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六祖坛经浅释,六祖坛经全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手机学佛网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  

  二 一行三昧

  [净慧和尚解说]

  这一段是有针对性的,有感而发。“一行三昧”是佛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种三昧。“三昧”翻成汉语就叫“正定”。一行就是不杂乱。不杂乱是指什么呢?是指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心所缘的境界或对象是纯一无杂的。《文殊问般若经》说:什么是一行三昧?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法界本来是众相,就说十法界也有十种,但如果把它归纳起来,十法界可以用一法来概括。用那一法把十法界都概括无遗呢?十法界不出一心。缘就是我们在修定中观想的对象。什么叫做系缘法界?你只有观照当下这一念心,你才能把十法界归纳成为一个相。系缘法界,就是要把一切杂念都摒除掉,把意念放在你当下这一念心上面,这就是一行三昧。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星云大师译文]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场,直心就是净土。”

  [净慧和尚解说]

  六祖大师讲,一行三昧者,就是要在一切处,行住坐卧中,都能常行一直心。这个直心,不单纯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个正直的心,当然也不离开那个。但是它真正的本义,是讲我们直观真如法性,那才是直心。因为真如之所以叫真如,是如其本来的意思。没有一点歪曲的地方,是最直的,没有哪一样东西能够比得上如其本来更究竟。所以净名经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你常住在真如,常常地观察真如,住在真如当中,,你就住在道场当中,你就住在净土当中。

  [经文]

  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

  [星云大师译文]

  不要只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着。

  [净慧和尚解说]

  因为有执着,就偏离了真如,就不是如实的反映,就是在真如上面加了某些东西。所谓执着,就不是如实的反映。像好坏善恶等二边分别,本来这些都应该是没有的,是附加上去的,是因执而有,不执就没有。

  [经文]

  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⑴,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注】

  ⑴ 常坐不动 这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禅病。在静坐中,若心中没有正思维,没有般若智,对心中显现的种种景象(法相),常会把妄境当成真,这就很容易着魔,会导致神经错乱,或痴迷,或颠狂。修道之人,对此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

  [星云大师译文]

  愚迷的人执着法相,执着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净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沒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修道的因缘。

  [净慧和尚解说]

  迷人着法相。迷人,就是指没有觉悟的人,没有真正理解真如的人。不能像真如那样如实的反映,那就是执着。这个“着”,就是执着。执着法相,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是我执。在法的上面来起分别、起执着,那就是法执。认为一行三昧是常坐不动、妄心不起,这绝对不是一行三昧,这是背离一行三昧。如果执着于常坐不动是一行三昧,那石头、树木、高山,老早都证得一行三昧了。所以说: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的,为何反生滯呢?心不滯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着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

  [净慧和尚解说]

  佛法是活的,佛法不是死的。要通流,能够应用,能够破邪显正,能够断惑证真,那才是活的。心不住法,道即通流。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心要不住法。心住在哪个地方,你就执着在哪个地方。所以“无有定法,名为佛法”。心不住法,道就能够流通,体就能够起用。心若住法,自己就把自己捆住了。所以佛法讲的一切东西,讲空、讲无,你都不要把它看作是死的,不要一听到讲空,就都没有;一讲无,连山河大地都没有了。

  空是什么,空就是真如,空就是佛性,空就是运动、发展、变化,空就是一切。为什么说空?就是要把你的执着去掉,如实地来显示一切法的真如本性、真如本相;你能如实地显示真如的本性本相,那就是空。空掉的是那些本来没有的东西:执着,我执、法执,是空掉那些。最后连空掉我执、法执的念头都要空掉,那就是直契真如本怀,那就是常行直心。

  [经文]

  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⑴,却被维摩诘诃。

  【注】

  ⑴ 舍利弗宴坐林中 舍利弗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载:舍利弗在林中树下静坐。维摩诘来对舍利弗说:“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舍利弗当堂无言以对。

  三十七品 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本、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述如下:(一)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都不可得。(二)四正勤: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恒令灭,未生善法令生出,已生善法令断长。(三)四神足:欲如意足,坚定不移;勤如意足,坚持不懈;心如意足,集中专一;观如意足,智慧观照。(四)五根本: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五力:五根淳熟,则具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六)七觉支:正确简择,日见精进,心生喜悦,身心轻安,不失正念,摄心入定,一切善念恶念、善法恶法悉皆舍离。(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当的营生),正精进,正念,正定。

  [星云大师译文]

  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净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

  [净慧和尚解说]

  舍利弗,大家知道,是释迦牟尼佛的首席弟子。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是第一个,而且是智慧第一。舍利弗在林中树下打坐的时候,维摩诘居士看见了,就诃斥他一顿,说他这么做不对。当时,舍利弗在那里打坐,维摩诘居士走过去看见了,就说:你这个打坐,不叫打坐。你这个打坐,是在那里执着,像你这样有大智慧的人,应该把智慧活用起来。什么是打坐呢?他说:“不依三界现身意”,在三界里面的色心二法都不显现了,这就是打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能够不起灭尽定,又能够现身说法,现诸威仪。“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在现身说法时,应该不拘泥于任何形象,应该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经文]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还有人教人净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净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着,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別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净慧和尚解说]

  教人打坐,就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以为这是功夫。这只是极为初级的,不是究竟的。因为你把修行看作是有一个境相,那你修行就有局限性。你能够在任何地方都打得开,那你就常行一直心了。那你修行就可以覆盖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所说的看心观静所以不对,即是说你修行有一个定向。应该把修行覆盖到你的一切时间、一切空间,这不容易做到。一切时间,一天24小时;一切空间,在家跟儿女聊天,跟老伴说话,跟邻居打交道,都不要离开觉照,常行直心。能够这样,那你的修行,就能够覆盖一切时一切处,所以道在平常生活中。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六祖大师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深刻。

  [补注]

  有人教坐,要看心、看净,要不动,不起念头,这样练功,很多人把身体搞坏了,成疯颠了。看来当时坐禅出偏的人不少。这么迷迷迷,里面出来一个幻觉,搞不好,出问题了,他不会对待,不知道对里面出来的景象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而是总想着不要、不要、……。一来念头,越急越不要,结果把神经搞乱套了,失常了。所以练功出偏是自古就有的。六祖讲的参禅,明心见性,不是让你都不想,六祖反对这样做。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