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一段整品的经文都是讲法藏菩萨无量劫来他的修持,积功累德才能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圆满他成佛的大愿。前面讲「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自利利他。『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是讲智慧。「法」是讲宇宙一切的现象,我们用一个法字来代表。这里讲的「观」,一般来讲是观察,但是这个观字跟我们凡夫那种观想,在意识里面来观想是不同的,这里讲的观字意思很深,跟《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观的意思是一样,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菩萨。怎样才叫做观?离开一切的妄想、分别、执着,这才叫做观。如果我在头脑里想一切现象都是如梦如化,你在想,全都是在意识里面用功夫,没有离开意识,那些都是叫做打妄想。这里讲的观是完全离念、无心,离开一切的心意识,它只是用我们的真心,这个是智慧。

  这个智慧是有深浅不同,最初步的是「观照」,这是在学怎样去观,还没有观成。从佛经里面学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现在的生活境界只是一场梦,我们如是来观察这个世间,这是刚刚初学的人,这个就叫做观照。功夫提升了,你就能够「照住」,照住就得定,念头不会再起来,你能伏住你的烦恼、伏住你的念头,这叫做照住。但是没开智慧,只是得定。功夫再提升就叫做「照见」,「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照见就开了智慧,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假的;不是讲想它是假,确确实实照见,知道了,它确实是假。契入实相,这样你才能够度一切苦厄。我们一般人的观没有那种高度,所以不能够度一切苦难;真是开了智慧,一切苦难都没有。所以「观法如化」,就是照见一切法好像梦幻一样,是幻化出来的。

  现在,现代的物理学家也为我们证明了,确实所有宇宙的一切物质分析到最后,都是由最微细的粒子组成的。而这些粒子由什么组成?就是由意识、由念头,是念头的波动产生了这些物质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也就组成物质,组成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星系,那你知道,原来所有物质都是由念头组成的,它确确实实就是幻化出来的,好像人作梦一样。大家都作过梦,试问梦境是怎样做出来的?你在梦境里面见到山河大地,见到种种的人、种种事物,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你在梦里面,如果你是个科学家,你分析那个梦中的物质,可能分析到最后是由基本粒子组成,再分析到最后,没有了,一场梦而已。所以梦境是你作梦那个心现出来的,不是真正有这个真实的东西,那个就是幻化。但是你在梦境里面,你没醒过来,你就觉得真是有。在这个梦境里面,见到顺心的你很开心,见到那些逆着自己心理的事情发生了,你就会很难过。见到自己心爱的人就生起爱恋之心,见到自己讨厌的人就生起瞋恚心。这些所谓见思烦恼、贪瞋痴,完全就是迷失了,你不知道这个是梦;假如你在梦中,你知道自己是做梦,你绝对不会再起贪瞋痴,顺境逆境在面前一笑了之。全部是假的,怎么是真的?所以要看破,看破才能够放下。

  我们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关键问题不在乎你念佛念多少,有些人一生都在念佛,每日念十万佛号,念到最后也往生不了。为什么?他没看破、没放下。所以古人有一句话来形容这些人,叫做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的,喊破喉咙也是假的,你的心没有相应,对这个世间还很执着。怎么知道你对世间执着?因为你还有这些烦恼,这个世间的人事物还会引起你生烦恼,你可能还会起贪爱、可能会起瞋恚,可能还有对立、可能还有情绪,说明你没放下,没放下你怎么能往生?往生是你要将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你往生极乐世界就很容易的,阿弥陀佛在你临终的时候来接你,一念十念都必定往生。如果我们不肯放下的话,阿弥陀佛怎么拉你都拉不动,你绑在这个世界里面,被你自己的情执绑住。

  所以这个「观法如化」非常重要,对我们净土行人,这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我们要这样去观察这个世间。你想想,十年前,你的遭遇已经不会再回来了,不就是一场梦?十年前你可能有你心爱的人在一起,现在可能不在了,经历过生离死别的苦楚,现在回头想想,一场梦。十年前你很讨厌的人,可能你也再见不到他了,现在想想,当时为什么要跟他发这个脾气?跟他这么计较?没必要,一场梦而已。这种是很初浅的观法如化,但先从这个开始。然后再观察,其实不要说十年前,去年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一场梦?一去不复返。再想想昨天发生的事情不也是一场梦?有哪样东西你可以追得回来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梦境、一个梦境过,最重要我们自己要觉悟,觉悟的人必定是放下,一放下,心就定下来。

  「三昧常寂」,三昧就是正定,我们念阿弥陀佛得到的是念佛三昧,就是念佛得定了,得定才能够开智慧。而你想得定,心一定要安才行,心怎样才能安?你要看破这个世界,真是一场梦幻,没任何东西值得我们去挂心、去操心、去忧心、去烦心,都不需要,你的心自然就安,安了之后你才能够得三昧。「常寂」这个常,就是离开生灭相所得到的真谛,就是自性,自性不生不灭这个叫做常;寂是什么?是离开一切的烦恼,心地恢复到寂静,这个是自性它的样子。自性是怎样的?本自清净,你不会再起念头,所以这个就是讲开悟,心住在甚深的念佛三昧当中,妄想分别执着不会再起来。这个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是这样修行,这个非常重要。

  念佛人一定要听经,如果不听经,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提不起这种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迷失自性。迷失的样子是怎样?你会有妄想分别执着,甚至有贪瞋痴慢疑,所以听经非常重要。刘素云老师怎样成就的?听经成就,她在家一天听十个小时,听了十年,她得到念佛三昧了,三昧常寂。她念一句阿弥陀佛那种功德,等于我们念一百万句也不止,为什么?因为人家的心清净,人家的心里面不挂事。她有几句名言我非常欣赏,她说,我的心里面不想人,想人就是非多;我的心里面不想事,想事就忧心多;我的心里面不想物,想物就贪爱多,我的心里面只想阿弥陀佛。她心空了,你把你的心全部空了,阿弥陀佛才能进得来,这样念佛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是靠她听经听明白了,得到的。

  所以印光大师说,所有的宗派修行都不能离开经教,净土宗也不例外,不可以离开经教,不是说一句佛号就行了。哪些人可以说一句佛号能行?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人,他已经做到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了,当然一句佛号就行,他就可以成佛了。但是我们没做到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那要听经,听经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所以有听经的缘分要好好把握,不可以放过,尤其是在现场听经,这个功德非常殊胜。因为现场,我们相信一定是有护法神,一定是有十方诸佛如来加持,我们的冤亲债主、有缘众生都会来到现场跟着我们听,他们听明白了,他们就不会再找我们麻烦,他们就欢喜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自己业障会消得快,所以在现场听经心会更加专注。当然你在家里听,也要好像在现场听一样,听经之前先是念十句佛号,礼佛三拜,观想诸佛如来都已经护临这个道场,我自己与有缘众生一起恭恭敬敬接受佛的教诲,生起这一种的恭敬心,听经的功德就很大。听经本身也就是修戒定慧,所以听经心要专注,不打妄想,无论听得明白、听不明白都无所谓,你就专注听,专注听你自然听得明白。这就是持戒,不打妄想,持戒得定,开智慧。再看下面经文: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一段经文是讲善护三业,身口意三业。三业之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我们的口喜欢说话,而且说话可能好话讲得少,不好的话讲得多。最容易犯的就是说是非,说别人的长短,『讥他过』。「讥」就是诽谤、谴责、批评别人的过错,我们讥笑人、毁谤人、批评人,这个造的口业就非常重。如果你批评的人、谴责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这个罪业就更重。假如他已经是证果的人,譬如说证得阿罗汉果,甚至证得菩萨、佛的果位,我们如果是毁谤他的话,那就是地狱罪业。

  在《戒经》里有讲到,过去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年轻的比丘在一个庙里,这个老和尚已经证得阿罗汉果,那个年轻的比丘不知道,很怠慢这个老和尚。一起读经的时候,老和尚因为年纪大,读的声音就很难听。那年轻的比丘他的声音很好听,就很骄慢,所以经常讥笑这个老和尚,说这个老和尚读经好像狗叫一样,结果造这种口业。老和尚听到他讲这样的话,就很严肃的跟他讲,说你知不知道我是谁?我已经证得阿罗汉了,你讥笑毁谤阿罗汉,果报是下地狱的。这个年轻比丘也算不错,听到老和尚的这番话就很怕,即刻跪在地上求忏悔,这种忏悔免去了他下地狱的罪报,但是他的余报还是很惨,他五百世堕为狗身。你想想,造这种口业的时候可能是几分钟而已,自己一时的畅快,结果下一世,五百世变成狗,受这个果报,太可怕了!所以怎么可以随便讥笑人?

  尤其是在佛门里,尤其是出家人,无论他是证果的人,还是没有证果的人,我们如果对他有轻慢、有毁谤,这个心理都是造罪业。如果还到处跟别人讲这个人的是非,这叫做毁谤三宝。出家人他是住持三宝之人,僧宝,佛法僧的僧宝,他代表佛法的形象,我们毁谤他,使听的人对三宝失去了信心,这就是很重的罪业,这是等于断人的法身慧命。即使是出家人他不如法,造很重的罪业,犯戒,我们都没必要去批评,各人因果各人负责,将来他堕地狱;我如果批评他,我跟他一起堕地狱,何苦来?所以我们对三宝还是恭敬,做给大家看。「不讥他过」,不仅口上不可以犯,连心念里面都不可以有这些念头。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不会去看别人犯了什么过错。如果是有心去找别人的过错,这种人不是修行人,所有的修行都是假的。

  要知道修行是修自己,不是去修别人,自己全身的过失都没来得及去改,哪还有这些闲工夫去找别人的过错?你的心都跑到外面去了,你怎样去观照自己?况且别人的那种过错,你不知道他是不是示现的,说不定他是佛菩萨示现,我们如果是擅自去批评,可能把佛菩萨度众生的计划打乱了。我们不要这么愚痴,别人怎么错我都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是清净的。看别人的过失,就等于把别人的垃圾放到自己的心里面,本来自己的心是纯净纯善,现在你就把它变成装别人垃圾的垃圾桶,多冤枉!为什么不念佛?装阿弥陀佛多好,为什么要装别人的过失?所以修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见他过,见都不见,更何况是讥笑?这个不见,不是说我什么都看不到,胡里胡涂,不是这个意思。是见了之后不放在心上,见如不见,这就叫做不见。

  所以既要善能分别对错、是非,但是又不着这个是非的相,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净的。不是说一点判断能力都没有,对错都分不清楚,这样你怎么学?见到别人有好的地方、优点,我们虚心学习;见到别人有缺点,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反省自己有没有。就像《论语》里面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别人有贤良的方面,有优点,我们要思齐,我们向他学习;别人如果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反观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就叫做修行。

  这里善护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就是提醒我们,修行人这个口业是非常容易犯。尤其是什么?初学的人,听了些经、看了些佛书,就拿这些东西去对照别人,看见这个又人犯戒,那个人又不如法,结果自己在造罪业。有很多同修在《修行与生活座谈会》里面提很多问题给我,都是讲什么?说自己家里人很难度。我的老公一天到晚在吃肉、抽烟、饮酒,我儿子不听话,家里的人个个都是很差,只有自己是纯净纯善。全家就只有她学佛,所以只有她一个人是纯净纯善,其它人都坏人,所以家里的关系搞得很紧张。结果搞到最后,家里不学佛的人结成联盟,专门就对付这些学佛的人,家庭不和。为什么不和?她这个人是学佛学出来的,她不学佛时家庭也挺和睦的,一学佛之后家庭分裂。谁的问题?别人不学佛,他没错;我们学了佛还搞到家庭不和,我们有错。什么错?见他人过错,这个就是自己最大的过错,不仅见,还要讥,批评,所以搞得很对立。

  要知道,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在一个家庭里面能不能使家人都欢喜?如果你说家人都不欢喜,你怎么出去度众生?你先把家里人度了,家里人都很开心、都很高兴的跟你一起学佛,你就能够度众生。你有这种摄受众生的能力,这个摄受的能力就是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包容,这个就叫做学佛。学佛不可以学成个痴痴呆呆的样子,只是晓得读经、念经、念佛、拜佛,人情事理都不懂,这样学学偏了。真正学佛,就去学用菩萨那种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使大家都欢喜。

  你为大家做好榜样,前面经文讲「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轨范就是你做大家的榜样,榜样,一定是你要做出来。所以善护三业第二个,是『善护身业,不失律仪』,身体、行为一定要符合戒律、符合威仪。这个「不失」就是不违反,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戒律、符合经教,也就是说要纯净纯善,无恶。戒律的精神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戒律的总精神、总纲领。学佛以持戒为本,如果不持戒,学佛,读再多的佛书、听再多的佛经都没用,只是增长一些知识,你可以成为一个佛教的学者,但是对你了生死出三界毫无用处。因为佛法修行的纲领是戒定慧,如果没有戒就不可能得定,更加不可能开智慧。

  戒律从哪里学起?要知道一定要有基础,一定要扎根,戒律要从《弟子规》学起、从《太上感应篇》学起,然后《十善业道》就能够落实,这才能够持戒。最起码要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但这个基础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弟子规》是教你怎样做人,首先是孝养父母,孝亲尊师,这是一切修行的大根大本。不孝亲尊师不可能持得戒,因为他没有根,好像盖楼房一样,没有地基盖不高,盖高了它会塌。《弟子规》条条都要落实,一百一十三条,它不是拿来背的,是要拿来行。每日要对照一下自己,我有没有做到《弟子规》?譬如说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有没有做到?父母,这里包括所有的长辈,也包括老师。对我的这种希望,这个「呼」不仅是叫我们,叫我们应这个很简单,这个「呼」引伸为对我们的希望。我们有没有做出良好的回应?我有没有去依教奉行?父母命令我做的事情,我有没有非常认真、专心的去做,还是偷懒、怠慢?从这里来看自己的孝顺心、孝敬心如何。

  《弟子规》虽然它是小朋友就要开始学的,现在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学佛的人都未必做得到,所以不可以轻视。我现在也是每天读《弟子规》,每天对照自己,我都不敢讲《弟子规》全做得到,确实每天对照自己,还有犯很多过错。《弟子规》七科,第一个讲「孝」,第二个讲「悌」,悌就是对长辈、对兄长、对老师要有那种尊敬心,如果有逆反的心态,那就没孝没悌。悌是恭顺,心里面由衷的有种恭顺的心。第三个是「谨」,严谨,我们做事能不能严谨?从生活当中要培养,经常丢三忘四,事情做一半,没做完就跑了,没人收尾,这就是不严谨。

  第四个「信」,信是讲诚信,做人要有信誉,「凡出言,信为先」,讲的话一定要做到,这叫有信。现在学佛人很多会出现什么问题?发愿发得很多,没几条愿是真正落实的。几乎是每天都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做到,仔细看看可能一条都没做到。所以愿不需要随便发,不发则已,一发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对人都要讲信用,何况是对佛菩萨?第五是「泛爱众」,对一切人都要有爱心、有慈悲,不是说这个人我看到他不错,我很喜欢他我才对他慈悲;那个人我很讨厌,我就不管他,讨厌他就故意找他麻烦,这个就不慈悲,心不平等,不是「凡是人,皆须爱」。

  第六个是「亲仁」,亲近仁德的人。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君子、善知识,我们要多亲近,不可以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这是好学。善知识都是很谦虚,不敢为人师,他不会说主动拉你来学的,你自己学习要主动。有问题你向善知识请教,问题最好别问那些知识性问题,知识性问题你自己可以找到答案,查字典、查数据你可以找到。不需要问说什么叫三界?天道有多少层天?这些不需要问,你自己查找,《佛学大辞典》都有的,你为什么要懒?请教善知识是请教些什么问题?大方向的,自己的大疑问。譬如说我现在的状况应该怎么走将来的人生路?我人生应该怎样去选择我的方向?这些大问题向善知识请教。或者自己有些烦恼不能够解决,向善知识请教,这些应该多问,这样你就能够提升。

  凡是不能够亲仁的人,多半都是因为自己傲慢,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需要去亲近善知识,自己修学就行了,何必还去问人?闭关就可以了。那个不是闭关,那个是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盲修瞎练,最后什么也学不成。甚至可能走很多弯路,甚至会走上邪路。执着自己的见解不肯放下,愈学就愈麻烦。为什么?自己的傲慢心不放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对,于是看佛经,自己看书就在里面找那些支持自己那种错误见解的数据,美化自己的见解,不知道从根本上已经错了,所以亲近善知识就是要将自己见地纠正。人如果有错误知见的时候,执着的话很难回头,尤其是知识分子最容易犯这种毛病。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傲气,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肯请教别人,不肯虚心求教。能虚心学习的人,亲仁,就是《弟子规》讲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最后一个才是「学文」,学文就是文学,文章,包括陶冶性情的艺术等等,那些是自己行有余力,你才能够学。在学佛里就是看经典,经典什么时候学是最好?行有余力你才去学。特别是年轻人,我们要强调行。你看古时候寺院里面,刚刚出家的人,五年里面学戒,不是给你学经典的,五年里面不可以进禅堂、不可以进讲经堂,就是不可以听经、不可以参禅,就是你不可以自己修行。要怎样?一定要跟随老师,老师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学听话,不可以任性,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磨掉。在世间一定会有污染、一定有习气,尤其是傲慢习气,通过五年的这种磨练、那种苦行。跟着师父学习这是修苦行,侍候老师,早上起床要比师父早,晚上睡觉得比师父要晚,平时要做好各种服务,奉事师长,这就是修苦行。将自己的毛病习气磨掉,心地清净、专一了,持戒得定,你这个时候听经能够开悟。

  所以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好,但是现在人很难接受,确实没有这种根机。这种根机是什么人?孝敬心很深厚,真正老实人、听话的人他才能够做到。所以现在还是要劝他听经,听经,劝他一门深入,不能听多,听一个老师的,而且要听一部经。听经的目的不是要你增长常识,是要让你的心定下来,专注。听经,也是听善知识的教导、鼓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慢慢慢慢把自己错误的知见纠正过来,然后你听明白一句要在生活里落实一句。「不失律仪」,待人处世接物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要想到,我有没有为众生做好样子?如果别人都学我这个样子,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你要这样想,你就知道自己该不该做,练自己的观照功夫。

  最后『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是对自己念头上面的防范,一切的恶业都是起于念头,念头不正自然会有犯过错,犯戒作恶。所以假如能够「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染就是无污染,一切的恶念就是污染。你的心地清净了,自然身口就不会造作恶业,身口不做恶业,也帮助我们意业清净,它是相辅相成,最终的目的是我们得清净心,得三昧。所以持戒就是为了得清净心,最后所有的念头都放下,才叫做真正的清净无染。用什么方法?最好就是念佛,这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念头都排除掉,用这句佛号扫清,把你的心地扫得干干净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用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十句为一个单位,从一数到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这样念十句,自己心里面数得很清楚,口里面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面计数计得清清楚楚,三个清清楚楚,你就清净无染了。

  身口意三业自然就善护了,你护得很好了。身你不会做恶业,你专注在念佛,你不会造恶业。口你只念阿弥陀佛,也不会讲那些不好的话。意业只是想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心里面计数,你自然就清净。如果想其它事,记数记错了,所以很容易发现你自己有没有打妄想。所以念佛是总持法门,善护三业,一句佛号就行了。但是这句佛号要真正是清净心去念,如果我们的口业还在讥他过,身业还会失律仪,这句佛号还是不清净。所以古人讲正助双修,正行就是念佛,助行就是持戒,持戒念佛两者不能够缺一,一定两个都要把握住,相辅相成。

  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落实。我早上起床在佛前,就自己对着自己提醒,就用这几句经文。礼佛三拜之后,合掌向佛前念出来:要落实「观法如化,三昧常寂」,看破放下;在行为上「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再有一句是后面第二十四品里面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功课最简单,然后十句阿弥陀佛,直接用《无量寿经》经文来提醒自己。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下面经文讲的是成就众生: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这里讲的是无住生心,『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这是指身外物,一切都无所执着,把贪爱心统统放下。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贪欲重的人烦恼就重,智慧就低;贪欲少烦恼就轻,智慧就高。所以学佛修行一定要戒贪,对身外之物要放下,这些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它不是你的。「国城,聚落」,我们现在讲你的地产、你的房产,「眷属」是你的家人,「珍宝」你的钱财,哪样东西你可以带得去?到你死的时候身体都带不走,都要放下留在这个世间。既然带不走,为什么不放下?你不肯放下只是增加烦恼,到最后一定也要放下,因为你肯定带不走,那不如及早放下。这个放下最重要是心里面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上随缘,要敦伦尽分。

  譬如说你做一个母亲,不是说我放下了,儿子也不要了,不教他了,这个就没尽母亲的责任,这不叫放下;事上讲放下,其实心上没放下,你心里面还在牵挂他,隐隐约约还会受良心的谴责。所以真正放下是什么?事上该做的还是要做,做得很认真,尽我的本分、尽我的义务,但是心里面确实不会去执着它。如果阿弥陀佛来接我,我现在就可以走,『都无所著』。印光大师有十六个字的传心法要,净土宗的传心法要,哪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敦伦尽分就是跟一切的人都要和睦相处,有爱心,要关怀人、帮助人,尽自己的本分。你在生活当中扮演什么角色,你要扮演得好,做父母要做一个好父母,做儿女的做孝顺儿女,做先生的做一个好先生,做太太的做个好太太,敦伦尽分。闲邪,就是要防止邪念;存诚,是心里面要真诚,意念要真诚,这个最重要是学因果。我们现在每个星期日晚上有《太上感应篇汇编》的学习,它就教你怎样闲邪存诚、断恶修善。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修出世间法。

  很多人说,法师我念佛念了很多年了,极乐世界连一点消息都没有,全没信心;甚至念佛念了一辈子,几十年的,到临终时都没信心,很糟。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最关键是你能不能够相信、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心。信什么?信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我,信我自己也一定能够往生。为什么阿弥陀佛一定来接我?因为他有愿,你真正想去,他一定会来接,我对这个不怀疑。对自己也不怀疑,自己本来就是佛,现在只不过是有妄想分别执着,现在我这些妄想全部统统变成阿弥陀佛,不再怀疑,一定可以把阿弥陀佛念来,我一定可以往生,坚定的信念。愿就是真正愿意去,不是假的,对这个世间一切都可以放下,这样你才是真的。如果你还有一样不肯放下,你就去不了,为什么?你不肯去,这边你不肯放怎么去?什么都要放下,知道什么都是假的,你看这里讲的「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确实都是假的,一场梦,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对物的贪爱、对亲人的情执、对仇人的恩怨、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不要想它,不想它、不放在心上,就叫做都无所著,只想阿弥陀佛,这样一定往生。而这个关键就是平时多听经,道理明白了,你的信愿就坚定,在临终的时候你就用得上力。

  我去年三月二十九日送新加坡一位老居士往生,他叫黄金宣老居士,是新加坡几家酒店的老板,很护持我们师父上人。为人很正直、很孝顺,晚年学佛听经求生净土,他念阿弥陀佛。他对我也非常好,每次见到我都很关怀、很照顾,他跟我约定说,他往生的时候一定要我去助念。我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愿求,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会安排。结果就是去年他走,走之前几天,他已经是癌症末期,自己很辛苦,他派人打电话来师父这里讲希望得到帮助。师父上人就叫我去,我就飞到新加坡去探望他,主要就是为了鼓励他,因为他自己对往生没信心。我去他家看他,他已经睡在床上,很瘦,癌症折磨得他很痛苦,所以念佛都念不起来。我见到他,他也很欢喜。我问他有没有信心往生极乐世界?他满面愁容,说没信心,现在念佛都念不起来,全身都痛怎么往生?

  我一听他这样讲,知道这个问题很大,如果信心都失去了,那就一定往生不了。因为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没了信心什么都没了,没信心,愿心也没了,整个就是在业力里流转。所以我一定要把他的信念鼓起来,我跟他说,我说黄老居士,你别怀疑,阿弥陀佛有愿,你只要想往生,他一定会来接你。你一定要有信心,你这一世做了很多功德、很多善业,学佛又听经、又护持老法师,功德很大,你将这些功德统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定可以往生,我说我对你很有信心。他听我这么鼓舞,他的士气就起来了,人的信心就是这样,你鼓舞他就有信心。

  所以临终助念最关键就是提醒他,临终开示不需要说很多话,简简单单几句话,自己要信心十足的说。我当时就信心十足,所以把他的士气就鼓起来。然后我跟他说,这样,我陪你一起念佛好不好?他说好,他说自己念念不起来。于是我就拉着他的手跟他一起念,他有时身上很痛就皱着眉头,我就知道他痛,我就说你别想它痛,你就拼命大声念佛。我就跟他一起念,我念得很大声,他也跟着我念得很大声,念到全身大汗,因为他拼命念。拼命念反而不痛了,为什么?把痛忘记了,心专注在佛号上,排除其它的感受。痛是一种感受,都是一种妄念,你拼了老命去念,念阿弥陀佛,痛不痛都不知道了,所以念到最后他很欢喜。临走时我问他:你现在有没有信心往生?他点头说有了。我说你继续念,因为我一定要回香港还有事情,等你真正要往生的时候,我再来帮助你,你自己要好好念。他点头,双手合十跟我告别。

  我走了之后,他念了两天,见到阿弥陀佛来,阿弥陀佛来通知他,告诉他还有两天往生。所以他就告诉家人说,阿弥陀佛已经跟我通报了,还有两天往生。家人不是很相信,以为他可能念到有点幻觉出现,没放在心上。他连续讲了三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又讲了一次,家人只是听。结果他就不管那么多了,自己念,两天之后果然往生,这是预知时至。阿弥陀佛来通报他,两天。他往生之后,我又赶到新加坡去探望他,看到他的神情很安详,跟他换衣服身体都比较柔软,我也很欢喜,这是什么?真正往生。自己说往生的一定是往生,这个是最标准的。往生,你怎样能够判断他肯定往生?两种方法,一种是他自己讲阿弥陀佛来了,这个一定没错;第二种是什么?他可能太虚弱了,讲不出话来,见到阿弥陀佛来,他没法告诉别人,他走了。走了之后他会回来托梦,家人会梦见他。

  就像去年我在新加坡帮助一个人往生,他是什么?他是临终的时候很虚弱,剩一口气,但是神智还清楚。见到我来,我跟他讲你一定要求生净土,他拼命点头。然后我说你不用说话,跟着我们念佛,到最后往生了,往生之后回来报梦。给他以前的秘书,他是个老板,给他公司秘书的先生托梦。她先生是不学佛的,而且是不会说中文的,新加坡人。竟然梦见阿弥陀佛,他在旁边站着,他跟阿弥陀佛一起来。然后告诉他太太,他太太说这是我的老板,他已经往生了。这是回来托梦传达信息,这都可以做为一个判断。

  所以,能不能往生,最关键就是,第一要相信,第二要真正愿意去。相信要靠明白道理,特别是《无量寿经》一定要反复听,听完一次又一次,听的遍数愈多愈好,道理愈明白你信心愈坚定。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你彻底了解,对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往生的方法你也彻底明白,信心十足。愿心要靠放下,这个就要自己努力,要把自己的习气毛病放下,尤其是执着。多听经自然就能够容易放下。

  那能不能有善知识在临终时帮助你助念?这个要看缘分,你跟这位善知识缘分深,他自然就会来帮助你,山长水远,他坐飞机都会来帮助你。如果是缘分很浅的,就在隔壁邻舍都帮不上你,这个就是要看缘分。缘分要靠结缘,结什么缘?结法缘,不是结情缘,情缘没有用的,法缘。法缘是什么?一起学佛,这个叫做法缘。好像我帮这个黄老板助念,他跟我结了不少法缘,他很喜欢听我讲经,而且确实来讲对我很真心,尊敬爱护,这个缘分就很深。这个缘分不是说你想帮他就帮得到,缘分够了自然就能帮到他。所以我们平时要懂得跟人结缘,所谓广结法缘,这个很好。我们现在来护持正法,我们弘扬《无量寿经》,我们是跟全世界人结缘。我讲经,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讲?这是最好的结缘方法,听到你讲经的人就跟你结了缘。还有一个就是流通经典,包括光盘、网络这些都是结缘的方法。所谓法缘殊胜,要靠你结出来。

  这里法藏比丘他修行,他度化众生,他就跟众生结法缘。怎么结?『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这是真正结法缘度化众生。所以极乐世界的法缘这么殊胜,那里的众生无量无边。「恒」是恒常、无间断,不会退心,无怨无悔来做什么?行菩萨六度。

  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物布施这个是最初步的。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什么?是自己的钱财,你所有的物品,有多余的尽量拿出去帮助众生,自己生活的享受降到愈低愈好,这叫做惜福。帮助众生,使得众生安乐我就安乐。要知道愈布施愈多,财布施的因所得到的是财富的果。你想得财富,不是讲你很会赚钱就赚得来,你赚得来的是你命中本来有的,你本来有的。怎样有的?前世布施来的,愈布施愈多,愈不肯布施就愈少。香港人很喜欢布施,所以香港人的财富很多,相对来讲比较有福报。你布施得到财富怎么办?更加要布施,别停,停下来福报就停在那里,就不可以提升。布施当然最重要的是护持正法,这是为众生破迷开悟,最究竟圆满的布施。你给他一餐饭吃、给他一件衣服穿,只是解决他临时的问题;你使他开悟、使他明白了,你解决的是他生生世世的大问题,所以这个功德非常大。所以内财是自己做义工,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力量去贡献,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无畏布施就是帮别人解脱苦难、畏惧。

  我自己学习印光大师、学习我们师父上人,这一生做什么布施?专做法布施,法布施里面自然就会有财布施、有无畏布施。你看我现在外财没了,全都布施掉了,本来就不是很多,现在银行账户都关掉,根本不需要自己有钱。所有的钱都拿来做什么?别人供养我们的,全部拿去印经、印光盘;现在还有是做播经机,很方便,大家都很欢喜;还有网络弘法,我们做这些事情。最重要是自己内财布施,上台讲经,现在通过网络这些远程教学,范围可以很广,这么好的工具我们善于利用,跟全世界众生结缘。而我们专修专弘《无量寿经》,为什么?《无量寿经》是佛法里面最殊胜的第一经,净土法门是末法时期度众生的第一法门,所以我们选择用这个法门为大众来介绍。法布施里面自然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他听了这个经教,他烦恼得到了解脱,他不会再有恐惧、忧虑。人最恐惧的是什么?死,一般人都会怕死。你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为他说明,他知道原来人是不会死的,人只是换身体而已,把这个身体扔掉,换一个更好的身体不是更好?什么身体最好?极乐世界的身体最好,劝人求生净土,这是无畏布施。还有是为人助念,有机会帮人助念,这是最好的无畏布施。这些都是救度众生,为众生做布施。

  第二是持戒,一定要严持戒律。我们在家人一定要做到五戒十善,出家人要做到沙弥律仪,而这些都是以《弟子规》、《感应篇》为根本,《弟子规》、《感应篇》做到了,五戒十善、沙弥律仪都很容易做到。尤其是《感应篇》,持戒要从心地上持,《感应篇》就告诉我们,一切的行为、念头都有果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就自然会谨慎,自然懂持戒。

  第三忍辱,不顺心的事情很多,要懂得忍受,逆来顺受。忍辱包括生活上的不如意,我要忍受,不可以贪图享受。特别是修道人,要以苦为师,我们有东西吃,可以吃饱肚子,已经很幸福了,要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十亿人口在挨饿。我们有件衣服穿可以保暖,已经是很幸福了,要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在挨冻。今年冬天尤其寒冷,全世界都是这样,风雪、寒冷的这些灾害,我们在这里能够安心修道,很有福报了,知足常乐。

  第二个忍辱要忍什么?别人对我们的障碍,对我们种种的刁难、伤害,我们要懂得忍。别人来毁谤我、侮辱我,我要欢喜接受,这是消我的业障。在这个世界你想做好事很难,大家都会障碍你,甚至侮辱你、毁谤你。譬如说你想去弘法利生,别人就会说你在搞名利,你很想帮助众生,但是别人不服你,这时你要懂得忍。时机未到,那你就好好安住,别这么快出来。要弘法利生,一定要有护法才行,过去弘法是靠什么?靠国王大臣来护法,所以没人敢障碍。现在国王大臣不护法了,靠民间这就很难,障碍会很多,要怎样?一定要低调。所以我们师父讲,最好的弘法方式就是摄影棚,对着摄影机讲就行了;不要对外人讲,你在大庭广众对几百人、几千人,那个嫉妒障碍不得了。刚刚出来,特别是年轻人更加要注意,这都是老人家对我们的提醒。幸好我现在全部停下来了,所以应该来讲没什么嫉妒障碍了,如果是再讲二、三年,估计嫉妒障碍会很多,难免的。

  其实现在弘法,确实不需要出去弘法,就在家里一个小房间,有个摄影棚、有个录象机,足够了。讲完之后放在网络上,谁喜欢听谁去听,不用接触他们,你没信众大家就不会眼红。忍辱波罗蜜很重要,要安住寂寞,甚至一生都没人护持你,你都没出头之日,也都要无怨无悔,都是这么快乐。因为你将名利完全放下,连度众生的念头也要放下,真正是清净无染,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求生净土。

  特别是我们年轻人,稍微有点本事、有点智慧的,都会很想有点作为。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在世间法上也有点作为,所以出家了也想在佛法上有点作为,想要度众生。现在我将这些念头也放下,不想再有什么作为了。不想作为也不是讲不精进,还是要精进,精进干什么?早日往生,将来因缘成熟,再乘愿再来,慈悲心不可以退。精进的动力是你的慈悲心,而精字最重要,精是专精,搞一门,一门深入,就叫做精进。同时学两门、三门、很多门,你就不叫精进了,叫杂进、乱进,到最后你是一事无成。所以我自己就选择《无量寿经》,今年四十岁,假如我有八十岁的寿命,我余生四十年就专搞一部《无量寿经》。不要想做一个大通家,我们做专家,专一,专一容易得定、容易得念佛三昧。我们不是希望自己做一个什么大学教授,我原来大学教授都不要了,还做什么大学教授?不是想做学者,也不是想发表很多著作,著作等身,没这些希望。只求念佛三昧,求早日往生。

  弘法利生的念头,我们有这个愿,但是不需要去想,这些是什么?随缘,由佛菩萨安排。自己立足在摄影棚,不再出去。能不能度众生?就看有没有护法。有人发心,他喜欢多流通这个光盘,多在网络上去流通,那就是众生有福报;如果没这些护法,自己还是乐得其所。所以别人做不做我都不知道,他也不是为我做的,他为众生做的,所以他也不需要我知道。所以真是自己的心很安稳,不用再去想怎样度众生的事情了。

  精进到一定程度你就得禅定,禅定就是念佛三昧,然后就开智慧。这个开智慧是指开悟,念佛也可以开悟,开悟的条件是什么?一定是你心清净,心全空了。什么念头都没了,这种状态虽然没开悟,但是已经具足了开悟的条件,那就看因缘。可能突然你听到打雷的声音就开悟了,可能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开悟了,可能见到落花流水开悟了。可能别人跟你点化一句,言下大悟;可能在听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悟;念佛的时候,可能念佛的时候悟。因缘个个都不定,但条件是一样的,就是你的心一定要空、一定要清净。

  所以禅定是开智慧的基础,而禅定是以精进为基础,你不肯精进你不可能得禅定,这个精进最重要是一门,只听《无量寿经》,只念阿弥陀佛,这个叫做一门深入。你想精进一定要忍辱,忍得住,不要有什么好奇心,这样又想学,那样又想学,这个善知识也想听,那本书也想翻一下,你忍不住,你怎么可能精进?所以忍辱之前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规矩。这个是师承的规矩,跟一个老师学,学一个法门,没开悟之前不可以换题目,守住这个规矩,守得住你才能够得定。所以戒定慧,持戒是最基础的。持戒是以布施为基础,布施是前提,就是放下。如果你世间法不肯放下,你不可能修佛法。不仅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这么多门派、这么多的法门,你只要选择一个法门就行了,这就要放下才行。所以你看六度前面是后面的基础,所以布施才能够持戒,持戒才能忍辱,忍辱才能够精进,精进才能够禅定,禅定才能够开智慧。

  自己是这样做,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导众生,「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自利利他。「教」就是以这个法门、这种道来传人;「化」是学习的人得到了转化,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叫做化;「安立」就是安住正道,建立大心、大菩提心,都是帮助众生安住在正道,发起大菩提心,这叫做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什么叫做真正之道?「真」就是不虚、不假;「正」是什么?无邪、无曲;「道」就是佛道,涅盘道,用我们净土宗来讲,就是往生这条路,这个是无上真正之道。无上是最高的,帮你能够一生成佛,这个是无上真正之道。我们要安住在这条道上,直至涅盘岸,直至成佛。这个是法藏比丘他自度度他,这个经上讲的都是很简略,实际上他这些修持是非常广泛,只是用简单几句经文来做个概括。下面我们再看经文: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这句经文是讲,由于成就以上所讲的种种善根,前面讲的,对于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能够修菩萨六度,自度度他,这些都是善根。因为成就了这些善根,所以得到什么果报?『所生之处』,你生到的地方,『无量宝藏,自然发应』,这是福慧双修所得到的果报。「无量宝藏」是自然的发应,不是有心去开采,自然而然就出来。「发」是开发,「应」是应化,它自然开发、自然应化出来,这些无量的珍宝都是自性中本来就有,通过我们修福修慧把它开发出来。所以极乐世界也是一样,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宝藏,完全是法藏菩萨修福修慧,无量劫积功累德自然感应。下面经文说: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剎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法藏菩萨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他化现种种的身分。『或为长者』,「长者」是年高而且有财富的人,很有福报的人,所谓德高望重一方的长老。或为『居士』,「居士」就未必有很大财富,但也是非常有道德,能够清净修行的人,在家人。『豪姓尊贵』,这是指豪门望族、大富大贵的人。甚至『或为剎利国王』,「剎利」是指王族、贵族,或者是国王,这个就一方之主。甚至做到『转轮圣帝』,这是人道里面福报最大的人。所谓四种轮王,金、银、铜、铁。金轮王管四天下,我们这地球是一个天下,他四天下。他的法宝是什么?是一个轮,这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飞行工具,因为他是人道,所以他自己不能飞,他没有天人的那种神通,他还要藉助这些交通工具。天人不需要,天人直接就飞了,他要有飞行器。

  我们想想,现在报导里经常提到,几十年来都经常出现的,所谓UFO,不明飞行物,那个样子真是一个轮那样的,是不是转轮圣王的飞行器那个轮?这个非常有可能。转轮圣王他们是他方星球上面的,他们的科技比我们地球上的科技要发达很多,福报大,可能我们地球都是他管辖范围,所以可能他会来视察一下。『或为六欲天主』,这个是做天人,天上的六欲天的君主,就是天王,欲界天有六层,所以叫六欲天。『乃至梵王』,梵王是初禅的天王,可以包括色界禅天的所有天,也就是说他在六道里以种种的身分来教化众生,所以这个修行是无量劫,度众生也是无量无边,都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推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学到这里。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多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