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十四页:
疏【今云自性,且指佛性而言也。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是我自己,非属他故。此之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亦名本觉,亦名真知,亦名真识,亦名真如,种种无尽,统而言之,即当人灵知灵觉本具之一心也。今明不可思议者,惟此心耳,更无余物有此不思议体与心同也。】
演【且指佛性而言者。】
这一段,义理实在是无有穷尽。这些都是从前面「不可思议」而来的,尤其是大师将「不可思议」说为至理极名,他都是从本经上说的,本经的经题,它原来的题目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演【自性实通二种。】
佛性与法性都是自性。
演【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同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
这四句应当把它背熟,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这么一桩事情,《心经》也是讲的这回事情。能把这四句的真义贯通,你的境界就不一样,境界就转了。转境界就叫消业障。我们这个佛号,如果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那就消业障了;如果这个佛号转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业障。为什么有人能消得了,有人消不了?这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不会个中的妙理。你要果然会了其中的妙理,句句都能消业障,这是一点不假的,那真是无量的功德。
演【今云尔者,但以此经重一心念佛求愿往生。】
这句话非常重要。这部《弥陀经》,这个法门,它特别注重在『一心念佛』,这四个字决定不能够马虎过去。我们平常天天念佛,为什么佛号转不了境界,消不了业障?没有用「一心」,所以佛号不得力。如果你一心念,这个佛号当然就得力。所谓「一心」,最简单的说法,一句佛号之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一心念。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乱想,不但不能消业障,念念都在造业。念著佛还打妄想,还胡思乱想,这个业可造大了。所以要晓得,一心念佛。为什么念佛?『求愿往生』。没有第二个想头,一心一意就是想求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苦,这个世界可怕。
贪恋这个世界是愚痴!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造的。譬如,你造了这栋大楼,整栋大楼都是你的,你却偏爱一个小房间,认为这个小房间是自己的,别的地方都不要。《华严》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变现的,娑婆世界也是自心变现的,华藏世界还是自心变现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变的这个身体,有清净的部分,有污秽的地方,清净的地方他不要,他很爱污秽的地方,这个人不是愚痴吗?只要有所偏,就是毛病。
偏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执著在一边,这个事情不是麻烦吗?你这个边见不能够破除,换句话说,最起码的见惑都不能断,你还谈什么?见惑断了,要不求生西方净土,不能超越生死轮回,还得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你这一转世,你的功夫没有不退转的,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何况你才有那么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功夫,算什么!一投胎,前生的统统忘得干干净净,能不能继续再努力?那要看你的缘分,不一定能。所以要晓得,娑婆世界是一个险道,非常危险的道路,在这里面你真正遇到善友、善知识,你自己能觉悟,这个地方用功修行速度很快,成就也高。你要是遇不到,不能依教奉行,还是成天打妄想,愈迷愈深,愈堕愈苦!这是一定要觉悟。
他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是《弥陀经》修学的中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释迦牟尼佛说《弥陀经》就是为这个,六方诸佛赞叹也是赞叹这个。我们如果不懂「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两句话,含糊看过去,十方诸佛的赞叹,释迦牟尼佛的说经,对你都叫白说了。虽然跟你说了,你没得到;你把这两句得到,整部经就得到了。
演【乃借彼佛境显我自心故。】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是藉阿弥陀佛的境界把我们自己真心显露出来。我们真心现在在迷,阿弥陀佛就好比是晨钟,声声把我们的迷关敲破,把我们的真心给敲醒,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这六字洪名不可思议!莲池大师前面讲的。六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清楚,皈依无量觉,你念的时候要记住,声声都是唤醒自己皈依无量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迷而不觉,迷心是染著的,觉心是清净的。迷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念头,就是烦恼,分别、执著、妄想无量无边,这个心是迷心;觉心里面没这些,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什么时候觉悟?心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外面境界样样明了,不但眼前这个境界明了,过去的明了,将来的明了,这就是神通现前。没有不明了的,一看就清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不生,这是觉悟的相。我们自己反省,我们有没有觉悟?还有妄念,有妄念就是不觉,不觉就用念佛这个方法唤醒你觉悟。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是第一,最直截了当唤醒你的觉心。这是说明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因此这个地方所讲的自性:
演【且指有情佛性。】
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跟我们解释『性而曰自,法尔如然,非作得故』。
演【性而曰自,自有二义:一、自然之自,二、自己之自。】
『自』怎么讲法?「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自然』的意思,自然就不是造作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自己』,不是别人。自性具足这两个意思,两个意思它都圆满。
演【法尔如然非作得者。】
「法尔如然」,就是自然的意思;「非作得者」,不是造作的。
演【妙性天然,不因修得,迷时无失,悟时无得,有物浑成,本自如如故。此自然之自也。】
这几句话要说一说,不说恐怕这意思看不出来。『性』是真的,决定不是虚妄的。它是自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拿佛法名词来说,十法界依报正报一切诸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山河及大地,什么东西造的?就是它造的,它真正是造物主。说上帝是造物主,假的,因为上帝也是它造的。谁造上帝?我们晓得,自性造上帝。所以上帝并不是真正造物主,真正造物主就是「自性」。所以它叫『妙』,妙就是它能造。它没有相,它能够现一切相,这个妙!大经里面讲「唯心所现」。「性」也叫做心,也叫做识,是一桩事情。我们一般讲本性,这个性是从体上讲,讲心、识是从作用上讲,体用是一不是二。性能现,识能变。唯心所现,现相,相里面有些变化,那是识在那里变。诸位要晓得,相,这里面是一味平等的。蕅益大师说得好,「境无好丑」,境是境界,就是外面的相。五根:眼耳鼻舌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相,色法。色法里面没有好丑,完全是平等的,确确实实是平等的。好丑没有标准,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标准从哪里来的?标准是从你那个识变,识里头生的,心不生,心里头没有一法,不立一法,识里面它就建立了种种标准。每个人建立的标准不一样,换句话说,每个人审美的观念不一样,每个人喜爱的对象不相同;一个人一个标准,就变成没有标准了。
所以大师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觉悟的人他去什么?去识心,能变的那个识心,他去这个心,他不去外头境界。於是,他得到的是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得自在了。愚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环境、理想的环境,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改变他心理,找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为什么?还不尽理想。理想的环境到哪里去找?心地里面去找,外面境界找不到!在外面境界上找一个理想环境,那可找惨了。无量劫以来,你都在找,找到现在你还没找到。往后再找无量劫,你还是找不到,永远不可能找到,这个要晓得。所以聪明人,心平等了,境就平等;心善了,境界都善。心是恶的,看外面境界都是恶的;心是善的,看外面境界都是善的。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
『妙性天然,不因修得』。这个性妙不妙?太妙了,它能变现这一切现象;而且这个变现是天然的,不因修得。「天然」是讲这个妙性,性是本有的,佛学名词叫「法尔如是」,此地讲法尔如然,「然」就是「是」的意思。法尔如是、法尔如然,这在经上常常看到。「法尔如然」,既然是自然的意思,为什么不写个自然?或者写个天然,我们一看就懂,搞个「法尔」,反而把我们搞迷惑了。古德翻经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上讲自然,自然的对面是因缘,总是落在两边。为了使我们不落在两边,所以起了这个名称「法尔如然」。希望我们听了不落在两边,有这么深的意思在里头。
《楞严经》说得好:「非因缘非自然,法尔如是」。两边都不落,不得已称之为「妙性」,它不是修得的,它是本有的。我们现在诸位有没有?有,完全显露在面前;虽然显露,你自己不觉得,这无可奈何。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佛看你是佛,你跟他没两样,菩萨看你是菩萨,你跟他没有不相同的地方;而是自己迷,这个没法子。怎么叫自己迷?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自己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是自己迷。佛菩萨为什么不迷?佛菩萨一个念头都没有。释迦牟尼佛天天说法,说了四十九年,一个字没说,你们相信吗?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你迷。迷了就不相信,你要是觉悟了,你相信,确实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真的。几时把这个事实真相一下子看出来,你就觉悟了。
『迷时无失,悟时无得』。我们现在迷,这个天然的妙性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一天到晚起作用,起迷惑颠倒的作用。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大大的不相同,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痛苦,苦海无边!这个不一样。既然迷时不失,所以觉悟了也无所得。《心经》到最后给我们说,「无智亦无得」。智是能证之智,得是所得之果。无智亦无得,为什么?本性既然是天然的,没有得失,这个里头只有迷悟没有得失。迷是它,悟还是它,你要是在这个地方参透,才晓得迷悟不二,你真正入这个境界了。你要是认定迷悟是二法,有迷、有悟,又搞成边见。这是佛法的难处,很不容易悟入就在这个地方。总而言之,你不堕在有就堕在无,你总是堕在一边。什么时候能把两边打掉,禅家所谓「坐断两头」,禅家讲坐禅,坐禅的功夫得力,这两头都断掉,就入了。两边坐断,就入不二法门,才有个入处。所谓入处,就是悟处,禅家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老是落在两头上,不行!你是不得其门而入。
『有物浑成,本自如如』,这是古人所说的两句话。「有物」就是它有个东西,什么东西说不出来,因为它没有名、没有形、没有相,你怎么能说得出来?它确实有,它不是没有。这个「物」就是指天然妙性。「本自如如」,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意思就是「自然之自」,法尔如然。第二个意思:
演【是我自己非属他者。】
这一条也非常重要。自性具足这两个意思,不是说只有一个意思,你把这两个意思又认作是两端,那又糟糕了。这两个意思都是自性,自性本身就具足这两个意思,一即二,二即一。说这个意思是特别对付那些错误概念的人所说的。
演【以外道,或计自然,或计因缘,或计虚空,或计天与,不一而足。】
『计』是计度分别。计度分别是佛学常用术语,「计」是计较,我们今天讲计算,心里头计较,「度」是度量。分别一切法,在那里计较,在那里度量,在那里胡思乱想,这个一切法是不是『自然』而有的?或是『因缘』所生的?佛法讲因缘。佛为什么讲因缘?要知道,佛讲因缘是一种善巧方便,对付自然的。印度当年外道多半主张这是自然而有的,一切万法是自然生成的。佛讲因缘生法,说这个是破他自然的那种执著。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他有一种自然的执著,佛用因缘破他的执著。执著破了之后,这个工具也不能要了,因缘生法是破自然的一个工具。你把那个破掉之后又执著因缘生法,又变成了外道,这叫「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执著万法自然而有的是印度一般的外道。我们把它破除,这些人又执著因缘生法,这又变成佛门里头的外道,心外求法。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面极力来挽救,说「八不」,希望来匡正我们的知见,把因缘道理发明得淋漓透彻,「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是说出一切法的真实相,也就是《楞严经》讲的「非因缘,非自然」。
佛所说的一切法,句句都不可以执著。所以马鸣菩萨教你「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听才有受用,才有悟处,听了之后才能够解悟;如果在解悟里头立刻就能转境界,那就是证悟。如果说是讲席里头听经不叫做修行,这是绝大的错误!你们看《楞严经》,摩登伽女是个凡夫,她听了一半居然就证三果,不修行能证果吗?诸位要晓得,一听就理解,理解就解悟,解了之后境界马上就转变,证悟!转变境界叫修行。如果把这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执著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那就是说食数宝,那个没用处!真正能做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听经能开悟、能证果,听经能成无上菩提。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上正等正觉怎么成就的?到处去听这些善友们给他说法,他一听就转境界。他那个法门是渐修法门,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我们现在《华严》讲到二十二卷,六地菩萨,善财童子现在是六地菩萨了。我们这些听经的人有没有跟进?他是六地,我现在几地?要能跟进!一部《华严经》念完,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了,这个考试才得满分。一部《华严》听完,自己能证到圆教初住,才算是及格。念佛人,《华严经》听完之后,念佛功夫到理一心不乱算是及格。如何能够跟得上进度,这里面是真正有乐,这个法味、法喜是说不出的,没法子形容的。佛法里头要是没有这么乐,谁会去学它?学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
有些人执著一切法是自然有的,有些执著是因缘有的,有些执著是『虚空』的。执著空,也是错误的。哪些人执著是空的?四空天就是执著空的,著了空相。『天与』,很多人以为这一切是天给他的、上帝给他的、神给他的,这是错误的观念。『不一而足』,邪知邪见太多太多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教你恢复自己本能。六祖成就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法法具足,没有一法不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之物。上帝鬼神都是我们自性变现之物,我们不能够驾驭他,反而一切听命於他,这叫迷惑颠倒,佛经里面称之为可怜悯者,真正可怜!佛法一切讲自己,不依靠外力,自悟、自修、自证。净土虽然讲二力法门,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就是经典。经典是佛说的,他把理论、方法、境界告诉我们,这就是佛力加持,这里面没有迷信。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佛力加持;我们自己要是不努力,一味靠佛的力量,最后一定落空。依附鬼的人,必定被鬼所迷;依附神的人,一定被神所欺负,被神所奴役,那都是颠倒。
演【此皆迷己为物所转。】
这一句结论说得太好了。这个道理,诸位如果想要深入去研讨,在《楞严经》上。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这个「物」是包括自身以外一切境界,就是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用「物」这个字来作代表,不会为物所转。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外头境界所转,我们现在自己就是这个人。眼见色被色所转,耳闻声被声所转,真可怜!眼见色,顺自己心的,起贪心;不顺自己心的,起瞋恚心,就是被它所转。耳闻声,喜欢听,这个不错!多听听,被它所转;不喜欢听,听了讨厌,被它所转!几时能在一切音声里头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动,就不为所转。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起执著、起贪瞋痴慢,就被境界所转。被境转就造业,不被境转就不造业;不造业,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净业。《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就是佛,就是菩萨,见了性的大菩萨,他能转境,不为境转。我们讲修行,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不为境转,真功夫。处处为境界所转,那算什么功夫!处处为境界所转,记住,没有法子超越轮回。你凭什么能了生死出三界?处处为境所转,再给诸位说,不容易往生,带业也不行,到你往生的时候,又被境界拉回来了,你还是去不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说「我还没有放下,还有事情没处理」,阿弥陀佛可不等你,你还是去不成。所以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要晓得什么叫做功夫。一天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个大头,拜多少忏、念多少经,那不叫功夫,那叫课诵。课诵做得多,没功夫。好像什么?书念得多,天天念书,一考试得个零分,不及格,及格是功夫!你考试,分数是功夫,高分数,那是功夫。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还被境转,等於零,喊破喉咙也枉然。
一天一声佛号也没念,什么境界都转不动,给诸位说,这叫念佛人。他怎么叫念佛人?他没念佛!他念佛为什么?念佛就是为了不为境转,觉而不迷。他是觉而不迷,他没念就是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这个境界,要明理!可是在这个境界里面,这个人念不念佛?他一定念佛。他为什么念佛?教别人念佛,这叫大慈大悲。他的确不要念,他很清净,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他念佛,别人也跟著念佛,就是劝别人念佛,做一个样子给别人看,教别人效法,这叫大慈大悲,这是度他、化他。如果修学净土法门的老和尚,他一天到晚一声佛号都不念,别人会跟他说:你叫我们念佛,你都不念,我念这干什么?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心多清净!你看他老人家手上拿著一串念珠,一年到头从来没有放过,阿弥陀佛挂在嘴上,一天没休息过,给念佛人做一个榜样,给初学人做个榜样。我教你们念,我天天念,不是我不念才叫你念,我天天念,我才叫你念。我们初学的人看到心服口服,果然没错!这是佛菩萨的身教,佛菩萨舍己为人。
凡是有前面这些胡思乱想的,心外求法的,都是「迷己为物所转」,这个很可怜。
演【不知此性本非天降,不属地生,亦非人与。】
妙性天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生的。说老实话,天与地都是自己妙性变现之物,不是别的,正是自己。「亦非人与」,与别人、与佛菩萨、与一切鬼神统统不相干。
演【乃当人自己不属於他故,此自己之自也。】
这个一定要好好的记住。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觉悟了,这叫正知正见,这叫认识自己了。这个意思要是参不透,你就想一想你作梦,梦里有大地、有天、有一切人物,也有山河、树木花草,全是你自心变现之物。你一下醒了,想想对不对?对!整个梦境是我自心变现的。你在梦中也是一样迷惑颠倒,也是要求别人,那就是为物所转。迷己为物所转,「己」是什么?整个境界就是自己。几时你真正觉悟了,肯定了,承认了,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我自己,给诸位说,这就叫证得法身。好像在梦中一下觉悟了,整个梦都是我心变现的,整个梦境就是我自己,这就是佛法讲的证得清净法身。心清净,所有境界没有不清净的。清净法身摆在面前,自己不认识,迷惑颠倒。连老子都有这个觉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都透出这个消息,都观察到。佛法是真正亲证这个境界,确实是自己,不是他。
底下说它为什么有好多好多的名词,这许许多多名词都是说的一桩事情。这是解释『自性,盖有多名,亦名本心』。
演【对万法曰本心。】
『本』是根本,『心』是能现,根本的能现;万法是所现,『万法』是相。我们再拿梦境来比喻,「万法」好比梦中的境界,「本心」就是能作梦的心,这个心能现出梦境,所以对梦境来讲,这是本心,这个意思你好懂。可是怎么样一下能够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自己本心变现出来的?关键就在此地,这个关键突破了,就悟入了,什么样的业障都消除了,为什么?境界转了,转八识成四智。境界一突破,就转境界!实在没法子,那就多念念《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文学家常常讲「人生如梦」,这个话说得非常的真切,可惜,他会说,他没入这个境界。他虽然说这句话,他还是迷,他还是不觉。如果一下觉悟了,「整个人生是梦」,梦里还争什么?梦里还有什么得失?梦里还有什么放不下?梦里还有什么看不破?一切都看破放下,你马上就成佛作祖。佛经里常常教我们作「如梦如幻」想,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在梦境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四无碍法界,不思议解脱的境界,觉了就是这样子。
演【对始觉曰本觉。】
我们迷了,现在开始觉悟了。就开始觉悟上来说这个本性,本性就是『本觉』,始本不二。前面那个是性相一如,万法是相,本心是性,性相一如,始本不二。为什么会有「始觉」?因为本觉本有,本有当然可以现前、可以恢复,从刚刚恢复,我们就叫它做始觉。所以自性是觉的,不是迷的,它是觉悟的,它本来就觉悟。所以才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觉悟?我们现在算不算开始觉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本性,叫始觉。所以,始觉位是谁?圆教初住菩萨。别弄错了,以为我们现在开始觉悟了,烦恼一大堆,你觉悟个什么!我们现在只是听说有这回事情而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了一品,始觉现前。这个标准,《大乘起信论》上建立的,《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是圆初住菩萨,《金刚经》也是如此,拿《金刚经》的标准来说,四相四见没有了,就是始觉位。经上说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非什么菩萨?非始觉位的菩萨。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在六即里面,非分证位佛;你要说是相似位、观行位、名字位,可以说。
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都可以说是菩萨,什么地位的菩萨?名字位的菩萨,有名无实,挂名的菩萨,不是真的。真正的菩萨,始觉位算是真的,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是真的。换句话讲,始觉以前叫权教,始觉以后叫实教,真实的。始觉位以前,有,不是没有,圆教十信位,就相当了不起。圆教初信破八十八品见惑,等於小乘的须陀洹;七信位等於阿罗汉,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这个时候叫相似即菩萨。只断见惑未断思惑,观行位的菩萨;见思烦恼统统断尽,相似位的菩萨;见一分真性,分证位的菩萨。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统统叫分证位的菩萨,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再上面,那就是究竟佛,那叫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要晓得始觉的标准,我们要努力,要向这个方向去精进。用什么方法?一句佛号。用什么心?一心念佛求愿往生,用这个心,方法就是一句佛号。观行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声声把自己从境界里面叫回来。我们迷了境,为境界所转,唤回来,就是三皈依。於一切境界里,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这是佛法。如果你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心动念,迷惑、邪见、染污,告诉你,你是念念在那里造业障,造极大的罪业,你不晓得!你说你不怕地狱,不在乎,「我堕地狱也无所谓」,那你就狂妄,你没受过那个苦,到那时候受到苦头,后悔都来不及了。人真是迷惑颠倒!如果还有这种想法,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没有善根,没救了,这是最可怜的人。
演【无知之知谓真知。】
自性,亦名真知。『真知』是什么?般若波罗蜜。般若无知,无知怎么会知?我们举一个例子,我手上拿著这本书,你看得很清楚是知,你没起分别、没动念头;如果你说「法师手上拿著一本经书」,那你是知见立知,这叫无明本。什么时候起了无明?这就起了无明。你看得清清楚楚是真知。六根所接触的,真知!这是般若波罗蜜,这个就是佛知佛见。如果你起念头「这叫一本经书」,错了!你在这里头建立一个虚妄的知见,为什么?「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它本来没有名字,你为什么给它取个名字?取个名字就错了。它没有名字,你给它加上一个名字,这是知见上再加上一个知见,就叫做无明。《楞严经》上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就是这么回事情。你能够在见闻觉知上保持著真知,换句话说,永远不起分别、执著,就是佛知佛见。
自受用是根本智,就是无知。自己实在是无知,无知是无分别的知、无执著的知,不是对境界不知,样样知道。知现在、知过去、知未来,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不知道;无知是什么?里头没有名字、没有言说、没有心缘。换句话说,没有言说、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知,样样都知道,这就叫般若波罗蜜。
他受用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对大众讲的。你们叫这个是什么?这是一本经书,因为是你们叫经书。你问我:这是什么?这是一本经书;不是我执著,是你们的执著,与我不相干。我怎么样?我心里没有这个东西。那么我没有了,就是说而无说,对我来讲无说,对你们来讲有说。对你们讲,有说,对我是无说,有说跟无说是同时的,我说给你们听,我自己一句话没说。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一句话没说。我在这里天天给诸位说法,我也一句话没说。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就晓得什么叫真知,什么叫般若无知,什么叫无所不知。别人来问的时候,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完全没有分别、执著,这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我常常在讲席里勉励同学们,自受用要清净,自受用要无分别;他受用要分别。真能够这样做的话,自受用是四智,他受用是八识。别人有问题来请教,从自己四智菩提里面变现出八识,他受用,不是自受用。他受用完了之后,马上就没有了,恢复四智菩提;这里头自他不二,识智无别。你要是会了,怎么不转境界!怎么不破迷开悟!
无知之知是真知。「无知」就是无分别、执著、妄想,无那个知。「真知」,就是六根对六境不带虚妄;见是见性见、闻是闻性闻,就是《楞严经》上交光大师所说的「舍识用根」。用根就是照见,《心经》里面「照见五蕴皆空」。用见性见是照见,用闻性闻也叫照见,照见是真知。
演【无识之识谓真识。】
自性,亦名真识。「识」是八识,八识的体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既然能变现八识,真如本性就叫做『真识』,唯识家把它建立为第九识。玄奘大师不同意,他说没有这个必要,说它为第九识是头上安头,说八识就够了,用不著再说第九识。有人把真如本性说为第九识,叫无垢识,研究唯识学的人都知道,这叫「真识」。
八识的作用,阿赖耶含藏诸法种子,如果它不藏这个种子,它就叫大圆镜智。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所谓含藏种子就是落印象。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落印象,心里头不落印象;用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相来了,现得清清楚楚,相去了,一点不染。不但相去了不染,相在的时候也不染,就是现的时候也不染,里头也不落印象,你就把六根所见闻的全变成智慧了,无量无边的智慧,不生烦恼。你见一桩事情落在心里头,还念念不忘去想它,这就糟糕了。如果能够不落印象,「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就是真识。第七识不执著,第六识不分别;第六识不分别叫妙观察,第七识不执著叫平等性。前五识的作用,没有一桩事情做得不圆满,成所作,成就所作的事业,这个事业是利益一切众生,大慈大悲,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怎么不自在?
演【无有虚妄,无有变异,名曰真如。】
这八个字不必解释了。因为真如讲得很多,其他几个名词比较少讲,在此地给诸位做详细的说明。诸位在这些名词里头真正能体会一个,全部都能体会。如果有一个有怀疑,你是个个都怀疑,你全部都不懂;一懂都懂了,一个不懂全不懂。今天时间到了。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13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