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八页:
疏【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
从这一句开始,在这个前面讲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一段的意思非常重要,我们仔细的来观察,就知道自己念佛功夫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一节注疏,《演义》里面有相当长的文字来发明。
演【又生即念念生灭,此生灭妄心,本自虚妄,无有实体,故云体不可得。】
这一段我们也特别举出佛在《金刚经》开示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说的妄心,因为真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只有妄心才有过去、现在、未来,俱不可得。我们现在念佛这个心是妄心,为什么?也是一个生灭心,南无阿弥陀佛,前念接著后念,是个生灭心。由此可知,这一句佛号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妄心起用,如果起一念善,这就是善业;起一念恶,就造了恶业。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妄心变现的,真心所现的叫一真法界,那是真实的,十法界不是一真,跟一真法界有很大的差别。
这个妄心要是造念阿弥陀佛的业,诸位想想,这个业是善业还是恶业?善恶都不相干!为什么?这句阿弥陀佛,他的果报不在三恶道,三恶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三善道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声闻、缘觉里头没有阿弥陀佛,权教菩萨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这个虽然用的妄心,造的这个业就很奇妙了,这个阿弥陀佛的业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要懂这个道理。妄心,你要是会用的话,也能够叫你一生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用的是生灭心,舍生灭心用真实的,那是实报土以上的,可见得会不会用心是我们成败最重要的关键。
演【达者悟心之本空也。】
真心是本空,妄心也是本空,因为它毕竟不可得。
演【既悟心空。】
既然晓得真心、妄心俱是空而不可得。
演【则终日念佛,终日无念,生而不生也。】
这个佛号虽然是声声相续不断,可是绝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因为晓得它当体即空。明白这个道理,功夫容易成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计较,他分别执著。譬如,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他要跟人家比赛,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都是打妄想。一面在念佛一面打妄想,这样的情形自古以来就有,他不晓得三轮体空,即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也不高。这个地方我要特别报告诸位的,如果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你们想想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因为争强好胜是瞋恚心、是贪心,这个烦恼要是没有伏住,你怎么会往生?带业往生,只带习气种子,不带现行;这种争强好胜的心,这是现行的烦恼。
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照样功夫不得力,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烦恼,功夫不能成片,不能得一心,这就是不得力。所以我们念佛人要紧的是功夫得力。如果他一天只念十声佛号,只修十念,他这十念得力,真能伏烦恼,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古大德常常劝我们「珠不离手,佛不离口」,为什么?这里头有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心里要是不想佛、不念佛,就会胡思乱想。诸位可以勘验,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子?不念佛的时候,他就想东想西,想一念善,就是三善道的业因种子;想一个恶事情,就是三恶道的种子。那么你一天到晚念佛、想佛,刚才说了,六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换句话讲,你不造六道的业因,将来就不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好处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叫我们一天到晚想佛菩萨、念佛菩萨,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尤其是要注意到这个功夫一定要得力,要得力一定要明理,明理的时候他就能放下,放下才得力!功夫不得力,病都是在放不下,这是大病。这是说明「终日念佛,终日无念」,无念是这个意思。
演【终日无念,终日念佛,不生而生也。】
念无念是修因,生不生是果报。生不生呢?《净土生无生论》讲得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怎么说实不去呢?娑婆世界是我们自己心变现的,极乐世界也是我们心变现的,你往哪里去?尽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都不出一心!问题要紧是在一心。所以对於这一点,诸位决定不要怀疑。《净土生无生论》非常之好,这也是净土里面很重要的一部论典,专门跟我们讨论说明往生这桩事情。
演【生而不生,则生元不可得,不生而生,则不生亦不可得,是真无生也。】
这几句话我们要是拿《百法明门论》来对看一下,你就觉悟了。「生」在百法是属於不相应行法;生属於不相应,与生相对的「不生」当然也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意思是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没这个事情。依他起是假的,抽象的概念更假,换句话说,那只是一种妄想而已,不是事实。我们因为有一种妄想盖覆了自己的真性,所以对於一切诸法实相看走了眼,看错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的是虚妄相,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真实相?就是因为在真心里面带著这么一层妄想。如果把这个妄想舍掉,你才恍然大悟,眼前一切法皆是不生不灭,到这个境界就叫证得无生法忍,真正明了诸法的实相。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真的。我们今天看一切法是有生灭,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那都是我们看错了,其实没这回事情。可是我们要是说我们看错了,我们决定不承认,明明有生老病死,怎么说没有?这里头有甚深的一层道理在,我们体会不到这个理,也看不到事实真相。这个事理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讨论过,往后入到经文还要详尽的来研究讨论,这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讲生这个观念不可得,不生这个观念也不可得,生与不生两边都离开了,这叫真无生。可见得以灭来止生,那不是真正的无生,那是无想定,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是外道天。
演【故云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这也是我们希求的,我们天天念佛回向偈里面「花开见佛悟无生」,可见得人人都有这个愿望。这是什么境界?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换句话说,事一心里头还是用生灭心,到理一心,这把生灭心打掉了。生灭心一打掉,生无生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证得无生法忍。
『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这两句一定要把它记住,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念佛就变成自己的生活,否则的话,念佛好像跟我们的生活脱节了。有许多同修怀疑,二六时中佛号不断,那我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我做事要想事情、要想问题,那佛号中断了,那我将来不能往生了,我希望往生的时候,我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这就变成理事有碍,事事都有碍了,那是不明这个道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念佛,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念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不把你的自性清净心给念出来,你就不能得一心。藉这个佛号,把自己无量觉心给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无量觉,无量觉是谁?西方阿弥陀佛,那你搞错了,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因为一心就是无量觉。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果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做得非常圆满,自在如意。
我们用一心处事、一心待人、一心接物,那就是念佛。我们念佛在生活上用上,派上用场了,现在的话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这佛号念的没用处,死念佛,这不能往生。我们现前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面,这样才能决定往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个个都是觉而不迷、个个都是净而不染,这个佛号作用是在此地。这个就是「终日念佛,终日念心」。你要晓得,念佛就是念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无量觉心,就是念自己觉而不迷的心、正而不邪的心、净而不染的心,就是念这个。要把自己的觉正净给念出来,然后把觉正净应用在生活上。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那是真正不可思议。
『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炽然」是形容词,它有光明之相、有勇猛之相,好像火烧得很猛,烧得很大,我们人虽然还没去,可是你的身心都是极乐世界的人。现在把这句佛号给念活了,念佛确确实实是念自己的觉正净心,与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觉正净是心心相应,那么你是念念往生!这个往生,岂不是活著往生!这就是古德所讲的,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我们念念都是转迷邪染成觉正净,觉正净是智,迷邪染是识。念念转识成智,念念转娑婆成极乐,你们想想看,是不是炽然往生,寂然无往?
心转境界,这是佛、菩萨;境被心转,这是凡夫。你被境界转,你怎么能免得了六道轮回?几时能转境界,你得大自在。《楞严》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真正的功夫,这是真正的学佛。
疏【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也。故云一体。】
这一段话也讲得很清楚。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注解里头也有,诸位看注解:
演【三无差别者,谓迷此法有众生名,悟此法有诸佛名,此法诸法中实有心名。然而迷悟本空,中边不立,诸佛众生及心,皆假名也。】
法只有一!也许诸位听了之后会觉得非常茫然,我们看这个法太多了,森罗万象,无量无边,怎么说法只有一?我想诸位曾经听说过,古人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说是一还是多?你到银楼去看金器,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太多太多了,仔细去观察一下,统统是金,除了金之外没有第二样东西,你说是一还是多?从本体上去看,是一。唯识家只承认「识」,他不承认相,识是能变,万法唯识,识是一,万法是所变,万法好比是器,识好比是金。正因为事实真相如此,所以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才给我们指出来,「无量即一,一即无量」,就是说这个事实;「一」说的是心、识,「无量」说的是一切万象。
今天科学家也发现了一,万法归了一,「一」是什么?基本粒子,这基本的物质,尽虚空遍法界,这些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基本粒子所组合的,除了这个基本粒子之外,宇宙之间没有第二样东西,这是现代科学家他们相信的。我们这一个人在磅秤里磅一下,这几十公斤的基本物质基本粒子值多少钱?他算一算只值几分钱。怎么一个人只值几分钱而已?不值钱。科学家逐渐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佛菩萨很聪明、很高明,他变这些术语的魔术,他建立很多的法相名词,但这些法相名词都不是真的,可是这法相名词建立得非常的巧妙,让我们从这些名词,就是假名词里头悟入事实的真相,这个就叫借假修真。假就是假名、假相,譬如心佛众生,这三个名词都是假名,从这个假名里面悟入实相,这是佛法的目的,决不是叫你死在假名里头。所以不能够死记假名,一定要在假名里面去开悟。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文就好懂了。
『迷此法』,「此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体相用,这个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这是把整个宇宙人生的全体统统包括尽了。迷了体相用,这个体相用是自己本人,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迷了自己的体相用就叫做众生,佛就给他取个假名叫「众生」;悟了自己的体相用,又给他换个名字,这叫「佛」。可见得是众生是他,佛还是他,佛与众生的关系从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了,佛是自己,众生也是自己。『此法诸法中』,此法是讲自己的体相用,『实有心名』,心是一切法的体性;这就是说明,一切法里头还有这个名词。
『然而迷悟本空』,这是实实在在的。迷,什么地方迷了?你们能把迷的这个理事找出来吗?佛在楞严会上,跟阿难、富楼那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佛说我们迷,你找迷的相、找迷的体,不可得!你找无明,无明在哪里?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因为它是虚妄的,如果它是真实的,一定可以找得到。到处找都找不到,才晓得这是虚妄的。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迷悟的确是有这个事,可是迷悟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迷悟本空」。
知道迷悟本空,我们现在在迷,纵然迷得再重,你也不要惊慌,也不要害怕,「我迷得这么重,这怎么得了?如何才能把迷情断掉?」那你就是迷上加迷,你永远断不掉,为什么?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就是迷,想「我这个罪业太深,我迷惑颠倒」,那是迷上加迷,这没法子断。你知道迷悟本空,一句弥陀念到底,什么也不要去理会,念了不久自然聪明。为什么自然聪明?因为你不迷,不胡思乱想,当然渐渐就聪明了。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一开端就给我们讲「信愿行」这三纲领。讲到信,他老人家说了六条,第一条就是要信自己。常常觉得我业障太重,我迷惑颠倒,这就对自己信心丧失,那就没法子了。三资粮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迷悟本空、相信本觉本有、相信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样的人在佛门里才叫做法器,他这一生决定有成就。
『中边不立』,「中」跟「边」也是假立的名词,相对建立的。因为有两边才显得有个中,因为有个中才显得有两边,相对建立的,离了边,中不可得,离了中,边不可得;佛给你讲中、边,你要悟这个道理,这是佛说法的真实义。佛说个中,你执著有个中,说个边,你又执著有个边,这就糟糕,这样解佛的意思,这叫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佛的意思不在此地。
『诸佛众生及心』,同样也是假名,叫你从这三个假名里面悟入实相。实相是一,原来是一桩事情,不得已,为了演说方便起见,给它建立个名字叫「心」;迷了这个心,给他取个名字叫「众生」;悟了这个心,给他取个名字叫「佛」,其实是一桩事情。你把它会通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悟入之后,离了一切名与相,就是古人所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前面跟我们说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是实相现前。
演【假名无实,全体即真。】
理与事是真的,名相是虚妄的。
演【故三法相即,无有差别。】
是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差别,这是真理。正因为真实的理事如是,所以当你成佛的时候,你一定见到大地众生同成正觉,这是事实真相。如果你觉得自己成佛了,别的人还有好多可怜的众生,那么证明你自己决定没有成佛。成佛就是平等心现前,你还有生佛的差别,你是凡夫、是众生。你几时到三无差别,无差别就平等了,你就叫佛,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常常在日常生活当中勘验自己,我们功夫有没有进步?我们的境界有没有提升?那就是说,在一切不平等的境界里面,我们这个心是不是逐渐接近平等?逐渐把差别拉近?这就叫功夫得力。如果这个差距愈来愈大,那就坏了,那就颠倒了。这是经里头这么一段意思。
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发明,『盖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诸佛心内众生,念众生心中诸佛』。这个意思再说得明白一点,阿弥陀佛跟我们自己是一体,我们是阿弥陀佛心中之众生,我们现在念佛是念我们心中的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与我们是一体,对於这句话、这桩事,你要是肯定了、认识了,然后你再想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不是阿弥陀佛心中众生?一切念佛人是不是都念自性当中的阿弥陀佛?於是我们又明白了一桩事情,那就是《华严经》所讲的,情与无情同一体。你要是能悟入情与无情同一体,大概你不久就可以证得清净法身,你确确实实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六七一转,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阿赖耶变成了法身,妙观察、平等性变成了报身,前五识变成了千百亿化身,转八识成四智。这是真正悟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疏【中流两岸者,娑婆喻此,极乐喻彼。】
『中流两岸』是比喻。此岸是指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苦,应当要觉悟。极乐世界比喻彼岸。
疏【始焉厌苦欣乐。】
这是我们学佛开始,开始总是用意识,总是用感情,这个世界太苦了,我们要想出苦得乐,所以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念佛人的初步功夫。
疏【既焉苦乐双亡。】
这就功夫提升,这个世界的苦,极乐世界的乐,苦乐离开了,『苦乐双亡』,这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得正受,也就是成就念佛三昧。事一心就是念佛三昧,苦乐两边都不受。如果还有苦乐的受,你要记住,你没有得到念佛三昧;换句话说,你没有得到一心。功夫成片里面有苦乐之受,一心不乱里面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事一心就没有了。这也是能够考考自己的功夫,我念佛是念到什么程度?我在这个环境里还有苦乐忧喜舍的受,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功夫成片而已,没有得一心。
疏【终焉亦不住於非苦非乐。所谓二边不著,中道不安。】
『安』就是安住的意思,『中道』也不住了,这个境界又提升了一层,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三个境界,头一个是功夫成片,第二个是事一心不乱,第三个是理一心不乱。这一句就是古人所讲的「离四句,绝百非」,心真正得到清净!真正得清净,理一心不乱。
演【二边谓有无,中道谓非有非无,亦有亦无。】
这就是四句,『有』是一句,『无』是一句,『非有非无』是一句,『亦有亦无』是一句。
演【不著不安,正是离四句处。】
『不著』是不著相,『不安』,心里头没有牵挂,『正是离四句处』。这个四句是无明烦恼的总根源,六道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都不离开这四句,所以他不能见性,不能得理一心不乱。摆脱这四句,才能够证得理一心,到这个地步,诸法实相显现了。
疏【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即是禅故。彼执禅而谤净土,是谤自本心也,是谤佛也,是自谤其禅也,亦弗思而已矣。】
这几句话,句句是真实言,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尤其是重要的开示。我们今天在行门、解门上俱不得力,最大的障碍就是门户之见太深;换句话说,分别执著太重,心量窄小不能容人。不但学佛没有成就,造无量罪业,谤佛、谤法、谤僧,你们诸位想想,毁谤三宝是什么样的罪过?你看看《戒经》,看看《梵网经》就晓得,阿鼻地狱的果报。
学禅的人谤净土。净土经是不是佛说的?如果是佛说的,你谤净土的经典,岂不是谤法、谤佛吗?念佛的人要是毁谤禅宗,那也是谤佛、谤法,禅也是佛说的。所以一定要明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自己修行这个法门,我认定这个法门契我的机,我学得很有受用,别的法门都是佛说的,都好,但是不契我的机;别人修习这个法门我们也赞叹,契他的机,他修那个有成就。怎么可以说他学的跟我的不一样,那我就得毁谤他?这是邪知邪见,这不是正知见。
前面说得清清楚楚,迷悟是一桩事情!成见深了,自赞毁他都是迷惑颠倒。他在迷,他不晓得他自己迷,他误以为那个迷是觉;他如果知道他迷了,他就不迷。所以我们不但对於一切法门不可以毁谤,甚至於对其他宗教学术也不能毁谤,为什么?前头说得很好,法是一不是二,只是众生迷了,才建立这些差别相。差别即是无差别,要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那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不相信佛法,你就可以赞叹基督教,让他好好的学,帮助他升天,这才是对的。千万不能说那是邪教,你这么一说激起他的反感,给与他毁谤三宝的增上缘,他本来不毁谤三宝的,你说他是邪教,他说你佛法也是魔鬼,你让他造毁谤三宝的罪业,你让他堕阿鼻地狱,谁叫他堕的?某某人叫我堕的,你也脱不了关系。你要反过头来赞叹他,激发他自己的良知良能,我们骂佛教是魔鬼,佛教反而称赞我们上帝,这一想想,我们度量太小,人家心量太大了,他能够改过自新,他能够敬重三宝,虽然他不皈依,他就不毁谤,他尊重,这对他有利益的。所以菩萨四悉檀当中常说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么能叫众生生烦恼呢?特别是不信佛教的那些人,也决定不能叫他生烦恼,不能增长他的邪知见,这才叫大慈大悲。
演【自心是佛是禅者。】
『佛』的意思是觉而不迷,『禅』的意思是静虑,《金刚经》上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叫禅。觉性就是不取相,就是如如不动,佛跟禅是一桩是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演【自心觉照即是佛,自心静虑即是禅。】
静虑的意思如果不好懂,就用《金刚经》上两句话比较容易明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静,不取於相就是虑,对外面境界相了然,明了,不著相!六祖大师教授坐禅那一章,就是发明《金刚经》上这两句话,这是中国禅宗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
演【谤自本心者。】
他的知见错误,分别执著太重,成见太深,於是就毁谤三宝了。
演【以净土乃自心之净土故。是谤佛者,以不离自心即是佛故。】
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我们天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没有谤佛?如果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只是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所成的佛,与自己不相干,这就是谤佛了。为什么?你不晓得「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你迷了,你以为净土跟阿弥陀佛是在自己心外,心外求法,你已经是外道,你已经不解如来所说义。所以要晓得,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这就对了。这是蕅益大师所讲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自他理事因果是一不是二,这才叫做信佛。信愿行三资粮是这么说法的,这里头缺了一条,都叫不信。或者说得好听一点,不具足信,虽然有一点信心,不圆满,有欠缺。你因为信心不圆满、不具足,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如果你信心是具足的、是圆满的,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演【是自谤其禅者,以不离自心即是禅故。】
不晓得自己的心就是禅,不晓得自己的心就是佛。禅与佛是一不是二,禅是自心静虑,佛是自心觉照,是一不是二。大师在这一段文里面告诉我们,禅宗、净土殊途同归,禅净之外,还有天台、贤首、三论、律宗,大乘的八大宗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再要细说,三藏经典八万四千法门还是殊途同归。我们在《楞严经》里面所看到的,二十五位菩萨就是二十五圆通,这二十五位菩萨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把这一切法门归纳为二十五大类,个个人都是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为什么?他都见性了,可见得殊途同归。
我们一定要破自己的情执,一切分别执著、一切感情用事,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就跟《地藏本愿经》里面所说的一样,这是我们真正要觉悟的。我们天天希望消业障、消罪业,你要明理,你要晓得我们在生活里怎样去做。如何运用我们的思想,如何运用我们的双手,才能远远的离开一切罪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於你自己会不会用心。这个地方只是举禅与净的例子。执著禅、标榜禅而谤净土的,是谤自本心,是谤佛、谤法,同时也是自己毁谤他的禅,不仅是谤他,谤他就是谤自。
『亦弗思而已矣』,这句话就是:他怎么不自己去好好的想一想?这是真正的迷惑颠倒,一个开悟的人决不是这样子。开悟的人,他心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开朗的,绝对不会有分别执著,那是个开悟的人,那就叫有道之人,所谓有道就是开悟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一集) 1984/12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