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三)——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三)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三)

  第四十三、闻名生处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法藏菩萨观察到他方国土修行还浅的菩萨,虽然游化在世间,但因为宿业没有消尽,被业力牵缠,还会多世生在下贱家庭,受世人轻慢,使他利生的事业不广大。为此法藏菩萨立誓成就万德洪名,使他方菩萨闻信名号就能消除业障,从此生在尊贵之家,种姓高贵,不论自己说什么法,大众都敬重奉行,由此能展开菩萨道的广大修行。

  “他方国土菩萨”是这一愿加被的对象;“闻信名号”是得加被的条件;“寿终之后,生尊贵家”是加被的利益。

  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法藏菩萨见到很多国土里的菩萨,纵然长久勤修,仍然不能具备菩萨行的无量功德,除非具金刚心的人能够勇猛、锐利、坚固不退,因此发誓成就万德洪名,使菩萨们都能“闻名一称而成万德”(就是在深信佛的名号后称念名号,就能成就菩萨的无量功德)。

  “他方国土菩萨”是这一愿加被的对象;“闻名”是得加被的条件;“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是加被的利益。《妙法文句》里说:内有信解在心,就成为欢喜;这种欢喜表露在外,就叫踊跃。结合这里,是指菩萨闻到弥陀愿海和名号时,心里生了信解,而充满欢喜;表现在外,就有踊跃的行为。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这一句可以作共通和特别两种解释:

  共通的解释:所谓的功德之本就是指六度,因为一切功德都来自修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般若。他方菩萨闻到弥陀名号而信受,就能完成六度万行。

  特别的解释:菩萨行指念佛之行,由于念佛具足万善,成为无量功德的根本,所以叫做“德本”。比如经上说:“欢喜一念,具足大力无上功德。”就是指在念佛这一行中具足万行。蕅益大师开示:真能做到一心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大布施;真能做到一心念佛,不再起贪、嗔、痴的心念,就是大持戒;真能做到一心念佛,不计较是非人我,就是大忍辱;真能做到一心念佛,没有少许的间断和夹杂,就是大精进;真能做到一心念佛,不再妄想奔驰,就是大禅定;真能做到一心念佛,不被其他歧途所迷惑,就是大智慧。像这样,一切波罗蜜多的妙行都自然从一心中流出,以念念即佛的缘故,菩萨具足一切万行。以名号即实德的缘故,持名能流出无量妙行。

  唐译说到:“闻我名已,应时修菩萨行,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具诸善根。”从“应时”这两个字看出,这是顿时就得到利益。以名号的作用力能转化菩萨的心,菩萨闻信名号后一心念佛名号,就能得到平等住。这个境界浅说是指在一心持名中,没有其他妄念,这样就远离了高下、大小、亲疏、智愚等的分别;深说是指功深力极,念到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一时脱落,能所双亡而亲证法界。这时周遍一如,无二无三,就称为“平等住”。平等住中具足无量善根。

  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见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法藏菩萨见到很多国土的菩萨难以见到佛,尤其是初学菩萨没有修证功德,业障还没消除,就见不了佛;又有虽然能见到佛,但佛住世的时间太短,很快就入灭了;还有虽然能常随一佛,却不能遍见无数诸佛;又有虽然能遍见无数诸佛,却不是一时普见,而是有先后次第。因此立誓成就万德洪名,使菩萨由闻信名号就都获得念佛三昧,在现在和未来恒时见到无量诸佛。

  “他方国土菩萨”是这条愿加被的对象;“闻名”是得加被的条件;“皆悉”是指大愿普遍加被一切菩萨;“逮得”等以下,是加被所得的利益。

  “普等”是所得三昧的体性。由于在三昧中,无量诸佛一时平等现前,无所不见,所以叫做“普等”。这是念佛三昧的异名,也称为“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说:“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华严经》说:“得圆满普照念佛三昧,悉皆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刹土。(得到了‘圆满普照念佛三昧’,就能普遍见到诸佛和诸佛的眷属,以及清净庄严的刹土。)”“逮得”就是宋译说的“应时证得”,这是指当时就得到了,所以是顿证。(宋译:“所有十方一切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应时证得寂静三摩地,住是定已,于一念中,得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尊。”)

  这样以闻信佛名就顿证普等三昧,完全是弥陀愿海的加持所致。《菩萨念佛三昧经》里说:比如,众生站在金色的须弥山旁边,顿时身体就变成像山一样的金色,这是以山的势力加被了他;江河的水汇入大海后,就跟大海同一水味,这是以海的势力同化了他。类似地,至心念佛就得到念佛三昧,这是以佛的势力同化了他。

  总之,念一佛能见无数诸佛,生一土能入无量诸土。昙鸾大师在《赞佛偈》里说:“我以一心归一佛,愿遍十方无碍入。”其中“一心归命一佛”是入门的捷径;“无碍遍入十方”是证入的结果。所以以一心归命阿弥陀佛,来实现无碍遍入十方的普贤行。这也就是“一门即普门”的意思。

  一心念佛,如来的定慧妙德就会映现在行者心中。因为名号就是实德,持名能摄受佛的定慧妙德为自功德,所以能成就深妙的证德。

  问:上面的大愿里讲到以闻信佛名就得到清净、解脱、普等这三种极其殊胜的三昧,利益超过了以前各愿,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闻名者是菩萨,惑障已经减薄,容易跟菩提相应。好比镜子经过打磨,垢障已经很薄时,来什么人立即就现出影像。类似地,功行深的菩萨一闻到弥陀名号,佛的妙德就在他心中显现。所以这句佛号因果同时,具足宝王三昧的功德,也就是一切三昧的功德。他方菩萨在闻名相应时,就共同契入宝王三昧、一切三昧,而且具足一切三昧的功德。

  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也称为“闻法自在愿”。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见到很多国土的菩萨虽然常常见到诸佛,而闻法却不自在;又有虽然自己见到世间有佛法,但求法有很多困难,不能称心如意。因此誓愿成就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使往生净土的菩萨都能随心所欲地闻到所希求的法,而免去跋山涉水、寻师访道等的辛劳。更妙的是菩萨们一闻到法,就豁然开解,是这样如意自在。

  “国中菩萨”是这条愿加被的对象;“所欲闻法”是指佛国的菩萨各有志愿,有的想闻一乘法,有的想闻三乘法,总之法门无量,菩萨的志愿也无量;“自然得闻”是指菩萨们各随心中的愿望,无论想听什么法,都自然听到。

  净土的功德庄严都是自然显现,每一法都在说一切法,所以自自然然见佛、闻法、了知法,一切都随意自在。所以赞叹这是大悲愿海,这是彻底方便。弥陀无量劫的努力就是为成就万德庄严的净土,来给予众生真实利益。确实是方便波罗蜜多登峰造极的成就。

  举个例来说,在净土的七宝池里,不断地波扬自然妙音,菩萨们都各自听到适合自己的法,或者闻到佛、法、僧法音,或者闻到寂静法音、空无我法音、大慈悲法音等,圣众们随心所欲地听到自己想听的法,欢喜无量。

  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转地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条大愿是加被他方菩萨由闻信佛名,而迅速达到不退转地。唐译里说:“若我证得无上菩提,余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者,不取正觉。”可见指的是于无上菩提不退转。

  愿的大意是:法藏菩萨见到十方世界的菩萨都希求达到不退转位,而能够持续精修、实际达成的人如同凤毛麟角,退转的人多如牛毛。好比舍利弗往昔,有时是从一住的地位,上进到五住,然后又退回到初住;又从初住修起,等修到五住、六住等时,又退下来。这样进进退退,经过了六十劫,还修不到不退转位(《十住断结经》)。法藏菩萨观察到这种情况,发誓要成就万德洪名,来作为菩萨速疾达到不退转地的方便。

  “闻名即得”的“即”字,是指不必很久,现生就得到利益。就像《阿弥陀经》所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人过去已经发愿、现在正在发愿、未来将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土,这些人由于生起了求生净土的真切志愿,所以都在成佛之道上得到不退转。)”《十住毗婆沙论》说:“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这里讲到快速达到不退转的途径是以恭敬心持念佛的名号。

  还有一种解释说:在闻到名号时,内心有很深的信解,有归投、依止的心,就得蒙佛光摄受,很快就获得不退转。这里面讲到的“不退”有特别的内涵,是指信心不退。因为只要信心不退,就一定出现“不退转菩提”的结果。也就是说,对佛的信心不退,就必然往生;而一往生,就必然不退。所以首要的关键是对佛的信心不退。

  总之,不退转功德全摄在一句名号里,有信心的人称念这句名号,以名和义不分离,就能获得名号中所蕴含的不退转功德。这种加持会和自己的心融为不二,心自然就转成坚固而得到不退转。

  第四十八、即得诸忍究竟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本愿和上一愿都说到了“闻名得不退转”,两者的差别是:前者是于无上佛道得不退转,而这里是于佛法得不退转。

  愿文中的一、二、三忍,就是本经后面讲的见菩提树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这三种忍都是指对于无生空性获得法忍。

  初步是得到音响忍,指在观察声音的时候,看起来有一个显现,实际上去寻找时什么也得不到。由此举一反三,就能领会到万法都是如此。对于诸法空性,首先要借助比喻来引生信解,无论是梦、幻、泡、影等比喻都是在传达这个意思,而这里是以音响作为表示。

  比如对着山谷发出“喂、喂、喂”的声音,就会传来“喂、喂、喂”的回响。现在观察这个回声有没有来处,是不是一个实有的回声从某处来到了山谷中,观察后会发现:这既不是从人的口里跑出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又不是从空中飞下来的,也不是从山谷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棵树、一棵草等中走出来的,所以没有它的来处。实际上,这只是如幻的因缘和合了,就忽然显现这个回响。再观察它有没有住处和去处,正显现的时候,在任何处都得不到它。消失了也没有去处,并不是它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所以这只是一种假相,而假相哪里有来处、住处和去处呢?如果是实有的法,会有它的来、住和去,但只是一个虚相,哪里有来、住和去呢?像这样,凡是因缘生的法,都只是在迷乱识前有这么一种假相,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产生,所以是“生即无生”。

  像这样由音响等的比喻,对诸法无生得到甚深定解后,随顺定解而增长观行,就能得到柔顺忍。进一步会证到空性,而得到无生法忍。总之,对于无生空性能够信受、通达而达到不退转,就能快速成佛。

  所以在净土的回向偈里说到“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指往生净土后,得到佛力加持,很快就证悟无生。这样得到了无生法忍,就能遍入十方世界,实现普度众生的宏愿。

  以上整个说下来有十多条愿,一直在讲闻信名号的利益。闻信名号能得到这么多殊胜的利益,充分证实弥陀名号圆具万德。由于万德统摄一个名号中,由于持名时名和义不分离,所以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