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集)  

  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三次的宣讲。图书馆从今天起正式启建莲池海会。《疏钞》我们曾经讲过两遍,读得当然是更多,我们对於莲池大师他老人家的德行、修学、教化,都感到五体投地。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应当效法大师,像蕅益大师一样,蕅益大师是私淑莲祖(莲祖的私淑弟子),意思是说莲池大师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祖才开始学佛,他对於大师的仰慕,以大师的遗教做为自己修学的方针,这种方式值得我们效法。今天在此地启建莲池海会,依莲池大师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彼此都是同学、同参伴侣。我们依照祖师这个注疏,认真的来讲习、来修行,希望我们这一生都能不辜负莲祖对我们的期望,将来人人上品上生,花开见佛,那我们这一会才是真实的胜会。其他的话我们就少说,这部书的分量是相当的长,入了文诸位自然就明了。

  现在请掀开经本,我们用的本子是上、下两册,上册是《疏钞》,下册是《疏钞》的注解,就是《演义》,演义是钞的注解。先看经题: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第一】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

  这两行的第一行是经题,第二行是人题。此「人」不是译经的人,是注解的人。

  弥陀经疏钞演义定本卷一】

  云栖古德法师演义,门人慈帆智愿定本。】

  我们先把来源给诸位略说。此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所讲,阿难尊者集结写成梵文。传到中国来之后,将梵文译成中文,这一位法师是鸠摩罗什大师。这部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的注解,入文之后我们会讨论到。这本注子是明朝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莲池大师写的。疏是解释经、注解经,注得很深,唯恐后人看不懂,注解再加注解,那就是钞(钞是注解疏)。疏与钞都是大师自己作。演义就是注解钞,钞还是太深。他的学生(也是莲祖的侍者)古德法师,他是亲近莲祖多年,祖师往生之后这些著作能流传到后世,都是古德法师给他整理、刻版流通,对我们来说真是莫大的恩惠。更难得的,这个《疏钞》太好,也恐怕后人很难体会祖师所说的真实义,於是把他自己侍从大师听讲的笔记心得写成《演义》,帮助我们后学,这就是《演义》的来源。

  这个本子很少流通,《阿弥陀经疏钞》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而《疏钞演义》就很少人晓得,许多修净土的法师们都没有见过这个本子。我可以说是很幸运,因为初出家时读《卍续藏》,《卍续藏》有收集这个本子,所以我最初读到是在《卍藏经》。我晓得《阿弥陀经疏钞》有一个很好的注解,就是《演义》。所以我第一次讲《阿弥陀经疏钞》时就用《卍藏经》的本子,用这个《演义》的本子,那时候没有单行本。第二次讲这部经时,我从香港得到一个本子,这是现在诸位看到的下册。这个本子是偶然在香港见到,见到时我非常的欢喜,是在「东林念佛堂」他们的藏经楼里看到这个本子。我就问里面的法师,我说:「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你们知不知道?」他说:「知道。」我说:「这《疏钞》还有一个注解,你们晓得不晓得?」他说:「没听说过。」我就指著书架说:「这个就是,你拿出来。」他们拿出来,才晓得原来在书架上摆了那么多年没人知道。我说:「好了,这个本子让我带到台湾翻印流通。」一回来之后就印这个,把上册跟下册合印,就成为《疏钞演义》,这个本子在我们台湾是第一次流通,过去没人印过。两个本子翻开对照起来读,觉得很不方便。现在我们要印《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把这两本子按照它的段落会合起来,会成一本,这样一部不必翻来翻去。我们现在做这个工作,这做出来之后就非常有意义,对於念佛修学净土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这部经线装本是四册,我们现在就是合订本,第一册完全是玄义,非常的重要,我们要深入的来探讨、来研究。诸位看下册,开头是:

  演题义】

  这是解释题目。

  演开卷。】

  此处开卷就是上册的开卷,因为它是注解上册。

  演佛说等八字是法题。】

  『法』就是法宝,就是经典题目《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就这八个字。

  演后学等十二字是人题。】

  「后学」两个字,现在我们这个本子上没看到,它换了一个字「明」,这是金陵刻经处的刻版。清朝时,把「后学」两个字改成「明」。因为莲池大师是明朝人,当时他没有用这个,他自己写的题目是「后学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他原来是这样,所以古德法师笔记上还是记载著原来的字样。现在把「后学」两个字改成「明」字,改成朝代,这就是人题。

  演法题下,自细释。】

  向下就是解释《疏钞》这个本子的题目的意义。

  演今入文之先,理应略陈总一。题中约有四对。】

  也就是概略的说。

  演一、通别一对。通则经之一字,别则佛说等五字。】

  这是指经题,经题是《佛说阿弥陀经》六个字。「经」字是通题,凡是佛说的都称之为经。「佛说阿弥陀」是别题,这个题跟每一部经题不一样,专指这一部经。

  演二、能所一对。能是能诠,即经之一字;所即所诠,即上五字。】

  『能诠』是「经」字。『所诠』是「佛说阿弥陀」。通是能诠,别是所诠。

  演三、教理一对。佛说经是教,阿弥陀即是理。】

  什么理?后面会说到,在此地不必多说。

  演四、人法一对。佛说即是人,阿弥陀即是法。】

  『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也是人,也可以把他看作『法』,因为它的意思是法,西方教主也是这个名号,以这个法做为自己的名号。我们通常讲《阿弥陀经》,这个经题是单人立题,而莲池大师给我们说明这个题里面有人、有法。下面是细说,一个一个字来给我们解释。

  演首佛字。】

  经题「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佛』这是第一个字。

  演即释迦牟尼佛。】

  这是我们的本师。

  底下所讲的意思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特别留意,不可以把它当故事听。

  演从兜率降生王宫,为悉达太子。】

  佛陀的示现必然是先以补处菩萨的身分,就是后补佛,以这种身分出现。后补佛住在什么地方?住在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的内院。『兜率』是梵语,译成中文意思是知足。你们想想这个意思,知足!知足则常乐,没有一法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内院是菩萨居住的所在,所以兜率天是我们娑婆世界里面凡圣同居土。在娑婆世界,三界二十八层天,连我们地球,一共有三个处所是凡圣同居土。我们是人间,地球上是凡圣同居土,菩萨、罗汉也住在我们地球上,我们肉眼见不到。欲界第四天是凡圣同居土,它有内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天,内院是圣人。虽然是凡圣同居,兜率天人见不到内院,内院这些菩萨们也不跟兜率天人往来,跟我们这儿一样情形。第四禅的五不还天,也是圣人居住的地方,这都是凡圣同居土。

  尤其是等觉菩萨所居住的净土,凡圣同居土他住的是净土,不是秽土,那多自在!他能舍他的自在、舍他的受用,降生到人间来,人间是五浊恶世。虽然降生在人间王宫里,也是五浊恶世。拿我们凡夫眼光来说,这个牺牲太大!好像住在皇宫里面,现在把你送到监狱去坐监,这牺牲太大。为什么?舍己为人,为了救度这些苦难的众生,能舍弃自己的受用、享受,到人间来。这一点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教我们要效法他。

  佛法真正是做得非常彻底,做出来给我们看。儒家在《礼记》里教给我们「安安而能迁」,就是这个意思。两个「安」,是说身也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稳,这个好自在。你能舍弃,为什么能舍弃?为了众生。我为了要服务众生、为了要救度一切众生,我把我安适的环境放弃、舍掉,不怕苦、不怕难去服务大众,这才是伟人,称为大人物;在佛法里面称为大英雄,佛的殿称为「大雄宝殿」就是这个意思。他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苦头,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苦难,要为人之所不能为,这是大人物。所以这些地方我们不能轻易的看过,这就是儒家所谓「安安而能迁」。

  生在王宫里是为了教学方便,意义很深。所以佛示现在人间都以太子身分出现。世间人所求的什么?富贵荣华、名闻利养。他一生下来就得到,生为太子身分,父王过世他就是国王,我们世间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在人间富贵到了极处。他修行,他来弘法利生,不是求荣华富贵,而是教我们舍荣华富贵,能舍。

  演出家苦行六年,成等正觉者。】

  印度当时的宗教非常之多,所谓是九十六种外道。这些外道多数都是出家修行,修净行。他们的苦行多半都是三年,出家人一定要修三年苦行。佛陀示现,「你们修三年,我修六年」,时间比一般宗教长,所受的苦比一般宗教徒要多,所以佛以后出来弘法能降伏外道,外道没有话说。外道所读的经论,佛都读过;外道所修的行门,佛都修过。然后佛下个结论:你们那些都不究竟。他可以说,他是过来人!如果没有涉猎过,外道瞧不起你,无法摄受,「我的东西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懂得什么?」佛是九十六家的外道经典都读过、都修过。所以外道最高究竟的境界,佛都晓得,这就能摄受外道,降伏外道。多少外道跟著佛出家修行,道理在此地。诸位想想,用心之苦,真正是慈悲到极处,这是我们应当要效法、要学习。我们今天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放不下,怕吃苦。我们再跟释迦牟尼佛比一比,他什么身分,我们什么身分,他连世间一等的荣华富贵都舍掉,跑到雪山吃那些苦头,他能办得到,我们为什么办不到?他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想一想就明了。这几行是说明佛陀给我们的示现,这是身教,用意非常的深刻。

  『成等正觉者』。这几个字要特别注意,没有说「成无上正等正觉」。成等正觉者,等正觉是菩萨,正等正觉。因为世尊所示现的在四教里是藏教佛,藏教佛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圆教佛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个。等正觉的佛,别教的佛、通教的佛、藏教的佛都称等正觉,就是平常经论上所讲三大阿僧只劫所成的佛。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示现的,因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劣应身,这是等正觉。如果是示现无上正等正觉,那就像我们赞佛偈里面所念「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那个佛的身相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肉眼凡夫见都见不到,太大了。这是要晓得的,这些字样都不能轻易看过。

  演若释其义。】

  我们如果解释佛这个字的含义。

  演则佛字是梵语。】

  「佛」是佛陀耶的略称。

  演此翻觉者。】

  『此』是我们中国。佛,在中国文字的意义是『觉』的意思。底下再加以解释:

  演谓觉了性相之者。】

  『性』,用现代哲学术语来说,是宇宙万有的本体;『相』是宇宙万有的现象。佛法里面说,性是法性、真如本性;相是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就是。换句话说,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本体、现象,当然包括作用,彻底的觉了,无有一法他不明了,这就叫做佛。

  演具有三义。一、自觉,觉知自心本无生灭。】

  『自觉』,我们现在是自己迷惑,自觉就是本身的觉悟,换句话说,就是认识自己。我们今天对自己不明了,是自迷。对自己明了,这就叫自觉。自觉里面达到最圆满、最究竟,那就是知道『自心』。整个佛法的修学,就是在「自心」这两个字上。禅家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佛法的修学就是要修自心。『自心本无生灭』,从这句来看,我们真正是迷了,我们一天到晚想到有生老病死、有生灭,不晓得真正的自己是不生不灭。几时你证得不生不灭,你就成佛,换句话说,你就不自迷。你还是觉得我有生有灭,你还是迷失了自己。这个境界非常之高,要如何才能觉悟到自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那你就得好好的研究这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我们期限定的是三年,如果诸位认真来修学,这个问题可以得到答案。不但能得到答案,中等以上的程度可以能证得,这一证得就是了生死超三界,莲池海会就有份。今天我们这个地方也制作了莲池海会的身分证,希望诸位来领取,真正发心,大家共同来修学,我们以这三年时间来求得一个结果。

  演二、觉他,觉一切法无不是如。】

  『他』是指境界,除了自身之外称他。诸位要记住,是自身之外,没有说自心之外,因为那个「他」还是在自心里面包括著。只可以说身,自身之外是他,所以后面才说自他不二,都是一心所变现。『觉他,觉一切法无不是如』。「如」的意思,真正是无有穷尽,不可思议。经文开头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地方讲的「如」,就是经初「如是我闻」的如。「觉一切法无不是如」,如果我们换句话说,套禅宗的术语是「无有一法不是性」,禅家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如的意思,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古大德常用比喻来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性,把器比作相。相是不是金?相是金,金就是相。这个意思说得很明白,我们也听很清楚,可是怎么样?我们性跟相就是合不起来,我们是著了相,见不到性。诸位几时能在一切现相里见到性,那就见到如。

  天台大师有这个境界,他在《法华经》上所讲,他讲「十如是」,把十如是一展开,百界千如,无有一法不如,无有一法不是,他入了这个境界。他虽入这个境界,他老人家太谦虚、太客气,他不承认。他往生时,学生问他:你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品位?他告诉人说:五品位。五品位没见性,但是他注《法华经》,你看看《法华经文句》,那不是五品位能说得出来的,这是大师太谦虚。为什么谦虚?有道理,大慈大悲。如果以他自己境界来讲,那是明心见性,理一心不乱,上品上生。我们听了之后,毕竟他是一代祖师,我们没分,我们达不到,只有羡慕而已。他说他是五品位往生,「这个东西行,我也可以做得到」,给我们是多么大的鼓励。五品位能往生,我们人人都能往生,明心见性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得到,五品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我们在这些处所去体会佛菩萨、祖师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时时刻刻念念的示现,句句的言词都是为了摄受一切众生,都是为一切众生作得度的增上缘,也就是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增上缘。这是「觉他」的意思。

  演三、觉满,二觉理圆称之为满。】

  『二觉』就是自觉、觉他。自觉、觉他都圆满,就称之为『觉满』。「觉满」也有层次不同,譬如四教的佛都称作觉满,藏、通、别教虽然是觉满,并不是真正的圆满,唯独圆教的佛才是真实的觉满。这三个意思,可以说许多经论里面都是这种讲法。

  演若准起信亦彰三义。】

  『准』就是准则。要是拿《起信论》做一个标准,以《起信论》来说,也明显给我们说「佛」有三个意思,就是这三种觉。《起信论》里面第一个讲:

  演一、始觉,即能证智。】

  『始』是开始。今天在座诸位同修,在《起信论》里面所讲三觉,我们都有相似的始觉,你若没有始觉,你今天就不会到此地来参加我们这一会。你肯发心到这里来参加这一会,这是你开始觉悟了。我们这个始觉,为什么是相似的始觉,不是真正的始觉?相似的始觉还是真实的始觉,这不是假的,不过它的时间很短暂,这一念觉,再一念又迷。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觉的时候少,迷的时候多,我们这个觉敌不过迷,还是被迷妄牵著走,这是相似的始觉。如果真正的始觉,他证得之后永远不退,换句话说,他觉的力量能敌得过迷。但是这一刹那的,所谓石火电光也非常的难得、非常的宝贵,我们要珍惜,因为我们有这一刹那的光明就有第二刹那,有第二刹那就有第三刹那,希望这个光明与日俱增,不要减少。由始觉,慢慢的就变成本觉,这有开始,慢慢希望能契入;始觉是能证,本觉是所证。

  演二、本觉,即所证理。】

  本觉是所证之理,本觉是我们本有的般若智慧,换句话说,人人都有本觉。本觉迷了,变成不觉,凡夫不觉。因为我们有本觉,本觉是佛,所以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会上,明白的开示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本来成佛?因为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圆满的本觉,当然是佛。可是现在,我们是迷惑颠倒的佛,佛是觉悟自在的佛,受用就不一样。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可是我们自己的恢复,靠佛力量在诱导,真正觉悟是自己,自己一味不觉,单靠佛的诱导那是不会成功,所以自己一定要觉悟。你要觉悟,处处注意佛菩萨、善知识,真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启发我们。刚才讲,释迦从兜率天降生王宫,示现出家苦行六年,乃至於说法利生,都给我们启示、都给我们做榜样,希望我们自己能大彻大悟。我们能看出这个意思这就是始觉,与本觉理体上的作用就暗暗的相合。

  演三、究竟觉,即智与理冥,始本不二。】

  能证之智,所证之理,是一不是二,这就是究竟觉,这就是成佛。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觉,真正觉悟。我们今天是不得其门而入,问题在哪里?我们没能统一,能证之智跟所证之理是二不是一,能所是二不是一,是二就不得其门而入。诸位在此处要特别注意,《坛经》里印宗法师,是了不起的法师。他是一位讲经法师,遇到六祖时,曾经向六祖请教黄梅宗旨。祖师告诉他之后,他又提出问题,他说:「黄梅有没有说解脱、禅定?」六祖当时就点醒他说:「禅定、解脱不是佛法。」你们听了很奇怪,大经大论里面一天到晚讲禅定、解脱,怎么禅定、解脱不是佛法?他的用意在底下一句,「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换句话说,能证之智,所证之理,如果是二法,就不是佛法。理智一如,理智不二,这是佛法。佛法是觉法,不是佛法就是迷法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不老实,还要作梦,醒时、梦时都落在二法,几时你曾经统一过?什么时候你能真正住到不二法门,那就入了门。几时入不二法门,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在大乘法里是见道位,你从这天开始见道。见到什么道?见到万法皆如,见到性相不二。这要是用在念佛上,给诸位说,你是初证理一心不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花开见佛。我们非常殷切希望诸位同修,好好的利用这三年达到这个目标,不但是释迦、弥陀对我们殷切期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对我们期望,我们如果真正做到,那是真实报佛恩,这才是真正报恩者。

  演今经所云佛者,乃是三觉俱圆,释迦世尊也。】

  这句话点的跟前面味道就不一样。前面所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是藏教佛,为什么?成正等觉,那是从迹上说,这一句是从本上讲。从本上说,释迦牟尼佛老早就三觉俱圆,他是圆教的无上正等正觉,从本地上来看;从示现的样子上来看,是等正觉。就跟智者大师一样,他老人家示现五品位往生,这是从迹象上讲。从本上讲,最低限度也是等正觉;不是等正觉,《法华经文句》决定说不出来。

  演又佛地论,说佛有其十义。天台六即,华严十身,详具后文。】

  《佛地论》里面说佛有十个意思。一般讲佛字有三个意思,三觉,《起信论》里也是三个意思。智者大师讲六即佛,《华严经》讲十身,这些都是开合不同。这是经题里面第一个字「佛」的意思。

  演说者,以宣演得名。】

  『宣』是宣扬,口说;『演』是表演,动作。一举一动,我们面部种种表情,都叫「演」。诸位要晓得,听经现场得受用,把它录成录影带用电视播放打对折,虽然也看到形相,味道不一样。如果再用录音带,又要打个对折,不及现场。那是什么?实在不得已,才用这些方法。现场要是有这个因缘决定不能放弃,舍弃了,那真是开经偈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不是在此地跟诸位说我说得怎么好,我们这一会难遭遇,我们哪一辈子有这样的善根福德因缘,碰到《弥陀经疏钞演义》,有这么多同学大家在一块共同共修、研究讨论,太难太难!这种因缘真正不可思议。细细想想,今天在全世界,疏钞演义这一会,大概只有我们有,我们晓得在全台湾没有,其他地方更不可能有,就知道这个法会的殊胜。所以它是以宣扬、表演得名,「说」有这么多意思在里面。

  演畅悦为义。】

  『畅』是舒畅,没有障碍。『悦』是喜悦,这种悦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这两句,是解释「说」。怎么个舒畅、怎么个喜悦?我们没法子想像。下面大师还给我们解释,底下这一段就是「畅悦为义」这一句的注解。

  演四无碍辩为体。】

  『四无碍辩』就是四无碍辩才。第一个是「义无碍」,道理完全通达,没有障碍,这是四无碍辩里面最重要的一条。世出世间这些道理都明白了,决定没有错解,统统明了了。第二个是「法无碍」,通达法相。如果拿性相来讲,「义」就是法性,拿哲学名词来讲,通达本体就是义无碍。通达现象,在佛教里面讲通达法相,这是法无碍。第三个是「词无碍」,词是言说,言语没有障碍。前面义是理,法是事,理无碍,事无碍。言词无碍,你有很好的言语,有表达的能力,将你自己所证、所见、所闻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使别人能理解,这是词无碍。第四个是「乐说无碍」,乐是爱好、喜欢,喜欢讲。如果他前面三个都具足,他不高兴、他不喜欢讲,那也没有办法。他喜欢讲,喜欢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供养别人,利益众生,这是大悲。前面三条是大智,末后这一条是大悲,大悲是动力,喜欢说,喜欢帮助人。

  演畅则畅出世之本怀。】

  你想想看,佛为什么从兜率降生到王宫,为什么舍离王位出家苦行,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为什么要这个样子,为的是什么?这就讲到本怀,为了度众生。示现这个样子就是告诉你,你要想真正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把这个世间一切舍得干干净净,才有资格办到。还有一丝毫的牵挂,这是障碍,别说障你正等正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都被它障碍住,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一定要舍,佛如果自己不舍,怎么能叫别人舍?自己不舍得干净,别人听了他的话就不相信。他自己真的舍得干干净净,当时之人见到他,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读佛书的人也没有不敬他。真能舍,就没有障碍。你有障碍,你要反省,你没放下,你没舍得干净,你才有障碍。这是说出佛出世的本怀,他能达到帮助众生的目标,这是非常的舒畅,所以畅是对自己。

  演悦则悦众生之获益。】

  佛一出现在世间,众生得到利益。根熟的众生得度,未熟的众生帮助他成熟,未种善根的众生帮他种善根,已种善根的众生帮他增长。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没有不得利益,这是佛喜欢。这是通途的说法,一般的讲法。本经又有它特别的意义,比这个味道更深、更浓,底下说:

  演今以如来久修久证念佛三昧。】

  这是本经的说法。我们注意「久」字,『久修久证』,这个字样只能用在圆教佛,藏、通、别都不能用这个字。「久修久证」,《梵网经》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已经八千次。他老人家实在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要觉悟,他证到最究竟、最圆满,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无上的法门就是念佛三昧,就是西方净土。你要是把千经万论读遍,真读通,你就晓得这个经是一切经里面第一经,持名念佛是无量法门里面第一法门,我们今天这个道场在十方法界里面是第一道场。诸位参加在里头,诸上善人当之无愧,一定要珍惜自己,不要离开这个道场又下去了,这个道场是上善,一离开道场就变成下善,就往下走,这个要不得,要保持、要精进。这是我学佛三十多年,在讲席上二十五年,才发现佛教里面这个秘密,在过去当面错过,没有认清,现在真正发现了。佛说出这部经,说出这个法门,那痛快极了。

  演蕴之在怀,适得机宜,随以四辩宣演,畅悦本怀,令随机获益,故云说也。】

  实在是太难得,有这么好的一个大因缘,能够有这种机缘说出这个法门,这就说明这个世界众生成熟,有人相信,有人能接受,有人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一生成佛。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一生成佛,只有这个法门一生成佛。任何一个法门不见得很稳当,只有这个法门最稳当,永明大师讲「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落空。可是你的修行也得有个条件,那就是如理如法。理在哪里?《疏钞演义》里面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法怎么念法?这个方法也在《疏钞演义》里面。我们讲《弥陀经要解》刚圆满,给诸位说,一句佛号甚深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他怎么不快乐?声声都是赅罗八教、圆摄五宗,真是妙不可言!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诸佛的大总持法门,几个人能把它弄清楚?今天我特别将蕅益大师念佛开示印成单张赠送给诸位,诸位最好是把它背熟,你要是真正把它背熟,意思都懂得了,你一定会死尽偷心,一心念佛,你这一生就成就;换句话说,莲池海会你的名字就高高挂在上面了。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01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