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阿弥陀经浅释,阿弥陀经全文,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八章(1984)——手机学佛网

阿弥陀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十八章(1984)  

  请掀开第二百九十三面:

  解【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瞋。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这个见思烦恼,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得很清楚。学佛、修行如果不能将这两大类的烦恼伏住,不必说断,伏了,要不能够伏,念佛也不能往生,可见那关系之大。不但念佛不能往生,而且就是研教、听经也不解其意,这个障碍太大了。开经偈里常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听了为什么不解?就是因为有烦恼障,把你这个理解的能力障碍住了。通常经教里头常说「烦恼障障涅盘,所知障障菩提」,菩提是觉性。其实烦恼障不但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盘。只可以说这个障在菩提、涅盘里头,哪一个成分占得比较多一点,不能说是只障菩提不障涅盘,没这个道理。可见得障的作用的确是很广大,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所以一定要伏烦恼,这是我们现前初步的功夫。

  念佛人能够伏烦恼,功夫才能成片,这一句佛号是得力了,佛号一得力,你在一切见闻当中,自自然然就心开意解。当然心开意解有程度上的不一样,程度从哪个地方分别?就是你烦恼轻重。你烦恼愈轻,你心里面所解的那个结也就愈多,你开的智慧当然也就愈大,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两种障碍都要把它破除,先开始伏,然后再开始断。这个理论通一切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各宗各派无量法门。所谓宗派法门那都是讲手段,目的都是要去见思、去尘沙、破无明。连净土这句阿弥陀佛也不例外,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不要说净土带业往生,大概可以不必伏烦恼,那就错了。他虽然烦恼不断,可以,带业,不能不伏!如果不伏烦恼都可以往生,那每个人都可以往生,那就变成基督教信了上帝就得救,这个害死人了。我们说念了佛就可以往生,那不行,这个讲功夫的。最低限度,见惑要伏住,思惑也要伏得住。如果断了见惑,伏了思惑,这个在功夫成片里面是上品的;换句话说,生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上品。净土四土三辈九品,这个不可思议,连常寂光都有三辈九品,这真正不可思议。一般讲常寂光,为什么要有三辈九品?这个前面统统探讨过了。所以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上品功夫,是什么境界?是断见惑、伏思惑。就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这个他断了,贪瞋痴慢疑他伏住了。如果贪瞋痴慢疑也断了,那就到事一心不乱,那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他是生方便有余土。我们现在先别谈那么高的境界,先谈最低的。最低的这个境界,我们得到了,慢慢再提升,一步一步的再往上提升。

  这一段后面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也是说念佛。『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这个「度」是度烦恼浊。我们要晓得,通途的法门一定要到阿罗汉才能度烦恼浊,阿罗汉所用的方法是用定,甚深的禅定,九次第定。禅定这一门就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爬的,不是一蹴可成的。他一定是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八定,这个定功渐渐加深,深到突破了三界六道,那就是突破了非想非非想定,超越这个,到九次第定。这个时候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断告诉诸位,这还叫伏断,他的定功把它压下去,压到它永远不起现行,那不就等于断了吗?不像这个非想非非想定,非想非非想定这是第八定,也是伏了。这可以说,有禅定就能伏烦恼,初禅就可以伏烦恼,他这个定功一失,他烦恼就起现行。非想非非想定,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明,它的力量可以支持八万大劫,它这个定有这么久的时间;换句话说,八万大劫当中它决定不起现行。可是八万大劫之后,他这个烦恼又起来了,又会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要堕落,还要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第九定是阿罗汉了,他伏了之后永远不起现行。

  所以小乘里面常讲,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他这个断是伏断,不是灭,严格的讲不是真断。我们要问:烦恼能不能断得掉?断不掉的。烦恼要是断掉,智慧不也断掉了吗?烦恼就是菩提,哪能断得了?这个里面转变,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迷了,菩提就变成烦恼。所以大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这个里头有迷悟之分,一悟它就转变成为菩提,这就变成后得智,「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就变成无所不知。所以,阿罗汉他把烦恼伏住,没转变。他为什么不能转变?他有一个结解不开。这个结是什么?固执。《楞严经》上说得好,世尊批评小乘圣者,四果罗汉的境界,「内守幽闲」,那个守就是固执,他守在哪里?守在偏真涅盘境界里面,他不肯舍掉,他就是这个结解不开。什么时候他不守了,把固执打破了,放下了,他智慧就开了,这个时候就转烦恼成菩提,就是我们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他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这个关头里面,这个病就是在固执,就是在执着,法执。

  佛法自始至终告诉我们最高的原则是破执着,破我执、破法执。破了我执,证得人我空,破法执,证法我空,空也不能够执着,空也要把它空掉,这才是如来究竟果上的境界。阿罗汉他这一个关头,也是很不容易突破的。我们初学,择善固执。我们要不固执,不得了!要学菩萨那样,那糟了,非堕落不可。我们没那个定力、没那个智慧,一定要循规蹈矩,好好的守清净戒律,开头要固执。破固执的时候,破执着的时候,到阿罗汉,这个时候才破执着,这些原理原则我们要懂。但是这个法门特别,这个法门破烦恼浊,不必通途法门那么麻烦,也是用的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前面一再跟诸位讨论到,这一句名号是声声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这个太高明了。所以有很多同修很关切,怎么才能够具足?我们也讨论过。

  圆瑛法师这个注子里面告诉我们,「无取无舍,即凡心是佛心之行」。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两句话是事实,凡圣本来不二,迷心跟觉心是一如,本来不二,因此在方法上只要真正能够做到无取无舍就相应了。譬如《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不取于相」,这句话要是把它正确的理解,能够巧妙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那是相当高明。不取于相,好了,我就是老老实实,我什么相都不取了,试问问、想想看,取了相没有?还是取了,取了什么相?取了一个不取于相,你还是取了相。连不取于相也不能取,你才真正懂得佛的意思。

  这个地方四个字就说得很明白,「无取无舍」,这才是真正不取于相。无取就是不取于相,无舍就是不取于相也不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个心多清净。无取无舍的心,前面讲的这五种烦恼都不会生,虽然它不断,根在,种子在,不会断,但是它不会起现行。所以你这个无取无舍的心念佛,念佛的力量就能伏这五种烦恼,就能叫这五种烦恼不起现行。如果功力深了,功力深比阿罗汉高明,转烦恼为菩提,那真正断了,烦恼有没有?烦恼没有了,烦恼都化成菩提,烦恼都化成无量智慧了。以这个智慧能度一切众生,这就转变,转识成智,烦恼是识,心所法,转心心所为四智菩提。这个佛号妙得不得了,这要会。

  解【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众生』的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从本义上来看,众生并不是专指我们人类,也不专指有情,有情我们今天讲动物。实际上,它把植物、矿物,乃至于一切事物都包括在里面。像我们一件衣服,衣服众缘和合而现的,它是众生,我们的念珠也是众缘和合而现的,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现的,凡是缘生的都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现的,这是众生的广义,一定要懂得它的本义。

  所以我们自己一个人,一个人是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而现的,我们的精神是受想行识四蕴和合而现的。我们这个小身体,身心的复杂跟外面无量无边广大的宇宙,是同等的复杂,不增不减。诸位如果读过《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百法明门论》,都应当觉悟这个道理。以百法来说,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统统叫有为法,我们这个身心完全具足,一条都不少。再看看整个宇宙,也是条条具足,一个不少。原来我们这个小小身心跟外面宇宙等量齐观,不增不减,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此地,看众生浊的相。『见』就是前面讲的见惑,见浊。『烦恼』是思惑,烦恼浊。见浊就是见解上的错误,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都不是正确的。正确的见解叫正知正见,正确的思想叫正思惟,你看八正道里面正见、正思惟,刚刚好跟五浊前面两个翻过来,翻见惑为正见,翻思惑为正思惟。怎么能翻过来?悟了就翻过来。解正就是在迷悟!因为我们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所感的身心,就是『五阴和合』,这个相『粗弊』,不清净,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这叫众生。这个众生是浊恶的众生,不清净。我们比不上天人的色身,更比不上菩萨那种清净的色身,人家的色身相好光明。色身与心都是『陋劣』,这是浊的意思。

  圆老法师很慈悲,将五阴在此地跟我们略微做了一个介绍。先讲和合,「何为和合。众生外身(就是肉身) ,是色阴。有质碍之义,以皮肉筋骨皆有形质留碍,故属色阴。内心是后四阴。受有领纳之义。前五识,缘色声香味触,领受五尘之境,故属受阴。想有取像之义。第六识,种种分别计度,想象法尘之境,故属想阴。行有迁流之义。第七识,恒审思量,念念迁易,如急流水,故属行阴。识有执持之义。第八识执持息暖寿三者,一期住世,令不散坏,故属识阴。」他这个解释简单,也很明了。当然深入研究探讨,这都是唯识论里面所讨论的议题。

  简单的讲,「受」就是感受,我们对外境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或者我们讲享受,都是属于受阴。「想阴」,想是思想、想象,俗语说计度分别,计是计较,度是度量,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心。「行」是行动、行为,行为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在《百法》里面,五十一个心所法,除了五遍行里面受想这两个心所,其余四十九个心所都是属于行阴所摄,可见得行阴范围非常的广大。学佛的人尤其着重于心理的行为,他此地举的例子「恒审思量」,这也是讲意识行为里面它是一个枢纽,它的力量最大。

  「识」,这讲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执持的意思。唯识里面讲,阿赖耶识具有三藏,能藏、所藏、执藏,最重要的是执藏,如果它不执着了,就变成大圆镜智了。执藏,第八识的见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这个的的确确是坚固的执着,很不容易打破,这个执着一打破了,那就见了本性,明心见性,大开圆解。在修净土的人来说,就证到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而且还分证寂光净土,这个品位高了。这是五阴简单的解释。

  下面说,众生浊中,必得靠『欣厌之行』,才能够度脱众生浊。「欣厌」对我们念佛法门来讲很重要。前面蕅益大师一再给我们开示,我们要多想想,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欣厌这两个字,不但是不够,可以说实在是谈不上。极乐世界欢喜,真欢喜吗?不见得,而且还怎么样?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娑婆世界真能厌离?名闻利养,样样放不下,这两个字没有。你要想真正这句佛号念好,要真成就,这个世界要真放下,真能放下,从内心里面放下。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要真实,真实的向往,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如是才能与弥陀,与诸佛如来,经上讲的六方佛,与诸大菩萨感应道交,这多重要。你现前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之一,身虽然在这娑婆世界,人确确实实是西方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那就叫乘愿再来!换句话说,修行没成就的时候是娑婆世界的人,修成就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还没去就是。为什么?随时可以去,你决定去。这一个身在娑婆世界里叫最后身,以后不再轮回,最后身。要什么样的程度?功夫成片就行了,所以这个条件不高。

  怎样功夫成片?此世界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心里确实没有了,没有就不轮回了。虽然在娑婆世界,这个轮回的因有,缘断了。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你娑婆世界的缘断了,娑婆世界什么缘?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是缘。你在这个世界还有贪瞋痴慢,这是缘。前面大师跟我们说得很好,「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个地方缘断了,没有了,心里不起念头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你看那边的缘成熟了,这边的缘断掉了,那边缘成熟,哪有不往生?哪有不自在?自在。

  虽然不是明心见性那么大的智慧,可是眼睛放光,六根都放光,六根接触六尘很容易觉悟,一看就明白了,一听就懂了,绝不迷惑,这就是智慧,智慧现前了。所以我跟诸位讲,心开意解,到这个时候你就能感受得到,心开悟了,真的开悟了,意里面这个结渐渐解除了。这是要靠欣厌,真正的理解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疏钞》跟《要解》不能不细讲。莲池大师跟蕅益大师等于是两个导游,他们导游我们游览西方极乐世界。经文里头含着无量义,我们看不懂,你看他一句一句、一字一字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也恍然大悟。

  弥陀是我们接引的导师,莲池跟蕅益大师是助理导师,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接引我们。所以注解注得这么好,我们遇到、我们读到,不但读到还在此地详加讨论,一遍一遍的讨论,这种殊胜的机缘到哪里去找?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过分。所以真正下定决心远离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心一意求生西方,自然就超越众生浊。西方清净五阴,那一边也是五阴的色身,但是清净,不是像这边这么样的混浊,莲花化生,清净庄严。

  解【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命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命』,首先我们要晓得这个字的定义。命叫寿命,寿命是一个相续相,实际上它不是真的。从相上讲它是相续相,依他起性。从寿命上来说,是不相应行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遍计所执性。你们看《百法》,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头一个就是命,命根。不相应行法,拿现在的话来讲,是抽象概念,完全是假的。依他起性是假的,还有个依他起,好像有、似有。而遍计所执性,是完全假的,比依他起还要来得假,这是个抽象概念。有没有这个抽象概念?有,事有理无,相有体无,而且这个相还不是一个色相,色相是依他起的,这只是心里面一种想象,所以说是遍计所执性。

  底下讲:「色心连持为体」,心是讲精神,这个身是肉体,精神跟肉体合一的时候,连在一起的时候,这人叫活人。如果精神跟肉体分了家,这个身体叫死尸,不叫活人,灵魂就走了,俗话叫灵魂,佛法叫神识。所以必须要合在一起,这是体。相是什么?简单的说,一天比一天老,这是相,一年比一年老。所以一个真正聪明人,要觉悟!世间人迷惑颠倒,到生日的时候还过寿大大的庆祝一番,那真叫莫名其妙!妙在哪里?他寿命一天一天短了,还庆祝,这不是好事情。人从生下来起,一天一天往坟墓那一条路走,一天比一天接近。什么事他都不精进,只有这桩事情精进。断了烦恼,开悟了,这要大大的庆祝,这个庆祝是真的。为什么?真的是喜事!寿命一天比一天短促,那有什么好庆祝的!如果倒过头来,一天比一天年轻,一天比一天延长,那倒是值得庆祝的。世间人迷惑颠倒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学佛的人要觉悟。

  为什么浊?浊就是短,太短,因与果都劣。因是什么?因是烦恼,就是前面讲的见思烦恼,是三界六道舍身受身之因。见解跟思想是善,受三善道的身,三善道投胎,见解跟思想为劣,三恶道去投胎。因是见思惑,果报是六道轮回。六道这个身相,得的这个身相,以我们人来说,这个里面果报差别可以说各个不同。从总报来说,我们得的是人身,别报来讲,我们相貌不相同,我们福德不相同、享受不相同、处的环境不相同、苦乐不相同、寿命长短不相同,不相同的太多太多了,说不尽,这个里面有差别的因。

  可是诸位要明了,佛法承认有命运,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承认有,但它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论。命可以自己改造,为什么?因为命是自己造的,自己造,当然自己可以改。《了凡四训》,那就是他自己改造命运最好的一个例子,命会改的,但是他改的幅度不大。改的幅度最大的,给诸位说,真正学佛的人,而且是专修净土的人,他改的太大了,他把六道改成西方极乐世界,把命浊改成西方的无量寿,这是真会改。一下有这么大的转变,一百八十度完全转变,给诸位说,在大乘佛法里头唯有净土这个法门。其他法门改,幅度再大,没有净土这么大,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把它看清楚。

  在时间上来讲,净土也是最快的,幅度最大的,改得最究竟、最彻底。所以了凡居士那种改,那是小幅度,太小太小了,告诉你,确确实实可以改。如果你要是感觉到,我这一学佛一修净土,这样不是很快就要往生了吗?这怎么办?这要死了。你有这一念,前面讲的,信愿两个字都没有了。那要是往生,这应该大大庆祝一番才对!做寿是迷惑颠倒,那不应该庆祝的。往生应该大庆祝,为什么?无始以来你这个困惑、烦恼统统解除,你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大喜事!怎么还舍不得离开?岂不叫颠倒。过生日不应该庆祝偏庆祝,西方极乐世界大大的庆祝,他不庆祝,你看是不是颠倒。

  真正到了这个境界就得自在,这个时候去早去迟就与你的愿力有关系了。还有一个是与你的法缘有关系,我这功夫成了,可以马上往生,可是你与这个众生有法缘,有法缘怎么样?有法缘就多多的带一些人往生。我一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我带了一大批的人去,西方极乐世界要给你开大欢迎会,你不是一个人来,是一大堆人来,开大欢迎会来欢迎你,不一样!所以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与众生有这样殊胜的法缘,自己成就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成就。帮助当中与自己有大利益,什么大利益?提升自己的品位,这个是大利益。你说你功夫成就了,你往生,你生到凡圣同居土中品往生,你要是能够度许多众生,劝好多人都往生了,你这个品位就提升到上品。你要是在度一切众生当中,自己功夫再不断的加深,到事一心、到理一心,那你往生的时候,从同居土到实报土。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就是真正利他,自他不二。

  这个道理要真正体会了,他怎么不努力去干?你要说这个修行苦不苦?不苦。这个行门,此地讲得好,『不费时劫』,这个「时劫」就是长时间,不要费很长的时间,『不劳勤苦』,不必去修一些苦行,他就成功了,就可以度命浊。度命浊,一定要往生西方,往生西方无量寿。到这个地方,是把这个五浊给诸位介绍出来。这一段文我们用的时间比较多一点,因为它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清楚,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五浊浊到极处的世界,这一点一定要觉悟。

  现在世间的灾难太多太多,往往都是意想不到的灾难。从前天灾是天然灾害,现在有许多灾害是人为的灾害。你看印度一个化学厂毒气外泄,人为的灾害,死几千人,核子大战一爆发死几万人,几十万人,人为的灾害,我们要觉悟。世界这些列强天天在造原子弹、天天在造新武器,那不是好事情。所以有很多人问我:将来这个世界如何?核子大战一定要爆发。不可能的,核子大战是同归于尽,没有胜负的,谁会打这个仗?这个想得不错,的确是同归于尽,没有人愿意打这个仗。战争怎么会爆发?众生业感,众生业造多了,该要受这果报,这个战争就打起来了。

  将来这个战争怎么打起来的?没有一个人晓得,糊里糊涂打起来的。诸位要晓得,现在最进步的飞弹都电脑控制,电脑会失灵的,一下失了灵,突然跑出几个,那边说你攻击我,立刻就报复,两边打起来了。究竟为什么原因?不晓得。糊里糊涂人就打起来,糊里糊涂人就死了,糊里糊涂世界就毁灭了,不在这种情形之下是不可能。现在这个世间糊涂人多,一天到晚酒喝醉了一样,疯疯颠颠的。什么时候那个冒失鬼碰一下电钮,不是有意的,无意碰一下,飞弹就跑出去了。什么时候爆发?谁也预料不到。

  所以,有一天的命光就要好好的修行一天,到爆发的时候,自己心里很有把握,我可以往生了,这是没问题了,看到核子弹在天空爆发,你好像看放烟火一样,快快乐乐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过头看这些众生造业,受这果报。这只有一心修净土的人才能办得到,除这个法门,要想在这个灾难当中得这个大自在的,恐怕不可能。到那个时候,甚深的禅定都不管用了。所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是愈早愈好,不要认为说我的时间还很长,你要是这个想法就错误了。不能有这个想法,所以要认真的干。再看底下这篇文字:

  解【复次。祇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祇此信愿』,只要这个,其他的都不必附带。就像《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楞严经》上千真万确的话。不必用其他的方法来辅助,就这一个法门,就可以心开意解,大彻大悟,这个真是妙极了,真是妙不可言。所以《弥陀经》要不通《楞严》、不通《华严》,你不会相信。真正是难信之法,要是把《华严》、《楞严》说透了,你对于这部经就起了无比的信心,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个法门的殊胜。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比得上它。

  『祇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这一句贯底下五句,可以转劫浊、转见浊、转烦恼浊、转众生浊、转命浊,一声佛号统统能转,但是这佛号里头要有信、要有愿。如果没有信愿,单单只这一声佛号,没用,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没用处,佛号里要有信,这个信是不容易。蕅益大师教给我们,他把这个信归纳为六大纲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果不这样的具足,信心就有欠缺。所以世间一般念佛的人,只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信他。对于自、对于理事、对于因果,他错过了。你看六个重要的要领,只有一个,他缺的太多了。而且这一个还不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信愿不具足。有信愿,这个佛号就有力量,『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莲池海会!

  我这几天也在想,我们想利用我们这小小的道场来建立莲池海会,建立一个清净海会。我们的期限是三年,三年当中讲《弥陀经疏钞演义》,三年当中一心一意的念佛,解行相应。希望在三年当中,我们不求很高,求功夫成片、求带业往生,决定有把握。三年当中,求见思烦恼少,最少比你现在要少一半以上,往生就有把握。我们这一次,这一个法会是以三年为期。再过几天就是七十四年元旦,我们从七十四年元旦开始,到七十六年年底圆满。希望这三年当中各个人都要证入,信解行证。净土这个法门念到功夫成片,这是真的。理一心是上等的成就,事一心是中品的成就,功夫成片是下品成就,决定成就。希望我们三年大家在此地发个心,我们有成就。我正在设计一个莲池海会的会员证,这个会员证就是往生西方的凭证。大家好好的努力,认真的来发心。

  解【转见浊。为无量光。】

  『见浊』是错误的见解,都化成智慧光明,正知正见这是光明。

  解【转烦恼浊。为常寂光。】

  烦动我们的身心,现在变成常寂,清净寂灭。『常寂光』就是大涅盘,『无量光』就是大菩提。

  解【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全凭这一声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三年当中,我们深入经疏,其目的就是要将这句佛号里面,圆圆满满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我们的目的在此地。否则的话,我们花这三年来研究经疏干什么?目的就是如此,使我们真正这一句佛号里头圆满具足,具足三学,就有能力断烦恼到事一心不乱,具足三慧,就有能力到理一心不乱。具足三资粮,是决定往生,不断见思也带业往生,决定往生。下面说:

  解【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这一段非常非常重要。《要解》旁边这个小注,给我们点醒,「净宗千古之蕴,一旦发尽,希有哉」,实实在在不容易,念佛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念佛人太多,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大师在此地说了这么多话,到了这个时候给我们下个结论。『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前面诸佛不是赞叹他吗?释迦牟尼佛真难得,能在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南无阿弥陀佛」。旁注注得好,确实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们想想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是不是事实?是事实。真真实实不可思议。

  我跟诸位讲,有道理是事实,我是圆圆满满的相信。我讲给你们听了,你们未必相信。这个原因在哪里?我解得比你们深,我入的境界比你们深。我对于这句话完全承认,一点怀疑都没有,蕅益大师说出来,我是举双手赞成。这一声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总持法门,谁要是能得到它,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门,佛是大慈大悲给我们说出来,经典流通非常的广泛,可是大家天天念、天天读,当面错过!念了,你不懂意思。这个利益只是阿赖耶里头种个善根种子而已,不起作用。

  所以也有不少的同修来找我,出家、在家的都有,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机缘,培养一些真正的弘法人才。弘什么法?这个法门好,第一法门!没有比这个法好。可是这个法门要弘扬,不简单。为什么?难信之法,大家不相信。你看今年年初,你们有老同学在此地都晓得,那个美国人孔丽莎,她在我们图书馆住了四个月。她回去的时候告诉我:法师你到美国弘扬净土可以,别人不行。我讲净土、讲《阿弥陀经》,她能接受,她生欢喜心。这要真识货,不识货不行。所以培养弘扬净土的人才,我觉得有三部经一定要读,为什么?他才真的相信,才真的把这个门道看出来了,才识货了。哪三部?《楞严》、《华严》、《法华》。如果把这三部经认真彻底做一番研修,你对于这个法门死心塌地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有话说,才把这部经顶在头顶上,顶戴受持。你没有通过这三部大经,不识货,难在这里。

  所以,今天有几个人把《华严疏钞》搞通?天台大师的《法华经文句》,《楞严经》自古以来的注疏,我所晓得的将近有一百种,里面好的注子不下三十种之多。权威的注解要多,才能看得出《弥陀经》的味道,没有这些大经大论做底子,你那些味道尝不到。所以弘扬这个法门,在教下要有深厚的基础,然后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发挥,不得了!一句阿弥陀佛,我跟诸位讲过,不但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具足《大方广佛华严经》、具足《妙法莲华经》,具足一切经论,统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包罗无遗,妙不可言。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一声阿弥陀佛,这怎么不相信呢?一句话说透了,确实如此!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解【以此果觉全体。】

  『果觉』,是释迦牟尼最后圆圆满满所得到的。

  解【授与浊恶众生。】

  他自己最高、最圆满、最究竟的成果拿来给我们。我们现在是生长在五浊恶世,佛全盘给了我们,对得起我们!

  解【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个话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聚会在这一堂,实在说是无比的幸运、无比的幸福。所以我常跟同学说《华严经》可以不听,这部经不能不听。不听这部经,不得了!不听《华严经》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的路,是依《梵网经》菩萨心行,这是修行的准则,持戒念佛。《梵网经》的上半部教给我们修心,我们要存什么样的心待人接物?存菩萨心。《梵网经》的下半部是戒律,是菩萨行,行为。我们的生活行为符合标准,《梵网》的标准。我们存心,起心动念符合菩萨的心情。

  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是什么?生活。五十三参就是从早到晚接触外面的境界,所以《华严经》要熟。《八十华严》不熟没有关系,《四十华严》一定要熟。为什么?是我们的境界。我们接触各种不同的人物,一对照,那是某某善知识,《华严经》的某某善知识,我们自己就好像善财童子一样。把《四十华严》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后是什么?住阿弥陀寂光净土。我们的道场上走的是这个路。所以我们一天到晚法喜充满,快乐自在,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的路是真正成佛大道。我们的导游是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他们两位是我们的导游,我们得认清楚,我们跟着他走,决定不错,决无差错。

  所以我们一个星期讲三天《阿弥陀经》,讲一天《梵网经》。有一天的时间在此地念佛共修,诸位有这个机会,除非家里有事情不得已不能来,应当每一会都要来参加。这个法会非常之殊胜,非常的难得。从这个地方来看,这是大师启发我们、告诉我们,教我们真正的认识本师的大慈大悲,他把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的境界,都介绍给我们,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我们自己要是果然能够接受,这个受用是无有穷尽。依教奉行就能够入这个境界,就能证得这个境界。再看后面末后一段:

  解【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这是经上讲的『诸众生』。这是经文里面说的,「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经文里面讲的「诸众生」,是特别指五浊恶世的众生。一切世间,那是『通指四土』。这个四土,佛佛都有四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我们娑婆世界也有四土,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地球是凡圣同居土。我们晓得,经上常说的六道里面,有三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人间是凡圣同居土,欲界的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弥勒菩萨住弥勒内院,外院是凡夫,内院是菩萨,是凡圣同居土。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因为四禅里有五不还天,那是圣人修行的地方。所以娑婆世界也是有四土。这个地方所指的四土,是指十方一切诸佛的四土,并不单指西方世界的四土,当然西方世界也不例外。『器世间』,是通指我们所谓物质环境。『九界有情世间』,这是我们将菩萨、声闻、缘觉、六道有情众生,统统包括了,九界有情。

  底下讲,「难信之法」。五浊恶世的人,难信,不容易相信。一切世间四土九界有情众生也难信,前面说过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么样难信,你相信了,你可不简单,你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是普通人,你不会相信。我跟诸位说过,我要不是这么多年讲《华严经》,我这一生还是不相信。为什么原因?《弥陀经要解》我跟李老师学过。我在台中做学生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出家,出家之后回到台中,好像是五十二年还是五十三年的样子。李老师也是给我们这个注解,圆瑛法师这个注子。他限定我时间三个月,我认真仔细三个月读过。最后他老人家问我,也等于考试。确实我看了之后,印象模模糊糊,所以我也很老实说,不太懂。老师很感兴趣,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说:你不错,很有进步。我这个不太懂,还有进步。的确是难懂,难信之法。

  他那个时候告诉我,你要想真正把这个搞通,真懂得,至少要再去读半部大藏经。他给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所以,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华严经》讲到今天已经超过两千个小时。《八十华严》,我们把十回向品讲完,终止了。如果再继续讲就讲十地品,《四十华严》已经超过一半多,从这里得到了消息。当然我的底子是《楞严》,我《楞严》讲过很多遍,而且我是学《楞严》的。《法华》虽然没有讲完全,讲过《法华经》大意,观世音菩萨三经也讲过不少遍。若没有这些基础,摆在面前还是不识货。

  到这个地方,这是把诸佛转赞的一段文跟解释讲完了。下一次给诸位讲结叹,经文不多了。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