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七)——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七)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七)

  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叫“菩萨一生补处愿”或“圆成普贤之德愿”。

  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看到有些国土的菩萨行菩提道,需要经历多劫,而且只有逐地地渐进,又有住于七地沉空之难,或者虽做种种佛事,化现的事业不自在,有很多障碍。为此兴起悲愿,使一切净土菩萨都能超越诸位,速证一生补处,现前修习普贤行愿,无论是自利或他利功德,都能自在无碍地成就。这就是弥陀悲愿的所在。

  这一愿里有三层内容:一、“他方菩萨来生,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是以弥陀本愿加持菩萨,使他决定修到一生补处地位;二、从“除其本愿”到“无上正真之道”之间,是说得到弥陀本愿加被,而能自在所化;三、“超出常伦”等一句,是说现起还相所得的利益。

  一、弥陀本愿加持往生菩萨,决定到达一生补处

  经文上讲的“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实际是指西方净土的一切菩萨,唐译里说:“于彼国中所有菩萨。”《阿弥陀经》也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所谓“一生补处”,就是像弥勒菩萨那样一生就候补佛位。因为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所以叫“一生”。这一品最细的无明,势力最大,只有金刚智慧才能破除,而一破除就证到佛位,所以叫“一生补处”。

  二、净土菩萨得弥陀本愿加持,而能自在所化

  1、解释“除其本愿,自在所化”

  前面讲到往生的菩萨都一定修到一生补处。接着“除其本愿”这四个字是指还有一类菩萨,不处在一生补处地位,自己想处在下位利益众生。在宋译里讲到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菩萨,一往生就能证到无上菩提,这叫做“一生补处”。如果有菩萨以本愿力而入在生死界中,作狮子吼利益有情,我使他随意而作佛事,这就是“自在所化”的意思。所以“除其本愿”是指净土菩萨如果不想住在一生补处地位,而愿意处在下地普度众生、普作佛事,佛也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如愿以偿。所以宋译说:“我令随意而作佛事。”从这句话看出,净土菩萨能做到自在地教化众生,是因为得到了弥陀愿海的加持。

  《往生论注》里说,净土的回向有往相和还相两种。往相的回向是指:我和一切众生同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还相的回向是指:往生成就之后,立即回入十方世界,普度众生。“自在所化”,指菩萨教化众生,像观音菩萨那样普门示现。随众生的欲乐,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这叫“自在而化”。

  2、总说菩萨成就三种精进

  就这一类以还相入教化地的菩萨,“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这是总说菩萨的功德,也是弥陀愿海加被的结果。

  “为众生故”是总的前提,是指自己入了涅槃境地,由大悲起用而自然化现十方。是为众生的缘故,示现种种应化身,并宣说无量佛法。“为众生故”是总的前提。后三句是菩萨实证的功德。也就是真实成就了三种精进——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被弘誓铠”是披甲精进;“积累德本”是摄善法精进;“度脱一切”是饶益有情精进。

  《瑜伽师地论》里说到,诸菩萨在发起加行精进之前,心力勇悍,首先披上誓愿铠甲:如果我为解除一个有情的苦难,需要以一千大劫为一昼夜住在地狱中,像这样,经极漫长的时间才证得菩提,假使比这个时间还要漫长百千俱胝倍,才证得菩提,我的勇悍也不会退缩。如果能这样披上坚固誓愿铠甲,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心。

  “摄善法精进”指的是在一切善法上精进,比如为圆满布施度而加行,直到圆满成就了布施度为止。所以,摄善法精进,就是为了成满一切内心的功德,任何善法都勇猛精进地去行持,都使它圆满完成。唯有这种精进,才成为能修证、能成就菩萨一切善法的最胜因缘。

  “饶益有情精进”就是对于《菩萨戒品》所说十一种饶益有情事业,都精进地行持。

  “被弘誓铠”是一个比喻。“铠”是指古代战争中,在对敌作战时要披上铠甲,它是钢铁所成,能保护身体,不被刀剑所伤。比喻菩萨回入生死界、降伏魔军的时候,以坚固誓愿作为铠甲,这个誓愿比金石还坚固,因此入在生死里不会被烦恼和外魔所伤,不会退转。这样以大愿的威力,确实是恒时在众生界中顺应众生的因缘,永无疲厌地做教化事业。以自己积功累德为根本,叫“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以内在具足功德,就能摄化和度脱一切众生。所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是要有内在真实的修证,有功德庄严;“度脱一切”是内在有修证,自然起度生的大用。

  3、进一步分说

  “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如来”,这一句是说极乐世界菩萨的摄善法精进。是指由供养十方诸佛,积累无量无边的功德,而开导教化无量众生,把众生一一安立在无上正道中。弥陀愿海恒时加持净土菩萨,圆满这广大的普贤行愿。

  这也就是《往生论注》所说,成就菩萨庄严四种功德。“游诸佛国”等,就是论注所说,菩萨得到报生三昧(果报所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够一处、一念、一时遍入十方世界,对于诸佛法会中的大众作种种供养。这是无作妙德,不动而至,无前无后,又能遍至十方。这是不离本位,无所动摇,无有前后往来的相,能一时化现在十方无数国土,圆成一切佛事。这样由遍游佛国而施作佛事,积累功德,叫做“修菩萨行”。唐译说的“修大涅槃”,说的就是修无住妙行。

  “开化恒沙无量众生”等,是讲到下化众生的方便。《往生论注》里说:“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住种种世间,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就是指的开化恒沙众生。“开化”就是在众生烦恼心中开出如来正觉,由此把一切众生安立在无上正道中。

  三、净土菩萨现起“还相”所得的利益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获得“还相”的利益。无论是位居补处,或不愿位居补处,示现住于下地,随缘自在教化众生,都有这两种利益,这是总的讲到还相的修习普贤之德。再说得明白一点,所谓的“还相利益”,就是指能成就普贤行愿。像《普贤行愿品》所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如果是住在一生补处地位,那就像弥勒菩萨那样,先住在兜率内院为菩萨说法,时节因缘一到,就降生人间,示现八相成道,成为一期佛法的教主。但也有不示现补处身份,而愿意在无量世界里随顺众生,普门示现。无论如何这两种情况都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安住在补处地位,当然归于普贤之德,教化无量秽土众生。愿意住在下位的菩萨也从此出净土门,示现利他教化地的果德。也是回入世间,修习普贤行愿。

  “常伦”就是通常按照十地位次,逐地升进的方式。净土菩萨不一定要像这样渐次地升进,而可以顿超、顿证。善导大师说:“十地愿行自然彰。(就是自然彰显十地的大愿大行。)”

  “现前”,指现前就能修习普贤行愿,而不必经历很长时间。《探玄记》里说:“德周法界,曰普;用顺成善,称贤。”自心的妙德周遍法界,随缘而任运显现身口意的妙行,叫做“现前修习”。这不是指仅仅只发起随学普贤行愿的意乐,而是能实际去修普贤大行,这就是出净土的妙德。

  本经序分里说的示现八相成道,随顺众生类而化现、说法,安住如幻三昧,作如幻佛事等,都是修习普贤行愿。其中说到:“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就是出净土的普贤大行。之后,“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等等,也是以遍法界心,应众生的因缘而随类化现。这种周遍、无尽、自在的德相,就是“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总结:

  净土法门有往相和还相两种回向。前往净土,叫做“往相”。在净土成就了自利功德,就到达了教化地,叫做“还相”。就是回入十方世界普度众生的意思。成佛的路就分这两步来走。“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指得到了还相的利益。指从西方净土出来,入到生死“园林游戏地门”,之后在十方世界中修习普贤行愿。

  所以,阿弥陀佛对于众生一开始怎么生净土,然后净土成就功德又怎么出净土,整个一套全部以愿力加持好了,这是最圆满的关怀和护念。从最初往生净土超脱生死圆成自利功德,到最终出净土普化十方、圆成佛道,整个愿海的加持内涵无比地圆满。在空间上,是普度十方世界的一切有情;在时间上,是尽未来无数劫相续不断地救度;在方便上,有至简至易的十念必生大愿;在往生净土的利益上,有顿时具足如佛一般的相好、极其广大的智慧、辩才、神通等;在一生成佛上,有一往生就入正定聚永不退转,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心念,进而寂灭一切分别、诸根寂静,证得无住涅槃;在圆成无量功德和事业上,有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等等。总之,需要具足哪些功德,佛在因地就已经思维妥善。怎么来加持你,让你做到一时遍入十方世界,供养诸佛海会。如果有愿回入十方、普度众生,佛仍然以愿力加被,使你不退菩提心,不堕恶趣,而且一切教化事业都能自在如意。

  这样一一去思维,才知道弥陀愿海惠予我们众生无量无边的真实之利,这种饶益是速疾的、是周到的,涵盖了菩提道所有重要的方面。能在这里生起信心,自己成佛的路怎么走就非常明确,而且极为简要,一切都归在一个要点上,就是以信愿行至诚一心地和弥陀愿海相应,以求得愿海加被,而迅速圆成佛果。

  第二十三、一时普供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叫“一时普供诸佛愿”。就是弥陀愿海的神力加持净土菩萨,都能实现供养诸佛的普贤行愿。

  “承佛神力”四个字显示了愿海的无上威德,他能使净土一切菩萨都有遍供诸佛的能力。《弥陀经》上讲到:“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是本愿的成就情况。

  弥陀愿海能使我们迅速完成供养的无上行愿。这个供养的普贤行广大周遍,而且一时顿然完成。一生到净土,得到愿海神力住持,就会具有一时遍至无数佛国的能力。《往生论》里说:“一念即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就是指没有时间先后,一念一时,周遍到达无数佛国,在诸佛的法会中利益众生。“遍至”是指无数佛国,一时全部到达。这不是以渐次的方式来做到周游佛国,而是没有动摇来去的相,一时就遍至十方,就像日轮在天上,影像一时显现在千江万河里那样,西方净土的菩萨也是一时分身无数,化现在无数佛国当中。

  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叫做“供具如意愿”。

  愿的大意是:弥陀悲愿要使净土菩萨一时遍供无数诸佛,这样在做到了一时化身尘刹之后,还要能随欲自在地化现供养具,所以再次兴起悲愿,以佛力加被净土菩萨,使他心里想以什么供养诸佛,一起念就能化现在心前。由此能完成普贤供养行愿,所谓“以诸最胜妙花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等等,这也就是《往生论》所说:“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在诸佛前,现其德本”,对照唐译所说:“于诸佛所,植诸善根。”“德本”就是善根;“现”就是无障碍,指顿时现前供养的妙德。一般我们虽然有很大的供养心,但是做不到随心所欲地作实物供养。而得到弥陀愿海的神力加被,就能随心自在地化现种种供养具而广兴供养,这就是“现”的意思。就是使供养的大愿自在实现。

  在经上讲到:花香、伎乐、宝盖、幢幡等无量供养具,自然化现,一忆念就现在心前,犹如虚空藏菩萨从空中普雨无数珠宝那样。这就是这一愿实现的情况。

  第二十五、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叫做“演说一切智愿”,或者“说法如佛愿”。

  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见到有些国土里的菩萨虽然能到十方世界,供养具也能如愿显现,但说法的能力不足,不能随顺佛智慧,教化的力量还不普遍、彻底。所以发起悲愿,加持净土菩萨得到演说一切智的能力。

  菩萨在因位时,有的只具有供养的能力,而没有说法的能力;有的只有神通的力量,却没有三昧的能力等。所以弥陀愿海以神力加被菩萨,要使他们本具的恒河沙数功德都迅速全面开发。这一愿是特别加持净土菩萨得到说法如佛的能力。

  上面讲的第二十二愿是总纲,其中说到菩萨随其本愿,能够自在地利益众生,实现普贤行愿。具体有上供诸佛和下化众生两个重点。而要做到后者,要开导、教化恒河沙数众生,把他们一一安立在无上正道中,关键要有“说法如佛”的能力。所以就是这一条大愿的发起可以说,这是第二十二愿的支分愿,是为了成就菩萨说法的能力而特别发起此愿,使净土的一切菩萨都能演说一切智,使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谓的“一切智”就是指诸佛秘藏(或如来藏),也就是指众生的本性。通过演说“一切智”,让众生见到“是心是佛”,从而“是心作佛”,这就是把众生安立在无上正道中了。

  所以净土圣众得到佛力加持,能迅速成满普贤行愿,分身尘刹、普度众生。那么通过什么来教化呢?关键要有演说一切智的能力。唐译说:“善说入于一切智。”“演说一切智”就是善巧地引导众生趋入一切种智,这是佛法归根结底之处。无论是间接说、直接说,都是为了引导众生明悟自性而成佛。直接说就是说顿法,开示在众生烦恼心中(或五蕴中)有大智慧光明,有具足恒沙功德的秘密宝藏,这就是一切法的密要,是最甚深秘密之处,所以宋译说“善谈诸法密要之义”。

  《法华经·法师品》里说:“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就是这个诸佛秘密心要的宝藏。《法华文句》里说:“此经四十余年,蕴在佛心,他无知者,名为秘,一乘直道,总摄万途,故言要也。”(世尊降生人间,为了教化无量众生,施设各种方便。四十多年中,秘密一直藏在心里,没有吐露。这个一乘直道,就是直接开示众生成佛的道,不同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直接宣说一乘成佛的法,叫做“直道”。这是直接开示实相,从这一门直接入于涅槃,所以说“十方诸佛,一门超出,妙庄严路”,都是由这一门而入的涅槃。所以这叫“总摄万途”,八万四千法门最终都从这一门超出。总之,净土菩萨演说妙法,引导众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开化恒沙众生,安立于无上真正之道”。

  汉、唐两译里说菩萨“说法如佛”,就是得佛力加被,净土菩萨已经深入诸法,究竟了达诸法的要妙。以通达法性的缘故,能自在地宣说甚深法藏,能随顺如来智慧,而无所违背。

  在这一愿的成就文里这样讲:“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常常宣说正法,随顺如来智慧,没有错解和失误,这叫“说法如佛”。佛以智慧彻见诸法的因、果、事、理,所以能如实演说。而净土菩萨得到弥陀愿海神力的加持,也能做到说法如佛。

  又说:“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这就是说,净土菩萨具足佛眼,通达法性,以无碍的智慧给人说法,这也证明净土菩萨的说法,如同佛一切智所说,没有错误。具足这种功德,就能开化恒河沙数众生,把他们一一都安立在无上正道中。

  这都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如果我们能深信弥陀愿海有利他的无上成就,就不必发愁我得不到智慧、得不到神通、得不到陀罗尼、得不到三昧、得不到辩才、得不到相好、得不到金刚那罗延力,做不到自在化现、遍供诸佛、普度众生等,或者无法了脱生死、诸根寂静、入于涅槃等,对这些丝毫不用顾虑。只要你一心信仰阿弥陀佛、依止阿弥陀佛,就能摄取佛功德成自功德,当你信心圆满的时候,就得到佛力圆满的加持,依仗弥陀愿海的加被,一定能迅速圆成一切道果,因为弥陀愿海一切具足。

  第二十六、菩萨得金刚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使国中菩萨得那罗延力的发愿。

  愿的大意是:只有如佛一般演说一切智的说法能力,而没有勇猛、坚固的力量,入在无数世界里,在种种的污染、烦恼、邪见等境界中,开化恒沙众生,或许会软弱、退怯等。而有弥陀悲愿的护念加持,就不仅有遍供诸佛、说法如佛的能力,还有金刚那罗延力。这也是“使国中菩萨披弘誓铠”等具体落实的发愿。

  金刚石表示坚固,俗称“钻石”,因为它无坚不摧,而不被任何所摧。表示在任何境界里都坚固不坏,内心不会有丝毫退怯和破损。其实,身、心本不可分,这里说到身,也兼指心。不但色身坚固,而且得到“那罗延坚固幢心”。如果身体虚弱无力,心力也会软弱。如果体力强健,心也有大力量。就像《华严菩萨回向文》所说:“愿得那罗延坚固幢心,……得常精进心,得大勇猛心,得被金刚甲胄心。”唐译翻为“得那罗延坚固力”,那罗延是天上力士的名字。“那罗延”表示坚牢和具大力量。

  《六波罗蜜经》里说,佛十力,一一节中有八万四千六百六十三种那罗延力,这是讲佛的色身有福德所现的极大力量。比如人体的运动,身体的各肢节都能发力,综合起来就表现为身体的力量。比如举重、跳跃、射击、支撑、投掷等,是由身体各肢节综合起来所发出的力量。而佛来到人间,所表现的色身的力量不可思议。从佛色身骨节的一一支节中,能发出八万四千六百六十三种那罗延力。

  再按《积一切福德三昧经》来讲,就会体会到什么叫那罗延力。比如,十个人力量的总和等于一头健牛的力量,十头健牛的力量总和等于一头青牛的力量,十头青牛的力量等于一头普通象的力量,乃至十头普通象的力量等于一头香象的力量,十倍香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大香象的力量,十头大香象的力量等于一个狮子王的力量,十个狮子王的力量等于一个大力士的力量,乃至十个大力士的力量等于一个帝天子的力量……这样倍倍辗转增上,直到十个他化自在天王的力量等于一个魔天子的力量,一切魔天中天子的力量等于一个魔王的力量,十个魔王的力量等于半个那罗延的力量,十个半那罗延的力量等于一个那罗延的力量……如此等等。

  总之这一愿就是加被净土菩萨成就金刚那罗延力,它的内涵实际是成就一切力。就像本经后文讲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就是指三明六通),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