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华严经浅释,华严经全文,海云继梦: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卷——手机学佛网

华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海云继梦: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卷  

  华严经经首 第十六卷

  海云继梦和上

  今天我们再看经文,第六页第二行,“身遍十方,而无来往,智入诸相,了法空寂”,我们再看这一句。

  前面提到“悉能容受一切世界”,就是一一毛端中,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各现无量神通之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这个部分呢,我们跟各位谈过了,这个也是我们叫做宏观的佛法它所特有的一种特色。

  宏观佛法跟微观佛法有明显的差别:微观的佛法就好像个体经济理论一样,它讲的就是厂商理论,供需曲线来确定工厂的经营政策,这是个别的;宏观的佛法,它就好像总体经济学一样,它在研究财政的政策、政府支出,或者是货币政策,在研究怎么样调整利率、汇率、重贴现利率,它为的是整体国家的经济利益,差别在这个地方。这里面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政策、策略的问题。宏观的佛法它有,它有的是教化众生的政策,教化众生的策略;那么在个体的经济里头,它只有个别的这种策略,那你就要了解到你个人的个性,你个人的专长和缺点,你自己有,那你不用人家教,这是很简单的事,可是整体的所有的众生,是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呢,那就不一定了。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认为他人格性是最健康的。你知道吗,我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当你认为你的人格性没问题的话,那就是问题。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他会常常检讨自己,我哪里出错?我哪里不对?对不对?吾日三省吾身,我常常反省、检讨自己,哪里不对,检讨自己,改进自己。身心不健康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健康的,都是别人不对,都是别人错,这是关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当你不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你是没办法的。但是个体的这微观的佛法里,它没有办法提这个部分;宏观的佛法就是看到这个地方,因此它才有“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他在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的时候,首先就订立制度来调整,普遍性的调整,提升众生生命质量的水平,怎么样让大家到达修行开始线。

  你自己要是会反省和检讨的话,你迟早会走到修行开始的这一个起始点上。你自己要是一直以为,用想当然尔、一厢情愿、自己想的——我想我一开始修就可以怎样,所以一开始修就倒头栽。为什么?因为他弄错了,他完全用他自己想的。这样的话,你修行有困难,而且有严重的障碍,严重的障碍。那个壁垒啊,你是无法翻越的。

  大乘的菩萨他了解这一点,众生你跟他讲没用,因为他就是会自以为是,通通是别人不对,你再教他,他还是说你不对。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他要拟定一些制度。他拟定制度的这个时候啊,就是慈悲,他要把他的经验来教化、传承给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这个就是智慧。你假如连这么一点能力,接受人家教化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根本没用了,你根本没用,你没有办法学佛,你怎么学啊,人家讲,你不听啊,你还学什么,你只有在社会上去冲撞,因为你自己想的。可是这些人你会发现,他在社会上他有严重的挫折感,他才会要想到要改变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是对的,是好的,但是你必须接受人家的指导,你不接受人家的指导,你自己来,那你还是一样,你会跟在社会上一样,所有的遭遇会再出现,这个是你要留意的。所以人家在讲,你有没有在听,还是他一讲,你就说“哦,对,我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那你就完了,你就不是这样,你要好好地去检讨、去反省。

  那么历来——现在是工业时代不讲了,以前在农业时代的时候,那种文盲时代,那种封闭的时代里,那么祖师们他们创造哪些制度来帮助大家呢?你要知道,他所帮助的那一套制度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你现在必须要改变,但不否认他们那个时代那些方法的正确性,因为那些方法都是当时所拟定的政策,是针对农业时代,文盲的广大群众,以及封闭时代的需要。

  现在已经不一样,现在是个开放的时代,大家都受高等教育,你再用他那个方法,你就没有用了,没有用。所以你会发现现代人诵经,会比速度,《地藏经》三十五分钟就可以诵完了,很快。你可以保证,他绝对是三句经,他说“不,我是一字一字念下去”,绝对是一字一字念下去,嘴巴是一字一字念下去,脑袋里只有三句,从“如是我闻”就不见了,一片空白,然后到“信受奉行”结束了,就三句,就只有三句而已。为什么?因为你识字,你能赶速度,古代人不识字,他赶不来,他一定要看着那个字形啊,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似懂非懂的情况,他一句一字,一字一句,他慢慢这样念过去。现在你认识字了,所以你会快,古代人不认识字啊,他很慢。所以你能不能想把你现在的心调过来和古代人的心一样,你先想想看,能不能?你要能调到跟古代人的心一样,这个经文拿起来,就是慢慢读,慢慢读,你有没有这种闲情逸致?没有啊,一看剩下半个钟头,我赶快一点就可以把它诵完。《华严三品》那样一本,三十五分钟,够了。然后还没坐好就开始诵了,有半熟半不熟这样子很快,都是三句经,都是三句,你熟了就变成这样,这样的话就不对了。

  那么你现在已经发心,成为大乘的菩萨,普贤乘的普贤行者,那你自己要先调自己。有没有过?诵经的时候,熙怡自在,怡然自得,一面读啊,一面摇个扇子,有没有?你不来这一套啊,你说这样不恭敬,可是像骑马一样地冲过去,这样恭敬吗?这不恭敬,为什么?因为你心里一点都没有留下来,一滴都没有留下来,那怎么叫恭敬呢?所以我劝各位,你最好是慢慢念,慢慢念。

  经本发给你是方便,你最好是用这一种,我们这个大本的,这个字写得很好,不是我写的,这是王教授写的,印的很好给你,你都不会用。你每天打开,每一次,这个经文你读的时候,就这样慢慢以欣赏的立场——欣赏,你仔细地这样看过去,仔细,慢一点,以同样的时间,你缩为三分之一的量。《净行品》,我这样诵完,四十分钟,或者一个钟头,不要紧,你不要《净行品》诵完一定要十五分钟,你赶得那么快干嘛,这个又不是工厂在赶生产量,说按件计酬,不是,你打开,慢慢的一句一句念过去,你将会在每一句每一段,甚至于每一页当中,发现很多的宝藏。

  印这个就是给你用的,你为什么不会用,对不对?好,我们都放在那里,你一看,知道《华严三品》,却说:“这个‘品’怎么写错了,一个口在上面,两个口在下面,你怎么两个口在上面,一个口在上面?”不会欣赏,你要懂得欣赏,经文以欣赏的立场进去,你会改变你的生命,尤其《华严经》的经文,文辞那么华美,你感受得到吗?你在读诵的时候,你的心境会被它转化,你才会发现读华严多富贵!

  我希望各位一人一套带回去,在家里,早上一本,下午一本,刚好,早上一本,早课嘛,下午一本,晚课,看你是怎么样用功的。读诵完毕一品,那你就十六洪名,歌咏赞叹,唱个一百零八遍,可以吗?慢慢唱,不要又赶速度了,这个给大家,这个时代,一拿到手上,大家就拼命的往前冲,不要赶。修行就是陶冶嘛,养成自己心性的一种稳定的习惯,然后把经文的那种感染力啊,把它摄受进来,这就是制度啊,你要怎么样去进行?我也希望我们这里啊,大殿里诵经也不用赶,大家在早课、晚课都来参加,都养成不赶的习惯。

  像你刚才拜忏,不是拜得有够慢吗,我看有人拜下去都忘记起来,为什么?慢,可以陶冶,拜下去,不是拜下去就等着“锵!”才起来,不是等,拜下去,你就放下,放下,肩膀有没有放下,臀部有没有放下,有没有压下来?全部都放下,你全身的肌肉就像没有神经一样全部都瘫下去,能不能放下?要那么慢,你就慢慢放下嘛。你说我肚子太大了,压不下去,肚子压下去,头就翘起来。慢慢地去训练,把自己那僵硬的身材给柔软化,我想比胖瘦更重要。柔软你就要慢来,慢慢来,透过这种韵律陶冶自己,调养自己,这就是修行啊。你不要以为说,我们现在在拜愿,哎呀,早知道不要那么早来,来了进去拜,才刚吃饱,不进去拜,在外面又不知道干什么。就是要你们每一个人来,都先消消业障,大家来参加,讲课之前,早到的人有福报,多拜几拜,晚到的人,没福报,你拜不到,对不对?即使要消业障,你也消不到,这是什么?这就是制度,这个就是政策,订定政策来教化调服大众的心性,关键是在这里!

  那在微观的佛教里就没有了,它主要是讲你要怎么做,你自己(要怎么做)。你必须要懂得,每个人之间是不一样的,法的那一串是一致的,中轴线是不变的,可是每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那你要去调整。大乘佛法也就是宏观的佛法里,它是要帮助众生,它先做调整众生的部分,所以你在大乘里头,会有很多地方在修行,在小乘里头你找不到,因为那是出家人的权利,就变成这种文化的氛围会出来。所以各位在这里要了解到,宏观的佛法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你要懂得运用,假如你还是一直以意识形态照着过去的方法,这样来运作的话,你是不能成就的。

  我们要的是你现在的心境,能不能调到古人的心境去,你去看这一点,古人在不认识字的前提之下,要诵经,他要怎么诵?你现在认识字了,那你的心境能不能调到和他一样,你用这种方法来,那你就会跟古人一样,你又回到正法的时代了,你在修行上啊,会自得其乐,安然适泰。要不然呢,你会觉得,啊,我怎么业这么重,诵那么多都无效。不是无效,是很好笑,你每次诵呢,地藏王菩萨就在那边就笑到弯腰,哪有这种人呢?就像大家,每次上游览车就睡,下游览车就尿尿,尿完了就又上车,上车又再睡,这叫观光,这个叫旅行?天天都这样赶,那有用吗?没有用,照了很多相片回来一看,这个好像在哪里,好像看过了,你心根本都不在,你诵经要是跟这种观光旅行一样啊,根本就没用,根本就没用。

  所以先跟各位谈的是,大乘的基础里它有这种教化的力量和教化的方法、教化的政策,也因为有这样的政策,它能够普及,这个普及的力量就是功德,它在协助众生。各位你也都在进行这种功德,你要知道,为你未来的法身、为你未来的慧命成就而努力,这是一份荣耀!除了自修以外,你更可以广植福德因缘,那善根福德因缘你就都能具足!所以我们一向都是以一种欢喜心,喜悦的心情,那种荣耀的心态,来投入,来参与。那你就要用心,善用其心地去把这件事给完成,这个才是重点。不是我被点到了,有够衰,又叫到我,那你就修不到功德,你会越修越苦瓜。不是,你以一个荣耀的心态,喜悦的心境,来参与,那一定会有很好的这种善根福德因缘。你既然在宏观的佛法中要来修行的话,那么这个部分呢,你就应该这样发愿。

  因为有这样的情况,你要记得,你参与政策,参与这种方法的推动,而政策可以饶益十方众生,可以饶益尽未来际的所有众生,那就这里讲的“身遍十方”,对不对?自己有没有去呢?不一定去,“而无来往”,你制度下去,政策下去啊,它自然就推动出去,就是指这个部分。这个身就是法身,他遍十方,其实也是卢舍那佛的报身,圆满报身,所以他遍十方,而自己应化身实无来往,对不对,你注意看看。

  “智入诸相,了法空寂”,智啊,是智慧,智慧是本体;相啊,是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以智为引导的话,那你当然知道法法皆空,这就很清楚了。那么在这种状况中你会发现,菩萨为什么不执着,菩萨为什么会平等平等饶益众生呢?因为他用制度推下去,他就一定平等嘛,对不对?那差别在众生的根器啊,菩萨是不分别的,所以他平等平等,对吧?他为什么穷尽?因为政策下去谁都可以用啊,所以他能穷尽。这就是大乘,宏观佛法的特殊性,所以他明白到一切相皆是虚妄,众生,谁的根器好,谁的根器不好,不是从表相上看的,这完全不一样的。可是人呢,容易执着,都自以为是,那你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从微观佛法的立场来讲,那你必须庄敬自强,你必须自己努力,做给人家看。做给人家看,不是爱现、爱表达,不是,你自己有办法做出来,做出什么?实力来!你要做给人家看,譬如今天晚上,师父讲完,我做给人家看,那你就拜佛拜到明天早上,对不对,这个才叫做啊,不是一直讲给人家听我多厉害,没有用。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叩完钟,大家都去睡觉,那我就开始拜,拜到明天早上,大家都起来叩钟,那我就接着做下去。厉害吧,你就做给人家看嘛。我就做给人家看,你们去做早课,我去睡回笼觉,那就不是了,要拿出你的实力来。这是从微观的立场——自修去达到成就的目标。

  从宏观的立场,那就真的是培养善根福德因缘,是在帮助众生的时候自己在成长。你要知道,帮助众生的时候,自己在成长,那个成长就是法身。法身不是自己捏一捏——用纸粘土捏一个叫法身,不是那个。法身你要体会它,是从你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你自己有所感受的那个觉受,那个就是你法身在成长的时候。假如你在帮助众生的时候,一直在苦闷中,那叫业力,那就是你的业了;你必须有所觉受,那觉受一定来自喜悦,不会来自苦,你留意哦。你有没有在帮助众生,协助众生,你自己看看。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维那我们是开放的,香灯也开放,引礼也开放,在家众都可以来学。就是说一个功课做下来,你就要想啊,因为我的参与,那么大众有没有更喜悦,你这样去想就好了。大众有没有喜悦,有两个地方可以看,譬如我当维那,大家是不是唱的很高兴,或者只有我一个人唱。只有你一个人唱,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大众没学到,对不对?你要怎么唱,大众可以合音,可以一起唱。有的人是很高音,唱得他很高兴,大家通通倒嗓子了,因为你唱就好,别人都不要唱了。你要留意到,你的声音能够引起大家来参与,不是我一唱,人家通通……不是孟姜女哭倒长城。你起音,大家会很喜欢唱,你去学这个,你的法身一定成长嘛,你去留意看看。我执法器,我这法器要执得大家很喜欢。给你一用法器,大家都听你敲,看你在那边表演就好了,那就不对了。你怎么做到令大众欢喜,那从众生的反应你就看到了,这是现场的情况。那么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我早课、午课、晚课,都这样做,越做人越少,这一定是弄错嘛!你在做,你会发现,怎么人那么多,人山人海挤不进来,那就是你成功了。因为你在带领的时候,他们一再一个加一个,一个加一个,一直加,“这里我喜欢,我喜欢”,大家来,那就对了。那你看看你在修行吗?每一件事,不是说要做什么,你在做这件事……

  在大寮的也是一样,我煮饭大家有没有很喜欢,我们一用功煮饭呢,大家都吵起来了,“你们人来那么多,我们煮的不够大家吃”。要不然你要怎么样嘛,你煮饭还怕人家吃啊,来吃的人越多就表示你成功嘛。结果我们这里不是,人一来多了就嫌啰嗦,要煮那么多饭,累死了,这个叫造业。你在大寮,欢迎大家吃,俗语讲的“开餐厅的还怕人家吃”,对不对?人家要吃,不是很好吗?那你在五观堂负责,那当然是人家来的越多越好,一看,怎么一堆人来,马上问,吃饱了没,还没,大寮!再开一个炉灶,这个饭煮来不及,自己用手炒,就硬炒也要炒到熟,够人家吃。你有没有这种精神?没有啦,那不行。这个使你在这个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那一个喜悦啊,就是令你法身成长的地方。

  修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做大寮也做不好,做大殿也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人家一问,都是别人错,只有你对,那你法身绝对不会兑现,你只有业识身。留意哦,从这个地方去看,这个都是生活中可以处理的很好的,你在家里也是一样。这个从我们华严的行法中来讲,这个叫法供养。你在做任何一件事,尤其出家众,都在供养啊,我执法器也在供养啊,那怎么供养呢,我有没有“不舍菩萨业供养”,我有没有“勤修善根供养”,我有没有“如说修行供养”,我有没有“教化众生供养”,对不对?我有没有“不离菩提心供养”,就在这个地方。我为了使大家弄好,我要修得很痛苦,练习练得很辛苦,人家在睡觉我在练习,这“代众生苦供养”,对不对?我为了使大家很高兴来参加,我要准备很多东西啊,那就是“代众生苦供养”。你为什么不修啊?我只听到说“我很累”,你知道吗,很累又怎么样,累到死哦,累到死再讲嘛,代众生死有什么不行?真修行啊,不怕!可是呢,你现在不是在修行,是在计较,没有用,这个都是法供养啊,法供养。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以修行人的立场来看,你真的是用心把制度、把组织给架构起来,那就是“身遍十方”,你就有办法“智入诸相”。你不一定要为自己怎样,只是这样去做,很自在,这个叫“了法空寂”。这不是讲投资报酬率,我投资多少,我收入多少,我这么辛苦,你们都没看到。看到叫报酬,这么辛苦叫投资,是吗?这样的话就不对,所以在修行中我们看到。这是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三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这些佛他们的这个“神变”。这个“神变”呢,当然一般讲是神通变化,“神”是指智慧的运用,“变”是定力的运用,这传统这样讲,那么这种讲法不太好用,现在对你来讲不太好用。

  我们从昨天跟各位谈的这种行法中,我再讲一遍,给各位去感受一下。昨天我讲了,我想大家都没有整理这个重点、这个纲要。我们跟各位讲,这个叫普贤乘,华严不叫华严乘,叫普贤乘,或者叫一佛乘。普贤乘它称为不共别圆,这个不共别,跟法华的共同圆不一样。共同圆是会三归一,你记得这一个,会三归一,就是大中小三乘,会到它这边来。那么,大乘也好,中乘也好,小乘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都是在这娑婆成就的,这个娑婆成就的叫可思议解脱境界。它把这个三乘汇通过来,在法华的圆教里头完成,所以叫做共同圆,你把这个弄清楚。这个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讲,在这个大地上,虽然有大中小三乘不同,但是法华天台宗把它圆融起来,叫做会三归一,事实上它还是完全用大脑,可思可议的修行方法得到解脱,只是这一个大脑所得到的解脱,有大、有中、有小,但是在法华里头,全部可以融通,全部可以接纳。差别在这里啊,这是一个重点,你先把这个可思议解脱境界弄清楚。当我们这样讲,你会觉得说我们都把人家给贬低了,不是贬了,这是说明状况。

  普贤乘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它跟三乘完全无关,完全无关。所以基本上来讲,法华行法叫做圣解脱道,是圣解脱道,或者叫做圣解脱次第道。这个我们在前面跟各位讲过,它是佛陀最大的遗产,因为它告诉我们佛法与其它的修行法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是佛陀给人类最大的遗产,其它宗教做不到的,佛教在这里做得到。这是天台宗所代表的这个系列。法华是这样,华严不这样,这个就麻烦了。华严到底怎么样呢?华严我们用另外一个名词,叫做普贤圆融道,或者叫圆融道,它不是圣解脱次第道,不一样,它是圆融道,它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你留意到这一点——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

  法华以前,法华是圆教没有错,但是它共同圆,它会三归一到它这里来,它是这样的情况。这两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华严在讲的这个“不用大脑在大地上成就,不用大脑在大地上解脱”,它是怎么来的,这就牵涉到我们跟各位讲的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它叫不共别圆。不共相对于共,别相对于同,所以法华是叫做共同圆教,我们是不共别圆——一乘不共别圆的圆教,跟法华一乘共同圆的圆教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我们昨天讲了,我再进一遍,讲这个是要给你对照的。你要真发菩提心,这是一个关键!这真发菩提心就好像交流道,你真发菩提心你就上了交流道;你不发菩提心,不是真发菩提心,你没有上交流道。你说我发了,怎么没上去,那你叫团团转,你看到交流道都是这样子绕圈子转,那你自己也在操场这样绕圈子,你在操场转不叫上交流道,不算。交流道要怎么上,真发菩提心要怎么样?

  发菩提心有两个前提,叫做有理有事,理,对三宝具足信根,以普贤菩萨为本尊。你弄清楚这个定义:对三宝具足信根,以普贤菩萨为本尊。你不要再开其它特例,就这么很简单的定义,这是理。第二个呢,事,事啊就要尽形寿行菩萨道,尽形寿行菩萨道。你要选一个,理是法界一体,没有别的,事可以因人而不同。你怎么发愿,怎么去做?发愿尽形寿去做以后,可能因为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福德不够,所以会有挫折、有困厄,有逆境、有毁谤,全部承受下来,承受以后呢,回到普贤本尊这里来忏悔!一切荣耀归三宝,那么一切挫折我们忏悔。就这么样三件事情,你这样去做。

  事一定要有,尽形寿要做什么?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来听经了,来听经不要光坐着,这里有些事要你做,你可以发心,投影可以吗,可以来发心嘛,有时间可以早一点来,我们能不能打打字,把图表输上去,师父讲的时候把它跑出来啊,这个都可以啊,可以做的事很多了。那我只要在这里发心,要来听经,我就可以做一点,做一点嘛。

  那么你要想尽形寿行菩萨道,那很多菩萨道可做啊,那你总要在事修上定下来,这关键就在这里。当你这样事、理具足以后,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定了,这一定那就产生很大的变化——生死轮回的那个业识身就开始产生分离作用,(业识身它分三个:一个业力,一个识性的作用,一个就是这个色身的身缘,身的因缘。)它就开始产生作用了,这个身还在这个世界,当然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三业的业因,你要随缘受报,但是你的业力已经转到法界了,那个事刚好在你的色身和业力之间起作用。原来你的事是在你的大脑里头作用,现在你就转变了,这一转变呢,你就可以不用大脑。你现在在想你不用大脑,是不可能的,你只有这样定位以后,你才会发现,很多事我不要用大脑处理,因为用大脑不会更好,用大脑常常会怎样呢?我都准备好了,到现场,啊!已经弄好了,哇!这没用!用大脑,你真的定位就会产生这种情况,都产生这种情况。唉,我看这个不行,我要用大脑推理,好,把它准备好,啊!你弄好了,这不是多余的吗?几次以后你就知道,根本不用用大脑,但是你没有这样发菩提心,你没有这种感受,你不会有这种感受。很多人说,发菩提心以后生命改变,是改变,但是你不真发菩提心,你还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色身在这个世间,你还是按照这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在运作,没有错,但是你的业只要现前的时候,在法界里的业力啊,它就开始跟净土里头的诸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这个时候,法身已经开始在成长了,法界你已经得到了,但是你不知道。它这个关键就开始起作用,而这个识性在运作的时候,它只有一种状况,它只有送过去,不从那边接回来。你知道,我们的识性是在那边往来,往来你就很痛苦,但是你只要这样来的话,你的识性只去不回,换句话说,你会业尽情空,因为你只有输出没有进入,所有的事都是污染,那这个事啊,只要送到法界去就不见了,送到法界去就不见了,因为它是把业力送过去,它只出口不进口,这个污染就一直不见,会一直不见,同时成就了法身,也成就了法界。但是告诉你,这个不是用大脑在这个大地上所成就的解脱境界,这个是你真正用法身在法界,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你知道吗?我想各位都很认真听,听到入定了都不知道。

  这个不是理论,这是普贤乘行法的特色,所以叫做一乘不共别圆,它的修法跟前面完全不一样,跟圣解脱次第道完全不一样。圣解脱次第道它一定要按照次第来,从净识到初果,到二果,到三果,到四果,你看初果是一信,二果向是二信,二果位是三信,三果向是四信,三果位是五信,四果向是六信,四果位是七信,破我执无明证七信位,然后开始要破法执无明的时候是八信位,破了法执无明是九信位,然后一分保衽十信满心才进法身初住位。有没有?好,那下面再过去通通是《梵行品》上面的位次了,一直到等觉、妙觉位。

  那我们用这一法,不是圣解脱次第道,你直接就用不思议解脱的圆融道来修的时候,你一发心就变异生死,入缘起法界,一直到缘尽,这个最后生的分段生死一走,你马上进极乐世界,得第二法身慧命。马上就进入法身,最起码圆教初住位,那就不是一般所讲的,什么九品往生了,你最少十品以上的位置了,不只九品而已,你已经变成法身大士了,你的色身已经转为法身了,因为分段生死了,那法界你早就进去了。这下子就从这最后生的分段生死以后,你的缘起法界尽了,你已经进入到性起法界了,不一样。

  那你假如要用圣解脱道来修行的话,也可以到第二世界,然后再经过修行到第三世界,再修行,由第三世界转第四世界,你假如乐意也无妨,只要能解脱都没关系,这是每个人的性格,性格不同。但是我们告诉你普贤乘的部分,事实上你可以这样做,尤其年纪大的人这个是更好。年轻人呢,你可以从另一个方向,一方面圆融道,一方面圣解脱道,同时都可以进行,圆融道保证你无忧,没有副作用。圣解脱道呢,可以很踏实地满足你求知、求行,实事求是的这种愿望,这个就是普贤乘修行的一个特色。所以你透过这样的训练,你就可以感觉到这个地方——当你变异生死,你一定位,把业力交给缘起法界,色身在这个世间随缘前进,已经是随缘前进了,因为你不会用大脑去追求目标了,你只是随缘前进,就在这样的一个时空中,你的业力在缘起法界跟诸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的那个时候,愿力如何摄受你的业力,来锤炼你的法身性德的时候,那个工作,那一项工程,那一套工程,就是这里所讲的“神变”,“所有神变”,“三世诸佛所有神变”,是指这个部分。 愿力如何锤炼我们的业力成为性德,这个就是“三世诸佛所有神变”。

  那我们的大脑,挟持着我们的色身,在这个娑婆世界,那不是神变,那是魔的业力,魔咒跟你的业力在锤炼,打造你三恶道的无敌铁金刚,让你可以进阿鼻地狱,就是这样啊。因为你在这个地方想要挣扎,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习气、环境……你在挣扎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造业。

  各位现在生活都很幸福,你没有以前那种三餐不继的生活。你看三餐不继的人,他如何活下去?有没有?有没有去捡过火车来的时候拖着木材从阿里山,宜兰那边是从太平山拖下来的木材,木材都有树皮啊,有吧?对不对,火车一停啊,这7、8岁的小孩子,一大群就拥上去,所有树皮通通剥下来,为什么,回家要煮饭,那算不算犯盗戒,根本就是盗戒,树皮是火车上的,你去把人家剥下来,那火车站的那些员工不知道多大,那时候我们7、8岁,什么也不懂,人家一来赶,就赶快跑,人家没赶,就尽量剥,整个大木头的树皮通通给你剥下来,你知道造多少业吗?运煤的、运盐的火车来了,它一停,“咣~咣~”,掉下来白的就是盐,掉下来黑的就是煤,煤也好,盐也好,黑的好,白的好,通通好,一起抓,第一次抓不知道,黑的和白的放一起带回家了。那掉下去是可以捡,因为变成无主物嘛,可是多危险啊,火车什么时候开动,我们都不知道啊,所以那些阿伯就来赶,我们非常气他,可是他一赶你走,火车马上动了,不赶你走,你什么时候掉了手、掉了头、掉了脚,你都不知道,你造多少业啊。捡稻穗,有没有?捡捡捡,捡那个无所谓,捡是捡的嘛,可是人家还没割,你也拔了,拔了就盗了。你都不知道我们造多少业,这个业好像小事。帮人家杀鸡、杀鸭,有没有,杀几只鸡要还几碗血,鸡血,赚鸡毛啊,为了多赚鸡毛,那个鸡头本来用来割的,干脆用剁的,剁成两截,要不然它不死啊,你看你造多少业?现在没了,都只会吃鸡肉,不会杀鸡了,所以你不知道,人在整个奋斗,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当中,为了生存没错,事实上我们造了很多业,而你不知如何去处置。

  所以在圣解脱道的过程里,我们在挣扎,有很多是莫可奈何,等你将来福德善根因缘修成以后,再去受报。你知道吗,你在生存边缘挣扎的,它不会马上叫你报,但是当你福报到的时候,你就要报了,对不对?那你禁得起吗?到那时候你反过来了,不公平!为什么,我才刚赚到钱,还没享受就要我死?这些多了,所以圆融道有圆融道的好处,它可以先给你一个保障,然后呢,你愿意踏踏实实的再修圣解脱道,那你就再修圣解脱道,两方面都可以同时进行,这个是普贤乘最大的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你一发心就可以转过去了,业力交到法界去,跟佛菩萨的愿力相交织,这是第一个,直接就改变了,然后等分段生死圆满功德。第二个特色就是,我既修圆融道,又可以修圣解脱道。而你在只修圣解脱道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圆融道的殊胜在哪里,这是关键!所以这里所有神变你看不到,它就是因为圆融道才有这种东西——性起法界的菩萨愿力跟缘起法界的众生业力相交织,于“光明中靡不咸睹”,就是在交织的过程所迸出来的火花,当你成就以后就全部看到了。现在我跟你讲,你会想:是这样吗?是这样,又怎样?因为你是半信半疑,你不知道这里面的状况,真到这个时候,“于光明中靡不咸睹”,你就看得很清楚了。这个就是三世诸佛的神变,愿力与业力的交织。好吧!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