘故,所以,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那么,各位兄弟姐妹,咱应该怎样除去我相呢?

  嘿嘿,一方面,咱得认真闻、思、修,如同《圆觉经》这样的大乘了义经典,哎,咱哪,先要明白啥是我相,然后,依据世尊开示的修行方法,才好把它放下呀。

  另一方面,在生活当中呢,咱大汉民族的人呀,要想放下我执,破除我相,嘿嘿,首先呀,要学会放下面子。哎,咱中国人最要面子啦,“死要面子活受罪”嘛!为了这张虚无缥缈的脸皮,国人呢,时常会进行伪装,连修行人也不例外,总要装出个修行的模样,何苦来呢!

  哎,为了面子而伪装,这就失去了正直光明之心,也就陷入了谄曲之心,如《佛遗教经》所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呀。

  关于前文当中,“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这类人,为啥就说明他们还有我相呢?世尊开示到: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没有了我相的话,就会明了自我本空,毫无真实可言;那么,纵然别人诽谤自己,也终究没有一个自我会被贬低呀!怎么会产生嗔恨心呢!”

  “如果还有一个自我,可以修行,可以讲经说法,得到别人的赞叹以后就会欢喜,然后,这个自我还要去度化对方的话,这就说明,我相还不曾断除啊。”

  “只要我相还在,那么,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也一样,都还不曾断除。”

  哎,这段经文很清楚,是对前面那段经文的解读。如果咱听到赞叹就欢喜,遇到诽谤就嗔恨,嘿嘿,那就充分说明,咱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呀!否则的话,咱哪,无论别人赞叹或者贬低,都会如如不动了。

  像这样带着我相去修行,而又不去明了它,不肯破除它,嘿嘿,就是一种病态,不是真正的佛法呀!所以,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往往把那些修行当中的病态,叫做佛法;所以呀,如来把他们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无知的可怜人呀!”

  “像他们这样,以病态的知见去修行,虽然不断地精进,只不过是增长了各种病态而已,因此呀,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哎,这真是“世间好语佛说尽,何用山僧重说法”呀!嘿嘿,咱这末法时代的种种现象,世尊呢,早在几千年前,就全给说明白啦!

  各位兄弟姐妹,您留心看看,咱这喧嚣的时代,那些所谓的修行人,所谓的佛弟子,乃至于所谓的善知识们,是否还在四相的病态当中呢?哎,您仔细观察,只是观察,心里明白就好,千万别吭声,为啥呢?

  ——嘿嘿,一吭声,一在意,咱自己呀,就执着在里面了,就陷入到了四相当中去啦。

  所以,不明了四相,不了断四相,修行就不会有任何成就。因此,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不明了四相的缘故,就会陷入到知解当中,把经文当中如来的慧解,以及所修行的境界,变成了知识,记下来,当做是自己的修行。像这样,终究是无法获得成就的。”

  哎,佛法不全是知识,修行无关乎名相。所谓的“如来解”,是指如来的智慧,咱呢,理解过来。所谓的“所行处”,是指如来修行的境界,咱呢,学习过来。

  但是,咱千万不能把如来的智慧,在没有充分理解消化之前,就当做是自己的智慧;更不能把如来的修行境界,知道了以后,就当做是自己的修行境界。

  哎,明明没悟道,却以为自己悟道了;明明没证果,却以为自己证果了。就是下面这类自欺欺人的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就好像啊,有的众生,尚未得道,却说自己得道了;尚未证果,却说自己证果了。但是,在见到超过自己的修行人的时候,心里却会产生嫉妒。”

  “这说明啊,他们还没有断除我相和爱我之心,因此,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哎,其实啊,悟道的人,通常不会宣说自己已经悟道了,那不等于自我标榜嘛。证果的人,通常也不会宣说自己已经证果了,那不还有我相嘛。

  除非呢?嘿嘿,除非是特殊情况下,因缘很殊胜,为了方便利益众生,而如实宣说;或者是在僧团集会的正式询问时,应当如实宣说。

  所谓的“胜进者”,就是指超过自己的人。所谓的“我爱”,就是指我相和爱我之心,其中,“我”就是“我相”;“爱”就是爱我之心,也就是“我执”呀。

  那么,既然不应当“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那咱该咋修行呢?世尊继续解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如果希望成就道业的话,不要让他们追求开悟。因为,这样只不过是有益于广学多闻罢了,而且会增长自我的见解。”

  哎,咱哪,希望成就道业是好的,菩提大愿当中,都要发心成佛,这没有问题,这叫做正念与正愿。

  问题是,咱不应当追求开悟与证果,因为呀,修行是要顺其自然的。哎,这里面很微妙,您看,一方面,咱应当发愿成佛,发愿见性成佛,乃至于也可以发愿今生开悟、证果,等等;另一方面呢?咱又不应当追求修行的结果,不能追求开悟,不能追求证果,不能强求啊。

  ——哎,既要有修行的方向,又要顺其自然,嘿嘿,如此中道自然的心境,您哪,善巧把握吧。

  最要不得的,就是有一些人,为了开悟,为了证果,为了证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为了显现自我价值,然后呢?拼命地钻书本,从里面寻找悟境,寻找悟道的知识,记下来,嘿嘿,再拿出来炫耀,作为自己的成就。

  ——这种人哪,无药可救。咱哪,千万要远离他们。那么,咱大家,到底该咋修行呢?请听世尊的解说: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应当让他们,精进地降伏心里的烦恼,发起广大勇猛的上进心,还没有证得的智慧,要争取实证它;还没有断掉的烦恼,要争取断除它。”

  “就这样勤奋地修行,一直到贪婪心、嗔恨心、爱恋心、傲慢心、谄曲心和嫉妒心,等等,在面对着各种境界的时候,都不会再产生了;乃至于,对于别人和自己的分别执着,对于恩爱情感的牵挂,也都悄然平息了。”

  “佛陀说啊,像这样的修行人,会逐渐获得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向真正的善知识参学求教,才不会堕落到邪见当中去。”

  哎,作为学佛人,咱哪,就是要学习觉悟和解脱,佛者,觉也。而贪、嗔、痴、慢、谄曲、嫉妒,等等烦恼呢?嘿嘿,就是不觉悟、不解脱呀!

  这些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哎,就来自于“彼我恩爱”,也就是对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的分别执着呀。所以,要想降伏烦恼,咱呢,必须要通过学习,明了并断除我相,乃至于四相。

  这段经文,世尊也是在小结性地回应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哎,所谓“使诸众生迷闷不入”的,正是咱大家的“彼我恩爱”之心呀。

  就如同净诸业障菩萨,在本章开始所说的那样,世尊的解答,为咱大家详尽地讲说了“开悟法性”之妙法,给咱们大家“做将来眼”,也就是为咱提供了通往未来成佛之路的智慧眼啊。

  到这里,本章法义即将圆满,最后,世尊再次叮咛大家: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在向善知识求学的时候,如果对于善知识,或者是所求学的法门,还要产生爱憎之心的话,这样的人,就没有办法悟入清净觉性之海。”

  ——哎,或许咱大家呀,不会憎恨善知识,但是呢?有的人会“爱”上善知识,爱上善知识的智慧,爱上善知识的才华,爱上善知识的慈悲心,乃至于爱上善知识的相貌,等等。嘿嘿,这种人哪,真是颠倒呀!

  不过,还有更颠倒的,哎,“爱”上善知识的这个人,竟然成功了,那位善知识呢?也用“爱”给予了回应,于是,一拍即合,恩恩爱爱去了。这种情况呢?就是所谓的“伪善知识”,各位兄弟姐妹,咱,千万千万要远离呀。

  另外,有的人会极其热爱所求学的法门,于是呢,他就会贬低、憎恶其它的,他认为低劣的法门,这就是偏激的法执,这样的心境,也是没法子悟入清净觉性的。

  实际上,诸佛菩萨,平等观察一切法,即使对于邪教和邪法,也不会产生憎恶之心,而只是平等地敬而远之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到这时呢,本章的法义基本圆满了,按照惯例,世尊要用偈语重述一遍长行的内容,于是,世尊这样说道: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净诸业障菩萨,你要知道啊!一切芸芸众生,都因为执着于我和爱我之心,所以才会落入无始以来,虚妄的生死流转。”

  “只因为他们,尚未除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所以不能够成就无上正觉。”

  “面对各种境界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爱憎之心,以及种种不爽直的谄曲之念,所以呀,他们常常会陷入迷惑苦闷当中,而不能够悟入觉性之城。”

  “如果有人,能够归心于觉悟之境域,那么,首先要除去贪、嗔、痴,连对于正法的热爱之心也不应当有,佛陀说这样的人,可以逐渐获得成就。”

  “要知道,所谓的我,以及我的身心,本来就不曾有,都是幻化的显现;那么,到底有谁,能够产生憎爱之心呢?”

  “这样的人,在修行当中,还应当向善知识求学,那么,就不会落入到邪见当中去。”

  “但是,如果对于善知识或者所求学的法门,还要产生爱憎分别的话,那么,终究也没有办法获得成就。”

  至此,本章圆满。咱哪,遵从世尊的教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放下爱憎之心,看破我相,哎,这样修学,自然会渐入佳境啊。

  在净诸业障菩萨之后,由本经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十位,普觉菩萨,替咱大家向佛请法,主要是请问关于善知识和禅病的问题。咱哪,继续洗耳恭听。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