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64)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这就是六祖大师的讲解,真的叫做教外别传。〔自心〕的〔四弘誓愿〕是六祖大师讲出来的,一般的经教都不是这样写的。既然是教外别传,他所悟的道理不会违反经典,就是这么妙。我们一般发〔四弘誓愿〕叫通愿,共通的愿,菩萨到最后一定要发这四个愿,也就是说菩萨所发的愿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的。但是六祖大师说你应该以自己的角度来谈,什么叫做〔誓愿〕呢?我们常常说发誓,誓就是誓死不退,〔誓愿〕简单来讲就是一种决心。我们今天修行不是来乱学,你不要抱这种心态,你这样学不要说学一辈子,你多生累劫也学不好,因为你没有抱定誓死不退的决心。就像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一样,他遇到任何困难他也不退,他走到半路,人家劝他回来,说走下去会有生命危险,他也不回来,所以他讲:「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方一步生。」意思就是说誓死不退,这样的精神就叫做誓愿。但我们今天遇到挫折就退缩了,或被人家骂一下就不要了。学佛要下定决心,不然你就不能够成佛,因为学佛是因,成佛是果,很清楚,所以学佛当然就必定成佛,你要扪心自问,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忏悔〕,你的观念、态度不对,所以不明白佛法,好像有没有〔忏悔〕都没关系,怎么可以这样呢?你有没有下定决定度你自己呢?六祖大师叫你先从自己下手,把自己度起来你才有能力啦!「欲拟化他人,自需有方便。」就是说你要度化别人,需要有权巧方便的智慧,这来自于你开悟。你没有见性,智慧是不够的。
六祖大师从〔众生〕、〔烦恼〕、〔法门〕跟〔佛道〕四个角度来讲。我当初看《六祖坛经》,看了好几遍,怎么看都看不懂。我哪里看不懂?我觉得要么全部写自心,要么全部写自性,这样反而都没有问题,他为什么前面两个写〔自心〕,后面两个写〔自性〕?我还想可能是笔误。到最后慢慢懂了,这样写是对的,禅宗在谈心跟性有时候是同样一个意思,但在这里是分开的,这里的心讲的是用,性讲的是体,就是体跟用的关系。
第一,〔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叫〔众生〕?众生就叫众缘所生,我们心中的众生,我们胡思乱想就是你心的作用,所以你心中有无数的众生,多到数不清,所以才说「众生无边」。但他们都是你的心创造的,你一直想东想西,有事想逃避,没事想做事。既然想做事就不要逃避,既然没有事就止息,我们的心真的是摆不平,一直在创造。你没有去了解你的心,就会被你的心欺负,你的心一天到晚在戏弄你,为什么不把它戏弄回来呢?我的心在生气,我就说:「你看,在那里作怪啊!」它就无奈我何。我的心只要是生起欲望,我就说:「你看你看,它又叫我去做奴才了,我才不要呢。」好好地从这个角度看,以后这个心如果要作怪,它在你面前玩不出花样。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个能耐,心叫你去麦当劳,你就去麦当劳;叫你去睡,你就去睡;想懒,就懒下去,所以你当它的奴才嘛。透过这样的观察,观察久了,它不会有力量,自然就不会胡思乱想。这真是很有趣的事情,太妙了,这是要好好地透过观照,自己去修行,才能够察觉到这个问题,不然你是听听笑笑就好,你要去做做不到,因为业力,你根本就已经习惯这个样子了。我们「自心的众生」是等一下起个善念,这叫善的众生;等一下起个恶念,这叫恶的众生;等一下生起「我想努力做事情」,这叫精进的众生;等一下生起「我要很懒」,这叫懈怠的众生,很多,多得数不清。赶快度吧,度你内心这些众生,自己度,你不要被它们扰乱。
第二,〔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烦恼〕从哪里起?还不是你的心!你的内心先创造了众生,再由众生创造了烦恼,真是复杂。我们的心本来就会有作用,那才叫心嘛,心怎么可能不作用!但不可以起作用来吓自己、苦恼自己啊!我们要起帮助众生的作用,起智慧慈悲的作用。举个例子,半夜走山路,假设没有月光,要不要带手电筒?带手电筒要不要打开?要嘛。手电筒可以产生作用你为什么不打开?手电筒就像你的心,你可以决定开或不开,你自己不开,所以才不小心跌到山谷下去。要好好地探讨你的心为什么是这种状态,这些复杂的原因,都来自于「无明」,不明白,就是无知,无知才会不断地创造烦恼。
第三,〔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我们上节课说,开悟之后你要〔法门〕无量学。到哪所学校去学?要从自性学。为什么?因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因为「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不从这里学,要从哪里学啊?又怎么能够通达呢?要知道内心的世界真的是无量无边,太辽阔太广大,我常常奉劝各位,过年不要到世界各国去玩,何不往你内在的世界去环游旅行呢?你知道内心的风光多美吗?不用排队、不怕塞车,又不花一毛钱。有人跟我讲:「师父,那是不是要学很多东西?」我说:「不用。」为什么?你们回家需要几把钥匙?一支就够,门就打开了。你不要捡别人的钥匙来开自己家的门,你怎么打得开?或者不知道哪一支,就一支一支来试,你要试到什么时候?这就是学佛法没有智慧,不知道怎么学,乱跑道场,你这样不会累吗?不把正见培养起来,这样会浪费你的生命。
第四,〔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佛〕在哪里?六祖讲「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所以你当然要去成就你自性的佛道,离开你的自性,还有什么佛可言呢?一样的概念,你们有没有受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皈依的佛现在在哪里?你皈依的僧现在在哪里?你皈依三宝,你所皈依的佛根本不在了。原则上你不是皈依外面的佛,而是皈依自己内在的佛。我常常讲,释迦牟尼佛已经不在了,你现在是皈依哪一尊佛?所以,要回到你的内在,不然你是不会感动的。真的明白道理的人,当你看到佛像,或当你拜下去,事实上都会有无限地感动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般最传统的就是一尊佛旁边两尊菩萨,中间那尊佛就是你的本体,旁边那两尊菩萨就是作用,这叫体用,就这么简单。旁边那两位菩萨,一个一定代表智慧,另一个代表慈悲,比如说阿弥陀佛代表你的本体,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就代表智慧。如果你说,有的人摆释迦牟尼佛跟文殊、普贤。那释迦牟尼佛就是你的本体,文殊菩萨就是智慧,普贤菩萨就是慈悲,这就叫表法,学佛你只要看到那三尊佛像,就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你拜佛就是在拜自己,你一拜下去就是在拜自己的自性佛,你拜下去,起来后要想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展现你自己的妙用呢?你有没有智慧呢?有没有慈悲呢?所以每天都要反问自己,这样拜佛才得力,才会有作用。
你要从〔自心〕跟〔自性〕好好地来下手,把过去的错误、体悟勇敢地讲出来,学佛,首先你不要再掩饰自己的过失,六祖大师说「护短心内非贤」,我们很多人一直在掩饰过失和缺点,伪装自己的缺憾跟自己不及的地方。你想进入你的心,就要去探讨,如果能一一从这个角度切入,接下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如果你这些概念不能突破,书店里的佛经让你看完也是一样。修行的问题完全不可以骗人,一个人他只要愿意,就能彻彻底底地从内心下手,自己为自己负责任!
我每到一个地方上课的第一本经典几乎都是《六祖坛经》。你说它生活,它很生活,但是你说它深,它很深。有一些老法师很坦白地讲,《六祖坛经》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本佛经这么样地亲切,而且像六祖这样平实的人,却有这样了不起的智慧,太令我们赞叹了。这本经对儒家及禅宗的影响太大了,佛法在台湾这么兴盛,《坛经》实在是功不可没。它影响了很多的知识份子,因为它谈的东西实在是太贴切、太平实,所以很多人都很欢喜,但修起来却很苦恼,因为表面上都看懂,却不知怎么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核心到底是在哪里呢?我们这一班的同学研究佛法很深的人并不多,我所讲的很深的意思就是你懂很多佛学的思想、宗派、知识或法义,但是这样的人不见得是修行人。修行人是什么?你不见得要懂太多的法义,但是你不要误会我,我不是叫你看《六祖坛经》就好,其他经典就不要看了。你会修行又深入经藏当然是一百分,万一各方面的条件、因缘或志向不在这边,我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岗位上修行,你在公司上班,公司就是你的道场,你在家里面,家就是你的道场,但是有个道场,无论你在哪里都没有离开那个道场,那就是你的心,你心中的大道场,所以你只要掌握到几个正确的概念,按照它去修行,就可以开悟。六祖大师证明给我们看,按照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按照《金刚经》的四句偈,比如说你只要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你只要懂「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任何一句话你真懂,真正按照这句话去做,你必然能见性。禅宗跟净土事实上最倾向于实修,禅宗不见得要读很多经典,学净土的人也不见得读很多经典,大不了净土三经或五经,所以我们会劝老菩萨:「你就好好地念佛就好。」
大家不要误会,修行跟你读多少佛经不相干,读了很多佛经并不代表你会修行。为什么?你要扪心自问,读了这本经之后,你的生命到底有没有改变?没有的话,那就等于零。你读了十本佛经之后,你自己的脾气毛病有没有改变?没有的话,那就等于零。我常常看到很多的人,他们探讨佛法一定会吵架,就是研究太多了。我曾经听过一个法师,他也在电视弘法,相当有名。他说他还没有出家之前,有一天,跟人家辩佛法,结果辩输对方,就发誓:「下一次我看到你,我一定要辩赢你。」所以他发愤图强,再继续研读佛经,只要看到的佛经都买回来看,三年之后,果然再度遇到,结果他辩赢了那个人。在辩赢的那一刹那,本来他应该欣喜若狂,结果他觉得相当地空虚,突然觉得自己很无知,原来探讨佛法就是想把人家辩倒,因为这个感触,所以他出家了,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我的个性是不喜欢跟人家辩,并不是我风度好、气度佳,而是我没有那个胆。你读了这些经典,你一定要明白,「学以致用」这四个字我们从小听到大,但你扪心自问有做到吗?很多人在学校不管读什么科系,出来却是从事另外的行业。一样的道理,我们不要说读佛经,纵使读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书,但是你都做什么事?荒唐事!那看荒唐书就好了。最起码看圣贤书,就学做圣贤书嘛,更不要说读佛经了。我们现在读佛经,就要做佛事。什么叫做佛事?佛就是觉,所以你要做觉悟的事嘛!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是不是觉悟的事呢?你有没有教人家觉悟呢?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就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学以致用」,就是这么清楚,这个东西若用不出来,我就不学。为什么不学?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生命有限,大不了百年,这一百年一下子就过去了。很多东西你要问你自己,从很简单的概念开始检测,这就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他就一天到晚研究这里面的思想逻辑和思维,接着再研究这本经跟另外一本经的差异性,接着再研究佛教跟其他宗教有什么不同?接着再研究净土宗跟禅宗哪里不一样?接着再研究显教跟密教有什么差别?接着再探讨出家跟在家…。如果你把这个当成修行,只要你没有减少烦恼,那都是骗人。
你们对自己要有很大的信心,不要一直担心你读得不多,或你懂的不多,或你很畏惧佛学的名词。我们在上《六祖坛经》,佛学的名词我尽量讲很少,因为我讲课的目的就是希望你懂。但是,让你懂还没有用,而还要你能够用出来。总的来说,能力好的人就用比较高深的,能力比较差的就用比较平常的,只要每个人都能用,就叫妙用,就是好方法。这次办禅七,我看从来没有一个道场随顺你的根器教你,任何道场是准备什么,你来就教你什么。比如说,我们这个道场是念佛,你来就念佛。我们这个道场是打坐,你来就要静坐。但是不应该是我想教你什么,而是你认为你可以做什么。第二个原因,你们来参加禅修可以睡得很饱。我们早上五点半起床。你们有没有看到哪个道场五点半起床?都是四点,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晚,我听过最晚的是四点半,最早的是两点半。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睡那么晚?」好好地睡,睡饱,有七天,好好用功。第三个原因,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抱着过年来玩的心态,我们那边原则上只能够住二十四个人,已经报名三十几个人了。能参加七天的就参加七天,没有办法的,难得陪家人,在家好好修。你只要懂好好修,你在家亦是禅七。大家按照每个人的因缘跟条件,没有所谓的可不可惜,遗不遗憾,只在于自己懂还是不懂。你现在读《六祖坛经》,听懂就懂了,这本不懂,听别本也不见得能懂,不要顾此失彼。你只要愿意真正探讨自己的问题,思维自己的过失,每天这样做,经过三年,你不是君子必然是贤人。你看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愿意这样思维下去,五到七年,你自然会开悟。事实上它不困难,困难在于你没有持续,你没有办法持续「静坐当思己过」。六祖大师常常说「只见己过,不论人非。」很多章节都谈这个概念。这概念并不是很深,你也不是不懂,只是你不愿意,不肯面对自己的过失。如果你不肯面对自己的过失也就算了,还把它掩饰起来,不愿意让人家知道,甚至推卸责任,这样伤人更深。掩饰自己的过失就是己过,推卸责任叫害人。你只要透过这样的方式,渐渐就会进入你的心去了解自己。这样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听得懂、做得到。你不要去学你听不懂的,比如参「谁在打坐?」,这个你不见得懂,或参「谁在念佛?」或去参「我是谁?」或想去「照见五蕴皆空」,这很多人做不到。我跟各位分享的方法你都做得到,你肯做就叫保证班,你不肯做就没有办法。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