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学文解读】
这是六祖的胸怀,佛菩萨的胸怀,“心量大事,不行小道。”我们现在天天说的都是自己这点烦恼,自己这点郁闷,自己这点这样、那样的事,全都是小事,通通是“小道”。自己在“自我”里边解脱不出来,天天是烦恼!应该是什么呢?应该“心量大事”。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那就叫“心量大事”。无穷无尽,十方世界普度一切众生,这是“心量大事”。心中常生智慧,心中常常是寂灭的,心中常常是心体一切的表现——根本的表现,做的是这些事情。恢复到本性,十方世界都是本性,都是本心变现,这都是大事。何必天天约束在这个身体里边,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点小事。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这是最要命的事!天天嘴上说来说去,把佛法都挂在嘴边,心中不修。心里认为那都是别人的事,一转身就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了。佛法跟自心是两回事,这是修行最要命的地方!六祖在这里举个例子,“恰似凡人自称国王”,这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我们是凡人,自己说我是国王,那得小心点。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同样,天天嘴里说佛法,心里又不行,这个危害甚大!像谁呢?像俞净意公,以前天天也是跟着跑来跑去,也是做这事儿做那事儿,跟着别人放生,跟着爱惜字纸,念念这念念那……心里是什么呢?心里边是恶浊的,通通是自私的。灶神来告诉他,你还想要什么好处?快下地狱了!这个原理六祖这里边清晰地告诉我们了,就像凡人自称国王,不仅没有好事,恐怕后面的罪业大多了、大极了,后边等着受罪呢!这就是学佛不修行的害处,危害就在这里。或者说学了佛不落实,把佛法全放在嘴上,看起来是学佛,实际上脑子里都是恶浊的、自私的,都是人我是非,这是最要命的。六祖说:“终不可得”,般若智慧、本性的那些妙处“终不可得”。“非吾弟子”,这种人离我远点儿,别说是我的弟子,丢人!最后修不成了,回头还埋怨佛菩萨。看我天天念佛,念了多少了,最后媳妇也没来,财宝也没来……六祖说了:“非吾弟子”。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己,不要天天想着自我、自私这点东西。慢慢地从“我”、从“自私自利”这点慢慢升华出去,心中像佛菩萨一样,想着众生,想着智慧,想着佛道,慢慢落实到改变自己,让自己慢慢地像佛要求那样做到了、变化了,这个是根本。自己没有改变,没有落实,没有做到,毫无意义!我们也要闭住嘴、守好心、修好法,原理就在这儿。很多同修接触佛法后都有这个现象,觉得学佛了,学了好的道理,按捺不住,兴奋地到处去说,人家不理解,弄得自己很被动。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我们还没有见到它的利,很可能害处、干扰、障碍迅速就来了。
所以,六祖反复告诉我们,光留在口说,这是最要命的事,最要不得的,一定要落实在心行上。六祖就是我们的榜样,他得道之前也是,在寺院里天天干活、舂米,别人都看不起他,看不出有什么佛性,还学佛?六祖肯定不是落在嘴上,人家落在心上!所以,他得到了禅宗衣钵。
回到南方,有人害他,六祖躲在猎人队伍里呆了十五年。在猎人队伍跟人家说佛法,恐怕没人听,人家天天说打了多少猎物,六祖只能吃点肉边菜,遇到机会了,把网撤一撤,把逮着的众生放一放。六祖就是我们实修的榜样,一定要落在心上!不要落在嘴上,没有用!不仅没用,很可能还有害处!六祖反复强调,这都是智慧,都是过去世佛菩萨的经验。六祖距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那时候人家就说这事儿,现在我们还是说这事儿,为什么呢?这跟人性有关,跟时间没关系。
我们大家恐怕都喜欢说,都喜欢落在表面外在上。落在心上,落在根本上不太愿意,因为这个很困难,非常困难,要用全部的力量去修行、改造,最后才慢慢落到心上。而世间的一切——名利、虚幻的东西、外在的光环,这些很吸引人。我们天然就被外在的六根六尘这些东西吸引、影响,天然就喜欢亲近这些东西,不能从外在的东西看破,回到本来,这不容易。所以,六祖在这一段反复说口和心的关系。
【原文】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学文解读】
这是其中一个定义。“般若”不是死的、空泛的东西,或者特定的东西,不是的。表现在我们这里,就叫“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跟我们生活有没有关系呢?密切极了!无论在寺庙、在家里,无论在哪里;无论是白天、晚上,或者是在梦中;无论是自己独处、或者和别人交往……一切的时中,一切的处所,都“念念不愚”,这就叫“智慧”,这就叫“般若”。这是般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这是不容易的!往往我们遇到事情都迷惑了,不知怎么办,没有智慧。
这里六祖告诉我们,般若在哪里呢?就在心上!心上一迷,就愚了;心上一开,就智慧了。比如我们遇到一个傻子,就说他是个愚人,这个“愚”,不是指那个。时时表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一念想错了、理解错了,就愚了;一念智慧开了、看明白了、做好了,这就是智慧!不要认为人家是愚人,我们都是聪明人,现在人基本都这么认为。认为我们肯定什么都会,是最有本事的人,是完人,是善人,是好人,什么都能干……都认为别人不行,别人是笨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愚的时刻,都有智慧的时刻,关键在于自己修行怎么认知了,怎么去处理事情,关键在这儿。我们时时刻刻能用佛法观照,用佛法去对治、去理解,这都是智者。虽然说我们现在还没回归到本性,只用佛法去理解、去约束、去观照,这就是智者。将来开悟了,明白佛法了,明白宇宙真理了,时时刻刻用真理去照破这个宇宙的黑暗、无明,那么,我们时时刻刻都是智者,念念般若,都是智慧了。所以,六祖这里说“一念愚就智慧绝”,就糊涂了,就不知跑哪儿去了,六道轮回去了;“一念智即般若生”,我们又回头行善了、断恶了、清净了,就回到本性了。
【原文】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学文解读】
我们基本都是这样,叫“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佛菩萨常处般若之中,他不说般若,明白的人都不会不停地说,只有不明白的人才放在嘴上叨来叨去。“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这跟我们学佛人有什么区别?说我是学佛人,我是居士,念珠戴在手腕上。表现出来的呢?不像学佛人,跟世间的人差不多,甚至还更恶浊。六祖把这类学佛人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
“般若”,智慧什么样子呢?没有形相,不是方的、圆的,它时时刻刻表现出来那种特质、穿透力,它趣味纯真的那些特点,它智慧的运用,心底的这些特质,就是“般若”。
所以,真正的般若,必须让“心”开发出来,心中有了智慧,是真的般若、真的智慧,而不要天天去说,要去修。到这时,六祖还在反复说嘴上的事和心上的事,外在的事和里边的事,依然还是反复说这个关系,反复地强调我们不要落在表面上,一定要修内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