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8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五页:

  ◎【二果证】

  序【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遶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

  这一段文里面有四个小段,第一段就是前面的两句,已经介绍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二个小段,就是『不出户庭,金地遶七重之树』。序文,《疏钞》跟《演义》都要细细的读,然后才能体会到玄妙的义理,可以说字字句句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些全是属於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也就是《华严》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一般称之为一真法界,在《疏钞演义》里面都给我们说出来了。

  演【户庭绕树者。】

  『户庭』都是很近的地方,户是门户,门户外面是庭院,这是从前中国房屋的建筑,跟现在公寓房子当然不一样了。我们现在门户是有,庭院不见得家家都有。

  演【谓觉林增长,道树滋荣,长养众善之体,随处发现也。】

  是说的这个意思。西方世界是黄金为地,所以称为金地。地上,经上说得很好,有七重行树、七重罗网,这是说地上的庄严。七重这个七,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并不是数目字,如果你把它看作数字,那就错了。如果我们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所有的房屋统统都是一样的,诸位想想那有什么好看的?那就没有什么好看。什么叫圆满?我们自己心里喜欢什么样子,它就现出什么样子,这就叫圆满。换句话说,西方世界无有一桩事情不顺心,没有一桩事物不称意,这个环境实在是庄严之极。反过来看看我们现前的环境,我们理想当中的环境,心里面向往不容易得到,得不到!不如意、不称心的环境,我们想离开它,也不容易摆脱得掉,正是所谓「好难求、恶难迁」,哪有西方世界是样样称心如意!「七」代表称心如意,代表圆满,与《华严经》上所说的「十」是一个意思,都是代表圆满的意思。

  『觉林』、『道树』都是比喻自己的身心,这两句话就是指智慧增长,功德滋荣,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长养众善之体』,「体」是自己的本性,真性是万善之体。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真性是至善之体。如果我们心里面有一丝毫不善,那就证明我们的真性在迷,没悟!如果真性在觉,一定是纯善的,决没有一丝毫恶;真性是清净的,决没有一念杂染。

  这个世间,我们讲娑婆世界,这个世界是染污的世界。修道之人如果善於运用这个环境,这个地方正是大好修行的场所;如果不善於运用这个环境,给诸位说,没有不堕落的。虽然讲六道,三善道比喻「头出」,三恶道比喻「头没」,实在说,众生在三善道的时间非常短暂,在恶道的时间是极其之长,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事实真相。善於运用这个环境作为自己修行的道场,古今有许多榜样,那就是在五欲六尘繁华的世界里面,他能舍,他能放下。昨天我们念的,「休之又休」,所谓是精进更精进,放下再放下。

  佛门里面无论是出家在家的大德,真正是一个精进修行人,他决定不贪恋五欲六尘,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准。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三衣一钵,这是降到最低的水准,三衣之外无长物,这个环境是修行的好道场。莲池大师教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要把这个舍尽,要能够甘心於淡泊的生活,道业才能成功。第二、决定不攀缘,除非是实在不得已的应酬,没有法子,能省的统统省。我自己所见到的有两位法师,现在都在美国,一位是仁俊法师,一位是日常法师,这两位在国外都称之为怪人,没有交际应酬,不接电话。办道要紧,哪有闲功夫搞这些应酬!我们看了非常的敬重,这是眼前的榜样。

  古大德的榜样太多了,像近代的高僧虚云老和尚、印光老法师,诸位都晓得的。一件衣服总穿三、四十年,破了再补!你看老和尚穿的衣服,补钉补了多少?他们的信徒满天下,大财主多得很,供养是不计其数,老和尚连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吗?老和尚不做。信徒是常常给他做新衣服,新衣服一送去,他一看到哪个没衣服穿的,他就送人了,他还是穿那个破烂衣服。一生没有改变,不贪恋享受,不攀缘权贵。不管什么事情,能省就省,修行人以省事为第一,才能够长养众善之体。万万不能多事,出家人如是,在家的高人也是如此。

  庞居士,这是个财主。他学了佛,下定决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他把家里的财产金银财宝装上一条大船,把这个船划到长江的江心,船上打一个洞,整个沉下去,统统不要了。以后生活怎么办?编草鞋。每天编草鞋卖几文钱,过清苦的生活。有人问他:你那么多钱,如果不要,拿去做好事不是很好吗?他告诉人: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无事,是第一等的好事!无事是无漏业,好事还是有漏业,不一样。

  你看他一家,一家人个个成道,他自己要走的时候,给他太太女儿说,他要走了,替他准备后事。他的女儿比他更高明,她说:爸爸,你稍微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她出去的时候,在田野里她就往生了。生死自在,来去自如,一家人都证果。所以我们要是真修行,要放下再放下,我们这个道心才能够建立。

  现在先别说增长,为什么?现在咱们没有道心,我们那个道心是古人所讲的露水道心,现在在此地坐著听经,白天在这里念佛,好像有点道心,到街上转一下,道心就没有了,那怎么能成功?所以念佛念了几十年,连个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没放下,这是大障碍。经论里面给我们所讲的,是教我们看破。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在这个世间,决定要遵守「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身心清净,一丝不挂,这样念佛没有不成功的,那真是永明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

  印度的甘地,他不是佛教徒,他能够被世间人这样的尊重,这样的敬仰,就是他能够过佛教徒的生活。当年他从英国回来之后,买了一块小小的地皮,建一个新社区,他那个社区是过原始的生活,几个志同道合的亲戚朋友在一起,自己建房子,自己耕种,把生活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家里的用具都是必需的,多一样都没有,三个人就三个小凳子,四个人就四个小凳子。几乎像出家人,三衣一钵。他为什么这么做?省事。没有一丝毫忧虑牵挂,身心自在,智慧增长,这是个世间圣人。

  我们道业不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尘、世间人情世故所拖累,这些是魔,决不是佛。这有福报,什么福报?魔报。某人的信徒多,那是魔多,他后头跟的魔多。出家人的信徒是法眷属,法眷属是魔,不是好事情!信徒太多,你就不能往生,你还得要生死轮回,还得要堕落。如果一个信徒也没有,一定讲「我很苦恼,我赶紧好好念佛求往生」,他真成功了。没有人供养他,他一心向道,天天念佛,求了生死。供养太多,不错!这个地方还有福报可享,把西方极乐世界给忘掉,糟不糟糕!这些地方都要以智慧来观察。

  前面是讲修因,因修成了,这个地方讲果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果报是自然的,不是我们起心动念去求得的,自自然然的。这个福报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不是人为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是,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所看到的,华藏世界也是这个样子的,都是善根发现,随处发现,也像《楞严经》里面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所发现的。

  演【又法界唯心。】

  『法界』是讲一真法界,也包括一般所讲的十法界。悟了,叫一真法界;迷了,叫十法界。其实法界没有迷悟,迷悟在人心。

  演【既妙悟一心,即万亿刹外之行树,亦不出户庭也。】

  这就是不思议解脱的境界了。这一段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妙悟一心」;前面一段有这四个字,这个地方又有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重要!佛法的修学就在这一句。而修一心不乱,持名念佛是最简要、最稳当、最容易。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修一心,虽然名称不一样,事情是一样的,统统都是修一心不乱。前面说得清楚,功夫就是在伏烦恼、断烦恼、开智慧,这是经上常讲的。换句话说,这个功夫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为什么?不放下,不能得一心。首先把见思烦恼放下,再把尘沙、无明放下,把分别执著一切妄想放下,一心就现前,这是真实的功夫。

  有一丝毫放不下,一心决定不能现前。为什么?你心里头还有一物。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你有一物,就不是一心。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能有,有佛法也不行。真如本性里面,连佛法也没有!所以佛在《般若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时候,才叫做妙悟一心。这是不得已建立这个假名,千万不要执著这个假名,到那个时候,我还有妙悟一心,那就错了,你这真性里头哪有妙悟一心?不得已,没法子,建立这么一个名相。到这个境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圆满报身、清净法身都现前了,空间跟时间都消失,成了一片,这才叫一真。时空打破了,万亿刹外之行树也在眼前。这是第二段的意思。

  再看第三段,『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这两句《演义》里头有两段注解:

  演【弥陀说法者,鹊噪鸦鸣尽是深谈般若,溪光山色无非全露遮那也。处处者,即古人所谓炽然说无间歇也。】

  同学们对於这一段要特别的注意,因为有不少同学常常来问:我们念佛要不间断,可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佛号就间断了,那这样不就不能成功了吗?在此地就详细的给你解答这个问题。

  『说法』,「说」是说明。言说,你一听,明白了,这叫说法。如果你眼睛一看,看明白了,也叫说法。我既没用耳听,也没有用眼看,我舌头尝一尝就明了,那也叫说法。我手一摸,手接触到,明了了,也叫说法。「说法」这两个字,意思既深又广。所以,著言说相、名字相,你就不能解如来真实义。

  『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此地是略称。「阿弥陀佛」,这个意思是无量觉,换句话说,你在一切事物当中,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是觉而不迷,对外面境界来说,他就是说法,对你自己感受来说,就是念佛,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身心无事的时候,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没有中断。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佛号虽然不念了,全部精神贯注,把我们的事情做得好好的,做得很圆满,那也叫念佛。念佛是什么?就是念念要唤醒自己觉而不迷。无论在什么境界上,觉而不迷,这叫念佛;正而不邪,这叫念佛;净而不染,这叫念佛。如果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事情都是迷惑颠倒,你这句佛号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个叫有口无心,正是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迷惑、邪见、染污,你这个佛号白念了。要晓得,这个佛号是句句唤醒你自己觉正净,觉正净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这个佛号才叫真正念得有作用,有用处了。

  这个地方举个比喻,「鹊噪」是喜鹊叫,这是我们一般人都欢喜的,喜鹊来报喜。看到喜鹊在叫,心里就欢喜,怎么样?你迷了,动心了,你被境界转了。「鸦鸣」是乌鸦叫,每个人都讨厌,乌鸦叫的时候不吉利,一听到乌鸦叫,你就皱眉头,今天要倒霉了,一定要把它赶走,那你也迷惑,也被境界转了。喜鹊叫,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如如不动,这就是般若,这是智慧。乌鸦叫,也听得清清楚楚,心里也是如如不动。这代表两种不同的境界,一个表顺境,一个表逆境。顺境,你生欢喜心,逆境,你起瞋恚心,那么你就被境界所转,心为境转。

  学佛的人,他真正能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叫金刚般若,金刚般若在境界里面就现前了,那就是阿弥陀佛给你讲《金刚经》,就是释迦牟尼佛给你讲《金刚经》。一定要对著《金刚经》本子念,那叫《金刚经》吗?给诸位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金刚经》,这是活的《金刚经》,真的《金刚经》。活的、真的,你不认识,你只认识白纸黑字的死经本子,所以念《金刚经》都念死了,死在字里行间,念到最后都变成佛呆子,那有什么用处?只可以说有一点好处,比一天到晚在那里骂人好一点,除此之外,你想想看,你还能得什么利益?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什么时候中断过?这一句是代表有情说法。

  再看下面一句,无情也说法。『溪光山色』,溪是溪水,小河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苏东坡居士游庐山那首诗上来的,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这是讲无情,无情也在说法。『无非全露遮那』,「遮那」是毗卢遮那,法身,清净法身。这个就是毗卢遮那佛的清净法身吗?毗卢遮那佛是谁?是自己,不是别人。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毗卢遮那,梵语叫毗卢遮那,是自家的法身。

  这两句就是所谓情与无情说法从无间断,你要是明白了,真正懂得了,你会了,你念佛的功夫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诸佛菩萨说法没间歇过,你闻法也没间歇过,你念佛也没有间歇过。你要是会了这个道理,会了这个方法,你这一生怎么不成佛?你这一生怎么不往生?不但往生,上品上生决定有分。大家听了这个话,心里如果羡慕,那你就得要放下,就得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你才能够圆满的得到。

  演【莲花化生者。】

  『莲花化生』是什么意思?首先要明白「莲」它代表的意思,佛法里面常常用莲花来表法。莲生在污泥之中,花开在水的上面,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演【从悟而迷,是为胎藏受生。】

  凡是胎生、卵生、湿生的,化生里面是一部分,决定是迷不是悟,所以六凡境界里面,这个生态有四大类:胎、卵、湿、化。觉悟之后,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是真正的觉悟了。真正觉悟,最起码要把见思烦恼放下,确实舍掉了。见思烦恼通常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见惑,一类是思惑。见惑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真放下了,确实没有了。思惑里面,悭贪、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教的怀疑,就是对於佛法所讲的这些理论方法怀疑,这些也统统放下了。见思烦恼统统放下了,这个时候才叫正觉,觉悟了,所以佛法里头「悟」的标准是在此地。

  说某人开悟了,开悟,他还有贪心,他还有瞋恚心,这个决定没有开悟。悟了的人,决定没有贪瞋痴,悟了的人,心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慈悲的。所以从清净、平等、慈悲,能够检查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开悟?如果还有人我的界限,没开悟,为什么?我执还在,没有断掉。如果还有高下之分,没有开悟,决定是迷,没悟!悟了的人,他的心是清净、平等、大慈大悲。

  骗人是造罪业,骗自己那是最愚痴之人。如果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果报是在三途,他怎么能成佛作祖?哪一个佛菩萨是自欺欺人的呢?没这回事情。别人怎么做法,不管他,要紧的是自己应该怎么修法。所以佛法,经典是教训我们自己一个人的,与别人不相干;戒律是教我们个人遵守的,也与别人不相干,我们的心才能得到清净。所以在境界里历事炼心,炼什么心?就是把经论戒律统统拿来约束自己,这个标准是自己遵守的,不是给别人的,就炼这个。如果我学了戒律,处处拿这个戒律标准去衡量别人,「这个人破了戒,那个人不守规矩了」,我们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一天到晚在分别执著,结果怎么样?把自己毁掉了。这个就是佛法你会用不会用,会用的,成就自己,不会用的,决定毁灭自己,叫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什么叫迷?什么叫悟?迷的样子是什么?悟的样子是什么?自己总得要明了。觉悟之人,身心清净,这就叫莲花化生。所以在四种生态里面,觉悟的人只有一种:化生,决定没有胎、卵、湿,除非他故意装那个样子示现,那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方便,不是真实的。

  演【时时者,即经中所谓,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也。】

  这是讲『时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这个境界是顺境还是逆境,身心总是清净,决不为外境所干扰,这就是时时莲蕊化生。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来锻炼自己,这叫真修行。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我们求的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那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莲花化生?当然是莲花化生,那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从果上能够看出我们现在如何来修因。

  演【禽鸟指有情,堂院指无情,举此二种,见情与无情,同成正觉也。偕音并彩,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处。】

  显示这个意思。「珍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一类的,那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庶鸟」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禽鸟,那是畜生道。「琼院」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宫殿,殊胜庄严。「茆堂」是茅蓬,是最简陋的居住所在。从前出家人在山林之中,自己砍树盖一间小茅蓬,都是自己动手。四面围墙多半都是用木材,也有用竹篱笆编成的,能够避避风雨就如此而已,那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茅蓬。这两种是讲无情。

  『同成正觉』,这是《华严经》的境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乘经上也常常说,诸佛如来初成道的时候,那个境界是一切世间「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正觉是什么?正觉就是《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讲的「本觉」。马鸣菩萨说得很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自性本具的德用。为什么见到情与无情同成正觉?是因为他见性了,这一见性,真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一切有情众生是自性变现的,是自性的相分,一切无情的众生还是自性的相分,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就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试问问哪一个不是自性?哪一个不是种智?哪一个不是正觉?所以这个时候才真正显示出,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也正是《法华》里面所讲的「百界千如」。这是一真法界里面的真相,也是西方实报土的真实相。

  诸位如果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现前了。西方极乐世界如是,我们眼前的世界绝不例外,也如是。现在这个真实境界不能现前,是我们业障太重,迷惑颠倒!所以整个境界,我们见不到它的真实相。我们见的是虚妄相,虚妄相里面是不平等的,是有高下的;真实相,没有高下,决定平等。真实相要用真实心才能见到。我们这个虚妄的心想见真实相,那是见不到的;一定要用真心,才能见到真相。所以你要是得一心,就见到一真法界了。一心是能证,一真法界是所证;一心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所以《弥陀经》跟《华严经》是一不是二,《华严》里面讲一真法界,这个经讲一心不乱,得一心就得一真。

  我们要想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你把这一句弥陀念好,就得到了,真得到了,不但《大方广佛华严经》你理解了,你入了那个境界。由此可知,小本《弥陀经》它的价值,在一切经里面,我在讲席里面告诉诸位,这是一切经中第一经,诸位要相信!我决不是故意高抬这个经的身分,不是的,而是事实如此。不读《华严》,你体会不到,读《华严》之后,才发现这个经是第一经,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结论。仔细再去看,原来善财童子就是修这个法门,一门深入,一生成佛。我们看修其他的法门,没说看到一生成佛的,修这个法门,一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今天台中有个人打电话给我,问我:闭关怎样修行法,是要念楞严咒,念许多经论吗?我跟他讲:你统统去掉,既然是闭关,要以了生死为第一。课诵怎么做?我告诉他:一支香,一卷《弥陀经》,七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拜一百拜阿弥陀佛,就这样做法,你闭关,关里头没有事情,随你的体力,你一天做得愈多愈好。我告诉他:一天决定不能少过四支香,最好能够达到六支香到七支香的标准,换句话说,每天七遍《弥陀经》,七千声佛号,拜七百拜佛,这是闭关起码的标准。我说:你就这么一直做下去,其他的经论、咒语统统把它放下,全不要理会,这才能成就。

  听说楞严咒能够降伏魔障,阿弥陀佛不能降魔?我看楞严咒不但不能降魔,恐怕会招来好多妖魔鬼怪,恐怕你对付不了!能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就能成功。他要真正能听我的话,把一切万缘统统放下,照这个方法来修行,他三年,一心不乱不保险,功夫成片决定可以得到,决定可以往生西方,这是我们毫无怀疑的。除非你不肯照这样做,你还是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身在关里头,心在关外,那就糟糕,那就没法子,闭上三大阿僧只劫也没用处。

  疏【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

  前面的序文是莲池大师作的,他作序文之后,又怕后人看不懂,所以大慈大悲再加以注解,再为我们讲解。『既得一心不乱』,这是讲前面一段文说的功夫成就了,然后你才晓得,所谓『莲花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悟一心之后,才真正知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正是前面所讲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疏【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

  这四行的注解,《演义》里头还要加注子,真正是慈悲之极。我们看《演义》,前面这一段是总说,说明这注子里面的大意。

  演【既得四句。】

  「既得一心不乱」底下这四句。

  演【明,即此一心,即是净土。】

  是说明这个事实。

  演【何必四句。】

  「何必耳听金言」底下这四句是说明:

  演【不必往生,方成净土。】

  只要得一心不乱,哪个地方不是净土?处处都是净土。这样说起来,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净土?跟诸位说:有,确实有净土。

  演【然则四句,显唯心境界,无差别相,等同一味也。故曰句总结。】

  末后「故曰西方在目前也」,这一句是总结。这三行半的文字,里面一共有四段,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科判,学讲经的同学要特别注意,你要有能力看出它的段落章法结构,然后才能真正明了它的思想体系。

  演【印坏文成者,涅盘二十七云:譬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

  这是《大涅盘经》第二十七卷里面所说的。古人铸印,这个印不是刻的,是铸的,他先做一个印模,这个印模是用蜡做的,然后才做泥的印。中国古时候,砖瓦上面印佛像、人像或者文字,都是用这个方法。他做个模子,把泥和在这个模子里,然后去烧,一烧,当然蜡没有了,泥烧干之后就变成瓦块,土都在瓦上,这就叫「印坏文成」,从前人铸印是这种铸法。那个瓦放在窑里面烧,烧成之后,蜡已经烧掉,文成就了,它的模型成就了。这个比喻什么?底下有说明:

  演【以喻凡夫现在阴灭。】

  『阴』就是中阴身。我们俗话说,现在人死了,这个「阴」就是灵魂。

  演【中有阴生。】

  灵魂离开了身体。

  演【今借此文,以喻往生行人,此土阴灭,彼国阴生。】

  取的是这个意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是这个身体去,是我们的神识去。我们这个身体在此地坏了,我们的神识在西方莲花化生,是这个意思,取这个比喻。

  演【须知垂终自见坐金莲身,已是彼国生阴故也。】

  诸位要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我们讲临命终,其实他并没有命终,他看到佛来接引,跟著佛走了。我们这个地方凡夫肉眼看到他死了,其实他并没有死,而是跟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凡是往生决定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往生的。死了,他要投胎,他要轮回,那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往生的,预知时至,见到佛来迎接,有种种瑞相,这些瑞相都在他没有断气之前所显现的,这是讲「垂终」,垂终是还没有终。还没有终,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佛来接引,见到自己莲花化生,这个时候就已经到极乐世界,到了西方净土。

  演【成论明极善极恶,俱不经中阴。】

  『成论』就是《成唯识论》,《成唯识论》上也这么说。『极善』之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中阴身,『极恶』之人堕阿鼻地狱,也没有中阴身,『俱不经中阴』。换句话说,除极善、极恶之外,统统都有中阴,中阴通常停留的时间是四十九天,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所以一般人过世做七,都是根据《地藏经》上所讲的来做。极善、极恶之人虽然没有中阴,我们为他做七也好,给他培福。好处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好处?《地藏经》上都说得清楚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28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