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早晨好。昨天我们学了菩提心跟净业三福,这是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换句话说,一定要落实,如果不落实,我们这一生的修行全落空了。无论出家在家,一生学佛止於知识,自己没有得到受用。知识学得再好,可以得到世间一点点名闻利养,其他真正的利益永远得不到。净业三福不是理论,是修行方法的总纲领、总原则。从哪里下手?从孝亲尊师。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清明祭祖是人生一桩重要的大事。祭祖是什么?纪念祖先。要怎么纪念?要回忆祖宗在那个时代,他们用的是真实智慧,跟我们所学的菩提心、跟三福完全相应,虽然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这也就是说明,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爱。它跟我们老祖宗说的没有两样,比我们老祖宗讲得更好、讲得更深,意思深,讲得更广,广没有边际,深没有底限。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后人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文化把佛全容纳进去了,也变成传统文化的一根柱子,三足鼎立。佛教导我们,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清明祭祖就是孝亲具体的表现。孝亲是教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的根基建立在孝亲上。佛法是师道,师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敬,师道就没有了。所以今天没有师道了,学生不知道尊敬老师,为什么?他的父母不知道尊敬老师。
我沾到一点边缘,大概我这个年龄以后就没有了,边都沾不上了。我记得我好像是六岁入私塾,这一天的印象很深,一生都不能磨灭。私塾是在祠堂里面,不是我们本家的,我本家已经衰了,我父亲的兄弟姐妹都离散了。我们这一家,父亲在外面工作,要养家,母亲带著我们兄弟两个,三个人依靠姑母(我父亲的姐姐),我们住在他们这个大家族里头。我的姑爹兄弟十个,没有分家,是大家庭,那个时候家里面的人,上上下下大概有一百多人,已经衰了。正常的时候应该是三百多人,兴旺的有五、六百人,那家庭兴旺。所以普通家庭三百人左右,这个到一百多人,不到两百人,衰了。抗战之后就没有了。我们念书在他们的学堂。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古时候大家庭,家庭育幼养老。这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你看在中国传统,家承担了,社会上没这个问题。小孩喜欢读书、能读书,上学,不能读书学手艺,就是要学一个专长,将来你可以养活自己,学农、学工、学商都可以,你有专长。
进学堂这一天,我父亲带我去的。同学我记得大概有四十多个人,好像不到五十个人,同学。年龄不整齐,像我们进去是很小的,六岁是最小的,大的差不多十五、六岁。每个人学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很难。但是私塾里头著重在背诵,大的学生有讲解,老师给他讲解,我们是不听那些的,我们也听不懂。小孩上学就背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样一样的背。背的标准,每天老师教你的,老师看你的程度。标准是什么?每个人标准不一样,十遍,念十遍就可以背下来,这是标准。老师教你大概一百个字,十遍能不能背下来?十遍不能背下来就缩短,教五十个字。能力好的,十遍能背大概三百字都有,这是中等的人才;有特殊能力的,记忆力非常好的,反应非常好的,大概可以能够背五、六百字。十遍,你能背多少,老师就教多少。能背之后,要叫你念一百遍、两百遍,这是一天的功课,两百遍念下去之后就不会忘记。明天上课,就把今天教的这个先背一遍,老师听了之后再教你底下的经文。用这个方法,没有讲解的,完全是背诵。句读,老师教给你的,用朱砂红笔把句子圈下来;文言文没有句点的,老师把句点(叫句读)教给你,你念得清楚、念得明白。这本书大概是半个月、一个月就学完了,像《大学》、《中庸》,半个月学完,《论语》一个月可以学完,《孟子》两个月可以学完。但是不是同时教,只教一样。这样教的背下来之后,你一生都不会忘记。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私塾教学最高的理念,教学理念。教学的目标是帮助你开悟,不是别的,要到其义自见。开悟的时候,可以跟老师、同学在一起讨论,那就是深入义趣。古时候这些经,我们中国《四库》,经史子集里头的经部是真实智慧,是真实的学问,就像佛的经书一样,其广无边、其深无底,时间愈久,你发觉的意思愈深、愈广。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在佛法里面讲善根,善根薄的人他记得很熟,要遇到真正好的老师,把教学的目标定在其义自见,这是最殊胜的。
读书、背书目的是什么?是修定。修定的法门太多了,大乘教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个门到底走到哪里去?走到得三昧,佛家的话得定,把你的妄想杂念统统念掉,心里面只记住这些经文。经文也没有意思,有意思你会胡思乱想,这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没有意思。不准你想,只准你记得经文,念得没错。也就是说,把妄想念掉了,把杂念念掉了,什么东西出来了?清净心出来了。念到心清净,清净心就开智慧,老师给你讲你能懂,你会听得很有味道,是什么?法味,法味尝到了,清净心能尝到。平等心那就高了,清净心,小乘智慧,小悟;平等心,大乘智慧,大悟,这是决定可以得到的。大悟之后依然锲而不舍,还是用老办法,就是背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三千遍是最普通的,一般普通人大概三千遍都有悟处。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诵《法华经》。《法华经》很长,从头到尾念一遍大概要七、八个小时,念熟了也要三、四个小时。卷数虽然不多,它很长,长卷,不是短卷。三千遍,十年,十年专心在一部经上,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他得法华三昧;没开悟,有得法华三昧。他向六祖请教,六祖告诉他(六祖不认识字,当然不会看经),这个经我没听过,你念得这么熟,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告诉他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那是什么?明心见性,他什么都知道,一看就会,一听就会。讲给他听,他开悟了。讲的时候听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没开悟他开悟了?他得法华三昧,所以他开悟了;别人听,别人没有三千遍《法华经》,没有得法华三昧,听了不开悟。这是中国教学古老传统的理念,教学的目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惠能大师有这个根机,五祖教他。好像我们在《坛经》上,五祖没教他什么;五祖叫他到碓坊里面去舂米破柴,这就是教他。舂米破柴就是个法门,正对惠能大师的根性,为什么?樵夫出身。没有闻法之前他是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城里面去卖,卖来的钱买点米、买点菜带回家,供养老母亲。一家就母子两个人相依为命,父亲早年过世了。他的工作,对於舂米破柴很内行,他很习惯,就叫他干这个。这就是法门,帮助他得三昧,帮助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能大师就修这个法门开悟了。怎么开悟的,我们要知道。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开悟。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宗门说会么?会就能开悟。道理在哪里?什么叫会?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会了。换句话说,天天舂米、天天破柴,把执著、分别、起心动念全都放下了,就大彻大悟。在舂米这个地方放下,在破柴这个地方放下,那就是他修的法门。别人天天舂米破柴著相,他每天舂米破柴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他修的。
无尽藏比丘尼一生专修《涅盘经》,《涅盘经》也是很大部的,每天诵经是她的定课,念得很熟。所以这个经贵专不贵多、不贵杂,杂了什么?你心是乱的。一部你心是定的,这叫一门深入。同时学两门、三门就不行,为什么?你有妄想,你会打妄想,一门不会打妄想。这也是六祖在没有出家之前,避难期间当中遇到的,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他开悟那一年二十四岁。无尽藏比丘尼念《涅盘经》,他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他找无尽藏比丘尼,你刚才念的经文意思很妙,讲给她听。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惊讶,你讲得太好了,把经本捧出来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跟认识字不认识字、念经不念经没关系。跟什么有关系?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有关系。
六祖在黄梅,是用破柴舂米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成功的。无尽藏比丘尼如果懂得这个秘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每天念这个,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能大彻大悟,不管什么经。懂得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个法门都能帮助你开悟,这就没有高下。无尽藏比丘尼是在《涅盘经》开悟的,法达禅师在《法华经》开悟的,惠能在舂米破柴开悟的,只要开悟就平等,法门效果都一样,只要你能够不著相。在这个现象,因为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也不是真的,佛法因缘生,只要是缘生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不执著就是佛法,执著是世间法,世间法不能出轮回。无论干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古德说,会了哪一法不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不会的,《华严》、《法华》、《无量寿经》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不能开悟。
全在放下,那放下必定看破,你不看破你不肯放下,经教就是帮助我们这个的。上上根人例外,那个善根太厚了,过去多生多劫修的,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善根。经教帮助我们看破,学经教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於是我们就肯放下了,不再当真,这就管用。一当真问题就来了,不能当真。真的、假的都不能执著,为什么?真的没有相,真如自性没相,真心没相。假的虽然有相,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生灭法、缘生法,缘聚相现前,缘散了相就没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这就什么?真的、妄的都不可以执著,都不可以分别,都不可以起心动念,就对了。到最高的境界里头,妄原来也是真的,真妄是一,真妄不二,那就妙了。真跟妄是一体,真跟妄不能分。妄在哪里?妄在真中;真在哪里?真在妄中。妙!真妄二边都不执著,得大自在。我们六道凡夫只知道妄,不知道真,两头都失掉了,这迷惑颠倒,搞六道轮回。
所以修行从哪里?从孝亲、从尊师。古时候我们怎么学的?父亲带我们上学,祠堂里面有大殿,供祖宗牌位的。在祠堂办学,就在正厅当中立一个孔夫子的牌位,比一般牌位都大,上面写的,那时候我们还认得,字都认识,「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写这么几个字。老师带著所有的学生,四十多个学生,学生站在两边,老师站在一旁,在孔子牌位的旁边,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对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最隆重的礼节。拜完孔夫子之后,我父亲请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下面,我们向老师,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然后带著我向两边同学作揖,就这样子作揖。这个礼节就是教什么?教尊师重道。你看看,每个同学进学都要行这样的拜师礼,后来的,前面都要列队看,你在这个学校看多少遍,印象多深,哪有不听老师话的!爸爸对老师三跪九叩首,你敢不听话吗?老师要认真教,不认真教怎么对得起你父母?怎么对得起你们的长辈?我们的祖父母那个时候不在了,祖父母在的时候,有的时候祖父母也一起,表什么?表我家的孩子,儿子、孙子交给老师了,他将来能不能成就全靠老师教诲。老师得到家长这样的重托,不敢不尽责任,不尽责任怎么对得起家人?现在这个没有了,现在拜师礼没有了,所以小孩怎么会懂得尊重老师?
中国古礼,决定不能够连名带姓称呼人,这是骂人,这非常不礼貌。没有满二十岁,他有名字,称他的名,因为他是小孩,没成年。二十岁行冠礼,也是在祠堂行冠礼,满二十岁的,女孩子满十六岁。这是什么?成年了,你是大人,你不再是小孩,对你要尊重,以后见你不能叫你的名,要叫你的字。所以名字,字从哪里来?字是你同辈分的人送给你的,称字不称名。你将来做官,见到皇上,皇上也称你字,不称名,为什么?对你尊敬。称名只有两个人,你的父母一生称你名,再有一个人,你老师。老师称你名,说明老师的恩德跟父母相同。皇上要称你的名,你犯罪了,你的职务撤销了,他称你名,要判刑、坐牢。
称呼是礼!对人尊敬,社会秩序不乱。现在不像话了,现在人不懂,对父母也称名字,对老师也称名,对国家元首也称名,这时候乱了,在古时候是决定不许可的。民国初年,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社会上对称呼非常尊重。抗战之后,这个称呼的礼节就淡薄了,以后完全学外国人。我们是被西洋文化同化了,现在穿服装穿西装,礼服是西装。我听说在英国,人民要见女皇要穿礼服,那西装是不是礼服?不是的,西装是西方人的工作服,礼服是燕尾服,要穿那个,穿这个(西装)见女皇是被挡驾的,你进不去。中国现在没有礼服,没有制礼作乐。满清亡国之后民国成立了,民国没有制礼作乐。没有制礼作乐,在往后历史上写的叫乱世,你的政治没上轨道。所以礼乐是非常重要,有礼乐,社会上轨道,不乱;没有礼乐,这乱世。社会为什么乱?没有礼,没有规矩,它怎么会不乱?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想想老祖宗。中国的老祖宗对得起千年万世的子孙,把他们的智慧,从修身到治国、到世界和谐,这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都写在经书,传留给后世,我们今天是不读它了。这是用文言文写的,文言文最大的好处,它永远不变,你只要学会了,跟几千年前的人他写的东西,你读他的完全能读得懂,不会把意思错会。这个工具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其他国家、民族统统没有。我们的祖宗真正爱后代!文言文学习难,不是难,你没有学过,你要真学,不难。我看到很多外国人读中国古籍。早年我在台湾,景美我有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有个美国纽约大学的,在台湾留学的学生,台湾大学的,她学什么?她学《华严经》,用《华严经》写博士论文。学校让她跟我学,那时候我正在讲《华严》,一个星期,我记得是讲三次,她在我景美图书馆住了四个月。我问她,你这个文言文,她能看《华严经》,能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注疏,不简单,是个女生,我问她学了几年?三年。三年就有能力看中国的古文,可不可能?可能。
我在台中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就是学讲经的,经学班里除了佛经之外有国文,国文是学《古文观止》,老师每个星期讲一篇。老师告诉我们,学古文方法很简单,背诵。你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五十篇,如果每个星期背一篇,把它背得很熟,一年就成功,一年五十个星期,就行了。如果你能背两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老师有开的国文班,国文班的学生要背古文。我们没下这个功夫,我们是学经学,学佛经。老师的教学,学生只能学一样,不能学两样,一样什么?专精,你才能深入。学两样就分心;学三样、四样,那只学一点皮毛知识。所以这些方法我们懂。老师教学,那个时候年龄,最高的年龄四十岁,四十岁以上他就劝你念佛,你学习的时间过了,老实念佛就好。我跟李老师的那一年三十一岁。最好的年龄是二十岁到三十岁,最好的年龄。这讲时节因缘,错过了后悔莫及,所以同修们要及时努力。
学经教,文言文很重要。过去翻译经,在中国文学史里头说这叫变文,变文是什么?最浅显的文言文,几乎跟白话差不多。这是翻经的时候,希望经典能广泛流通,不用深的文字,用最浅显的,变化的变,叫变文。所以佛经比古文容易懂,中国的古籍看不懂,看佛经能看懂,最浅显的文言文。
三福,这是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做不到,这两条就没有了,「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下面一句「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我们称这四句是根本的根本,行门,就是戒律,根本的根本。这四句都做到了,就是佛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是有条件的;这四句没有做到,佛不承认你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学佛的基础在此地,无论在家出家,同一个基础,根深蒂固,基础坚实,才能有成就。这是世间法,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佛法不能建立。佛法是什么?第二福就是佛法,第二福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至少三皈五戒、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世出世间法都可以用。再向上提升,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跟菩萨戒里面,讲威仪大概占三分之二,戒条不多,威仪很多,也就是规矩、礼节。这是入佛门。
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小乘,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大乘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相信这个;是心是佛是因,是心作佛是果,要相信这个。念佛法门,阿弥陀佛是果佛,他成佛了,用果佛的德号做为我们修行的因,因果同时,因果不二,这是无比殊胜的法门。下面一句,「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自利利他,这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开悟之后,无量法门一切通达,这个时候要劝进行者,这一句就是弘法利生。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是释迦的事业,这就是劝进行者。
佛陀教学,一天没有休息,佛陀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收学费,全是义务。所以佛教确实是佛陀教育,我们要把它搞清楚。但是现在的佛教确实是宗教,是人们把它变成宗教,它本来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建道场、没有建寺庙。他们生活很简单,晚上树下一宿,白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他是人在哪里,道场就在哪里,流动的,没有形式的。佛为什么这么做?我相信佛知道,如果建有形的道场会很麻烦,所以他不要。后世这些道场,最初建立道场是国家建的,佛教传到中国来,所有道场是国家建的。以后这些大臣、长者,长者就是有财富的,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他们也发心建道场,请法师在这里讲经教学,请法师长住在这个地方。普贤十愿,「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让这个地方长时期都能受到佛法的薰陶,那个道场是学校,请法师来讲经教学。短期的讲几部经就走了,长期的在这住上几十年、住上一辈子,一面讲经一面培养学生,培养弘法利生的人。这无量功德,这叫道场。所以它是一个学校,是个学术机构。早期这个机构里头翻译经典,是佛陀教育的一个博物馆、图书馆,有翻译的、有讲解的、有教学的。
教学里头特别著重解行相应。清凉大师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注解《华严经》,他怎么注的?信解行证,这才是圆满的佛法。你相信、理解,你没做到没用处。特别著重在行、证,你得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法不是学术,学术里头没有行证,佛法要没有行证就没有成就,一定要有修行、有证果,你得到真实的利益。方老师当年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注意,学佛,不是佛学。佛学院就不行了,为什么?它是佛学,他没有学佛。所以你看倓虚老法师,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他到香港来,晚年全在香港度过,到香港来他办了个学校,华南学佛院,它不是佛学院,学佛院。学佛院是什么?重行证;佛学院里头只有信解,没有行证,不一样,我们要记住。学的东西不能落实不等於零吗?
学什么?首先学解。学的指导纲领就是三福,先要扎根,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这就有根了,孝亲尊师从这落实,然后学戒律。那我们净宗同学,早年我在美国,在美国建立二十多个净宗学会,提倡行门,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太多,太多大家记不住,我只提出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个很好记,大家都能记得。三福是净业三福,指导的原则。这三福内容包括有《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从这入门,要做到,要变成生活。六和敬,再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普贤十愿。我们一生能把这五科做到了就决定往生,持戒念佛,信愿持名,我们这一生真正得到大圆满。太多、太杂记不得。真正万缘放下,得到三昧了,一切具足,大彻大悟,圆满具足。真做得到,这不是假的,我们要非常珍惜。
老法师:同学们还有没有跟我们一起分享的?
主持人:上官老师。
老法师:好。
学生:阿弥陀佛,师父上人早上好,诸位同修早上好。请问能听见声音吗?
主持人:可以。
老法师:听得见,听得清楚,也看得清楚。
学生:阿弥陀佛。因为这两天师父在讲课中,一直有在讲菩提心的重要性,包括昨天一直有在跟大家开示净业三福的重要性。刚好昨天在上课的时候也有同修提问,说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很难发得出来。弟子这两天在读师父上人以前讲经的文字稿,自己总结了几点,就是怎么样帮助把菩提心能够发出来。
首先就是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也就是本经的体,讲的是「是心是佛」,只是因为我们众生迷了以后不能够发出来,觉悟了以后就能发出来。怎么样帮助把菩提心能够发出来?印光老法师曾经苦口婆心的劝大家要深信因果,他老人家说,如果不信因果,这个世界就没救了。因果教育又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大权,没有这个教育,诸佛菩萨对於世人作恶都会束手无策。古时候有伦理教育、有圣贤教育,更有佛陀教育,这三种教育都是圆满的因果教育,所以古人菩提心就很容易发出来。我们净宗学人这么殊胜,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佛力加持,从净业三福入手,菩提心就很容易发出来;也就是第一点,深信因果,修净业三福,能够帮助我们发菩提心。净业三福本身就是圆满的因果教育,譬如第一福讲的是人天的因果,第二福讲的是四圣法界的因果,第三福就尤为重要,就是我们本经的念佛成佛,讲的是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的因果。因此深信因果,修净业三福,能够把我们本来具足的菩提心激发出来。
第二点就是怎么样成就这颗菩提心?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蕅益大师给我们提出来,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印光老法师也对这句话赞叹到极处。因为蕅益大师这句话给我们建立了成就菩提心的信心,否则我们无从下手,也不敢相信,怎么样能够成就这个无上菩提?净宗有别於其他的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只要真的肯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肯愿意到极乐世界学习,提升自己,肯愿意帮助阿弥陀佛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同学要有信心,我们具足这个菩提心,只要深信切愿、深信因果、修净业三福,就能够发出这个菩提心。再加上老实念佛,学习刘素云老菩萨、学习海贤老和尚,我们就能够成就无上菩提。这是第一方面,弟子就发菩提心方面自己的一个理解。
第二个方面就是,早年师父上人提出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还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弟子是在二00六年才刚刚开始接触到净土法门,当时看这二十个字比较不理解,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直到昨天师父老人家开示净业三福的重要性,弟子才刚刚契入到一点,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真诚就是讲的我们的至诚心,清净、平等、正觉讲的是我们的深心,慈悲讲的是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这十个字讲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又是成佛之本,又是本经的体的前半部分,「是心是佛」。下联,看破和放下讲的就是修证,自在就是告诉我们,以我们这个肉身凡夫,只要老老实实念佛,此生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得大觉位,也就是成佛。随缘、念佛就是告诉我们要恒顺众生、老实念佛,能得到什么结果?就是往生极乐,不起於座,还能成就一切佛事。下联这十个字又讲的是菩提行。有了菩提心,有了菩提行,我们就能够成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最终就达到了本经之趣,「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二十个字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拓展开来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万德庄严,不可思议功德。最后,这二十个字又是一切诸佛所以兴出於世的大事因缘就在於此,告诉我们做到了这二十个字,也就真正能够成佛,了生死、出三界,转凡成圣。这就是弟子总结的两个方面。感恩师父指正,感恩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老法师:上官同学说得非常好。她还写成文字传给我,我全都看到了,非常的欢喜。希望我们同学一起来学习,在这一生决定不能够空过。好,还有没有别的同学?
主持人: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非常感恩师父上人,每天苦口婆心勉励弟子俩看破放下,老实念佛。每天能够闻法学佛是最高的享受,像一人在暗中终於得到明灯,不再走错路。以前有错误的看法,现在能够稍微理解事实真相和改过,真是最高的享受。所以在此想分享弟子俩老放不下的,就是行善事的相。虽然做完所谓的善事不再去想它,但是觉得还没彻底放下。所以当跟别人聊天老会提到,也欢喜别人的肯定,因为还没彻底放下行善事的妄相。做的恶业、善业,果报就在六道轮回。在本经四十一品,「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而未能出三界狱中」。现在想去净土,弟子俩必须累积净业。但是在这个时候,不想自己正在行善,做完立刻放下,也放下我放下了这个念头,紧紧抓住佛号,作而不作,说而不说。
学生:阿弥陀佛,弟子俩要锻炼这个心。譬如念本经四十八品,如第一品,放下所念之念头,放下所做、所知道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得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这一秒钟没有念佛,就失去了正念,不是真念佛人。很惭愧弟子俩只有这个概念,还没有落实到,恳请师父上人慈悲指导、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你们两姐妹《无量寿经》都背诵得很熟。只要把功夫落实在自己的心地,心里面只有《无量寿经》、只有阿弥陀佛就好了,这是功夫、是总纲领。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确实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号,不但是一切诸佛的德号,同时它也是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教,也都在一句名号当中,念这一句名号,等於是把一切诸佛所说的经法统统念到了,一样也不漏。念到理一心不乱,一切通达,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你们平常心里面不放别的,就是一部《大乘无量寿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大道至简,真实不可思议,是我们无法能够想像到的。这是真实功德,这是真实的受用,希望不断的努力。专一就能放下,放下就能见性。好,大家努力。
主持人:弥陀村。
老法师:好。
学生:大家好,阿弥陀佛。向您老人家求教,师父今天开篇讲到的是孝亲尊师。过去的家长在老师面前三跪九叩,学生入学的时候不敢不听话,非常受教育。但是现在的情形是颠倒的,就是父母要看孩子的脸色,什么事情都是处处商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求教师父,父母还要不要给老师三跪九叩?或者说这种情况不管用了,这种办法不管用了,该怎么样把孩子教好,让他尊敬老师?感恩师父。
老法师:这个教育真的要从小,长大就很难了,为什么?他习气养成了。我们只能怀古,古时候这个礼节,当时是最敬礼,最敬的礼。人民对皇上,人民对长官、国家各级领导人都要行这个大礼,最敬礼。现在我们的最敬礼是三鞠躬,三鞠躬就可以了。如果行,这个礼节是清朝的礼节,那又回到满清时代去了,这个还是不太合适。就是三鞠躬就可以,最敬礼,三鞠躬。
小孩,多少做父母的人遇到我都说小孩难教,也有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遇到我的时候说学生难教。这个话在过去,抗战这个阶段没听说过,从来没有听说过说父母对儿女说难教,老师对学生难教,没听说过,这个事情的发生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我们细细推想这个原因不难明了,为什么二战之前小孩好教?小孩纯朴,没有人诱惑他,他单纯,没有现在这些科学技术的诱惑,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电脑、电视出来之后麻烦大了,应该是这些东西普及了,小孩难教了,为什么?他在这里头学坏了。他天天看,而且家里面不能禁止,学校老师也不能禁止。他在家庭受的教育时间少,在学校时间也少,大量的时间都在电视、都在网路、都在电动玩具,这个麻烦可大了。
早年我刚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指著电视,那个时候的电视是黑白电视,时间也不是二十四小时都有,产生的负面效果还比较少,现在太普遍了,电视里头节目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小孩迷上这个了,这有什么法子!这个东西对於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最大的障碍。早年国内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台湾那边在喊著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那个时候我在台湾,我跟方老师学习就在那一段时间当中。曾经遇到,在方老师家里遇到教育部三个官员,其中有一个秘书,教育部的秘书,我跟他很熟,他住在沟子口,距离我那里很近,我讲经他来听经,是这么认识的,另外有两位处长。三个人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请方老师指导如何具体的落实。方先生听到这个话,大概五、六分钟说不出话来,表情非常严肃。最后他说,你们要是搞真的,真的想把中华文化复兴,他说第一个你们要做的事情,那个时候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三家电视台关闭;还有,应该有十几、二十个无线电广播电台,在那个时候是很普通的,大家用收音机收听广播的人多,这个要关掉;第三个,报纸停刊,杂志停刊。这三个官员听到,他说老师这个不行,这怎么能做得到!老师说,这个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个东西,传统文化怎么能够复兴?这就包括小孩为什么难教。方先生所说的,就把这个根源说出来了。
人是教得好的,看你怎么个教法。这些东西都在教人,电视在教人。特别是小孩,小孩一出生,一张开眼睛就看到电视,根深蒂固。中国过去的胎教,胎教里面一个原则,很简单,不能让胎儿看到、听到、接触到一切负面的信息。母亲把儿子要管好,违背伦理道德的,一切负面的,决定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夫妻在一起,小孩在旁边,婴儿在旁边,都要守礼,规规矩矩。给小孩所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这个孩子就好教。现在大家不懂这个道理。夫妻多半都上班,小孩交给谁?交给家里佣人;佣人交给谁?交给电视,小孩只要看电视、玩,不吵闹,她的工作就等於说是圆满了。小孩究竟学些什么,做父母的没有关心到。家里要是没有电视、没有这些娱乐的,现在家里雇用的佣人多半是外国的外佣,她不愿意到你家工作。这是今天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真难!
你说我搬在一个乡下,偏僻地方,跟这个社会隔离。小孩将来长大,他会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很容易就被社会迷了,被社会诱惑,我们有这个经验。我早年参加台中李老师的慈光大专佛学讲座,暑假,暑假时间长,讲座的时间是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最长是四个星期,每一天有六堂课,还有两个小时解答问题,大专学生。确实,这短短的三、四个星期收到很好的效果。真不容易,老师苦口婆心教导他们,参加这个讲座管吃管住。结业之后,老师很感叹的跟我说,他们到电影院看两个小时就完了,我们三、四个星期的心血就没有了。社会不善的负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办总比不办好,至少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的种子,只能这么想;真正期望收到效果,那会让你失望。
所以今天大惠同学提的问题,这是大问题,整个社会的大问题。但是我们见过不少浪子回头,这在什么?你们办的论坛、办的讲座,成年人参加。他已经被严重染污,已经堕在痛苦的深渊里面,七天的讲座、二十一天的讲座,他醒过来了,回头过来了。看到他的忏悔文,我们也非常感动,回头是岸!所以这种成年的教学,论坛、讲座是很重要。
你们有一个光碟,好像题目是「不能不看的一个科学实验」,里面是江本胜博士水实验,做得好!我觉得这一段应当做一个专题。台湾刘医生他也做这个实验,效果也非常好,可以把它做成个专集,让人多看看。知道一个事实,起心动念,宇宙之间一切万法都知道。我们的善念,对自己身心健康,对自己事业顺利,对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统统有帮助,何乐而不为之?这种光碟要大量流通,非常有说服力。这个实验你自己都可以做,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骗人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它跟佛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应,没有违背。佛法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善,没有一法不善;我们的心不善,没有一法不恶。法没有善恶,跟著人心走,一切法从心想生,吉凶祸福完全是自作自受。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再也不会怨天尤人了。没有一样不是念头变现的,不是别人的念头,自己的念头,我自己念头善,在这个环境当中还是善,你所感受的还是善。如果能够不受别人念头的影响,这在佛法里就扎根了,从这个根不断向上提升,那就是修行证果。
这片光碟好,太好了,真正提出科学证据,让人看到非常震撼。这一片也可以放在网路上,大量制成光碟,这个好,这无量功德,让人对因果教育产生信心。人相信因果,问题就好办了。我想江本博士这个水实验学生可以看,小学生他就懂了,十几岁他就知道,让他知道起心动念要起好的念头、善的念头,负面、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戒除。如果能够在电视台播放这些节目,我相信影响就非常之大。从哪里开始?从一个县、从一个市,县、市有它们小的电台,收看的范围不大,从这开始。有好的、正面的影响,我相信慢慢国家就注意到了。一个国家在国家电视台播放,就会影响全世界,对於化解世界的冲突,促进世界社会安定和谐会起很大作用。干这桩事情无量功德,没有太大的花费,一张光碟在电视台播放就会产生效果。好,时间快到了,我们今天上午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十七集)主讲人:净土法门法师、学习班学生 2014/4/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17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