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28)
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执着才有量有边,不执着当然无量无边。你心中假设有你的思想,「有」就是有界限,这样就不大。既然是「有」,这个「有」就是「你跟我」的障碍。比如有人买了地,就筑起围墙,不然就种树,划地自限,说:「这块地是我的。」「没有」就是最大,凭什么最大?不执着。一个没有学佛法的人,说不定会跟你说:「学《金刚经》会有无量的功德?我才不相信呢!」为什么诵这本经有无量功德?从「不执着」讲给他听,他就懂了,没有学佛的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
【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请问,你是什么人?最上乘人?还是上根人?还是大智人?还是小根小智人?很多人看到这段经文就说:「我不是这种根器的人。」你这样说不对。经文你没有看详细,请你把《金刚经》的原文看详细一点:「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关键在「发」字,这个发是「发心」,为愿意发心学习的人说的。你们只说你小根小器,不合这本经,你这样讲就不对了;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你这样解读,就辜负佛的好意。我常跟你讲,不论我们是什么人,比如你去公司上班,只要你跟老板说:「我虽然不懂、不会,没有做过,但是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好好地来学习。」老板会不会用你这个人?我二十八岁前都是做行销的工作,二十八岁后,有一天,我去应征教育训练中心的主管。我想:「我以前都做行销,这次我直接来应征主管,教人家怎么做生意。」结果,他一开口说跟我讲:「对不起,我们要有经验的。」你知道我怎么跟那个主管讲吗?我说:「请问主管,哪一件事情你第一次做有经验?比如说副总,你过去有做过副总吗?你一定要有第一次。你在做副总之前,有没有做过副总?」你们知道这个逻辑不能够成立,但去应征的人都傻傻的,不知道怎么回应。没有经验?你当然没有经验!这件事情你没有做过,你就没有经验,一定要有人给你机会,才会有经验,每个人的第一次都是没有经验的。结果那个主管就说:「你讲得是有道理,给你讲到我很想录取你,你来教人做生意,一定很好。」一样的道理,《金刚经》很深?你不要谈这个问题,你决心要学,它就让你学起来;没有决心,你当然不会。你要发心学习,不就得了吗?!这样,经典会不会看了?要越看越有信心,你应该发心学习这样的最上乘法,就是顿教法门。你要下定决定,自己要真正有决心,这样你就是不简单的人。没有人跟你说你是什么人,但你却可以决定你要做什么人。举个例子,「我决定要做一个道德很高尚的人。」可以啊!你也可以决定做一个道德很沦丧的人。没有人跟你讲:「你注定做一个卑鄙无耻的人。」没有人讲:「你就是注定来当圣人的。」一切由你决定,就是因为你决定,才会有机会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自己决定要不要作佛,这个概念就很清楚了。
【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我跟你讲正确的概念,你自己的脑袋反驳我的概念,你这样就是小根小智的人,因为你这样说就是否认你自己,否认自己等于否认别人,否认别人也等于否认自己,这样的心态就是小根小智的人,也就是说你被你的概念绑住了,你不愿意去突破,所以是小格局。我们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很糟糕的观念,就是「疑」,这就是我们六个根本烦恼当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的「疑」,有「疑心」就不会有信,所以要断疑生信,你的疑要断。
【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天龙〕,古时候的人认为,下雨是海龙王在管。事实上会不会下雨就是因缘,因缘到了自然就会下雨,这是因缘法则,但是六祖大师也是随顺唐朝时的概念。这个龙王让天下雨,下在阎浮堤,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这里指的是下大雨,代表「顿教法门」的意思,他现在讲的是一个大法;雨下得很大,包括城镇、村落,全部都被冲走,就好像这些树叶小草一样;这一段的概念就是说小乘人不能够承受大乘法,所以全部被冲走。举个例子,我们做父母的,虽然你的观念很正确,但是你不能够强迫你的孩子接受;你的出发点是为他好,但在他的感觉,你是在逼迫他,他是有压力的,要么他乖乖地听你的话,但是他从此就自闭了;要么他就叛逆,跟你吵起来;要么就离家出走;要么就自杀…报章杂志不是都在报导这种事情吗?你讲的是对,但是按照他现在的因缘条件,他不受用,所以你讲的好话,反而变成坏话,伤害了他。不是你学了佛法,你跟别人讲,他就会受用,你要按照他的程度讲给他听,不然你会害了他;我们不要断人家慧命,我们就是要续佛慧命。你看,讲话就像一把刀,它可以善用,也可以杀人。因为小乘人根器不够扎实,一遇到大雨就被冲走了,表明他的格局太小了。
【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这个〔大海〕就是大乘人的意思,大乘人的格局很大,所以纵使下七天七夜的大雨,还是不会漫出来,所以叫〔不增不减〕。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金刚经》在心里,《金刚经》就是你的心;《金刚经》是镜子,你照镜子,就是看到自己。你把《金刚经》打开,就是看到自己的心,这样就代表你会看经,这样的人,就很容易心开悟解。他能够真正明白它的道理,他就能够开悟。一个开悟的人,彻底明白我们的自性早已具足般若妙智,完全不会怀疑,以后就按照智慧来观照。〔不假文字〕,不明白道理的人,都在借助文字,或抓着文字不放。《金刚经》就是手指头,它不是月亮;月亮在哪里?在心里;你刚开始,先抓着手指头,但抓着手指头不放的人不会开悟。比如说我们看到天空有一道彩虹,我们说:「你看!」他一定顺着你手指的方向,才看到彩虹;但是他不是要看手指头,而是要看天上的彩虹。你读经典,读一年两年三年,你还在看手指头,这样看不对。你说:「我也想看月亮,但是我看不到。」你自己不知道吗?你现在在折磨的心也是月亮,只是这个月亮被乌云遮蔽而已。喜欢研究经典的人为什么叫知识份子?知识份子就喜欢说:「它在讲什么?」他喜欢研究学问。修行人不是这个样子。「这一段,无论它怎么讲,他是暗示我应该从这里下手。」真正能够见性的人, 他懂了,不假文字,意思就是说他不需要照书背,不需要动不动说《金刚经》哪一段说什么,《楞严经》哪一段说什么。就好像刚才那个禅师讲「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三句话,佛经里面没有这样写,那是因为他开悟见性,他用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现的境界,他不需要借助别人说过的名词,但是他并不是排斥文字,你不要误会。你真的懂,你讲一句不是佛经的话给我听,一般人就是讲不出来,你只要离开佛经,讲智慧的东西讲不出来,这代表你中毒了,过去执着烦恼,现在烦恼加佛法,负担越来越重。六祖大师遇到印宗法师,六祖才讲几句话,印宗就觉得他言简理当,不需要假借文字。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人家问你说:「佛法在讲什么?」你就说:「佛法就是在学习自我了解,就是要我们认识自己,这就是佛法讲的重点。接着,也让我们教别人去了解他自己。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来自于不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痛苦不就没有了吗?」以上我所讲的这一段话,哪一本佛经有写?!但是你这样讲,每个人都听得懂,你为什么不这样讲?这样你知道〔不假文字〕的妙用了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譬如雨水,]相。[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用。[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体。
这段文字就是「体、相、用」。雨水是一种现象,不是从天上来,是从海龙王来,所以叫「用」。但是善于妙用的人,下这个雨,可以利益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的众生,都可以因为天降甘霖而受益。这个水表面上是这样下、这样流,但它流到哪里去?还不是回归为一体?!你自性的展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那个大海是你的本体,不管怎么展现,还是回归本体,所以叫「体、相、用」。「体、相、用」跟三句论法可以结合,佛经常常有这样的三种概念,可以结合,能够妙用。但是你不要死板板去解释那些名相,这样你不会用。有些人看了佛学字典,也是不会用,你不信去查佛学字典,越看越不懂,我看很多人都是这样,这样代表你不明白它真正的道理。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我们自性智慧也像天上的雨水,也像龙王产生它的妙用一样。真懂,你就可以好好地善用。什么叫善用?什么叫妙用?所谓善用就是善待自己和善待一切众生。乱用是什么?就是伤害自己,伤害别人。希望大家今天能够收获满满地回去,不是听到这课才满,而是你的自性本来就满。希望你们能够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这样你随时都有契入的可能。多少修行人喜欢研讨《六祖坛经》,读书人亦然,但很少人按照它的方式修行,它是顿悟法门。你们不要在《六祖坛经》里找方法,如果你想来学方法就是渐修,四念处、念佛、读诵…都是方法,《六祖坛经》不讲这些,包括六祖大师都不赞成人家坐在那里打坐。那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