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华严》第29讲(2007年9月28日)A
今天我们请掀开经本看第二卷经文,第29页。好我们先看一段经文。大家对对地方。
“爾時上首諸大聲聞。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摩訶迦葉。離婆多。須菩提。阿塞樓馱。難陀。劫賓那。迦旃延。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等。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如來尊勝。如來妙行。如來威德。如來加持。如來剎海。”
我们先看这段经文。这段经文非常引起,南传巴利文语系上座部的比丘们非常大的不满。这段经文,在佛教界,还有今天社会大众里,都带有一个非常大的争议性跟批判性。但是经文明明这样记载着。这里面表达了些什么?
这是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人,你应该要留意到。那前面,我们有大概跟各位谈了一下。
南传佛教,他自称为是上座部。他称北传佛教为,大众部。这是南传佛教在部派佛教发展的历史上,到后期上面,到后期的时候,部派佛教分为三大系统,也就是上座部、大众部跟经量部,三个部分。经量部后来演变就是转变成中观论派。
那么在他的资讯里,他认为佛教只有这样上座部跟大众部。这没有错,无可厚非。
可是大家要知道,历史不是停滞不前的,历史是个时间的洪流,他是继续往前推动。只要两个兄弟分开以后,经过两代以后,他们就分属于不同的民族。你知道吗?两个兄弟是同个父母亲生下来。
当年,我举个例子,现在你可能都不知道了。郑芝龙有两个孩子,就郑成功他还有一个弟弟。他是郑芝龙的这个,儿子嘛。本来他(郑芝龙)就是水寇。郑成功,他跟他爸爸不一样,他成为明朝末年的一位伟大的将领。他收复台湾,从荷兰人手中把台湾收复。
但是他的弟弟就跟着他妈妈回日本去了。郑成功生日的时候,他弟弟的后代来拜访,来参拜。结果是日本人了,不是郑成功的弟弟。
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洪流会继续不断地往前进。
但是,我们从修行人大立场看,这个没错。以一个行者来讲,时间是虚幻的,空间也是虚幻的。真的大修行者,他是停在那里,时间是不动的,没有时间,他是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呈现的。
但是呢,历史不是真理,历史是假象。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一直变化。
上座部也好,今天的上座部也已经不是佛陀时代的上座部了。大众部也好,他也不是那个时代的大众部了。他们都有很大的变化。
在佛教史上,我也曾经大约跟各位提了一下。摩诃迦叶结集经典的时候,有人说世尊入灭一个月就开始结集,有人说三个月后就开始结集,这个不是我们争论的重点。摩诃迦叶结集经典的时候,那,外面还有很多阿罗汉没有回来结集。
而摩诃迦叶,大家知道,他年纪比佛陀还大,而且他这个人又是非常坚固的、顽固,非常固执的。阿难曾经跟迦叶讲“佛陀讲过,小小戒可舍。”迦叶说“佛制戒,再小也不能改,佛没说的通通不能列入。佛说的才算。”这就是摩诃迦叶的一种脾性。
你知道,他是一个修学解脱道的人,对于佛陀在讲大乘领域的,他一概否认,不接受。他说“那不是佛法,那是世间法”,完全排斥。
因此他结集完毕的时候,富楼那弥多罗尼,这里面的这一个,他从北方雪山回来,他结集已经完毕了。那富楼那尊者就跟迦叶讲:“那我跟佛那边听来,佛讲的经呢?”
他说:“算了吧,已经结集完毕,公布了。”
所以富楼那说:“那佛陀讲的经,我也要流通。”你要记得这一句话,富楼那讲了这么一个经典的话。
所以这个时候,你现在大概看不出来。我要告诉你,迦叶结集的经典,我把他取一个名字叫“迦叶教团”。“迦叶教团”那就是主流派、执政党;富楼那尊者是在野党,非主流。你知道吗?他就在外面自己流通,他不在结集的经藏里面。你要留意到这一点。经过了四百年的演变,就跟国民党一样,被在野党打垮了。
思想是活的,他一直演变。所以大乘兴起,不是都没有依据的。你不要以为大乘经典都不是佛说的,他是富楼那教团的经典。等到他得势,思想兴盛起来以后,那大乘经典当然就会被认可嘛。原来大家不认可,大家只按照第一次结集的来算。
现在各位要知道,第一次结集的经典,一本都不在;第二次结集的经典,在汉文大藏经里头,汉语系里头还找得到;巴利语系所留的,是第三次跟第四次结集的。你放心好了,你要找原始佛教,还是汉语系的阿含藏比较接近,越往后的就越失真。
那么这个地方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一个历史背景。事实上,大乘经典在讲的部分,我不用大、小乘这样形容,有时候方便口头语还是会大、小乘分出来。一般我把南传佛教是称为基础佛教,基本的佛教;大乘佛教叫做应用佛教。
那么用另外一个讲法,上节课跟各位谈的,这原始佛教,佛陀所讲的这个部分,我们叫做个体佛教,就微观的佛法;大乘这个部分是整体佛教,是宏观的佛法。所以他的视野广,他不是指你一个人怎么样解脱的问题,他是告诉我们整个世界如何达到止于至善,这个就是宏观佛法的特色。
所以当讲到整个世界如何达到宏观的时候,那么,达到止于至善的时候,这些修学个体的人他是不知道的。
这一点,我跟各位讲,你可能不了解。假如我们当中有人是学经济学的,你就可以发现到,经济学分两个领域。一个是个体经济学,一个是总体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要讲的就是供给需要曲线,就是生产理论。投资多少,要生产多少,那才会达到最大的效益。这个是个体经济的部分。就好像我们个体佛法在讲,自己要怎么修学可以得到解脱的目标。
那么总体经济学,他不是这样讲。他是怎么样让整个国家财富增加,要让GNP,GDP怎么样提升,怎么样创造财富,怎么样富国富民。他不是教你个体的成就,他是讲全国国力的提升的部分。
那各位要知道,个体是讲“我要怎么赚钱啊?我要怎么要达到效率最高?”可是整体的部分,是讲整个国家的所得是怎么提升。那,研究个体的人怎么听得懂总体在讲什么,对不对?
同样的,大、小乘之间也发生这个问题。
所以当经文在讲这个,“就在其中不见如来神力”,我们叫做不见不闻。诸大阿罗汉其实就在会中听佛陀讲这些,确实他也不见不闻,因为他的心已经锁在那里地方,你讲这些跟解脱有帮助吗?没帮助,他不听。
各位要留意到,这是完全不同的。你要学经济学你就可以看得到这种状况。个体经济在讲的理论,跟总体经济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总体经济很特殊的是,他把他的经济理论叫做一般理论。这是1929年凯因斯在美国发布的一般理论,了不起。这个人没福报,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没颁发之前他就死了,所以他没领到这个奖。
同样的,大乘佛法也是一般理论。一般理论,这些圣人是看不懂的。
所以我也常常警告各位,越伟大的法、越大的法、越了不起的法,他越是一般化,越是生活化。
你假如以为那个大法那了不起的法,哇噻!一定是关着门偷偷地学偷偷地教,那你又搞错了,那个叫做特异功能,那不是大法。
大法是很平常的。佛法的定义,跟你脑袋里头的,那个脑筋里面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你要弄清楚啊。
所以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说,大乘是在藐视或者轻视这些阿罗汉。没有这个意思,他只告诉你,这两个属性是不一样的。
两个属性不一样,没有说研究总体经济的跟厂商理论不同,因为研究厂商理论的人不见得了解国家政策。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讲的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不对?你看国家公布的,一定是什么贴现利率、利率或者是政府支出、什么刺激投资了,是不是都讲这些?他有没有跟你讲供给多少?需求多少?价格多少?讲到价格的问题,价格管理的部分都是个体经济的部分。
所以当你是一个厂商,你在看政府政策的时候,那你只有按照总体经济来看,不是按照你的个体经济理论来看。当你用个体经济理论来看政府的总体经济政策的时候,你根本就不见不闻,你看不懂。
同样的,个体佛法的修学,跟总体佛法的修学,是完全两码子事。各位想要了解这个部分,我们就要一个专门的时间来做区别,总体佛法跟个体佛法当中的差别。这个部分我写的理论,是叫做“宏观佛法的行法与微观佛法的行法”。因为讲话的时候,有时候会咬错字,总体个体、宏观微观常常会倒置,会弄错。在写的时候,因为写的速度比讲的速度慢,所以它比较会精准。在讲的时候口误的机会多。
我是这样简单地跟各位做个分析了。当然在历史上,好多人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他有些辩驳。但是那一些呢,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去维护去解释说,我们是特别没有强调说轻视或藐视阿罗汉,或者是故意把他点出来这是阿罗汉的盲点,也都没有必要去这样讲,因为这是必然的。就好像鱼在海里,他永远无法了解鸟怎么在空中飞的情况。鱼光是对于鸟怎么在空中飞,空中没有水怎么活下去,他这个疑情就解不开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你想想看嘛,这就是一个关键处。所以这两个不同属性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要知道,宏观佛法一定是以微观佛法为基础。总体经济理论在运作的时候,他一定是以个体经济理论作思考的。国家政府要支出,这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他一定考虑到政府的支出增加以后呢,那你的消费会增加多少?消费要增加多少也就是需求量要增加多少?需求量要增加多少会带动厂商的生产量。有没有?所以他考虑是在这个点上。但是这个供需之间变化的问题,在总体经济来讲,他已经变成很细节的部分。他是他考虑的目标,但是他是细节,你要留意到哦。可是站在个体经济的话,这是整个研究的重点。有没有?所以整个个体的整个重点,在总体来讲,他只是一个细节而已。也可能是目标没有错,但他是个细节。而总体本身在研究的那个理论跟过程,那是你个体没有办法讨论的。
这个部分,我们也就原则性的这样来告诉各位。
这个宏观的佛法与微观的佛法之间,是我们未来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发展历史里头,研究的一个重点。我估计最少可以写上十篇博士论文。每一本都可以20万到30万个字写,你不用担心。那你有没有能够抓得到那个特点在哪里?这相当地多,因为这个角度相当地广。
好,这是第一个我要跟各位谈的。为什么这些上首大声闻大阿罗汉,会在会中不见不闻,这第一个。
第二个要跟各位谈的是,这里谈到十个如来,“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加持。”跟“如来剎海。”
这些都是前面那边讲到的,现在他把它归纳出来。
这个如来,你要记得如来的基本定义叫做自性。这个自性,我们在佛法中讲自性,大家常常搞不清楚,因为他有双重意义。
这个月饼有月饼的自性,苹果有苹果的自性,灯有灯的自性,花有花的自性,这是个别性。你知道,因为中文用词不多,这个自性用在这个地方叫做个别性,个别的自性。
但是讲如来的这个自性,他不是个别性,他是通性。什么通性呢?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你都拥有的这一种通性,这个叫自性。佛经在翻译的时候,他知道这个翻自性会有问题,所以他不翻,如来两个字就没翻了,这个字没翻了。它是梵文,直接用如来这两个字。
所以有人“如来如去,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叫如来”,《金刚经》上面也这样解释,我告诉各位,你可以这样解释了,但不必这样解释。
如来是指生命中共同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共同的那种通性,这是一个;第二个,你、我、他这个别的生命里头,你所有的生命因素…
那个生命因素相当多噢,前面跟各位讲过,生命因素是未来真正佛教学术思想发展上面的显学。生命因素有哪些,他如何定义?我跟各位讲,菩萨的名称,每一个菩萨的名称,通通都是生命因素。通通是生命因素啊,因为我们不会定义,所以你都把他拟人化,你没有办法把他性德化。所以,你不知道。
这一种每一个生命因素里,他有一种共通性,那个通性叫做自性,就是如来的意思。
所以,如来到底是什么?你不知道。你了解这个如来的基本定义,有这两层意义。所有的生命,每一个生命,不管是人,是动物,是六道凡夫,还是四圣——佛、菩萨、缘觉、罗汉,或者是天人、阿修罗、恶鬼、畜牲、地狱,这些生命里头共通的特性,那个叫如来。知道吗?
所以如来,不是只有在人间成佛,或者在佛界才有如来,一切众生的生命里都有如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生命因素里头的那个部分因素,可有不同,但是他的个性,他每一个生命因素里头有一个不同的,也有一个共通的,那个共通的叫如来,这个叫如来。
好,这两个定义明确以后,如来的定义明确以后,那什么叫真如?知道吗?真如就是把这两个定义提出来,就讲那一个通性。所以真如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讲,真如就是真理嘛。那个通性,生命中的通性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指这个。
假如这个真理跟你生命无关的,它就叫物理。这个真理在你生命中兑现跟运作的,这个才叫真理呀。所以,真如在古代把真理就叫真如,而这个真如的如就是如来,真的如来,那也就是把他提炼出来,生命中的通性。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没有?那个地方讲的是这一种自性,叫做如来。
他没有办法翻译,现在我们这样定义,应该很清楚了。(众鼓掌)而这个定义没有办法三言两语就跟你讲。所以我们为什么前面跟各位讲说,经典翻译不是一人能翻的啦。没有办法,你怎么翻吗?如来英文怎么翻?Ru Lai,对不对?(众笑)那就叫好笑?!你可以用另外一个字,但是他的内容“那个”,“那个”你一定要好好去解释。没解释是不行的。
可古代在翻译这种东西,他不解释的。古代不解释啊,放在经文里让你去滚瓜烂熟,你还要真有心,你才能锻炼出那个味道来,要不你弄不出来。如来你怎么去查?查字典“自性”两个字是什么,如来。“如来”是什么,自性。你再翻两个词,两个词你都不认识呀。
如来是不是梵文呢?是不是梵文?告诉你,现在没人知道,因为如来的梵文现在也找不到了。而如来这两个字,很显然从字面看它不是梵文。你看,薄伽梵是梵文嘛,对不对?那这个如来怎么会是梵文呢?你把它当梵文也可以呀,反正跟咒语一样你都不懂。这个就是关键。
好,那么这种自性,他又不是单一的,他不是定义完就好了,他有很多东西,那叫如来神力,自性的神力。神力,我们前面讲过“威神力”,神力是生命的基本作用,就这么简单。神力是指生命的一种基本的动作,基本的作用,根本作用。
很遗憾的是,我们把生命作践了,你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你以为“食色性也”这个叫做生命的本能。生命的本能是不可思议的,是你大脑想象不到的。你不要把生命当作那么龌龊。
老子对生命的定义,定义得最好。你知道吗?他法自然,自然,因为老子《道德经》里面讲,跟着自然走,学自然,学自然,所以他讲“上善若水”。有没有?
这人啊,就没办法。所以我说我们人,人的脑筋应该像水一样。像水,你不能够体会,应该像豆花那样,水汪汪的很柔软。可是我们现在的头脑,那个脑筋有点像豆干。因为已经硬化了,转不过来了。有没有感觉?经常脑筋转不过来。那不变豆干了吗?
小孩子的脑筋,他就像那个豆花一样水汪汪,很柔软这样子可以摇来摇去。我们长大书开始读了以后,开始污染以后,那脑筋开始蒸发了,就变豆腐了。然后出了社会,就由豆腐变豆干了,转不过来了。有没有感觉?
现在还有人能够这样子,像小孩子一样,你就觉得他好可爱哦,有没有?就是你脑筋硬化嘛。“硬化”是我讲的,“僵化”是常讲的。“这脑筋太僵化了。”有没有?顽固,顽固不变豆干吗?他不止豆干,都快变石头了,所以叫老顽固嘛。不一定老的才顽固,年轻人很多顽固的。这个就是,你没有神力了。
生命的本能,那叫神力。相对于你大脑的那种合理推理,这神力就是生命本能。生命本身能够懂很多,真的能够懂很多。他不需要什么训练。
我们看小孩子,那婴儿刚出生不久,他睡觉“嘿嘿嘿”在那边睡。那老人家就会说“在跟jiaowo讲话。”个是什么?《华严经》后面会讲到,我们人出生的时候,有两个神跟你来,一个叫同名,一个叫同身。那个小孩跟他原来那个母,他本身的母,前辈子的状况在对话,所以他会自己笑。不知道在讲什么?有没有?
你没生过孩子,不知道;生了孩子叫人家带,你也不知道。你要自己带小孩,你才知道,那生命的本能是什么?要不然你不知道。
所以,神力,你不要看成什么了不起的那种特异功能,绝对不是那个东西。生命的本能,生命本能。
我要告诉各位,我们现在的生命本能,大概全部都,全部,大概啊,全部百分之百,不讲百分之百,99.9%个N次方,全部忘记了,你全部消失了,全部消失了。这是很可悲的现象!
我们学佛,就把这生命的本能恢复过来。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学佛法,佛教以外的两本书,你一定要看,真要修行的话,一个《道德经》,一个《南华经》,你一定要看,尤其是《道德经》。就这个原因。因为你要法自然,学自然,法天,法道。法就是学习,跟着他一样嘛。
我们就不是,我们就一直要用逻辑推理。推理以后还说“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你看”。那你完全是虚幻的,那完全是虚幻的。
所以大脑的思维模式,是最可怕的。思维有很多模式,所有的思维模式都对,只有一个错,大脑的思维模式是错误的。
不信?今天的人类为什么叫末法时期?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要用大脑,一用大脑以后,整个世界都变机械化了。而且被规格化,这个才可怕。
你看越有效率的,越规格化。你看Starbuck(星巴克),你从喝第一杯到喝第一百万杯就一定那个口味,所以你喝久了就等于没喝,只是惯性在喝。应该是每一杯咖啡泡起来都不一样的。你知道吗?
可是呢,他为了要好喝,达到那所谓科学化的标准好喝,所以每一杯都一样。那你喝Starbuck跟喝一开罐咖啡不完全一样吗?因为同一味道嘛。那生命的那个质感,你就消失了。
提醒各位,学佛要拥有你生命的质感。高低不要紧,低就低嘛,你只要进步就好,总有一天会达到止于至善。可是当你被规格化以后,你就叫焦芽败种。你永远是那个调调,就算很高,你也一直停在那里,因为你不进步。知道吗?
生命拥有自己的质感,他本身就是多变。在多变中,你才能够保持你的清醒,你的觉醒。因为变,生命才可爱;因为变,世界才美丽。不变就完了,清一色嘛,永远都是那个样子,那就不妙了。
所以这个神力,让你了解。
那么除了神力以外,他讲了“严好”、“境界”、“游戏”、“神变。”
“神变”跟“神力”有点不一样。力是能力,变是现象。这个能力的变化所产生的现象叫神变。
“尊胜”、“妙行”、“威德”、“加持”、“剎海”,就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讲了。
这十个“如来”的东西是《华严经》的一种语言模式,他谈这十个东西,这是讲自性的东西。
而我们修行到往后,登地以后,对于这十个东西,你会一直去穷尽。现在各位只要了解什么叫自性就好。自性所具足的那个能量,我们简单讲就生命的能量,非常充分。假如能量能够用电池装的话,那这个电池是不可思议的大,他是穷尽,他假如用体积来讲的话,尽虚空遍法界。
所以里面有很多东西,那你必须在你的法身成熟到某个程度以后,那你才有办法去体会这个部分。那你现在呢,法身,门都没,连十信位的初信都还没上,那就更不能算了。
圆教初住位(华严修行开始线)
昨天跟各位讲过,那个十信位,在华严的修学里,不算位次,还不算哦。
但是他在计算的时候是这样算的,初果位算初信,二果位算三信。三果位算五信,四果位算七信。
你看,四果阿罗汉才算七信。
那现在要讲的都是法身以后的东西,所以在场他当然不见不闻了。所以,这是华严经的标准。
那你想要证得法身,你首先必须要先证阿罗汉,而且要三个阿罗汉以上:初破我执无明的阿罗汉;再双破我执法执无明的阿罗汉,双破,破法执是证九信;然后再一分保任,十信满心。那才进入圆教初住位,就华严的初住位才开始起算。这个时候华严修行才开始,还没到这里不算。
十信位
九信位——破我执法执的阿罗汉
八信位(四果)
七信位——破我执阿罗汉
六信位(三果)
五信位
四信位(二果)
三信位
二信位(初禅定,证初果)
一信位
所以《华严经》所讲的修行果地,那个位次跟果地完全是从法身开始算的。法身之前的修学叫前行。
所以,你要证得三个阿罗汉以后,才有资格学华严。那各位现在第几个阿罗汉?你是吃罗汉果的罗汉啦。那个不一样啊。
所以现在我们在讲的。跟各位在讲的,都属于工程面的部分。技术面,你必须要自我成就跟突破。
这是第一个,十个如来。这些大阿罗汉大声闻,第一个部分是不见不闻不解,这个十个如来境界。
第二个呢 ,“亦複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界。”菩萨的境界,他也见不到。
“菩薩集會。菩薩遍入。菩薩親近。菩薩神通。菩薩遊戲。菩薩眷屬。菩薩方處。菩薩師子座。菩薩宮殿。菩薩威儀。菩薩三昧。菩薩周遍觀察。菩薩師子頻申。菩薩勇猛。菩薩供養。菩薩授記。菩薩成熟。菩薩身業清淨。菩薩智身圓滿。菩薩願身顯示。菩薩色身普遍。菩薩相好具足。菩薩常光圓滿。菩薩放大光網。菩薩起變化雲。菩薩普遍方網。菩薩諸行圓滿。如是種種。皆悉不見。”
这是第二个部分,应该是二十个。二十个还三十个?有没有算?应该是二十个。这个部分是指菩萨境界,统称菩萨境界。那么这么多当中,这也是他的一种语言模式,讲菩萨的范围。
那这个地方,为什么菩萨的部分讲的比如来多?如来只有十个,这里最少二十个,二十个还三十个我忘了,我记不得。他为什么菩萨讲这么多呢?这里面就牵涉到,大乘佛法的内涵。
大乘佛法,我通常是跟各位这样分析:
学佛第一个发出离心,行出离道。这个就是微观佛法的修学范围。
第二个阶段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这就开始进入大乘的范围。
那么,从菩提心要转到菩萨心跟菩萨道,这个才正式进入菩萨行的范围。
各位要留意到,菩萨心、菩萨道以后,会产生一种叫做菩萨信仰。我们中国佛教跟印度佛教最大的不同,就来自于菩萨信仰。
菩萨信仰,不是比诸佛或者如来信仰来得低级,因为菩萨信仰的范围相当的广,这就是我们讲,这个宏观佛法里面的菩萨道跟普贤道的这个范围了。
因为菩萨道的范围相当的广,在菩萨信仰里头我们才发现,有永恒这个东西。而永恒不在第一世界,不在第一生命里。永恒是在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以后。
在第一世界里面也有永恒,第一世界、第一生命也有永恒,永恒的名字叫无常。你要知道,因为无常的名字叫永恒。所以这个世间没有永恒的东西,一切永恒都在无常中运作。所以这世间只有无常,因为永恒已经被无常占据了。
你要真正的永恒,那个东西是要到第二世界里才有,也就是到法界里,到法身的领域里才有。你把这个东西区别出来。
但是在菩萨信仰里头,有这种概念,但这个部分还没形成。他必须从菩萨心、菩萨行、菩萨道这边再进一步。到普贤心、普贤行、普贤道这个地方来。
那这一个普贤信仰,跟菩萨信仰是不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思想没有形成,这个学术的基础没有架构。大家把普贤信仰当作是观音信仰、弥勒信仰的那种信仰,普贤信仰是相对于菩萨信仰而讲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块领域。
那么这个部分,有待于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展开,你才能完成它。这里面有很好多工程可以做。我跟各位讲,这里面可以出好几百个博士来做这种思想发展。这个部分,就来自于这个经典里头。
你看看,他对于菩萨的描述这边比如来的描述多得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就是菩萨信仰的广泛性。
这个部分我常跟各位讲,宏观佛法中的这种菩萨信仰,我们要有机会才跟各位作专题讨论跟分析。这个地方我们就不跟各位谈太多了。
但是这里面也是一样,“如是种种。皆悉不见。”这个阿罗汉,也就是微观修行,只在修行如何解脱上面,那么宏观修行不止是解脱了。
应该来讲,微观修行的重点,他是从身业跟语业下手,技术面从身业跟语业直接下手,因此对于行为规范很具体很落实。这是真的。所以你要修行,要快成就,当然是修个体佛法、微观佛法来修,快。
但是你要记得,当你这个资粮道不够,你根本没办法修。所以很多人说“我一精进就出事。”那就表示你资粮道不足嘛,要不然怎么一精进就会出事。照讲你一精进就超越才对,可是你一精进就生病了,一精进就家里出事了,一精进就什么都不顺了。那可见你的资粮道根本就不足。
而,菩萨信仰里头就告诉你,有很多人是不能够修行的,因为他资粮道不足。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叫资粮道不足,我们叫你,生命因素的水平过低。那菩萨道里,就是提升你生命因素的品质,把你生命因素的品质、他的水平提升起来,这就是菩萨道的第一个功能。
他是教化众生,菩萨道不是教你成佛,他是教你提升你的生命水平。到某一个程度,修行开始线那个地方,那你就修微观的佛法嘛。修行就是修微观的佛法。
宏观的佛法里,他的修行也有他的特殊性,但那已经是另外一个层面了。那你的水平已经够高了,那直接修三昧力,不修定力,他直接就修三昧力了。
但这个不是现在跟各位讲,你不要问我“三昧力怎么修?”有了三昧力就可以消除你的业力,知道吗?“那我,你就教我这一步好了,我就要把我的业力消除掉。”那个要你的生命因素的水平到达某一个程度才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我要学这个”,“我要学那个”,“我要学,越快越好”,是你的大脑作用。当你的大脑一直起作用的时候,是不能修行的,你必须要训练自己。
这个修行是分两个方面,这个是我分的,一个技术面、一个工程面。技术上你要怎么修?那工程面就是心理,这不只心理,是脑内革命,要怎么样把杂质给除掉。要除到某一个程度,那你才有办法修。
当你这个工程面都没有进行的时候,脑袋瓜里面,有些人是有脑袋没脑筋,有些人是脑袋里面装的都是断掉的脑筋,橡皮筋是吧,都是断的,他连不起来,里面都是杂讯,杂讯都是毒素,那是没办法修的。一修的话就“不过,但是,可是,还有…”那你讲什么他都没用啊.都是断了线的那个神经在里面,不起作用。所以,这些都是要经过调理、校正,那你才能修行。这个没有整理过,不行。
所以,一个是大脑作用的整理,这个叫做工程面;一个是修行你在技术上要怎么进行的,技术面。这两个部分。
那这个,你进入行法以后,我们再讲。你不进入行法,我这讲太多都没有用,纸上谈兵嘛,对不对?你根本就不知道实际状况怎么样,那没有用。
好,这个是指阿罗汉,对于菩萨、对于如来自性的部分,不见不闻不解的这种状况。我没有一个一个跟各位讲,这个里面要讲的,那每一个都是一部《华严经》,每一个都是一部《华严经》啊。
我跟各位点一下好了。什么叫菩萨?
大家都懂嘛,天天都菩萨菩萨,菩萨保佑菩萨保佑,菩萨什么。“菩萨就是菩提萨垛,菩提觉也,萨垛有情也,菩提萨垛皆有情也。”对不对?都会背嘛。是不是,基础佛教都有。什么叫觉有情?觉有情就是菩萨。又来了,菩萨是什么?觉有情。觉有情是什么?菩萨。佛法就是这样子,我们那边的俗话叫做两光,两方面都光光叫两光。你根本没办法定义嘛。
你必须用现代的语言,就你所知的来解释,来说明“什么叫菩萨”。菩提是觉悟,萨垛是有情,有情用现在的话讲叫什么?有情叫众生。那就觉众生就好,为什么觉有情呢? 有情还有一个叫含识,有情众生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对不对?
古代很奇怪,同义词用一个,为什么要用三个?你有没有这个疑情?你要没有这个疑情,你连报名来当华严行者的资格都没有。
这有三个词,告诉你,三个词的意义是都不一样的。现在讲到觉有情,我就跟你讲觉有情,其他两个你自己去解。
有情就叫做细胞,觉有情是觉悟的细胞。这样听清楚吗?细胞还不太…因为细胞你会混了,所以他叫因素。觉悟的因素,什么因素?生命因素。
你的生命中有一个因素觉醒了,生命中有一个生命因素觉醒了,那个因素觉醒的那个因素呢,叫做观世音,所以叫做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不是外面那一个啊。所以你要看,这个人是谁?你仔细看,拿宝瓶,拿杨柳。噢,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看吗?不是。观世音菩萨,是你生命中的一个生命因素,那个生命因素叫做观世音。
但是,在你来讲,是“睡觉的观世音”,因为你那个观世音还没菩萨,对不对?因为你还没有到达菩提萨垛。菩提是觉醒,你还没觉醒,你还在睡觉嘛。所以你的观世音,叫做“观世音睡觉萨垛”,不是菩提萨垛。所以你不能叫做观世音菩萨,你还在睡觉嘛。
这个观世音菩萨的这个生命因素,观世音的这个生命因素,每个人都有。但问题是,你还在睡觉,你的这个生命因素还在睡觉,还没觉醒。要觉醒的话,那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知道吗?
所以这个意思,有没有弄清楚?
好了,那你连菩萨都搞不懂,你怎么会了解呢?不要说阿罗汉不懂,阿罗汉根本不了解,你也不了解呀。你现在还没证得阿罗汉。对不对?但是你了解他,这个时候你就叫做“大心众生”,你的心,心量、那志气广大,超过阿罗汉,虽然你还没开始。就好像你那部747飞机还停在那里,因为你醒了,但是你还没起飞。你一起飞绝对超过他。
所以这个地方阿罗汉他不能了解。所以菩萨的定义,你一定要弄清楚。
所以菩萨是已经觉醒的生命因素。那个生命因素是什么?那就看,看你觉醒的是哪一部分。你觉醒的叫做妙吉祥,有没有这个生命因素?你的名字叫什么?文殊师利,对不对?你还有一个生命因素叫遍吉祥,有没有?这是什么?你叫做普贤菩萨,这很清楚嘛。这每一个生命因素是每个人都有的,不会说你有他没有。
那你现在在因地,你要去激发你的生命因素出来,你怎么激发出来?
你不会呀,你只会大脑想“嘿,我看观世音菩萨长得比较漂亮。”所以你…就像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一样,极乐世界是什么?“不知道,听说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你糊里糊涂,你睡到极乐世界去啊?你怎么会?
极乐世界是什么?弄清楚。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能够相应?你念阿弥陀佛是糊里糊涂的,极乐世界也是糊里糊涂的,那就糊里糊涂跟糊里糊涂相应啊。对不对?因为你念阿弥陀佛是糊里糊涂的,跟讲极乐世界也是糊里糊涂,两个都糊里糊涂,所以你相应也保证你往生糊里糊涂世界。你去不了,你那个极乐世界是你自己理念的、自己想的。不是啊。
佛法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你一点也不清楚,一点也不明白,你怎么去啊?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把这个地方弄清楚。
基本上,菩萨是什么?已经送给各位了。你不应该再搞不清楚了。对吗?(众鼓掌)
像这种定义,我们都将很清楚了。我讲完了我希望各位,你自己去整理一下。菩萨的定义。你弄清楚他就会变成你的,然后你要跟人家讲就会很具体、很清晰地分析出来。
但你不整理的话,你说“有呀,我师父,我听过他好像,好像这样讲。” 你讲,人家说“不对。”你说“不过,但是,还有,可是。”那都没用了,那跟都糊里糊涂差不多。
好,我们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29讲(2007年9月28日)B
好,我们把菩萨的定义跟各位讲了。
我想,各位假如在学佛的时候…定义我是这样定,你可以否认它,你可以不接受,因为你接不接受,对于我所讲的来讲,它都只是一种知识。知识你可以要可以不要。
但是那个方法很重要,你自己要有一个方法,而且是正确的方法,解脱的方法。你要带着疑情。人家讲菩萨你就讲菩萨,这个菩萨到底是什么?你要有这个疑情。这个方法,带着疑情,你会找到那个真正的菩萨,不是人云亦云的菩萨。
所以,我们要教你的是那个方法,你去架构一个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模式,解脱的模式,不是知识。
我讲什么、讲对、讲错其实无所谓。你接受不接受而已嘛。不接受也对,接受也对。但那个方法你拥有了,你就能解脱了,那就对了。这么多人只要有一个能解脱,那我就回本了。对不对?(众鼓掌)
这跟老师不一样,老师,考试通通考一百分,我教得才光荣。老师是传递知识。我们学佛是有一个解脱的方法,帮你解脱。你要找到你那个解脱的方法,那就要你自己来了,我没办法帮你了。
所以各位听经,不是听那些知识,是要去找到一个解脱的方法,自己去解脱。关键在这里。
所以,我讲得好不好,不重要,是你学的好不好才重要,你要学到那个解脱的模式解脱的方法。这是个关键。
好,我们再看第二段。
他这里,经文里边“何以故”,“何以故”应该接在下一段,不是接在这一段,他是在另一段里面。但是他行文刚好到这里,所以你也看不出来,“何以故”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他是要接下一段的。
这个,经文里这样子,这个叫自问自答。你也可以说是设问,假设问,然后再假设答。
那么,这里面就谈到,为什么会这样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大阿罗汉都解脱者,大成就者、大解脱者,那为什么对佛讲的这些境界,他会不见不闻呢?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像这种情形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怀疑。
疑,不要紧,那你要接受;接受以后再疑,才能求证,这个叫做疑情。你假如一讲你就拒绝他,那就不行了,那你就不求证了,你就开始为反对而反对了。所以我们疑情是指接受,但是我要求证,我要证明。
那么这个答案,他在下面讲了。
第一个“以善根不同故。”
善根不同,《华严经》里头有很多讲到善根大小的问题。他有几种:
一种是不信,就没有善根;
一种是信而怀疑,疑就是不接受。这两种是没有的。
第三种信也接受,但是很小,这个叫狭劣。狭,就是狭碍,心量不够大。一种是劣,是有是有,很小。
像我们信佛的人,我常跟各位讲,分两种状况:
一种叫做三教九流的佛教信仰,就一般民间信仰。到庙里拿根香,拜拜,一直磕头。为什么呢?昨天男朋友不要我了,所以我今天来拜佛。有没有效呢?当然有“笑”,对不对?很好笑的笑。
但是,这是什么?这是对他受伤的心灵一种抚慰,他会发挥这种功能。一般的宗教都有,都有这种功能。
但是,这个不是真正我们讲的所谓士大夫的佛教。士大夫的佛教叫佛家,不叫佛教。
所以我们有三家之说,还有三教九流。三教九流就不说了,拜了就对了。对不对?你要留意到哦。
有这种区别,那个叫狭劣。劣,他很低级,你说他信佛吗?他也拜,怎么不信?可是他那个信算吗?可那个叫狭劣。
所以他有这三种:不信;怀疑;心智下劣,就狭劣的这个部分。有这三种。
那么他讲善根不同,当然你这么一讲,阿罗汉就是狭劣的那一种。阿罗汉,是只说他在修法上面得到解脱,但是对于如来跟菩萨的广大境界,他没有办法接受,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善根。所以叫善根不同。
当然一讲到这里,对当事者来讲,他不能够接受。你直接要从这里讲,是没办法,但是要讲到这里,他前面有很多前提性的东西,一定要先讲清楚。
好,这是第一个。
为什么善根不同呢?
“彼於過去。本不修集見一切佛種種神通妙善根故。”有没有?这句话讲出来了。
记不记得昨天跟各位讲,你要修圆融道,往生诸佛净土,然后你还要加一个愿:“当上首菩萨去参与诸佛成佛的时候,你要跟上去。”有没有?佛成佛的那地方是很殊胜的,那你有这个愿,跟着那个上首菩萨,就是跟我们大师兄嘛,对不对? 佛陀的大弟子,跟大师兄去到哪一尊佛那边,他成佛我去参观一下。有没有?这个时候你“过去本不修习见一切佛”,现在你至少有一次机会了。对不对?
而且就整个法界来讲,经常有佛成佛。那些大弟子分身乏术,你多参加几次,你很快就会晋升到大弟子的地方,你也带领一堆人去,去参加。法界中,经常是有佛成佛。那,你到了那边你就知道,“见一切佛种种神通妙善根”,你都可以见得到。
所以为什么跟各位讲,修圆融道那么殊胜?关键就在这里。
你修到菩萨净土去,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菩萨净土是真实,但是不够完美。诸佛净土是完美的,他可以去参加,其他佛成佛的盛典。
那天怡学大和尚升座大典,那就有跟那个很像。差不多有十万人,我跟他算一算大约十万人,那么热闹。你的心量境界你会惭惭放大。什么叫满山满谷?满山满谷的人哦,在中国是不稀罕。可是你在外国要看看不到,绝对看不到那什么叫满山满谷的人。我看那一群人走了以后,那些人要去整理那块地大概很糟糕了,满山满谷的污染啦,这可怕啊。(笑)
而这个也就是他的殊胜。所以你一定要参加。这个愿要有。
那么有些人,因为他没有这种宽广的心量,他不会去想说“佛成佛的现场是怎么样”。
我们前面那十方佛有没有?所有的那个境界,你在这个地方你没办法想象,你要知道那是无量无边的境界是怎么展开的,那你要跟上去。因为每一个上首菩萨出行的时候,那都有无量无边的菩萨海会。他代表佛来,那你要跟着上。
你不要说“我还没功课做完,我不去。”那,去的这一堂功课是真殊胜。
那你一有这个因缘就“彼于过去已修习见一切佛种种神通妙善根故。”有没有?这个经验是需要的。因为你只要有见佛成佛的经验,你那个心量、心性就无量无边地展开了。
那里面我们语言没有办法表达。经文这样记载只是举例说明,因为各位现在所看的这一本华严,这是《略本华严》。
《略本华严》的任何一句都只是纲要。就像我们买书的时候,打开那个目录,都是目录而已呀,内容这里头都没有。那你要了解内容,你要看《大本华严》。《大本华严》是佛尽过去纪、尽未来纪、尽现在纪讲不完的那一本。你怎么看啦?过去纪你也没有,现在纪你也有限,未来纪更不用说了,你那《大本华严》你怎么看?你不可能去研读,所以我们体会不到。
即使我这样讲,也只不过旁征博引。当你的心智是那种混凝土,不只是豆干而已,那脑袋像混凝土一样,那根本怎么举例,你也听不到,听不懂。这个现场的临场感非常重要。
所以昨天我们才跟各位讲,你要有这样一个愿力。你到往生诸佛净土以后,你就可以经常参加。这个时候,你就不会有这个缺点了。“过去本不修习”,有没有?你就要有了。
所以很多人说“要往生净土”,你要知道往生净土干什么?不是整天坐在七宝池边,两只脚泡在八功德水,三不五时抿一下舔一舔。那不无聊吗?
到那里去就要参加这个活动,那才叫做往生极乐世界嘛。对不对?那你还要经常跟着观世音菩萨来,来参加诸佛成佛大典。对不对?这个就是心量的问题了,当你心量不够大你根本就没有。
好,第二个。这是第一个啊。这个应该讲 “彼于过去。本不赞说十方剎海普遍庄严清净功德故。”这是第二个。
经文是只有“本不赞说”,其实就把这个地方“彼于过去”这几个字略掉了。因为你过去没有种善根嘛。善根不同,过去你没有种,所以你现在,现在看到,你也看不到,知道吗?尤其你在娑婆世界,遇到佛成佛,你根本看不到。
就像我们,各位常讲“我找不到善知识啊。”你怎么找得到?因为善知识在你面前你也没看到啊,对不对?什么叫善知识?你脑筋有一个定义嘛,他应该这里有一个眼睛,或者这里有一个眼睛,或者他骑着狮子。他骑着宝马,不会骑着狮子啦。那有个人骑着狮子,在北京街上走,可以想象得到,那公安马上围过来。那狮子不在动物园,跑到街上来干嘛?你竟想那奇怪的事,怎么有可能你会遇到善知识呢?
所以即使佛成佛,你也会带着怀疑的心说“这个算吗?坐在那个树下算吗?”人家说“他放光啊。”“那个哪叫放光,后面可能有日光灯。”没有用的,你必须在过去种有这个善根才有可能。
那么这个地方讲,你“不赞说十方剎海的庄严”,因为你不了解。刹海就是佛国土,所有的佛国土那统称为刹海。那佛净土,我们讲诸佛净土的殊胜是怎么样?你不知道,你要赞美也赞美不出来。
你那个叫意识形态。“有啊,诸佛净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啊。”
“哪七宝池?”
“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珍珠、琥珀“,就大概就背那几个名词,算吗?你了解吗?什么叫七宝池?七宝池是指,你的心要泡在七菩提分里面。当你把心泡在七菩提分里面,那就是七宝池,就有了。
你也有啊,可是你的心是泡在名利里面。名跟利里面,不是七宝池。知道吗?
什么叫八功德水?是身语意三业要行八正道,那你就有八功德水了。
那你身语意都在勾心斗角,都要想要怎么赚钱,怎么赢人家,那你那有八功德水?
所以,你对于极乐世界的认知,只有一个极乐世界,你都搞错了,那你哪有办法对十方刹海的庄严,你有认知呢?
那我跟各位谈的,诸佛净土、菩萨净土跟此方世界的差别里头,已经把诸佛净土、十方刹海的殊胜都告诉你了,他是怎么成就的都告诉你了。我说,经过尘沙劫劳苦修行,有没有?这个尘沙劫劳苦修行,修什么?修七菩提分、八正道,把那个国土给庄严起来的。
而这个庄严,就好像后面那个极乐世界图上面所画的。你看那栏杆,不是画家少了,他没有漏掉,他就是三根。为什么三根?有没有看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那个楼阁,为什么三根?你不知道,三根,是不是画家少画了一根?告诉你多画一根那才出问题,你知道吗?为什么三根?三法印嘛。当然三根,怎么跑出第四根来?
所以这个里面,就告诉我们,这个就是秘密嘛。他用世间法显的,把你显出来嘛,隐的,法界的东西表达在里面嘛。而且那每一根,你看多少宝在那里面。那宝只是显的,他隐的要告诉你,你要进行的是什么?对不对?七菩提分、八正道、六度万行、五分法身、十种殊胜智力、十八不共法,你要去修这些啊。
你都不修当然没有啊,你只是两根柱子,木头做的。对不对?你没有办法。人家是七重栏榫,有没有?七重楼阁,那你呢?你就money栏榫,money楼阁,你只有用钱堆出来的嘛,没用啊。所以你不能称宝,关键在这里。
所以这个刹海你会不会赞说呢?你一定从实修中,你会去体会,然后你会讲出来。你没实修,你体会不到。因为你没有生命最深层的内在体验,你怎么讲得出来呢?你必须体验到那里,你才讲得出来,那叫作“见性之见”。
你要不体验你讲的,都是语言文字的知见。那都是知识,没用了,下辈子你就忘了。
但是你有了见性,有了体验以后,生生世世,他不离失,他会再现。因为他已经成为你的生命因素了。那在你跟其他所有的因缘相组合的时候,这生命因素会起作用。
修行不可思议就在这里啊。你对这一点必须要深信不疑。必须要深信不疑。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菩萨净土是真实的但不够完美,诸佛净土是真实的又完美的,差别就在这里。那这个世间,上帝创造的,上帝的欲望妄想所构成,所以这里不真实,是虚幻的,就这种状况。那你就很清楚了。
第三个,“彼於過去。本不稱歎諸佛世尊種種神通變化事故。”
因为你没看过,你也不知道,所以你不会称赞诸佛世尊的种种神通变化。
我前面跟各位讲过了,种种神通变化就是生命本能。我们的生命本能没有了,消失了。所以一看到,你会觉得很奇怪。
我常跟各位讲,人,每一个小孩子出生,他自己能够发音将近500种。假如有学音乐的人你应该知道,那声音你大概能发400多,500种。而且有一种声音你听不到的,小孩子会发出一种生命本能的生命的原音。
我们越长大,爸爸妈妈越教我们,声音就一直丢,现在我们只会发几个音了。最多的51个音,最多,再也发不出来了。我们所发的音非常有限。一般的才发24个音而已。
所以,音越少就越难听,音越多就越好听。而我们事实上所发的音非常少,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你看剩下十分之一。声音的本能我们都消失了,剩下十分之一而已。
所以,你会发现这个人假如发音是五百多个音的话,是不是神通变化?这只是一个音声一个而已呀。
我们鼻子嗅觉也非常糟,我们不如狗,狗的嗅觉比我们强两千倍以上。所以“你刚才吃什么?”你可以说谎话,狗一闻就知道你刚才吃什么,只是他不会讲而已,你吃到肚子里面的东西他闻得出来。
这是生命的本能嘛 ,我们都消失了。
本来我们的身体也会散发一种味道。看到这个人你喜欢,看到你朋友,你身体会散发出一种味道。可是你现在闻不到,因为鼻子的功能也消失了,身体的功能也消失了,你的毛细孔内分泌也都消失功能了。所以你的身体本能没有。
你会放光,你不是不会放光,可是你那放光的本能消失了。
当你的大脑接受污染程度越厉害的时候,你生命的本能就消失得越厉害。
好,这个都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问题。
第四个,“本不能于生死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
那个,我们跟各位谈过,要发心,发菩提心,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那各位有没有发心呢?你说“我没发心,我怎么会来听经,当然有发心。”不过你那个发是花心萝卜的花,发那个心都是骨质疏松症的,没有金钢不坏心,那个不算。
发心两个条件。
第一个要金刚不坏。所以我们常常跟你讲,不退菩提心。不能退菩提心,那你能不能肯定自己?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呢,你必须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换句话说,这个菩提心,你不能定死的,定死的决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你怎么知道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嘛,那你怎么能定死呢?
我只能够说“我要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要追求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但是那个我不懂”。不懂你要一再地超越自己,超越、超越再超越。你不要一直以为“我成就了,我达到了。”那个成就跟那个达到是不算,他只是一个过度跟阶段性。你可能到达那里,可能达到,但是达到,你还要再超越。
假如你认为,你已经达到了,就要停止了,你就完了,那就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让我们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永恒跟恒动。恒动,你就要一直超越不能停止。这个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定义。
你不要问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然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你告诉我止于至善是什么?”
没有办法讲。勉强可以跟你讲,就是《华严经》经首上面所讲的,那一段经文。而那一段经文你说“我看不懂。”那段经文,你绝对看不懂。我讲了十几遍了,再讲还是不一样,因为那个经文繁广,不是我们一般的语言能够表达的。
这个就是你要了解的。你不发,发不起来嘛,而且在生死中发的。
很多人讲说“等我证阿罗汉,解脱以后再来度众生。”那你解脱就完了。你乐阿兰若,乐极静处。
因为在生死中,你要度众生,你才知道众生难度。众生怎么难度呢?第一个,有些那种境界,你的智慧达不到,所以难度。你的智慧达到了你就不难度了。有些是没因缘,你根本没办法度。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
但总之,你必须跟众生相处,知道这些种种的困难,你做不到,而你又愿意去超越它,达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全部的众生、所有的众生、一切的众生,你要通通度尽。不但要度尽,我愿无尽。众生虽然度尽了,我的愿还是没有穷尽,还是要继续。你要有这种情况。
那你在生死中能够发起,这种境界你就能够看得到。你在生死中不能发起,等到你解脱以后要发起,难啦。因为你的习气,阿罗汉的习气已经养成了。
所以这个,第四个谈到这个部分,各位要留意。
第五个,“本不勸發一切眾生令住廣大菩提心故。”
你又不发起,要劝发一切众生令住广大菩提心。这个广大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你要劝众生发心,多难啦。“我干脆给你念佛,让你拜一拜。”布袋和尚就这样,给一块,念个阿弥陀佛,给一块,念两个给两块。给小孩子这样讲,大人也来了,有钱赚谁都来了。小孩子念一声得一个铜板,那大人念十声一个铜板。大人也要念十声,硬要一个铜板。他就念吧。但是这个呢,不能叫做“劝发令住广大菩提心”,这个没有。
劝发众生发菩提心,是要众生从自己的心里,自己发起。这个难啦。因为有很多众生,在你的面前跟殷勤的劝告之下,他会从口头上发心:“好了,好了,我信,佛教很好,我信,好了,我信了,可以了。”
那你说:“那你信了,我帮你设佛堂,我送你佛像、送你经典。”
你送他一大堆,他都好,他都能够接受。然后你回家以后,三年他也没做功课,连上个香都没有,因为他只是敷衍你。这个不叫真的发心。
要真的能够从自心里头自己发起,然后自己去找。就像我跟各位讲的,你要自己去找到那一套解脱的模式,那个才算。
我教你,很多人讲“师父你告诉我,我这样念对不对?”
我说:“对”
“好,我就这样念。”走了。那个根本没有发心。
他是到你这里来要什么?要个保证书。这样死到阎罗王那边去,“海云和上跟我讲我这样念对,怎么又念到你这里来?”
你放心,我跟阎罗王已经签了合约,照我的方法念,还念到你这里来的,罪加一等。因为你只是求一个心安。
“师父我这样打坐对不对?”“我这样参对不对?”你问这个干嘛?到阎罗王那边有免死牌是吧?没有。
因为那个方法是你要自己去摸索的。摸索,对不对呢都不要紧。因为对,你会继续;不对,你就改嘛。继续到某个程度,你还要再说“我这样子,应该要超越吧。”并不是对了就好,对了你还要超越。对,你还进行一段时间,你还要超越。
各位有没有问过路啊?人家说“往前走,走到哪里遇到什么,你就哪里转啦。”你就一直走走到哪里,也没看到。他在讲的那个特点,跟你的感觉不一样。有没有?所以你走了一段路,你还要再问一下。这就是觉性嘛。知不知道?只有笨蛋才“他说一直走,我就真的一直走。”
有个笑话。人家问说“我要到公园去,要怎么走?”
他说“直着驶。”
“啊?怎么走?”
“一直驶。”
“怎么死啊?”
“驶到底。”驾驶的驶啊。
问的人说“唉!我问你路,你怎么叫我一直死啊?”
因为你不懂得那个状况,所以连话都听得有问题。他讲驾驶的驶,“你怎么诅咒我一直死啊,我死一次就好了,要死几次,还要一直死。”
这个就是我们在情景中,跟你大脑里的判断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必须要去超越。
好,这个劝发菩提心。
事实上有困难,但是你能够劝发一个发菩提心,功德都无量无边。
“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要令如来种性不断绝。这里面“如来”就是刚才前面定义的“如来”,如来种性。
我们常讲“生如来家,得如来种性”。那我们呢,本来都有如来种性,但是你自己常常会把他断,会把他断了。知道吗?
你在什么时候复苏呢?在你遇到苦难的时候。你会说“我一辈子为人正直,清廉不贪污,也不做坏事,怎么这种病会掉到我头上来?老天真不公平。”我告诉你,只有在这个时候,你的如来种性才会发起。
你要留意到。因为你平常的生活,因为你自己以为“我很正确。我都是好人,我都没有做坏事,从来也没贪污,在办公室里也没打过自己的私人电话,办公室的纸笔从来没有拿过一张回家。”
那你很正确吧?很正确,你把自己的如来种性都断了。因为你都按照世间标准,你生命的那种活泼性完全被僵化了,僵化了就通通断绝了嘛。
只有在这个时候,你遇到挫折跟困难的时候,你才会激发自己“这样对吗?”这个时候,他才会发起。
但是你有没有留意到一种状况,你本来可以不用断啦。
所以这里面就谈到了佛法的一个根本,就是戒律。
我们都讲以“戒为师”,绝对没错。对不对?但是戒,你不会持,你都把戒给捏死了。捏死了,你知道吗?戒不是让你把它捏死,可是,持戒的人都会很坚固,坚固执著。规定不行就是不行,你动不了了。
戒律是绝对的弹性。戒律有开、遮、持、犯。你留意到哦,开、遮、持、犯。你要懂得什么时候开戒。当你始终不开戒的时候,这个人持戒大概就死在戒律下。这种人修行他可以成为圣僧,不能成为解脱者。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我们不是说你持戒不对,但是在什么状况下要开戒,或者开源,那你都不知道的话,那个戒律一定捆死人。
戒律是要帮助你解脱的,所以它特别叫做“婆罗提木叉”,就别别解脱戒嘛,是非常特别非常特别的解脱戒,它是要帮你解脱的。
可持戒的人都被戒律捆死了,为什么捆死了?因为你僵化了。
所以各位要留意到,这里面,因为你的僵化,把如来种性给断绝了。
你可以不断绝如来种性,你可以一步一步把自己训练好。什么人不断绝如来种性呢?有没有这种人?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这种人?
我告诉你,乖儿子、乖女儿会断绝如来种性。你要留意啊。
那你就知道,另外一种人,叛逆的孩子。叛逆不是不好,叛逆这个词不好。他不是叛逆,他是肯定自我。
当一个人跟着父母、跟着社会教条这样子走走走,走到一段时间,他认为不对,他有自己的感觉出来的时候,他就会要走他的路。这个时候,父母亲、老师、传统就会说他叛逆。告诉你,不是叛逆,他在自我肯定。
能够自我肯定的人,他就能够不断绝如来种性。不能自我肯定的人,他会僵化。
我提供给各位作参考,说到你纯属巧合,但绝对事实,这个情节绝不虚构。说到你,纯属巧合。
但是,我不是叫你叛逆,我是要你肯定自我。你不能肯定自我,你不可能破我执,我告诉各位。在生命的成长过程里,你一定要先肯定自我,然后再破我执、我见。
你不能肯定自我的人,你要破什么我执?不能肯定自我的人,没有我见,你放心。
人家讲说“请提供意见。”你就没意见。
人家一讲,“我想也这样。”
人家说红的,“嗯,我想也是红的。”
人家说白的,“嗯,我想也是白的。”
因为你都对啊,那你怎么破我见?
你去留意看,你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人。这些都叫做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对社会来讲是社会学上的一个基础,这我们不论。但是就你生命的觉醒来讲,这种人特别难。而这些乖儿子、乖女儿的人做功课都很标准,几十年做下来没有一次缺席,没有一天中断,但是呢,还是一样烦恼。他做功课并没有断烦恼,那你做这个功课干嘛?我并没有叫你不要做功课啊,对不对?所以就告诉你,你修得大福报。因为你变成惯性啊,人家惯性是打牌抽烟,你的惯性是诵经念佛,所以你修得大福报。但是跟解脱呢,没有关系,因为你把如来种性给断了。
你要留意到啊。一定要能够肯定自我。
能肯定自我的人,人生是精彩的。过了一段时间呢,你觉得这样子不对,那时候再破我执,证阿罗汉。破我见,九信位阿罗汉。那就很快了。所以这是一个关键处,是一个真正的关键处。
我谈到这个部分呢,这个是很紧张的。我不是鼓动大家叛逆,你不要弄错,但是我要你肯定自我。一个人不能肯定自我,绝对没办法精进修行。(众鼓掌)
你没是不是叛逆的孩子啊?不然怎么那么兴奋呢?
所以家里有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的时候,父母亲应该要陪着他成长。当你不会陪着他成长的时候,你会觉得孩子跟你越行越远,那可能灾难就会发生。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会堕入痛苦的漩涡里。
好,这是很重要的。佛法不会叫你痛苦的,只是教你精彩而已。
所以,当家里有孩子进入叛逆期的时候,家庭生活应该是很幸福、很精彩的,所以你不用痛苦。会痛苦是处置不当。
好,再下一句。“本不精勤攝受一切諸眾生故。” 彼于过去,本不精勤摄受一切诸众生嘛。
有没有度众生?叫你度众生,“有缘,他就学了,无缘讲也没用。”讲没用,你要先跟他结缘,你以后将来才会有缘嘛。
所以你现在要证阿罗汉以前,我跟各位讲好多事都要做,这些都是阿罗汉以前要做的,阿罗汉以前你不做这些,那佛成佛你根本看不到。连阿罗汉都看不到,更不要讲凡夫的时候了。所以这些都是深种善根的时候。
“本不勤修一切菩薩波羅蜜故。”
这个就麻烦了。勤修菩萨波罗蜜是什么?这个,菩萨就很难了,波罗蜜就更难了。波罗蜜是什么?长在树上好大的,很像榴莲的那个?波罗蜜就是究竟到彼岸。
这个菩萨波罗蜜,我跟各位讲,你在人生中一定要训练。它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工作,你一定自己在这一生中要好好地去做一件事情,从构想到策划,到执行,到完成。这个就叫波罗蜜。
你有没有这样确实彻底地去做过这样的一件事?这个是很重要的。
自己去开个公司也好,倒闭都不要紧,但是你要去做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要去做一遍,彻底地去做,不论失败或成功,你一定要去做。当然成功的经验给你信心。那你要是有,你的生命本质里头有这种动力,你什么事都亲自来从头做到尾,而不是靠福报啊。
有些人是靠福报。坐在那里,“做。”“好吧,好吧。佛祖保佑,我就靠你了。好吧。”事情完成了,这是他有福报,因为有很多能干的人替他作。这个没有修到菩萨波罗蜜。
我们同修们很多人,“我做得要死,他骂得要死。”不要紧,你放心,菩萨波罗蜜你修到了。有没有?这件事从头到尾你很认真地做过了,这是很重要的。
尤其道场里头啊,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种制度,我们那里道场的工作都是同修们发心,办什么活动就是从头到尾去历练一遍,从头到尾啊。但是每次都给我失败就对了。可是菩萨波罗蜜他修到了。
完全投入。那么,这几条啊,只要有一条你做到。这条最容易做,这条最容易,菩萨波罗蜜。
你不管做什么事,你只要从头到尾很认真完全投入去做,不眠不休地做,失败都不要紧,菩萨波罗蜜这个善根你就有了。有了这一点,诸佛成佛,你就见得到。
这是你在这个世间最好修的一个法。那也是我跟各位讲,圆融道事修上面最重要的事。你要发愿,尽行寿去做一件事,尽行寿做到底,那就菩萨行啊,圆融道的事修啊。有挫折、有困难、有什么障碍逆境,通通回到三宝这边来,拜忏。那这个就是一切的菩萨波罗蜜通通修了,大波罗蜜。
命终尽行寿,就命终之后绝对往生净土。我告诉你,除非你在这个过程里是非常顽固、坚固、执著的这种人除外,否则你一定生到诸佛净土去。你非常顽固的话,那只有跟相应的菩萨相应了,只是这样,那还是菩萨净土。
但是一般你在圆融的前提之下,我们叫圆融道嘛,你圆融的前提之下所去的一定是诸佛净土。这是很殊胜、很殊胜的!世间法,你就可以圆满了。
再下面讲,“本于生死不勸眾生求智眼故。”
你要劝众生求智慧,智眼就是智慧,眼还带有智慧的运用。
而这个呢,各位要留意到。叫众生修智慧,智慧是什么?
刚才跟你讲,知识不算,不是知识,那现在是什么?智慧就是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感受的能力。
你吃东西,吃水果最多了,好吃不好吃你感受得到吗?
人家问你:“好吃不好吃?”
“你说好吃不好吃?”
“好吃。”
“好吃。”那你就没有感受的能力嘛。对不对?
“嗯!好吃。”好吃,你会一直吃啊。你去注意看看。
“好吃不好吃?”
“好吃。”然后摆一边,那一定不好吃嘛。你有感受的能力。
但是我们在污染的过程里呀,大家都表面上。
你自己那个觉知很重要、很重要。也就是从生命中去感受,不是眼睛、不是大脑的这种辨别。你要留意到啊,不是大脑的辨别,是生命自己的能力,是生命本能的感受力,这个叫智慧。
你能不能感受到空气好坏的情况?有没有?对,这是一种感受的能力。比较倾向于对物理界的那种感受。
那你能不能感受这个人是好人或坏人?这就问题来了。对不对?所以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说:“你要交好朋友,不要交坏朋友。”
我请问你,孩子感受得到吗?什么叫好朋友?什么叫坏朋友?他怎么感受嘛。有人陪他玩就是好朋友啊,欺负他的人就是坏朋友。这是他很简单嘛。糖果给他吃就是好朋友、好同学嘛。抢他的东西的就是坏同学啊。那你这边要怎么去教他?你要从他立足点开始去教他分辨。
同样你也一样,我们自己也一样。你要分辨好多东西,你有没有辨别的能力?那你要是没有辨别的能力,你就没有智慧啊。而这不是大脑分别的,是生命的感受哦!
我讲一个很简单的。头发,大家都有吧,有没有没头发的?我们理光头的也有头发。你有没有感觉到,有些人会秃头,有些人不会秃头是白头发,有没有?你有没有感觉到什么样的头发发质的会秃头发?什么样头发发质的人会变成白头发?你一点疑情都没有。
柔软的头发容易脱,比较粗的头发会变白。对不对?那就是发质的问题啊。你去留意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到,这都没有人讲的。
有一次,那时候我在上课,在教高中生。几个老师在办公室吹牛,真的吹牛啊。
我说:“李老师啊,你知不知道,你洗完澡穿裤子的时候左脚先伸进去还是右脚先伸进去?”
第二天来,扎了一个,我说“你怎么了?”
“你给我小心哦。”
我说“怎么啦?”
“你害我洗完澡跌倒了。”
我说:“你洗澡跌倒跟我有关系?”
“你昨天就问我,我到底穿裤子的时候是左脚先进去,还是右脚先进去。结果我洗完澡,不知道哪一脚先进去。”(众笑)
惯性嘛,惯性你很自在,惯性就很自在啊,开始去留意的时候,自己就摔一跤。那这一脚也不是,这一脚也不是。好了,结果跌倒,头就撞到洗脸盆了。
我就问他说:“那你去给医生缝的时候,有没有穿裤子啊?”
想了半天他想不起来了。这就是惯性啊。
惯性,会使你丧失觉受的能力。你那个感觉,你修密法的人就知道那觉受,修法有一种觉受。你连感受的能力没有,这一点智慧都没有,还当老师,你看看呢,教高中。
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有了智慧你就会有神通嘛,因为那个生命的本能嘛。神通是生命的本能,自然就会有了。
不信你回家试试看,你刷牙的时候是这边先刷,还是这边先刷?你看看,你不要明天这边包一包。因为你右手,当然你比较会注意到。像穿衣服,你是哪个手先伸进去袖子里面?你看看,平常不注意,你回去试你就会发现,明天你就打绷带来了。这个都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什么了不起的。
你会以为说智慧是“噢,明天下雨下几滴我都知道。” 那叫什么智慧?那叫特异功能。下几滴跟不下几滴差多少?那个不是智慧。
智慧是你感受生命存在的那个能力。你感受得到吗?那你感受到,你就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你会活得很精彩,很有价值。
你就不会自杀。怎么会自杀?自杀就是活得不耐烦了,人生没价值没意义嘛。就每天如此,就吃这个、吃那个、吃这个,就没什么事,死掉算了。这叫活得不耐烦了。不然干嘛要去自杀?
你要活得有意义,就在这个地方。
我常跟各位讲,你在家里你要留意,要享受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是什么?
其实你去仔细看看。你跟家人会讨论“你这指甲怎么这样,唉,你这指甲。”你跟朋友不会讨论这个,对不对?你去留意看看。享受天伦之乐绝对都是讲你生活中最琐碎的,你不会跟别人讲的。而,那个兴趣,人生的兴趣就从那里产生的。
你会发现,我跟妈妈讲、我跟爸爸讲、我跟哥哥讲、我跟姐姐讲这些,那个生命能量就出来了。你那些不可能跟别人讲嘛。对不对?
我们今天,都没有人去进行这些。所以,你的生命是很枯竭。你的生命是干燥花,没有生命感的生命。干干扁扁的,脱水生命。人家脱水凤梨,你脱水的生命。你的生命已经脱水了,没有生命感了。
所以,这个很重要啊。你要在生死中勤劝众生求智慧,是指这个智慧啊!
很多同修说“师父,我要怎么求智慧?”实在很想啪下去,怎么求智慧?告诉各位,很多人看起来憨憨笨笨的,读书,你看,教他一诵经就开始睡觉。这种对知识没有兴趣,这种人是最有智慧的。
可是我们都把智慧当作知识,要记很多记很多。你去记那么多,只是业障重。像我书算读不少,我最少读一万本以上。一万本书啊,不是万卷而已,一万本最少十万卷书以上。读了那么多书,只能叫业障重。脑袋里头光是装那些东西,没有用啊!你不懂也是一天24小时,我读那么多也是一天24小时,读那么多只是一身是病而已。所以,那是知识不是智慧。
智慧是感受生命,感受存在。美的存在你感受得到吗?美的存在感受不到,那你活在世间要干嘛?最美,就是生命。真的跟各位讲,最美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众鼓掌)
你要是体会这个,你就知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讲的生命止于至善的境界是什么,你就体会得到了。当你连生命的存在你都感受不到,你怎么会去体会呢?对不对?
什么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止于至善,那四个字谁也会,那有什么意义?不是。止于至善是生命的存在,那个生命的美你感受得到。那就差不多了,快到止于至善了。
所以这个,佛法在谈论的这些东西,我们因为透过知识去运作以后,你的已经变成佛教学问,不是佛法了。佛法绝对是围绕着你的生命来。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离开生命没有佛法,离开生活没有佛法,离开众生没有大乘。知道吗?所以你一定要活在生活中,学佛也是从生活中学的。那你的佛法绝对是经典的,是非常优秀的。
要不然,你学一堆跟生活无关的,有什么用?现在我们人就活在跟生活无关的地方,赚很多钱,买名牌,有没有?参加什么俱乐部。结果在俱乐部里面上吊自杀,那你不是自掘坟墓吗?你想想看嘛,对不对?赚很多钱去参加俱乐部,然后又活得不耐烦了,然后在俱乐部里面自杀。俱乐部不是成为你的坟墓吗?那何苦呢?
所以呢,要在生活中有乐趣。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