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六)
湛山倓虚大师述
诚祥法师录
观音耳根
三十二应
应现圣乘四
一菩萨
二独觉
三缘觉
四声闻
应现天身七
一梵王身
二帝释
三自在天
四大自在天
五天将军
六四天王
七天王太子
应现国民十二
一人王
二长者
三居士
四宰官
五术士
六比丘
七比丘尼
八优婆塞
九优婆夷
十内政女人
十一童男
十二童女
应现天龙等九
一天众
二龙众
三药叉
四干达婆
五阿修罗
六紧那罗
七摩呼罗伽
八常人众
九非人众
妙应通结
十四无畏
一苦恼
二火烧
三水溺
四鬼害
五刀兵
六鬼见
七枷锁
八贼盗
九贪YIN
十瞋恚
十一痴暗
十二求男
十三求女
十四持名
无畏通结
四不思议
一妙容说咒
二妙形说咒
三博施恳求
四供佛利生
耳根通结
法音自演
选择圆通
文殊偈颂
发心度生
三无漏学
四种律仪
一断YIN
二断杀
三断盗
四断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唐清河房融笔受
观音耳根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此一节文是第二十五圆通,这是最后,到了结构的地方,所以必要多说,佛说这部经,注意还是在耳根圆通上,第二十五是耳根圆通,是因我们娑婆世界的人耳根灵,所以由耳根上修圆通接近,是这么个道理,要不怎么把耳根搁在最后,这是多多的发挥发挥,让人明白,人人都会修行,「尔时」,就在大势至菩萨说完,随跟着他接续着说,「观世音菩萨」,菩萨两个字,说具足了就叫菩提萨埵,翻中国话就叫觉有情,他自己觉悟了,再觉悟一切没开悟的有情众生,简略言之就叫菩萨,这位菩萨的别名叫观世音,他是寻声救苦,听见哪里有苦难的事情,你一念观世音菩萨,当时就得救,这种事情我就经过不少,实实在在是灵验,他观世间上的音声,寻声救苦,原题的本名字叫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各有本位,他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对着佛顶礼,这是最恭敬的礼,「而白佛言」,对佛表白说,「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我回想在往昔无数的恒河沙劫,时间太长了,「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就在那个时候,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名叫观世音佛,这位菩萨是后来才用的名字,叫观世音菩萨,佛法不讲犯圣讳,佛还愿意因你这个名字,把我这个名字提起来了,是这么个道理;这时候我们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怕犯圣讳,在那很久劫以前,「我于彼佛」,我于观音佛前,「发菩提心」,怎么叫菩提心?我自己觉悟了,「发菩提心」,再觉悟世间上一切有情的众生,我让他转情归理,是叫一切众生觉悟,认识自己,「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彼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是一入手修行,从闻性发起思惟的观念,闻、思这两个字搁在一块,就叫修行。人在世界上,都观念声色,都着在形相上,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都迷在六尘上,不认识自己了,自己就是见、闻、觉、知;教你见自见、知自知,人自己不承认,就认识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岂不知见、闻、觉、知才是我。由闻、思、修,闻着这种道理,转过来观念,闻自己这个闻,就是这么一句话,这个闻是常常的不断思惟,这个思惟就是观念,时时不忘我这个闻性,回生换熟,把见、闻、觉、知都放弃了,都着在眼、耳、鼻、舌、身、意上,这是我们人错的地方、吃亏的地方。佛出世没有旁的,就是教人转过来自己认识自己,因为人都习惯了,拿眼、耳、鼻、舌、身、意当自己的,怎么办呢?你得转过这个观念来,你时时观念见自见、闻自闻、觉自觉、知自知就对了。从闻思上,就是从闻性上,不是从闻听见我说什么话,不是这个,什么话都不用管,他说话我就闻见了,就照着我这个闻说,不讲他说的话有什么动机,就从这个闻上,你要知道这个闻是他自己,你得常常的思惟,别忘了,我们这个人时时这个我忘不了,拿着我的就当了我啦,这个身体是我的身体,是我使唤的物,拿这个当了自己了,自己不认得自己,这个地方才说「从闻思修」,从闻常常的思惟、观念,以闻为闻,也可以说观念自己这个闻性,从闻这里思惟不断,以这个就叫修行,「从闻思修」,修得有效验,「入三摩地」,先得正定正受,观念自己的闻性,不打妄想,就有正当的享受,正定、正受这叫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初于闻中」,起初我在闻性之中,得着效验,什么效验呢?「入流亡所」,入了闻性之流,闻性是无生死的,「入流亡所」,怎么叫亡所呢?亡其所知,佛法不让人起执着性,我们人所执着的都是有生死的,无生死的地方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入闻性的流,有什么好处?就亡其所,他没有所执着的地方,不执着这个身体是我,「所入既寂」,这个所入既然已经寂静无声,当然是有动静才显出声音,动静这二相不生出动静的这个分别相来,就观这个未有的闻;闻分三样,有所闻、能闻、本闻,这个声音是所闻的,所闻必有个能闻的,能所双亡,都把他去了,都亡了才好,这是「入流亡所」,佛法就是破执着性,你一入闻性之流,就不执着了,到了这个地方不执着了,「所入既寂」,所入的这个定力,入了定了﹗已经寂然不动了,有动显静、有静显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明明了了的,这个地方也没有动相、也没有静相,这是说自己得的效验。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这段文是观世音菩萨诉说自己圆满修行的道理,他又叙说他起初修行的时候,他是跟着观世音佛学法,依闻、思、修证三摩地,依闻性修行也最合此方人的机缘,所以观世音诉说他修行入手的法门。观世音佛指教从闻上修行,自己保住了自己,不随着声音转,我们普通人耳朵的闻性都随着声音转了,把声音撂下,保住自己的闻性,在闻性上起思惟,不断的思惟这个闻性,要这么样修行就容易入手,最简单、也最容易明白,「初于闻中」,起初在闻性之中,「入流亡所」,入于闻性之流,普通的人都随着声音转了,起初的我就入于闻性的这一流,就亡去声音所污染的了,我们人不考虑自己的闻性,都着在声音上了,「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所入寂然不动,这个动静二相,由这里心里明明了了的,不随着声音转了,「如是渐增」,如是由浅入深,渐增至「闻所闻尽」,这功夫得渐渐增长,就照着这个「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地方正是圆破色阴,超劫浊,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世界是五浊的世界,五样浑浊,这五样是什么呢?色、受、想、行、识,色是有形有色的身体,有身体就得享受衣、食、住,享受就得发生思想,有思想就得有行为,行什么事就有什么认识,普通人都是这么样,世界就从这五蕴上起的,人受苦也在五蕴上,人人都如此,这个世界就浑浊了,你要享受、我也要享受,你想舒服、我也想舒服,这就造成五浊的恶世。自古以来世界的现相都摆在这里,色蕴愈重,这个时劫就浑浊了,把色蕴破了才能超出劫浊,由这里「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说破完了色阴,这个阴也有翻蕴,就是积蓄的,日积月累,五蕴是鸠摩罗什翻的,五阴也是在唐朝翻的,所以存古还是五蕴,色蕴就是明白这个圆理了,明白这个圆理破除这个色蕴,就能超出劫浊,就不受色蕴的苦缚,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是承上边说的,就这么样的修行,渐渐增长这个功夫,「闻所闻尽」,能闻的闻、所闻的这个相都尽了,能闻、所闻都没有了,这个功夫用的深入了,这一段文是圆破受蕴,超出见浊,「尽闻不住」,能闻、所闻都销灭了,我不住果,再往前进步,「觉所觉空」,能觉和所觉都空了,这都是一步步的功夫,大家要注意,就会修行,能觉、所觉都没有了,功夫用到这里,「空觉极圆」,连空带觉一切都圆满了,这是破想蕴,超烦恼浊,「空所空灭」,能空的法、所空的法都灭了,「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也灭了、灭相也已经灭了,这是对待的生灭,底下是正受的生灭,「寂灭现前」,功夫到了这里,万法皆空,得大自在,寂灭是寂而不动,现前是成就大用,这是圆破行蕴,超众生浊。底下是圆破识阴,以圆满的功夫破除识阴,阴是遮藏之义,把识阴破了,超命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活多大岁数,到时候命就没有了,这是叫命浊,把这个浊也超出去了,「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在这时候忽然之间把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超出去了,世间法是凡夫、出世间法是二乘圣人,这是大乘佛法,到这个时候「十方圆明」,十方世界都是圆满光明,功夫用到这儿得大自在,「获二殊胜」,得着两种殊胜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这是观世音菩萨说,「一者,上合十方诸佛」,头一样,往上说契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人人都有本有的妙,佛证果,证得不可思议的安乐,「本妙觉心」根本上就是不思议的一个知觉的心,我修习这个,他对释迦佛说,「与佛如来同一慈力」,都同是一样大慈悲的力量。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是观世音菩萨所证的果位,「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这六道有天道,也是凡夫,比人间福报大,第二是人道,第三是阿修罗道,这算三善道,都有善根;还有三恶道,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不但上合诸佛慈力,还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这就是见出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怎么个理呢?「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是观世音菩萨的这种愿力,我与六道众生一样,有悲哀的事情、痛苦的事情,一味的仰望诸佛拯救,我们世间人谁有痛苦的事情不可解,一念观世音菩萨就解脱了,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怕你不念,你一念,当时的危难就解除,众生悲哀,我也是一样悲哀,众生仰望着诸佛普救、我也是仰望着诸佛普救。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这一段文是总起来发明全体大用,「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这是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佛,「蒙彼如来」,蒙彼观世音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授给我如幻,世间上一切万事万物,无非是如幻如化,转眼就成空,用这个意思「闻熏闻修」,我起初用这个闻性,由这里开的悟,还是用这个闻性来熏、用闻性来修行,时时刻刻不离开这个闻性,以这个闻性为本位,才成了「金刚三昧」,这个金刚三昧就能破无明见佛性,由这个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我以这个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令我身成三十二应」,令我得成三十二应身,现一切相度一切众生,「入诸国土」,不是光在一个娑婆世界,其余的诸佛国土,我都去度化众生。
三十二应
应现圣乘四
一 菩萨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一段文,这是观世音菩萨应化身,示现三十二应身,「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这里说菩萨入三摩地,这三摩地有深有浅,大乘也有三摩地、小乘也有三摩地,这是大乘里头的三摩地,这是示现四圣法界,三十二应的头一应,若诸菩萨他已经入了正定正受的地位,「进修无漏」,这个佛法到了究竟上,得修无漏行,这个漏大端有三:欲漏、色漏、无色漏。有漏就是凡夫,欲漏是欲界天,有六层: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欲界天都有男婚女配;色界十八天: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这十八层色界天人用的功夫,都有阶级,离生喜乐地有三层、定生喜乐地有三层、离喜妙乐地有三层、舍念清净地有九层,一共十八层天,这都在有漏里头,还有形色没尽,欲漏是有男女婚配没尽;无色漏有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层天漏在空里头,空是无色漏,这个地方要醒悟这个道理,能把这三种漏都脱离了,这才能到无漏的地位,这个地方在本位上说,「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的大法,漏尽一通,这就要成佛了,他进修无漏,不能说完全的无漏,也就快到了无漏的地步,还要加工进步的修,「胜解现圆」,他这个优胜解悟的这个理,发现圆融无碍了,没有缺欠的地方,就在这一点就圆满了,观世音菩萨说,「我现佛身」,这位菩萨就是等觉的菩萨了,与佛差不多了,与佛差一个阶级了,等觉以上就是妙觉果海的佛位,观世音菩萨缺现前这一念还没清净,「我现佛身,而为说法」,漏尽通了,这个地方才可以胜解现圆,优胜的地方现出圆融无碍的境界,这是最末后的一着,说这个究竟无漏的大法,该怎么样呢?「令其解脱」,他还有欲漏未尽,没得解脱,若漏尽通了,这就完全了,这是说等觉的菩萨。
二独觉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这说有学位,和无学位就差一步,有学虽有欲漏未尽,「寂静妙明」,到了寂然不动、静而无声,到了寂静的地方,怎么叫妙明?心里明明白白的,入了寂静,他这个明还不能着在寂静上,妙是不作寂静的思想议论,不可思议才叫妙、才叫明,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这个地方引出「寂静妙明」,大家想想,也不是口议、也不是心思,这叫妙明,在这个地方可以设身处地比量比量,怎么叫妙明?虽然他没到无学位,在有学位上,到了寂静妙明的境界,「胜妙现圆」,他这个不思议的境界圆满了,「我于彼前」,我在他现前指点他,「现独觉身」,独觉是出于无佛世,他自己独自觉悟的,独觉是依着缘觉立的名字,缘觉是依十二因缘法悟道,听佛说十二因缘,二者都是中乘圣人,有修独觉者,我「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三缘觉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这个有学不是平常的讲法,有学问,佛教讲有学是还有应当学的还没学,还有可学的,学到无学位,再没有可学的了,就成了,是这么个讲法,「断十二缘」,断了这十二种因缘,这十二种因缘是人生死的一条大路,关乎三世,前世有无明为因,到现世做无明的事又是因,做来世的结果,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三世,分十二个因缘,头一个因缘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就是糊涂!由「无明缘行」,由无明就做糊涂事,「行缘识」,行什么事就有什么认识,「识缘名色」,名色是人投胎,有这么个名字和形色,一做胎就叫名色,「名色缘六入」,一做胎就有六入,不叫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缘触」,六根触六尘,不加分别就叫触,「触缘受」,一生下来就吃奶、穿衣,「受缘爱」,他吃母亲的奶就爱他母亲,「爱缘取」,长大了不光爱他母亲,爱什么取什么,「取缘有」,取什么有什么就着住了,「有缘生」,他今生有什么习惯来生就有受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再生下来,又经过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有生必有老死,该怎么办呢?最后是忧悲苦恼,一共十二支,过去的二支,无明、行、识,现在的名色至有七支,生、老死二支是未来的,这叫十二因缘,「若诸有学,断十二缘」,想修行断这十二因缘,不顺生死转,就修还灭门,你把十二因缘断了,无明灭乃至生灭、老死灭,一灭一切灭,这是十二因缘还灭门,顺则生凡、逆则生圣,「缘断胜性,胜妙现圆」,在这里胜妙境界现圆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就往彼面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得解脱。
四声闻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愿力,「若诸有学,得四谛空」,设若有学人欲「得四谛空」,还没成就,未能到无学位,先解四谛,苦、集、灭、道叫四谛;苦集是世间的因果、灭道是出世的因果,怎么个理呢?人要知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我们人在世间上有诸般的痛苦,大端就有八苦,零星的苦那就说不尽了,八苦是什么呢?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八苦是人人脱不了的。生下来就哭,老了六根不遂,病不是好受的事情,临死如活马去皮,更不好受,谁也免不了;「爱别离苦」,恩爱的夫妻,死一个,这也是苦,「怨憎会苦」,你越怨恨他、讨厌他,天天还要聚会,还得一块做事,这也是苦;「求不得苦」,想求的得不到也是苦;「五蕴炽盛苦」,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有形有色的身体,他不能独立,就得享受衣、食、住,这个享受是从哪里来的?得想主意为衣、食、住,你得实行实做,人家行你不能行,还得学知识,有这个色身就连带着后边的四样,这叫「五蕴炽盛苦」,炽是拿火炽在身上,烧的难过,我们为了衣、食、住,哪个人没有痛苦?大家想想,佛说的四谛法,这苦谛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招来的,知苦要断集,知道是苦,不要再招集苦因,知苦断集这个道理,怎么断呢?就是慕灭修道,你想灭苦就得修道,你羡慕寂灭,就要灭有归空,怎么灭法?得修道,不修道不能灭苦,你灭了凡情,寂灭才现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把生灭法灭完了,才成寂灭之道,先是销灭、后是寂灭,都是一个字,这一个灭字做两样讲,修到「胜性现圆」,胜了理欲交征,他心里得到这个理,他把心里所欲的这个苦胜过了,这是胜性,依着慕道的心把苦因苦果都给他放下了,一定修寂灭的功夫,修寂灭的这就叫道,修道就把世间的妄想灭了,妄想是个根,不把它灭了,苦是去不掉的,「胜性现圆」,胜理胜过私欲,世间的欲望不让生长起来,所以才能修道,他因有修道的思想,还没修到圆满,「我于彼前,现声闻身」,所以观世音菩萨于彼面前现声闻身,声闻是小乘圣人的一个名字,他还没离开佛说法的声,他没离开耳朵那个闻,他听佛说法,做有为法解,声闻是小乘的根性,不能直接入真空之理,「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他说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真谛的道理,「令其解脱」,令其解脱苦恼。
应现天身七
一 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这段文说的高等的凡夫,「若诸众生」,设若众生,「欲心明悟」,他这个心欲想着明白醒悟,不明心见性,这是欲界凡夫,他但求明悟,欲界想明白色界天的理和无色界天的理,「不犯欲尘」,不犯六欲的尘,六欲是眼欲色、耳欲声、鼻欲香、舌欲味、身上欲触、心里头欲法,这是说欲界欲想到色界上去,不犯六欲之尘,这是欲爱的心,「欲身清净」,欲想身清净的得生到色界上去,这个清净不是佛法的清净,这还是凡夫在色界天的清净,所以人要知道,直接顿入的学佛法,不受这些个拘束,不用这些个次第,这是说不明白佛法的人,他想升到天界,就觉着不得了,「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观世音菩萨说,我在他面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得一步一步的来,他这是有次序,他不懂佛法,菩萨就现梵王身,说梵王天的法,他这是离开欲界到色界的初一步,大家想想,这与成佛道相差多远,你直接给他说佛法他不信,就得为他说梵天的修行法,那是讲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离生喜乐,他是离开欲界生欢喜心,「离生喜乐地」没有定力,要学「定生喜乐地」,得着定,还有喜乐的心,有喜也不对,我离开这个欢喜,叫「离喜妙乐地」,到了妙乐上,离喜妙乐,还有乐,有乐还不对,「舍念清净地」,把乐的这个念头都舍了,这才清净,这是色界十八天的阶级,大家得要知道,觉着这个实在不错了,所以菩萨现梵王身,满他的愿,「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解脱欲界之苦,生到色界上去,这是一段「离生喜乐地」三层,是初禅,「定生喜乐地」三层,是二禅,「离喜妙乐地」三层,是三禅,「舍念清净地」九层,是四禅,一共十八层天。
二 帝释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设若有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欲界天王是帝释天,常说三十三天在须弥山的中腰,南八天、北八天、东八天、西八天,帝释居中,在须弥山顶,这叫三十三天,他欲统领着三十三天,观世音菩萨就在他面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他这个愿力。
三自在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自在天是欲界的有顶天,在欲界天的顶上叫自在天,「欲身自在,游行十方」,这是他的愿力,观世音菩萨就现身为他说法,令其成就。
四大自在天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若有众生,欲身得自由自在,任运的飞行虚空,他以空中飞行这是成道了,其实这是凡夫,观世音菩萨现大自在天身,为他说法,令他成就他的愿力,大自在天,是色界有顶天,是色界十八层天顶。
五天将军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设若世间有这种人,他爱统治鬼神,救护国土,观世音菩萨现身在他的面前现天大将军身为他说法,成就他的志愿。众生心里各有所好,他心里喜爱统领鬼神,这个鬼神不是两样,鬼是鬼、神是神,有一种就叫鬼神,这是一个名字,在世界上任运游行的,这一类鬼神非常多,都是任运的、散乱逍遥的,什么事情都能做,若有众生,他爱统领鬼神,有什么好处呢?为救护国家的疆土,菩萨也满他的愿,「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个天大将军,是管四天王的兵,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帝释天在须弥山顶。
六四天王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若诸众生,爱统理世界,「保护众生」,保护世界上一切所有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这个天还在地居天,忉利天就是帝释天,在三十三天,位在须弥山顶,这二种天都叫地居天,虽然是高,还没离开地皮,山还在地上,观世音菩萨现四天王身为其说法,成就其爱护世界、保卫众生的志愿。
七天王太子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或为四天王,或为四天王的太子,爱驱使鬼神,都有五戒十善的因,就能感生四王天的果,菩萨为其说法,令他成就驱使鬼神的志愿。
应现国民十二
一 人王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说现国王身为治国安邦的众生说法,成就其所愿。
二长者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菩萨随类现身,为族姓者,现长者身,说世间善法引入佛道,令其成就。
三居士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现居士身为说三皈、五戒、六度万行等法,令其成就佛道。
四宰官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设有众生,爱治理国土,「剖断邦邑」,就是分疆裂土,邦是国的边界、邑是州县的边界,分析开了,「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就现宰官身,主持国家的大事,宰官按世间法说,吏部天官为大主宰、户部地官是大主财,一共是六部,还有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春、夏、秋、冬四部,加上天官、地官,这是六部大臣,这得现宰官身而为说法,成就其志愿,扶救众生。
五术士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设若有人爱好算数,驱神驱鬼的法术,能摄受自心卫护自己,「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就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婆罗门在印度,佛没出世前就有,佛出世都是出生在婆罗门家,他能守四戒,不杀、盗、YIN、妄,佛要降生,会选择清净的地方,将来弥勒佛出世也是出生在婆罗门家,那时叫龙华胜会,我们这时候正是末法垂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没定数。佛法在世间有兴的时候、有没的时候,就是关乎人的机缘善根成熟没成熟,人的机缘成熟了,这佛法就要出现了,这个地方这意思略说几句,当时下婆罗门在印度很盛,佛入灭以后,佛法在印度就慢慢的没有了,近代世界各国,有智慧的人,看见佛经他知道这种道理有根本,从根本上解决,旁的道门都说不到究竟,因此都要研究佛法。前几年印度有位领事官和我讨论过,问这涅槃有多少种?我给他说了一些,他说我们印度当下立了一个佛学研究会,他和我研究一次就走了,一见面就说他是婆罗门。释迦佛本是婆罗门的种族降生,后来佛才说法,建立佛教,佛入灭后,婆罗门就不信佛法了,因此各国都知道佛出在印度,都到印度找佛法去,印度没有佛法,因此这位领事官说印度立一个佛学研究会,他为的应酬外国人来访问佛法的,他那里没有佛法,佛法都散于周围了,佛法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走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兴盛,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兴盛,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也令其由浅达入深理。
六比丘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人喜欢离开家庭,行持佛教里诸般的戒律,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受了戒才可以持戒,比丘翻乞士,在家学佛的人可以称居士,有清高出尘的志愿,就叫居士,出了家就叫比丘,引导不信佛法的教他求学,乞士是上乞佛法以资法身、下乞斋饭以养生命,当下南洋群岛仍有比丘托钵化斋,自己不能做饭吃,不要产业,到了中国风俗不同,就变化了,也可以自食其力,也有国家送产业的,也有自己置产业的,就不用上街托钵了,制度就变了,观世音菩萨现比丘身而为说法,成就比丘的资格。
七比丘尼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设有女人,好学出家,远尘离垢,比丘尼翻乞士女,持比丘尼的戒条,多过比丘的戒条一倍,菩萨现身说法,成就她的志愿。
八优婆塞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优婆塞翻近事男,侍奉佛法的近人,菩萨现身为他说五戒十善法,令其成就。
九优婆夷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优婆夷是近侍女,侍奉佛法接近的女人,佛教之中有四众弟子,这是在家二众弟子,菩萨现身为其说法成就五戒十善。
十内政女人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说若有女子,欲在朝中执政,修身齐家,菩萨满一切众生愿,「现女主身」,也可以说是女皇帝及大臣夫人、命妇,知识高、受国家封,叫诰命夫人,大家,大家的家字在这里念姑,他这个字用是用大家,大家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给国王诰命的夫人,可以做师父,就是女师,那时不同现在有学堂,就称大家,而为其说法,令其成就。
十一童男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这是根本的童子,佛法里有童男身发心修行,童男身童女身修行容易成道,文殊菩萨恨本上就是童男身,观音菩萨也现童男身,令其成就道业。
十二童女
若有处女。爱乐处见。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处女是未曾出嫁的女人,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成就她的志愿。
应现天龙等九
一天众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底下说成就他所厌离的,人间受苦的时候多,生厌烦心,愿意离开,按天上受乐的时候多,享天堂的福,他怎么还有厌离的心?在佛经上仔细考查,天上有五衰相现,也有生死之苦,就愿意脱离,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令其脱离五衰现相之苦。
二龙众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龙有两种,分天龙、海龙,有两种苦处,他总想脱他这一类,不愿在龙里头,他有两种苦难:一是金翅岛、一是热沙之苦,大鹏金翅鸟,常常吃龙,所以是苦,龙身有鳞,鳞里生虫,在热沙打滚,免除他的难过,所以是苦,观世音菩萨现龙身为其说法,满其所愿。
三药叉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药叉也有说是夜叉的,能飞行,他不愿做药叉,喜欢脱离他的本伦,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他说法,也成就其所愿。
四干达婆
若干达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达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干达婆翻寻香,哪里有香味他就去,也翻乐神,他能歌舞,他想脱离本伦,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也成就其所愿。
五阿修罗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阿修罗翻无端正。
六紧那罗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也翻疑神,也翻歌神,这在天龙八部之中有这个名字,他要离开这一类,菩萨现身,也给他说说脱离的方法。
七摩呼罗伽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摩呼罗伽是一种大蟒,也叫大腹蟒神,他要脱离其伦,菩萨就现身给他说法,令他成就,脱离蟒身之苦。
八常人众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有些众生,喜欢生于人道,菩萨给他说法,成就他的志愿。
九非人众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非人指不是人类的,这就叫不出什么名字来,有的有形相的、还有无形相的,也有有思想的、也有无思想的,土、木、金、石之类就是无思想的,这都在众生之类,他们愿脱其伦,菩萨皆能满其所愿,令其成就。
妙应通结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这是观世音菩萨由前边到这里是现三十二身,应机说法,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耳根有个闻性,闻性寄托在耳朵上,「闻熏闻修」,从闻上熏修,我们人不承认闻性,承认耳朵能闻,就因这个意思人就受苦,「皆以三昧,闻熏闻修」,三昧是正定正受,由闻性起熏修的功夫悟道,「无作妙力」,无动作的这种力量,就是耳根的闻性,不用造作,人要修行,耳朵不随声音转,这就叫修行,这个没有什么作为,就是不思议的力量,这种智慧的力量,「自在成就」,在这上头得大自在,成就一切利人的好事。
十四无畏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此一段文是总明全体大用所起,观世音菩萨对佛发明,「我复以此,闻熏闻修」,承着前边已经说过一次,我又以这个「闻熏闻修」,熏就是熏陶渐染,由浅入深,返闻闻自性,闻自性不随声音转,因有声音才显出闻性来、因有闻性才知道有声音,这个地方第一得要认清楚,这里是「闻熏闻修」,以闻闻闻,拿闻闻我的闻性,不去闻声音,这个人闻声音闻惯了,闻自己的闻不容易,所以慢慢的熏习,由浅入深,「闻熏闻修」,修成了,就成道了,大家要知道,这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应该这么去做,这种道理不是容易的事情,怎么个理呢?闻声闻惯了,一听声音就随声音转了,不随声音转,闻自己的闻,要熏陶渐染,然后相应了,这才叫闻修,这闻熏闻修的工夫炼成了,永远不坏,最宝贵的、最坚固的称为金刚,「金刚三昧」,金是最贵重的、刚是最坚固的,这种「金刚三昧」是证佛果的真因,非有金刚的正定正受,不能够达到佛果。所以观世音菩萨自己对着佛述说,这金刚三昧的道理是「无作妙力」,无作是无为大法,不是用什么力气、用什么功夫,难办的事情,没有作为!这种力量是妙力,妙是不思议,他是闻自闻,这还用什么力量呢?就是习惯性,耳朵闻声闻惯了不容易转过来,这个佛法的道理是公开的,谁能这么做,谁就能达得到,不做就达不到。
「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这是承着上边「无作妙力」说,我修成了无作无为的、不可思议的这种道力,与十方世界不是一个世界,十方是众多的十方,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同悲仰故」,同一个悲仰的缘故,众生的苦恼就是我的苦恼、众生仰望求救就是我仰望求救,你看这个悲心有多大,「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观世音菩萨能使令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获十四种没有畏怕的功德,人在世间都有这十四种可畏的事,信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有什么苦难的事情都解散了,我不知经过多少苦难的事,念菩萨圣号皆无畏了,有这么样的好处,我们要忽略不念,这是太可借了,什么是十四无畏?底下说明。
一苦恼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我就是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这么多人同我一样的无畏呢?这是第一样,「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这是说观世音菩萨是这么修行,人要照这么样修行都是观世音菩萨,这是公开的,「由我不自观音」,这是用功的话,由于我自己不能观这个音,观什么呢?观这个闻,声音是有生灭的,人都随着音声转了,你观自己的闻,「以观观者」,用他观想这个观的,观的是谁?观的就是闻性,返闻闻自性,「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机,即得解脱」,令彼十方苦恼的众生,观我观世音菩萨的音声,无论什么苦恼即得解脱,得无畏处。
二火烧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这是发明七难,后面还有一难,三灾八难,这说「二者,知见旋复」,说返观观自性、返知知自性、返见见自性,得返过来,「知见旋复」,旋转过来、返过来,「令诸众生」,这是由着我能可以旋复,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这因观世音菩萨知见旋复,我们人不会「知见旋复」,知自知、见自见,旋转回来,知不随着所知转、见不随着所见转,这就叫「知见旋复」,这是第二无畏。
三水溺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观听这个音声,旋复是旋转过来,又是反闻闻自性、闻自闻,令诸众生遭遇大水所漂之难,称菩萨之名,水不能溺。
四鬼害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因有这个修行才能令众生离畏惧、断妄想,大家要知道,这个妄想很厉害,妄想一起,像刀子似的,斩杀自己的心,这个妄想最要不得,观世音菩萨能断妄想,心就不受杀害,断了妄想,就没有杀害自己心的,能断妄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刀兵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怀。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熏这个闻性,返闻闻自性,熏修这个闻打成一片,一根复元,六根都复元,六浮尘根销了,把六胜义根复回来了,「同于声听」,同于耳闻声音一样的时候,「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能令众生临当被害之时,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他拿着兵刀割人的身体、割人的脑袋,就像割水似的割不动,「亦如吹光」,好比太阳光拿什么风也吹不动,这是个比方,「性无摇动」,这是水性,日光的明性没有动摇。
六鬼见
六者。闻熏精明。明徧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剎。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这都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说他修行的好处,令众生得十四种无畏,「六者,闻熏精明」,闻熏闻修精纯明了,「明徧法界」,光明徧满于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有幽暗的地方统统的都照到了,幽暗的性就不能全了,把幽暗照破了,「能令众生,药叉罗剎,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可以令众生不受这些妖魔鬼怪的害,药叉罗剎是一种轻捷鬼,也叫飞行夜叉;地行的罗剎是个可畏的鬼,太凶恶令人可怕;鸠盘茶是厌昧鬼,人睡着了,他就附在身上,人无论怎么叫也不能动转,这是厌昧鬼作怪;毗舍遮是啖精鬼,吃人的精气之鬼;富单那是热病鬼,有热病传染,名字就叫富单那,像这些鬼都在幽暗之中,让他可以销灭了,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力量,「虽近其傍」,这五种鬼虽近其旁,「目不能视」,看不见人在什么地方。
七枷锁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这个音性已经圆满了、销灭了,听闻性就返回来了,观听就是不向外观,返入往闻性处用功夫,「离诸尘妄」,离开诸般尘劳的虚妄之事,「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能令在监禁里受捆绑扛枷带锁的众生,往往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把枷锁都从身上掉下来,不能着在身上。
八贼盗
八者。灭音圆闻。徧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这个音声是外尘,是无常的,闻性是圆满的,由这个闻性上徧生慈悲之力,能令众生经过危险之路,贼也不能劫夺,以下别明三毒无畏。
九贪YIN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YIN众生。远离贪欲。
这是说明三毒,没有畏怕的地方,能令多YIN者远离贪欲。
十瞋恚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纯音声的时候,虽然是音声,把声音转成闻性也不成尘了,六根合六尘,统统的圆融了,也没有能对所对,能令这忿恨的众生,远离这些瞋恨恚怒的心。
十一痴暗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销尘旋明」,说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都销灭了,不被他所迷了,旋转过来成了光明藏,「法界身心,犹如琉璃」,这时候的法界身心都如同琉璃一样,功夫用到这里,令众生得这个好处,「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愚痴黑暗,阿颠迦是没有善心的人,也让他离开这个愚痴黑暗,都教他得无所畏。以下是别明二求无畏。
十二求男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徧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把一切形形色色的都融化了,都复回其闻性,能以不动进场涉入世间,还不坏世界,能徧至十方微尘佛国,供养诸佛如来,给诸佛为佛法王子,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威神之力,还能令法界之中无子的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有这些好处,只要念观世音菩萨,求什么得什么。
十三求女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圆满通达了,六根互用,光明徧照,没有二样,「含十方界」,包含十方世界,「立大圆镜」,立大光明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接受领纳没有失误,能令法界没有儿子的众生,欲求生女,观世音菩萨也满其所愿。以下结明持名无畏。
十四持名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徧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这说百亿日月为一三千大千世界,「现住世间诸法王子」,现在住在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有六十二恒河沙数这么多的诸大菩萨,「修法垂范,教化众生」,在世间都能以给人作模范教化众生,诸大菩萨皆有神通辩才,「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随众生根,演微妙法,智慧各各不同,观世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由我所得圆通的本根,「发妙耳门」,发明耳根是微妙的法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然后身心得到微妙,含容一切,「周徧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一样,「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他对世尊说,持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多就是少、少就是多,「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所以平等无二。底下结明福备众生。
无畏通结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这是结束第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四不思议
也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此一段文发明全体大用所起,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佛说,「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上来我所得十四种无畏,对世间事没有畏怕的,也让一切众生不要畏怕,「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现在还有四种不可思议的「无作妙德」,这四种思想不到、议论不到的,不可思议的这种奥妙的功德,我要对世尊说,让法会大众听一听,我不但得着十四种无畏,我又得着圆通的道理,修无上道,修因证果,能成无上道德的缘故,还能得着四种妙德,这是总说。底下分开四段说。
一妙容说咒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
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这是观世音菩萨对着佛述说这四种无作无为、不可思议的这种道德,是什么呢?「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一者我现不可思议的容貌,起初由我初得着妙妙闻心,什么叫妙妙闻心?上头这个妙是妙理、下头这个妙是妙相,有理有相,说这个道理得有形相表现出来,所以这两个字搁在一块就叫妙妙,这个妙理妙相的闻心,什么叫闻心?由耳朵闻声音的这个闻性,入在我心里的明白思想之中,这就是闻心,由这个闻入在心里头,外边有声音显出这个闻性来,这个闻性是心中所发、心中所知,「心精遗闻」,这个心得着这个闻就融化了,这个心精纯不杂,把这个闻性就融化在心中,由这个心的精纯无二,把这个闻就遗掉了,不要用这个闻了,因什么?这个闻就归在心上,由是「见闻觉知不能分隔」,由悟了闻性的道理,在这里融化了,见、闻、觉、知就不能分开了,我们人见的地方不能闻,耳闻不能觉,眼只能见、耳只能闻、身只能觉、心只能知,功夫用到这里,六根能互用,一根能做六用,这是修行的成效,「成一圆融清净宝觉」,由我这六根成了圆融无碍,清而不浊、净而不染,就是这一个知觉,觉者即是佛,由这里就成了佛知佛见,「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因着这个,我能现众多不可思议的容貌,还能说无量无边的,秘者不可见、密者不可分,这种神通广大的真言,咒当真言讲,「其中或现一首,三首」,由秘密神咒,这就得到全体了,能普徧现一切相,或现一首,首就是头,现三个头,「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五个头、七个头、九个头、十一个头,如是乃至由少而多,一百零八个头、千个头、万个头、八万四千烁迦罗头,烁迦罗翻金刚,现出金刚的面目来,这是表法身德,佛的法身就是现这些个相,这是观世音菩萨证到佛果位,所以能现这些相,对释迦佛说给法会大众听,这是他用功的效验,论三德密藏,现首这是表法身德,底下表解脱德,「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连臂带手都归到八万四千,这是怎么个道理?世界上一切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的习气毛病,这个地方表示观世音菩萨把八万四千的习气毛病都化了,都成了解脱德,母陀罗手就翻印手,印手是给人印证,人要悟道给人摩顶受记,这个地方是解脱德,底下发明般若德,「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这是说般若德现这些眼目,才能度化众生,「或慈或威」,或者现慈爱的相,或者现威仪的相,「或定或慧」,或者是入定度化众生,或者用智慧辩才说法,让人开悟,「救护众生,得大自在」,现这些神通都是为救度保护世间上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得大安乐自在(随处自在、随处逍遥)为目的。以下第二说咒不思议。
二妙形说咒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由我闻思脱出六尘」,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说他自己修行,因什么说咒不可思议呢?也是由于闻思的功夫,闻是耳朵闻、思是心里头思惟不断,观世音菩萨是由耳闻证圆通,见、闻、觉、知之六胜义根,不是眼等六浮尘根是无常的、有生灭的,六胜义根是没有生灭的,大家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分开了,人在世界上都是习惯性,说眼能见、耳朵能闻乃至心里能知道,所以人在世间上受苦,佛出世度化众生,就是让人明白这个理,不受世间的迷惑,自然就离苦得乐,这个地方显然就露出来了,「由我闻思」,就在这个闻字上,我们人都迷惑在声音上,自己就不认得自己这个闻性,以为是耳朵能闻听,这是根本上错,观世音菩萨是从闻性悟道,底下加一个思,心里不断的思惟这个闻,由这儿入手修行,能脱离苦、能不生不死,不是说这个肉身长生不死,是说的六胜义根,没有生死,底下就说效验,「脱出六尘」,人都迷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了,吃了六尘的苦,这里「脱出六尘」,不受六尘的迷惑,怎么个脱离法呢?「如声度垣。不能为碍」,这话说的有多清楚,这是一个比喻,就像说话的声音度过墙垣,我脱离六尘,就是那么容易,「不能为碍」,我由这里脱离六尘,「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现一切形,诵一一的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世间人若能这样修学,世间上没有一切可畏怕的事情,这个闻性是无形无相的、没有生死,怕什么呢?能以大无畏的精神施舍与众生,让众生也跟着我学,「是故十方微尘国土」,是所以故,十方微尘的这些国土,一个微尘一个世界,这佛的国土像微尘数这么多,世间人没开过眼界、没开过心,以为世界就是这么大,那差的太远了,因此,我以无畏施诸众生,让人离开畏怕,「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世间人皆都名我为施无畏者,我能施舍世人不害怕的方法。
三博施恳求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此一段文是第三不可思议-受供不可思议,受世间上一切众生的供养,这是思想不到、议论不到的无量无边的供养,第三者是观世音菩萨对着佛诉说他修证的功夫得的效果,「由我修习本妙圆通」,修行不是特别修出个什么来,他根本上就有,所以叫「本妙圆通」,妙是不可心思、不可口议,根本上他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圆通,圆是圆融无碍、通是通达无碍,人人本具,人都迷了,自己都放弃了,观世音菩萨对佛说,让法会大众听,说这种因由「修习本妙圆通」,要紧知道不是现修出来的、不是现炼出来的,根本上就是本有,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个根是「清净本根」,这个本有的是什么?本来的就是清净,清是不浊、净是无染,没有染污、没有浑浊,以着这个为本妙的一个根本,是这么一句话,这个本就如同树一样,有本有根、有枝有叶,根在土里埋着看不到,在外边粗大的树叫本,本是本、根是根,这是说不是现修的,祇是自己污染了、自己迷惑了,自己不承认,这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诉说的,清是不浑浊、净是不污染,这是本有的一个根,这不是上来说是「修习本妙」吗?这个妙也不是现修出来的,本来的妙,他有个根,这个根是不可见的,说到这个不可见,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说这个佛法,佛者觉也,法是方法,是人人本具的知觉,不能归复,因世界上的污染,自己就堕落受苦,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佛及法会大众,发挥出来的这个意思,说清净本觉就是清净本根,「所游世界」,就由这个我所游走的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这是个本然的,不是有要求、有嘱托,就是由我知道清净的本根,在这上头为本位,有感就有应,就能使令世界上的一切众生,「舍身珍宝」,舍身是舍自己的本身,珍宝是身外的宝物,都能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求我哀愍」,他是真知道这世界上是个苦恼的世界,任凭什么人,由贵至贱,统统都有烦恼,有轻有重,人人皆有八苦交煎,因为这种痛苦,求我解救,我是有求必应,这是菩萨对着大众说,请佛给证明,这样修行法对不对,这是第三无作无为的一个法子。以下是兴供不可思议。
四供佛利生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我得佛心」,我得了佛的本心,以心印心,以佛的心印证我的心,我因此受供养,「证于究竟」,我证到究竟上,佛心就是我心,我受供养,「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不但供养现在法会上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不但供养十方的如来佛,以及法界六道众生,再者众生求什么得什么,余者六道众生,这是指着人说,「求妻得妻,求子得子」,世间上人不明白佛法,就以为眷属是要紧的,没有妻的求妻、没有儿子的求儿子,像这种事情,你要求观世音菩萨就能做到,若论出世间法,「求三昧得三昧」,求三昧入正定,就能得三昧之乐,「求长寿得长寿」,你要是求长生不死也可以,你都从闻熏闻修入手,「如是乃至」是超略之辞,简单说「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这是佛的果位,涅槃是不生不灭,也皆满求者之愿,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所以有求皆应。以下是牒证结答。
耳根通结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徧十方界。
这是重迭上边的话,到这里结成了,「佛问圆通」,佛问我怎么成就圆通的道理,「我从耳门圆照三昧」,我修行的法子,以耳根为入门,由此才圆满正定正受,定慧圆明这就成佛了,「缘心自在」,攀缘的心是凡夫心,怎么还能自在?是转凡成圣,因攀缘的心才知道人的本心,由攀缘心得自在,「因入流相」,这才入流,亡所执,入圣人之流,「得三摩提」,由这里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成就菩提佛果,以耳根入手为第一,这时候观世音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彼佛如来」,是指着观世音菩萨初修的时候,接受观世音佛的大法,那位观世音佛赞叹我「善得圆通法门」,善于受得这个圆融无碍、通达一切的大法门,「于大会中」,就是观世音如来的大会之中,「授记人为观世音号」,于我授记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由我观听这个闻性普徧十方都圆融无碍,光明一切处皆能普照,「故观音名,徧十方界」,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名徧满十方世界,无所不知。以下是世尊放光现瑞的总印。
法音自演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尔时,就在观世音菩萨向佛说完得道因缘以及度化众生之事,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从其五体同时放出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远灌十方微尘数的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及法王子,后补佛位的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彼诸十方如来亦于五体同时放出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从微尘数佛的地方来灌释迦牟尼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顶及阿罗汉之顶,「林木池沼」,不但灌诸佛圣之顶以及林木池沼,多数为林、少数为木,死水为池、活水为沼,「皆演法音」,连这个矿物、植物都演出佛法的音声,「交光相罗」,这个光明都相交罗列在一块,「如宝丝网」,就像拿宝贝结成的丝网,就在这时,「是诸大众」,法会大众,「得未曾有」,未曾见过的事,这是头一次见,「一切普获金刚三昧」,这时诸尊菩萨及阿罗汉都得着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就在这个时候天上就像下雨一样降百宝呈的莲华,「青黄赤白」,分成四色: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若按色相表示,青色表智慧、黄色表和平、赤色表敬爱、白色表清净,这四色莲花表成佛的四十个位,青表十位、黄表十行、赤表十回向、白表十地,等觉是后补的佛、妙觉是佛的本位,一共四十二位,雨的花有青、黄、赤、白,「间错纷糅」,不是堆在一块,都间断开了,不是红色都是红色、黄色都是黄色,红的里头有黄、黄的里头有白,纷纷的还不离开、还在一块,这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珍珠,都成了这七宝的色,「此娑婆界」,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这两个字就翻堪忍,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能忍受痛苦,因苦就想求乐,这娑婆世界成佛的人也很多,想离苦得乐就得修道,成究竟的安乐就是成佛,次一等就是菩萨、罗汉、缘觉,这都是得安乐的地方,这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法门,在这时,「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大地、山河俱都现不出来了,被祥瑞的宝光都遮住了,「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唯独就看见十方像微尘数的国土,这都是借着佛的神通,连圣人及罗汉都看见了,「合成一界」,合成一个世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这梵音咏诗歌唱,自然的敷奏。以上是十种瑞,一本尊放光瑞,二诸佛放光瑞,为自他交互对,三无情演法瑞,四宝光交罗瑞,为依正圆融对,五众会获益瑞,六天雨四华瑞,为法位相应对,七空成宝色瑞,八大地不现瑞,为空果俱销对,九国土合一瑞,十梵呗敷奏瑞,为法报冥同对。以下是佛敕文殊简择圆通。
选择圆通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这一段文是佛敕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的法门,以上二十五种圆通法门选择哪一种,能可以让阿难开悟,到了等觉位的菩萨称为法王子,佛为无上的法王,他是首位太子,再上一步就是成佛了,「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佛对他说你观见这二十五位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什么叫无学呢?所学的都学完了,没有可学的了,这叫无学,诸大菩萨是大乘的菩萨,自利利人,阿罗汉也开了佛的知见,自得到佛法的利益,还未利人,「各说最初成道方便」,在他们各人身上说他们起初成道入手的方便法,「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各人都说自己修行的法门是真正实在的圆通,怎么叫圆过呢?这个佛法修的到了圆融无碍、通达十方,这是说明心见性的这个性,就能这么大,「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佛说他们修行实在没有分别优劣的地方,虽然是没有优胜下劣,可是修行有前有后,有先成果、有后成道,先后可就差别了,证的果位同,成的时候有早有晚,由这上头有差别了,这是佛对文殊菩萨说,「我今欲令,阿难开悟」,阿难还没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这二十五法哪一法与阿难的根性相当?不但为他一个人,还有相兼的事情,「兼我灭后」,相兼着我入灭以后,「此界众生」,当我在世,我可以教化随我学,我入灭以后,这娑婆世界的众生「入菩萨乘」的大法,「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这是佛让文殊菩萨选择一个方法,让阿难开悟,以及后来的人修学。以下文殊受命简择。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这段文是文殊奉佛的慈悲指示,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先向佛顶礼,然后承佛的威神,说偈对佛。以下颂真如不变之体,以标真源。
文殊偈颂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这段是颂真如不变之体,以表真源,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人的知觉就如同大海一样。这是拿海做个比喻,人人都知道,海是又深又大,这是无可比的,其实比这个海大了多少万倍,「觉海性澄圆」,借着海明这个觉,觉的性是澄圆,澄是寂而不动、圆是圆满常照,这个觉性深渊广大,澄是寂而不动、圆是圆照十方,这是说这个体,底下这句「圆澄觉元妙」,这是说人的本性,他圆明普照的时候,他里头还有个寂静的性,简单说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元妙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这是说人的根本。底下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先颂随染缘从源出流。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元明照生所」,元本的这个明是常照,从元出流,发生这一切,世界怎么有的?这是说个大概,「所立照性亡」,这根本上出了一个能照,有能照必有所照,有了能照、所照,这个觉照的性就没有了,人就从这里迷惑了,这是说发源的地方,「迷妄有虚空」,因迷妄才有虚空,我们当下眼前看见的虚空,就是因真性一迷而有,「依空立世界」,有相的世界,依无相的虚空而建立,「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由根本的觉上发生出思想,想澄这个观想不动,在这里就成为有形有相的国土,他这个想里头还有知觉,知觉就是世间上一切的众生,这是说由净生染,由真空里生出虚妄的世界,世界是个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说他虚妄,到时候他会破坏,不能常住,这就把这个意思说完了。又说世界变化的意思,随净缘从流溯源,先总显灭妄归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这里是总显灭妄归真,总起来上边说的都是虚妄的,我们住在世界上的动作都是虚妄的事情、都是无常的,这里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上边说迷妄才有虚空,这个空生在哪里呢?这个空生在人的知觉里头,我们看这个虚空是无量无边的大,看你和什么比,虚空就是生在极大的知觉之中,底下说一个比喻,「如海一沤发」,虚空生在知觉里,比如大海中起一个水泡,大家要知道,哪个人没有知觉?都被事相迷住了,「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这么多的有漏无常的国土,皆都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虚空好比海水里的一个小水泡,沤要灭了虚空也灭了,沤灭如同虚空根本上就没有了,这是个无常的,「况复诸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一块都销灭了,在虚空里这么多的世界就像一个建立在水泡似的这样不实,所以就见出佛法的高超来了。以下是别显归真方便,先总示方便须择。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这科文论到修行显归根的方便,分别选择真实的道理,方便法这说「归元性无二」,返本归元的性理没有二样,「方便有多门」,方便法就多了,许多法门都可以归入元本的真理,底下发明「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超凡入圣的道理没有不通达的,怎么都能通过去,通有顺逆,顺也能通、逆也能通,修行的法子可以顺修、也可以逆修,皆能可以归到本元性理,怎么叫顺逆皆方便?顺是顺着人情随便就可以修行,随着自己的身体需要,或静坐参禅调息、研究经典入理都可以,怎么叫逆?就是把身体看轻薄了,看这个身体是罪瘤,逆是要舍离这个身体,把身体看成臭皮囊,有种种不净在身上,所以要弃舍他,这佛法讲方便法门,你顺也可、逆也可,皆能达到,「归元性无二」,学有初学、有老学,「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若是初发心修行,入于三昧,就是入正定正受,在这里有分别,这是个人的根性不同,有快有慢,有的人一学很快成功,人就不同类了。这六句总法说起来是人的根本,大家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由哪一法入手最方便,一定要有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